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艺作品中的西藏情节[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莲雾 点击 :

文艺作品中的西藏情节 | 美术观点

消费西藏成为改革开放后影视剧的常态

在电视剧《创业时代》中,黄轩饰演的男主角创业受挫后决定暂离都市,骑行西藏洗涤心灵,到西藏后他心情大好,不但遇到了得道高人,还迎来了事业转机,西藏成为男主角的心灵圣地,它和岁月静好、远离尘嚣联系在一起,一个与“浮躁的大都市”对立的圣洁符号在电视剧中冉冉升起。

在2017年的电影《冈仁波齐》中,张杨导演把镜头对准了西藏的朝圣者,不但记录他们“禅修、念经、打坐、吃斋、做瑜伽”,还有对藏人“批发买鞋、砍制手板、制作糌粑、缝制牛皮围裙”(引自《人物》)等细节的刻画,把西藏的日常生活上升到一个神圣的氛围,令人心向往之。有趣的是,导演张杨后来卷入到一次闹剧中,在一篇《张杨导演,我爱你》的文章里,一位自称女文青的女网友单方向透露自己与张杨导演的浪漫一夜情,许多看客因此嘲笑那些朝圣西藏的女文青,一些神圣的符号在闹剧中成为道貌岸然的所指,而在网络上,我们也总能看到关于西藏一夜情的流量帖子,神圣的西藏又被描述为性与谎言泛滥之地。

文艺作品中的西藏情节 | 美术观点

消费西藏成为改革开放后影视剧的常态,从1985年的《盗马贼》开始,许多创作者就把视线对准了这片神秘的土地,《西藏往事》《天脊》《冈拉梅朵》《红河谷》《静静的嘛呢石》《康定情歌》等,西藏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在荧幕中,尽管有万玛才旦等藏族导演的反猎奇处理,但在大部分反映西藏的国产影视剧中,西藏只是一个满足都市人灵修欲望的“干净之地”,所有被欲望都市伤害的人都不约而同跑去西藏,实现自净,重回都市,甚至西藏还能给他们提供不期而至的艳遇、远离尘嚣的得道高僧、放浪形骸的吟游诗人,譬如小宋佳主演的《西藏往事》里,一个美国飞行员就在饥饿昏倒后被藏族女子雍措(小宋佳饰演)照顾,产生感情,实现灵魂洗涤。藏族女子在电影中成为一个提供拯救的符号,异邦人幻想的摇篮。

这种叙事在上世纪末好莱坞电影中屡见不鲜,不独是西藏,整个东方作为一个神秘的文化领域,都成为美国人猎奇的对象,在《大班》《双峰镇》等电影中,总有东方女子主动对高大魁梧的美国人投怀送抱,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美国人对东方女性的浪漫想象,而作为对比,东方男性往往以矮小怯弱的面目出现。在后殖民时期,占据话语霸权的国家通过这种文化建构来重建殖民记忆,在“以我为主”中取悦本国消费者。而如今,影视剧对西藏的这种消费也有这种“以我为主”的影子,神秘的西藏成为取悦城市中产的良药,一系列猎奇景象充斥屏幕,真正的西藏人反而被边缘了。

“美好远方”与“邪恶都市”相伴相生

西藏被模糊为美好的远方,而早在工业革命时期,美好远方的意象就根植于文化领域,与“邪恶都市”相伴相生。从狄更斯、哈代笔下的伦敦到德莱塞、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纽约,大都市成为罪恶的温床、纯洁心灵的粉碎机、物欲横流的修罗场,一个个淳朴的农村青年被异化,一盏盏希望的绿灯被熄灭,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让作家们更优渥,却也让他们活在传统遗失和同质化生活的焦虑中,于是他们创造出美好的乌托邦来慰藉心灵,安排主人公一次次去往远方流浪、艳遇,而勇敢如梭罗,独自住在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畔,自己亲手搭建的小木屋,过上一种追寻本真的诗意生活,并写下日后传遍海外的《瓦尔登湖》,成为反思工业文明的经典著作。

文艺作品中的西藏情节 | 美术观点

西藏风光 多可 摄

梭罗反思城市生活对人的利弊,他发现在当时的马萨诸塞州,“劳动之人没有闲暇休息,使劳碌的身体日渐复原。以致他无法保持洒脱的人际关系,其劳动到了市场上就不免贬值。所以除了做一台机器之外,不会有空去干点别的事情”,而与此同时,都市人沉湎在攀比之中,“他们原本不会贫穷,但却穷了一辈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心里老想自己得到一所跟邻居住所一个样的房子。”于是梭罗决定暂离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上简单而自足的生活。但梭罗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反思消费社会的举动,日后却成为消费社会的装潢之一,以“瓦尔登湖”为代表的田园牧歌意象成为都市中产的消费对象,标榜格调的精美佐料,越来越多人阅读、参观瓦尔登湖不再是为了反思消费文明,而是参与其中,通过“到此一游”来实现心灵按摩。

都市如此邪恶,远方如此美好,到远方去的人们却会心甘情愿回到都市,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却有着根深蒂固的逻辑。因为都市既意味着邪恶、剥削、贪婪,也意味着机会、自由与理想,远方虽然美好,却只能是暂时的安乐窝,日子一长,就会出现乏味、单调的危机。而回到现实中,“神圣”的西藏、“流浪”的丽江、岁月静好的大理,消费话语为市民提供一连串自由、纯净、治愈心灵的美好图景,可那些自由的遐想之地,展览的是溢价严重的商品、迎合城市中产趣味的建筑和一系列符合“格调”好让旅游者合影留念的景观。它们共同提供着平静的幻想,淡化现实中根深蒂固的矛盾,“美好远方”表面上与“邪恶都市”对立,其实二者互相依赖,没有“邪恶都市”,何来对“美好远方”一系列反都市文明特点的想象,而没有“美好远方”,“邪恶都市”的生活终会让人厌烦甚至暴怒,秩序的打破就只是时间问题。可见“邪恶都市”需要一个镇静剂,于是有了“美好远方”。

西藏叙事:从“东方主义”到逐渐祛魅

幅员辽阔、海拔偏高、地处偏远,兼有宗教和历史传说,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美好远方”容器,所以早在大航海时代前,异国就对西藏抱有无穷无尽的“东方主义”想象。

在西方,据传对西藏最古老的想象来自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希罗多德猜测:“印度北边有一个民族,其居住的地方有硕大的蚂蚁,擅淘金沙,它们在地下做窝,集聚金沙,可是白天总有淘金者过来把它们聚集的金沙偷走。”公元1世纪,地理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再次涉及了西藏。但无论是希罗多德还是托勒密对西藏的描述都模糊而抽象,不过是“一个遥远东方的神秘注脚”,吸引着欧洲人联想。到中世纪,随着越来越多游记的出现,西藏的面目一点点丰满起来,波斯的《世界境域志》说那是一个“与印度和汉地相邻、由游牧民居住的非常贫瘠的地区”,但那里有“呈互相连在一起的几颗羊头状的天然金块”;马可·波罗也说“(西藏)各条河流中蕴藏着大量的沙金”;而葡萄牙传教士安多德神父对西藏的观察比马可·波罗更为细致,在一封名为《发现大震旦及西藏王国》的信中,他写道:

“西藏的领土应该是广阔的,似乎还是很好的可耕土壤,那里水源丰富,我们还看到那里盛产小麦、水稻,还有葡萄、桃等水果……然而,我们所看到的西藏首府却是一片非常贫瘠的土地,它是从印度进入西藏后第一个城市,那里只产少量小麦,因为城郊的部分土地可以河水浇灌。那里牲口很多,有绵羊、山羊和马,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传教士的西藏叙事 以葡萄牙传教士安多德为中心》)

大航海时代的西藏叙事主要由传教士、探险家提供,他们对西藏的描述集中于地理和宗教,以及有无黄金的答疑。十九世纪后,随着晚清社会危机的加剧和殖民者的入场,西藏的神秘被逐渐打破,一批批殖民者和奴隶主纷至沓来,人们发现西藏的确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但这里的社会贫困拮据,大部分人被一小撮农奴主和宗教人士统治着,而所谓的黄金神话也只是谣传。这一时期,具有殖民色彩的“东方主义”叙事成为书写西藏的潮流,许多外国人把他们对东方的想象、对殖民地的好奇装在西藏这个容器里,我们今天看到的种种对西藏的猎奇书写,都能从当时找到源头。这是西藏叙事热火朝天的时期,却是大部分西藏人失语的时期。

文艺作品中的西藏情节 | 美术观点

这种东方主义式的猎奇直到西藏解放后才告一段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先锋文学的兴起,一股先锋审美的西藏热又在文艺界兴起,马原、格非、宁肯等作家,或是本就出生于西藏,或是对西藏情有独钟,都纷纷运用先锋文学的语言来描写西藏,其中马原的写作最为典型,他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和《虚构》都与西藏有关,西藏成为主人公的救赎之地,也成为拯救现代文明、人类精神荒原的一个图腾,但马原过于沉迷于炫技,他常常把西藏和自己的叙事主张绑定在一起,把西藏作为一个先锋的喻体来书写,他神神叨叨的“元叙事”让讲述者凌驾于西藏之上,使得西藏在他的笔下显得更加玄幻和模糊。如学者刘涛所说:“先锋文学强调西藏的传统、历史、宗教等神秘性一面,但由于作者大都缺乏对西藏历史、传统、宗教等深入的研究和整体的把握,所以这一路逐渐日薄西山。”

文艺作品中的西藏情节 | 美术观点

九十年代后,先锋文学走向下坡路,现实主义回暖,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对西藏的描写都开始转向“日常”,创作者不再执着于挖掘西藏的神秘一面,而是试图祛除“东方主义”的猎奇色彩,回归到西藏更加世俗的一面。一批藏族作家或在藏区生活多年的作者脱颖而出,阿来的《尘埃落定》、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都在走这个路子。阿来一头扎入历史中,写的是西藏土司的兴衰往事,处理的题材看似宏大,但阿来用了很多笔墨来书写藏族人的日常,并没有大肆渲染西藏的神秘或浪漫。而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索性只写一个西藏寺庙里的“三天日常”。在电影中,他大量起用了藏族演员,镜头语言也极力克制,电影中少有“东方主义”叙事里泛滥的西藏浪漫景观特写,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小喇嘛来回于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间的小困惑。

从“东方主义”到“去东方主义”,西藏叙事经历了一个从神秘到祛魅、从殖民偏见到回归日常的过程,越来越多藏族人的声音被发掘,西藏叙事变得丰富多元,但现今流行的西藏日常化书写也并非全无问题,它容易让叙事导向无节制的琐碎,遮掩发现西藏社会、历史、宗教与政治更深处的可能,所以,如何从中取舍,仍是考验记录西藏者的地方。或许只有对西藏的社会与历史、神圣与世俗有更清醒的了解,保持平视而非俯视或仰视的视角,一个更真实而细微的西藏才会浮现出来,而到那个时候,将会有更多人理解这片辽阔的土地,而不再对它大惊小怪。

相关文章

  • 特殊的2020 让古代书画又一次升温[图文]
    特殊的2020 让古代书画又一次升温[图文]

    在永樂2020全球首拍中,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信札册》拍出2.6335亿元,打破世界最贵古籍善本纪录。经过紧锣密鼓的拍卖,北京2020秋拍逐渐进入尾声。因上半年线下拍卖停摆,下半年原本的春秋两季拍卖间隔大大压缩,最短拍卖征集时间、最小征集路径范围,给各拍卖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在过去的一周里,市场上却连传捷报,诞生多件过亿元拍品,更创下了不少新纪录。古代书画“一页千金”毫...

    108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笔墨承道 谢家山水——画家谢其云绘画赏析[图文]
    笔墨承道 谢家山水——画家谢其云绘画赏析[图文]

    道家风骨,清逸瑰奇造谢家山水;儒释精神,闳约深美出其云绘画。放眼当今青年山水画坛,著名青年画家谢其云的身影特立卓群——他的绘事语汇,源出传统水墨:山川田园牧歌般温润渲染间,因了笔墨中所洋溢的学院派深厚写生、造型、光影等坚实锤炼的功力;点染皴擦、布局置景……都那般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这十分受益于他的恩师:山水大家张志民先生的言传身教、可谓丹青源出...

    92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王启民作品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王启民作品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王启民,字薪儒,号沙金,1955年5月出生。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辽宁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曾荣获“中国兰亭·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首届国际华人书画名家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奖”金奖。作品两次入选由中国文联等单位举办的书画大展。被国家原文化部邀请参加在荷兰举办的“99荷兰中国文化节”;被邀请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

    2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内油画及当代艺术品市场近期较为凝滞与艰难[图文]
    国内油画及当代艺术品市场近期较为凝滞与艰难[图文]

    从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的各个细分板块来看,二十世纪老油画的价值已经在美术史上得到充分确认,但存世作品的数量及在市场中可流通的作品数量一直制约着该板块的行情。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开始在家庭财富和个人可投资支出方面逐渐释放。与此同时,隶属于整体市场经济形态之下的较为微观的艺术品市场也借助经济的繁荣发展的带动开始增长。回顾国内艺术品市场近16年的发展走势可以清楚的看出艺术品...

    14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青莲寺彩塑修复如新 谁在剥夺观者对历史的感受[图文]
    青莲寺彩塑修复如新 谁在剥夺观者对历史的感受[图文]

    图1此前曾报道的山西晋城青莲寺彩塑修复引发公众争议并遭当地相关部门叫停,本文在纷乱的线索中收集一些可靠的信息,努力拼凑彩塑修复工程的一些真实面貌,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试图从价值观层面,分析整个事件的根本症结。文保工作者因为眼中只看到了塑像的历史价值,将这些妨碍原作认知的状态列为病害,从而一一消除、补塑完形,无异于剥夺了人们感受时间流逝的能力。在今天正在经历巨大转型而亟需重塑文化认同的中国社...

    146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假如凡高生活在明朝 《早春图》会变成怎样[图文]
    假如凡高生活在明朝 《早春图》会变成怎样[图文]

    北宋画家郭熙创作的《早春图》。假如凡高穿越到中国,并且生活在明朝,这位天才的油画技法和中国画构图混搭,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近日台湾美术史学家徐小虎在北京作学术交流时,展示了一幅今人用凡高的笔法临摹古代名画《早春图》,把这种有趣的猜想变成了可以观赏的图像。今人用凡高笔法临摹的《早春图》。实际上,《早春图》是北宋大画家郭熙的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徐小虎表示,1000多年来这幅画多次被清洗...

    3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艺术与信念坚守 为和平与繁荣赞颂[图文]
    为艺术与信念坚守 为和平与繁荣赞颂[图文]

    解读军旅艺术家罗田喜作品《2020.G20.抗疫一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理念与时代意义文/欧阳俊华罗田喜1955年9月1日生于江西玉山1974年毕业于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留校任代课老师)1976年1月入伍1985年3月——1987年3月攻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历任战士、(团、师、军、大区、总部)干事;海风出版...

    18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图文]
    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图文]

    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童年时一次给小朋友们拍照的偶然经历是蒋仲夏与摄影的第一次接触,而对拥有一台照相机的期待和对自己儿时些许感受缺失的追忆,让蒋仲夏的作品中永远带着一种温情和饱含记忆的气息。个人简介蒋仲夏1982年生于甘肃天水,现居北京。展览2012年《遗失的欢乐》Modernistabar,北京2013年《背离》连州国际摄影节,连州蒋仲夏:摄影注定和记忆有关在与生活的相...

    9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图文]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图文]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新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创新发展不得不提的巨大引擎。在宏观经济领域,以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 “互联网+”产业翘楚俨然已经成为新经济成功标杆;在微观的工作生活中,微信、支付宝、滴滴、摩拜等“互联网+”应用亦全方位悄无声息的融入了人们的各种活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让各行各业都似乎看到...

    43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难登大雅之堂”的潮流艺术品是否值得收藏?[图文]
    “难登大雅之堂”的潮流艺术品是否值得收藏?[图文]

    如同街头服饰为高级时装世界所带来的「震荡」,以街头艺术、动漫、玩具、版画为主的潮流艺术,也正在对传统艺术市场产生巨大冲击。随着 2019 年 Banksy、KAWS、奈良美智等艺术家的作品屡屡创下新的拍卖纪录,这股新生艺术力量也在2020年发散出更强的影响力,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正逐渐走进更多大众的视野,而艺术品收藏者们也在经历一场年轻化的「改朝换代」。面对这个当下最为火热的投资热点...

    9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AI会使艺术终结吗[图文]
    AI会使艺术终结吗[图文]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定制化时代,它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情。当AI进入艺术界的时候,可能在以后会出现新的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批评等。科技与艺术如何和谐相处?AI绘画是否是一种艺术?对艺术有冲击吗?人工智能也可再现艺术的“灵韵”?以AI为镜,艺术的创造力是什么?AI和未来,科幻与想象如何走进现实当下?我们会和AI一同进化吗?个中问题有待艺术家与人工智能携手应对,以期碰撞出不一...

    57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七:跋《孙过庭书谱》[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七:跋《孙过庭书谱》[图文]

    唐孙过庭书谱墨迹有印刷品刊行于世,是学习王羲之书风之范本。但因年代久远,残损较多, 甚至大段缺失。宋代太清楼书谱刻帖乃最佳刻本。惜大部已佚。明嘉靖年间,江阴曹氏依太清楼本,重橅之刻帖,现由北京图书馆珍藏此帖,虫蛀过甚,但与墨迹本对照后者残缺之处,适可由前者补充。前者残损之处又可依后者判定,两相弥补,便可窥得全豹。馆藏书谱刻帖虽系重橅,但刻工精细,较好体现出墨迹本之神采气韵,然亦有未...

    7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青城宝玉石市场缓慢升温[图文]
    青城宝玉石市场缓慢升温[图文]

    无论是彩色宝石的色彩斑斓,还是珍珠、美玉的珠圆玉润,亦或是北方少数民族喜爱的珊瑚、玛瑙、松石、琥珀等等,如今首府的市民总能从时常举办的宝玉石精品展会或者各大商场、古玩城宝玉石经营者那里看到,首府呼和浩特的宝玉石市场是怎样的?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带您去了解一二。彩色宝石年年有热点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顾问王清廉老师在收藏宝玉石领域有数十年的经验,提起2015年宝石收藏领域的变化,王老师表示虽然今年受...

    3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追溯黄苗子文化与艺术成就[图文]
    追溯黄苗子文化与艺术成就[图文]

    黄苗子 荷塘(雅昌供图)简介 黄苗子 (1913年—2012年) 广东中山人。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生前回忆人生轨迹:“生平所受师友之恩,如恒河沙数。”这是黄苗子在《画坛师友录》后记中所说的,姑且粗略翻读这本书,便知此语并非妄言。在他少年时离开故乡广东中山之后,便开始了“广结善缘”的人生旅程。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沈尹默、傅抱石、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

    16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王德福[图文]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王德福[图文]

    艺术简介王德福,1954年生于山东省日照市,1977年日照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日照县教育局,从事电化教学研究工作,2013年退休。先后师从日照县文化馆董家祥老师、临沂教育学院著名花鸟画家王小古老师学习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国画作品《滨海岁月》《丁肇中》被日照市美术馆收藏;油画作品《雪松》被日照市博物馆收藏。现为:日照市教育局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47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