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忠近照
让传统在当代昂首
——画家马德忠写意
撰文:周霞
绿茶的气息萦绕在空气中,和墙面上的青山绿水相交融,仿佛将我带入世外桃源,俊俏山石中,隐隐约约现出一间茅屋,有弹琴的、吟诗的、下棋的……伴着清泉流水的声音,一股清新扑面而来。这是我第一次和马德忠的画对话。
马德忠自幼酷爱绘画。年画应该算是马德忠最早的创作。七、八岁时,马德忠的绘画天赋就开始显现出来,春节临近,他把自己画的年画贴在门上,邻居看到了,就来找马德忠帮忙,这样一家传一家,马德忠成院子里出了名的小画匠。
十二岁那年,马德忠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遇见了自己的启蒙老师。一次马德忠在北陵公园门口画画,正画的入神,背后发出了一声评论:“画的不错,如果基本功再扎实点,那就更好了。”马德忠回过头来,是一个中年男子,五十岁左右的样子,看起来很斯文。一向谦虚的他赶紧站起来鞠躬道:“还请老师傅多给指点。”不一会,这一老一小便开始聊了起来。两人聊到兴起,中年男子说:“你想不想看看我的画。”马德忠便一路随着中年男子到了他的家。看到他的墙上挂着许多画,马德忠使劲揉揉眼睛,兴奋的问:“那都是您画的”。这是马德忠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国画。了解后,知道那中年男子姓丁,是一名美术老师,浑身透着一股书香世家的气息,马德忠便开始和丁老师学起画画。下乡回城后,马德忠再去看望恩师,那时马老师一家早已搬走了,然而,对丁老师的思念,马德忠从没有停止过。
因为勤于苦练,二十几岁的马德忠已经能画一整幅不错的水墨画了。然而,一位八十岁的老者的话,却让正沉浸在沾沾自喜中的马德忠如一盆凉水从头灌到脚。“有其笔,无其墨”简短的六个字,像针一样刺在马德忠的身上。从那之后,马德忠拜在老人家的门下,他就是张学良故居陈列馆特聘画师佟文彬先生。从那以后,马德忠更是潜心研究、学习各种技法,他对山水画艺术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山水画不是简单的再现自然,更是人生的感悟与激情的流露。
传统墨晕染当代
中国画的精神是笔墨,山水画以对水墨的把握,空间留白,布景构图和气韵生动来评价一副作品的好坏,这也是画工和花匠之间区分的根本所在。很多现代山水画家,丢失了山水作品的传统,茫然的生搬硬套,殊不知画者之画在于心,画者之画寄予情。取法传统,是马德忠画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马德忠的浅绛山水,让人感到一股清新古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其画作气息纯正,空灵洒脱,笔墨技法不落俗套,格调清纯且有情趣。马德忠所作泼彩山水,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气势恢宏。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都彰显了他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他笔下的景致林木葱茂,山高水长,景繁意密,绝非萧条寂寞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图式,极富生活气息,是可行、可居、可游的优美之境。他努力研习中国传统画理和画风,在广取博征、厚积薄发中见出传统渊源与脱颖而出的活力新意。
传统构图唱新歌
马德忠喜欢家乡的美,更喜欢用画笔来书写对家乡的热爱。雪是东北四季中最有代表性的季节,也是最难展现的。现在很多画家,都用胶和矾来画冰雪,但这样的画难以长期保存。古法的留白法画雪,对画者的要求甚高,因为没有弥补的方法,所以要求画者要做到意在笔先,每一次落笔都要求准确无误。马德忠的雪景图,不似那般冷清,尽管大雪封山,寒冬凌冽,却不乏人间烟火。他的“袅袅催烟人勤早,瑞雪柴林兆丰年”,尽显北国风光,在那深山之处,早有勤劳早起的人们,点燃灶火,贴上对联和福字,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那红红的福字,捂暖了冬日的冰冷,让你觉得那冬不是万物俱寂,而是万物复苏的征兆。静观马德忠的冰雪山水画,有一种雅涵的美,让人可以逐渐淡忘了肆虐漫舞的飞雪,严峻无情的酷寒。更多的是自然生命的律动,将我们审美的视线拉倒对自然的赞美中。
传统意境舞蹁跹
马德忠的山水画形式语言颇为独特,他坚持传统笔墨,但不囿于传统。他的画气势磅礴,苍茫厷逸而又明净秀美,着力表现北方山川奇峻的风貌,以尽量丰富多变的笔墨语言及章法结构并借用西洋画法来增强画面的可视可读性,笔墨皴染,画风沉静萧散而富于逸趣。纵观马德忠的山水画,并非以展现山的巍峨为主,几乎每幅都有寥寥几座房屋或几个人物,在他笔下,一切物象,山与水、树与石等都不再是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生命的象征,精神的折射,弥漫着生生不息的现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