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梢梢 点击 :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轴 1667年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近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其较为全面地展示,又加深了观者对清初四王的印象。此前,上海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都曾举办过“四王”专题展。“四王”为何有如此魅力?为何影响中国绘画史三百余年?他们所承接的是一个怎样的绘画传统?

清初“四王”分“娄东”、“虞山”两派,“虞山派”中的王鉴,不仅成为瓣香董其昌的嫡传,更能出新意,倡导兼融南北二宗,形成自身特色。单国霖先生认为,王鉴一生以摹古、仿古为宗旨,梳理宋元大家艺术风格,加以条理化、规范化,建立典范风格样式,在创作实践中弘扬“南宗”文人画传统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他培养出王翚和吴历两位在艺术上有极高造诣的大家,不愧为“后学津梁”。然而,他在师法造化、纪游写生方面的创作很少,仅有《虞山十景图册》等不多的作品,这种刻意师古的风尚亦对后世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清初画坛,存在着多种绘画思潮,有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摹古画派,有以“四僧(弘仁、髡残、朱耷、原济)”为代表的个性画派,此外还有龚贤、邹喆、樊圻、吴宏、叶欣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蓝瑛的武林派,罗牧的江西派等等,名家辈出,流派和风格纷呈。至康熙后期,“四王”画派取得了画坛的正统地位,如王原祁弟子唐岱在《绘事发微·正派》一章中论述山水画的正派传承时说:“明董思白衍其法派,画之正传,于焉未坠。我朝吴下三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继之,余师麓台先生家学师承,渊源有自。”即提出“四王”为画坛正派的观点,而王翚在康熙三十年(1691)应宋骏业之聘入京主笔绘制康熙《南巡图》;王原祁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值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则标志着“四王”艺术得到了皇室的器重,逐渐占领了画坛的主流地位。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的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王时敏谓:“于大痴墨妙早岁即穷奥,晚年益臻神化。世之论一峰老人正法眼藏者必归于公。以荫官至奉常,然淡于仕进,优游笔墨啸咏烟霞,为国朝画苑领袖。”而论王鉴谓:“精通画理摹古尤长,凡四朝名绘见辄临摹,务肖其神而后已,故其笔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而于董、巨尤为深诣,皴擦爽朗严重,晕以沉雄古逸之气,诚为先民遗矩,后学指南。”确认了前二王在画苑的尊崇地位。方熏《山静居画论》云:“国朝画法,廉州、石谷为一宗,奉常祖孙为一宗。廉州匠心渲染,格无不备;奉常祖孙独以大痴一派为法。两宗设教宇内,法嗣蕃衍,至今不变宗风。”后来即将王时敏、王原祁及其传人称为“娄东派”,王鉴、王翚及其传人称为“虞山派”。

王鉴的生平概况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王鉴像 取自故宫博物院藏清人绘《王鉴像》页

关于王鉴的生平存在着一些疑窦,王鉴为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后裔,然而究竟是孙子还是曾孙,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孙子,汪世清主此说,引吴伟业《送王鉴黄山八首》诗中,提到王鉴为王世贞“孙辈”。蔡星仪主曾孙说,他引清保蕴楼抄本《梅清诗集》卷七《送王元照还山诗》,下原注:“王善画,弇州先生曾孙,偶来京师,旧廉州太守也。”萧燕翼又在《王鉴是王世贞曾孙考》一文中引用两条资料:一即王鉴顺治十三年 (1656) 画《梦境图轴》(故宫博物院藏),自题谓:“后王越石持一赝作售之闲仲叔祖。”闲仲即王士騄,是王世贞之弟世懋的儿子,则王鉴为王世贞的曾孙辈;又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中着录《王廉州临北苑潇湘图轴》,王曜升跋云:“伯兄绮岁即好点染。”王曜升是王世懋曾孙,与王鉴为堂兄弟。故王鉴为王世贞曾孙一说为之确实。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梦境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问题是王鉴之生年,以往都依据乾隆十年《镇洋县志》的王鉴小传,传曰:“康熙丁巳(1677)年八十卒。”推算生年为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清史稿》五百四十卷列传二九一艺术三有传曰:“鉴字圆照,明尚书世贞曾孙……康熙十六年(1677)卒;年八十。”推算生年同上。然而,前时白谦慎和章晖撰文《王鉴生年考》(载《中国书画》2009年第11期),对王鉴的生年作了新的考证,论据主要是王鉴《梦境图轴》,此图作于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自题中谓:“余年已四十八。”推算生年为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同时文中还有其他资料佐证,此说与旧说相差十一年。此两说何者为准确,我期待有更多资料来论证,目前我依据所见王鉴传世作品中的题跋内容来分析,提出一己之见。

现见王鉴传世最早的作品是崇祯十年丁丑(1637)夏作《秋山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上有王时敏题识:“玄照画道独步海内,赝作纷纷,不无鱼目混珠之叹。”此评虽有延誉之意,但王鉴是时已名播海内,决非虚誉。若按他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则此年只有二十九岁,能否拥有如此高的声誉,殊可置疑。而以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计,已是四十一岁,至少已有二十余年的画腊,加之他天资聪慧,勤奋敏学,到壮岁时已负盛名,是比较相宜的。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九峰读书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再一个问题是王鉴的父亲是谁?此事史书上都未明言。《太仓文史》有一篇高琪撰《王鉴家世考》文,引用一则资料,即明末清初人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烈皇小识》,上海书店1982年据神州国光社1951年版复印,第299页)中记载:“娄东鼎盛,无如琅琊、太原,琅琊自王悼起家少司马,子忬亦少司马,被法,忬子世贞、世懋,一为南司冠,一为南奉常。世贞子士骐,为铨曹主事,四代甲科。士骐子庆常,则习为侈汰,姿声色,先世业荡尽无余。子最繁,号圆照名鉴者,袭荫为廉州太守,精绘事,粗持名检。”文中又提及清顾师轼纂、顾思义订的《吴梅村年谱》康熙八年己酉条下引《娄东耆旧传》中顾思义的考订注解,指出王士骐长子为庆常瑞庭,与王鉴堂叔父王瑞国同为瑞字辈。王瑞庭(字庆常)因生性奢侈,迷声色,荡尽家产,故而在正式的史传中耻于把他列入,以至湮没无闻。

王鉴字玄照、圆照,康熙元年(1662)后,避圣祖玄烨讳,改为元照,自号湘碧、弇山后人。王鉴在明崇祯六年 (1633)乡试成举人,十一年 (1638)以曾祖世贞荫左府都事,十四年(1641)出守广东廉州,至十六年(1643)罢廉州知府,归故里,构室于弇园故址,额曰“染香”,遂号染香庵主,时年四十六岁。

王鉴在三十九岁时曾访董其昌于云间,曾记:“余丙子年(1636)访董文敏公于云间,出所藏《鹊华秋色卷》见示,相与鉴赏,叹其用笔浑厚,设色秀润,非后人所能梦见。”(《退庵题跋》卷十八)并见到董收藏的董源、巨然山水图,受到董其昌画学的影响。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 《北固山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太仓州志》载:“王鉴以曾祖世贞荫左府都事,官廉州太守。”又记“王鉴,字圆照,世贞曾孙,由恩荫历部曹,出知廉州,时粤中盛开采,鉴力请上台,得罢,二岁归”。王鉴于己卯年(1639)作《北固山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自题道:“余自戊寅(1638)入都,日为案牍所苦,笔墨不知为何物。今岁仲夏出守粤东,回思风尘马背光景,如脱笼之鸟矣。”《廉州府志》卷十六记:“王鉴,江南官生,崇祯十四年(1641)任。”顺治十三年(1656)作《仿王蒙山水轴》,边有张学曾题识:“曩在都门,王廉州时为比部郎,余与孙伯观中翰、陆叔度明经、王志不司农晨夕往还,共论琴画。”知王鉴在崇祯十一年(1638)四十一岁时到北京,是因祖荫任职比部郎,比部在宋代为刑部之一司,掌令复核中(中央)外(地方)账籍,带有审计性质。部曹为办事小官。比部在元代已废,然明清人往往以古官名称现职,故张学曾称王鉴为“比部郎”。

他在四十四岁时出任廉州太守。二年后即崇祯十六年(1643),罢廉州知府,归故里。同年尝作《仿各家山水册》在云间舟次,则已回到家乡。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山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鉴妻子早逝,后未再娶。据他康熙七年(1668)作《山水轴》,落款“奉祝惟老亲翁五十初度”,又康熙八年(1669)作《山水扇页》,落款“拟公济老亲翁”,同年作《仿巨然山水轴》,落款“似孟新亲翁”,康熙十一年(1672)自题《虞山十景图册》说:“右虞山十景,为式臣年亲翁画。”康熙十二年(1673)作《山水扇页》,落款“似遴汝亲翁正”。可知他有女儿亲家,但无子嗣,晚景寂寞孤清,因而专志于绘事。“日坐蒲团,焚柏子一炉而已。”(《虚斋名画录·续录》卷九《王圆照仿古山水轴》王鉴自跋)七十七岁时患中风,仍挥笔不辍,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逝世,享年八十。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 《云壑松荫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云壑松阴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作于康熙乙卯(1675),时年七十八岁。此图布局转折多姿,皴法用披麻兼解索,细密灵活,而转向尖劲。画法近王蒙之整饬缜密,然不及王之苍茫沉郁。

《关山秋霁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七十八岁时作。布局紧凑,丘壑较琐碎,皴笔尖峭,转折方峻。但笔力不够浑厚,时有抖擞之笔,墨色也偏于枯索,画面气势不及盛年时雄伟华滋。

王鉴晚年出现构景较琐碎、笔力较尖细等征象,这与他身体病衰不无关系,正如他在康熙九年(1670)作《仿古山水册》十帧中自题说:“迩年来衰病日增,所遭轲坎,心境殊恶,恐再欲如是作,精光已消亡,纵弄笔墨,皆应酬草率焉。”他自七十七岁中风后更是精力不济。

王鉴一生以摹古、仿古为宗旨,梳理宋元大家艺术风格,加以条理化、规范化,建立典范风格样式,在创作实践中弘扬“南宗”文人画传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培养出王翚和吴历两位在艺术上有极高造诣的大家,不愧为“后学津梁”。然而,他在师法造化、纪游写生方面的创作很少,仅有《虞山十景图册》等不多的作品,这种刻意师古的风尚亦对后世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 《花溪渔隐图》扇页 1654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鉴的仿古艺术理念

清初王时敏和王鉴都直接受教于董其昌,接受他的复古思想和“南北宗”理论,并在创作实践中进一步将董其昌所推崇的“南宗”绘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达到“集古之大成,自出机杼”的境界。王鉴曾论道:“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锺、王,舍此则为外道。唯元季大家正脉相传,近代自文、沈、思翁之后,几作广陵散矣。”(王鉴《染香庵画跋》)又康熙元年(1662)作《仿古山水册》,自题:“宋、元大家皆从右丞正脉,故南宗独盛,然知之者不易。”视南宗为山水画正脉,推许董其昌为南宗画家的最后大家。王鉴在康熙三年(1664)作《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中自题道:“画道自文(征明)、沈(周)、董宗伯后,几作广陵散矣。近时学者独盛于疁,然所师不过李(流芳)、程(嘉燧)两先生耳。余此册仿宋元诸家,虽未能梦见古人,聊用取法乎上之意。”他对董其昌以后画道的衰微颇为担忧,并对李流芳、程嘉燧等仅得文人画逸笔草草之意而未能深究宋元文人画精髓的风尚表示不满,这也促使他坚持要走将南宗画脉传承发扬的创作道路。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 《仿古山水册页》之一 1656年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 《仿古山水册页》之一 1656年

王鉴在明末曾任廉州知府,后因反对“开采”(借开矿之名索取珍珠)之恶政而获罪,幸得有交谊的大司马刘半芳为之说情,才免于牢狱之灾,落得个罢官归里的结果。故他对仕途已心灰意冷。清移明祚后,他也不愿出仕新朝,而潜心于画艺,勤学精进,终成一代大家。张学曾题王鉴顺治十三年(1656)作《仿王蒙山水轴》(故宫博物院藏),道:“廉州罢郡亦强壮之年,顾盼林泉,肆力画苑,笔墨之妙,海内推为冠冕矣。”

王鉴能够遍学宋元名家,取精抉髓,深切领悟,也因有着良好的客观条件。

“四王”研究丨王鉴绘画略论:融宋入元,后学津梁 | 美术趣闻

清 王鉴《仿大痴山水图》轴 1660年 故宫博物院藏

他出身仕宦名门,家藏诸多古画,姜绍书《无声诗史》记载:“弇州(王世贞)鉴藏名迹,金题玉躞(音谢),不减南面百城;鉴披览既久,神融心会,领略为声,其砥笔和墨,盖有源流矣。”根据他画上的题跋,可知家藏名画为数不少,虽然有些名迹后来流出,但他经常揣摩,成为其吸取古法的重要资源。据记他家藏的古画名迹有:赵仲穆《溪山渔隐》,梅道人《水竹山居》,刘珏仿梅花道人《夏山欲雨图》等。他在董其昌家中观赏到的名画即有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董源《山水卷》,梅道人《关山秋霁图》等。他和同里王时敏相交密切,于王时敏家中更是观赏到许多名迹,如梅道人《烟江叠嶂图》、黄子久《陡壑密林图》等。此外他在北京和游览苏州、杭州、南京等地时,结交名公贵宦,如吴伟业、张学曾、孙承泽、钱谦益、曹溶、龚鼎孳等,见到不少古画,据记载与自题中,就有董源《潇湘图卷》、《溪山图》和《溪山萧寺图》,巨然《溪山长卷》,范宽《峰峦叠秀图》,江贯道《山水轴》,燕文贵《山水》,赵孟頫《水村图卷》和《九夏松风图》,黄公望《浮岚暖翠图》和《陡壑密林图》,王蒙《云壑松阴图》和《南村草堂图》,吴镇《溪山无尽图》等。他曾在康熙元年(1662)作《临宋元山水册》十二开,后题跋中谓:王时敏“曾将所藏宋元大家真迹属华亭故友陈明卿(廉)缩成一册,出入携带,以为卧游。余今岁偶来南翔,谛交文庶社长,见其丰神超迈,雅善丹青,深得古人三昧,余因复临陈本赠之,枕中之秘,不敢独擅”。图册中包括董源、赵千里、赵孟頫、元四家、陈惟允、董其昌等名家之迹。从他临陈廉缩本中,可见他对古画取资之广和临摹功力之深。

相关文章

  • 关于中国山水画当下困境及突破方式的[图文]
    关于中国山水画当下困境及突破方式的[图文]

    主持人语:中国的雕塑事业在老一辈雕塑家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老一辈雕塑家的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美术学院的成立为当时国内的雕塑领域聚集了一批学子精英,他们为今后的雕塑研究、创作、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期[时代人物]推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得蒂、张润垲伉俪,他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艺术家。张得蒂与张润垲于1949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

    190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精微显空灵——王清丽陶瓷粉彩花鸟作品赏析[图文]
    精微显空灵——王清丽陶瓷粉彩花鸟作品赏析[图文]

    版纳印象·密林深处120×60cm当我们看到王清丽创作的陶瓷粉彩花鸟作品时,宁静、雅致、明艳等视觉感受扑面而来,她的陶瓷粉彩作品就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她的作品清新淡雅,韵转低回,使人感到非常的亲切。王清丽陶瓷作品中的工笔花鸟,充满了清秀灵动的生命情致,童真烂漫之气。她创作的陶瓷粉彩作品主要探索点染、洗染、撞色等技法的运用。在洗染积色中,色相并不多,但色彩感觉丰富,又很...

    4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台北故宫中的“她”[图文]
    台北故宫中的“她”[图文]

    从唐代丰腴健美的宫廷嫔妃,到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再到明、清以后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10月6日,“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特展按照主题及年代,选展七十一组(件)院藏精品,内容分成“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以宏观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于近现代的绘画,包括传唐周昉《调婴图》、《内人双陆图》、宋代李公麟《画丽人行》以及宋元时期的宫廷后妃画像、明清时期名...

    3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福丽特十二生肖系列邮票投资价值分析[图文]
    福丽特十二生肖系列邮票投资价值分析[图文]

    近几年,我国发行了不少题材的邮票,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也比较稳定的当属生肖邮票了,尤其是随着电子盘的上线,十二生肖邮票的投资价值愈发得到凸显,很多生肖票在电子盘挂牌上市后涨势喜人,也深受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以福丽特挂牌上市的一轮生肖狗票为例,从2015年9月至今,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从85元涨至492元。其它生肖邮票也有很大程度的涨幅,其投资价值可见一斑。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福丽特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

    18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梦 劳动美】庆五一 • 画家李治的绘画艺术[图文]
    【中国梦 劳动美】庆五一 • 画家李治的绘画艺术[图文]

    李治,浙江杭州人,祖籍山东。九三学社社员,一级美术师,从师著名画家宋涤老师。现为:浙江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西泠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中国画,花鸟草虫),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顾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特邀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家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

    18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林风眠与木心背后的潘其流[图文]
    林风眠与木心背后的潘其流[图文]

    木心与潘其流1980年在沪上乌镇和陈丹青让公众了解了木心,在同一时代的潘其流(潘其鎏)和木心有着很多交往,他们的生命轨迹惊人的相似,同受林风眠影响,同在艺术和文学上有造诣,并先后出国。不同的是, 在美国,潘其流得到了老师林风眠多达六万美金的巨额资助,后在美数十年从事抽象画创作。而木心在纽约遇见了陈丹青,后通过弟子的助力而成名。后来他们成了高龄出国闯荡世界的画家典范,当然面对师尊林风眠的勇气,他们...

    42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大国工匠"李震与清华大学师生对话青瓷艺术[图文]
    "大国工匠"李震与清华大学师生对话青瓷艺术[图文]

    2016年11月,宁静的水木清华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一大国工匠、当代著名青瓷艺术家李震先生。谈到青瓷,李震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金奖,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及众多元首收藏,他的作品"春满江南"更是在前不久的G20峰会上亮相,让众多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大开眼界。去年的这个时候,李震登上国家图书馆大讲坛主讲《青瓷之美》,反响强烈,震动了整个青瓷界,他是第一位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唯一...

    90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郭鸿春[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郭鸿春[图文]

    【艺术简介】郭鸿春,男,1951年生人。毕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师承俞致贞、金鸿钧、王庆生、万一先生,是张大千先生的再传弟子。现任中国国家画院文化交流中心特约画家,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市委党校艺术顾问,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红桥区文联副主席,天津市红桥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曾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共中央党校、天津市国宾馆、天津市政协、天津市委党校、滨...

    13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唐与他的《万壑松风图》
    李唐与他的《万壑松风图》

    【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绢本设色 188.7cm×13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画《万壑松风图》时,是在一个春日。或许,也是暮春。李唐,字晞古,约生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南宋邓椿《画继》卷六:李唐,河阳人。离乱后至临安。年已八十。《万壑松风图》在主峰旁陡直的远山上,题有隶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款。这是北宋宣和六年(1124)。在时间的深处,画中的山岗、峭壁、...

    15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来自苏州国际设计周的观察和思考[图文]
    来自苏州国际设计周的观察和思考[图文]

    粉墙黛瓦下,幽幽桂香中,古与今的对话在小桥流水边翩然上演,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碰撞融合在烟雨巷陌中激情绽放。当千年古城遇到创意设计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传统手工艺如何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历史古城如何在城市更新中走向未来?10月24日至29日,以“精致苏州·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9苏州国际设计周,通过一系列主题展览、国际设计交流和创意主题活动,带给人们诸多思考。1.传统与现代交融,为公众开启新视野...

    121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大器风范:著名画家王晓峰山水印象[图文]
    大器风范:著名画家王晓峰山水印象[图文]

    【艺术简介】王晓峰,1951年生,浙江永康人,早年曾在广州美院国画系就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获93/94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的国际名人证书,97届美国纽约传记中心授予的世界著名艺术家证书及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授予的中美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其国画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画展,纪...

    111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台湾老茶成收藏新宠[图文]
    台湾老茶成收藏新宠[图文]

    继普洱茶攻占国际拍卖场,落槌价不断迭创新高之后,台湾“老茶”也逐渐掀起收藏风。尤其台湾在200年前茶叶就是重要经济作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或有心留茶,或为卖剩之茶,甚至是堆在仓库被遗忘的茶,久而久之,成了台湾的“老茶”。以名为“老山”的冻顶乌龙原罐装老茶为例,这个品牌可是响当当。但即使如此,仍只是个茶叶礼盒罢了,为什么现在动辄一罐要几万元呢?台湾茶业人士陈良宗解释,这都是大陆普洱茶价格拉太高所致。...

    9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古代民间画会的生意经[图文]
    古代民间画会的生意经[图文]

    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金城作品文人雅集是文人之间的群体性艺术活动,著名的书画雅集活动有宋代王诜等人的“西园雅集”,明代董其昌等人的“画中九友”,清代卢见曾等人的“虹桥修禊”。及至晚清民国初年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书画会活动,如宣统年间钱慧安、倪田、王震等的“豫园书画善会”,民国时期陈定山、孙雪泥、钱瘦铁组织的“中国画会”,李叔同的“文美会”,杭州吴昌硕为社长的“西泠印社”,北京金城为首的“中国...

    120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当代著名画家范扬作品赏析[图文]
    当代著名画家范扬作品赏析[图文]

    范扬(Fan Yang)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甘南迭部县益哇乡写生...

    6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幅肖像画卖6亿元 艺术市场释放出什么信号?[图文]
    一幅肖像画卖6亿元 艺术市场释放出什么信号?[图文]

    近日,文艺复兴先驱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年)的肖像作品《手持圆形圣像的年轻男子》以921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58亿元)的价格成交。这不仅刷新了波提切利的个人最高纪录,还创下了西洋古典艺术的第二高价,仅次于4.5亿美元(约29亿元人民币)成交的达·芬奇《救世主》。波提切利《手持圆形圣像的年轻男子》蛋彩画58.4x39.4cm成交价:9...

    46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