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穿越百年的色彩与材质研究[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小生 点击 :

穿越百年的色彩与材质研究 | 美术观点

原标题: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色彩与材质研究 以捷克布拉格圣艾格尼丝修道院馆藏作品为例

在美术史上,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工艺美术为今天的欧洲各国提供了引以为豪的丰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或成为旅行者的胜地,或是博物馆的珍品,是我们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媒介,更成为我们审美与艺术赏鉴的对象。中世纪美术不仅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不断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灵感与启示。波西米亚——这个曾经14世纪欧洲政治、文化、艺术的中心,吸引了很多外来艺术家定居于此,当地艺术家多有赴意大利等地学习生活的经历,产生了重要的艺术家和经典作品。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以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绘画的独特姿态亮相于美术史。而这个时期的作品虽在国内没有被广泛认知,但却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承继优秀的外来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世纪美术不同时期的风格、样式进行深入地解析和学习。这些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揭示出波西米亚美术所独具的艺术魅力以及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文化意义。

在捷克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察研究,使作者感受到了波西米亚中世纪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以波西米亚地区中世纪(1200-1550年)绘画、历史文化为背景,依托布拉格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圣艾格尼丝修道院馆藏作品,着重对13世纪至15世纪绘画的风格、内容、色彩、材料、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且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特征做比较研究,最终推导出对本专业有益的绘画语言及材料表现借鉴。从历史上看,查理四世统治的黄金时期,国家的强大推动了艺术的繁荣,不仅兴起了曾著称于欧洲以线刻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版画,还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中世纪哥特风格艺术家——迪奥多里克,对欧洲各国的绘画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波西米亚圣艾格尼丝修道院

的前世今生

圣艾格尼丝修道院,位于捷克布拉格老城的东北角,圣加斯多罗(St.Castulus)教区教堂和伏尔塔瓦河的堤岸之间,是这座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哥特式风格建筑。这座以13世纪波西米亚公主命名的修道院,如今其中一部分已被开辟为捷克国家美术馆,收藏和展示着来自波希米亚以及中欧地区的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包括鲜艳的哥特式风格祭坛画和彩色的宗教塑像。

圣艾格尼丝修道院展示了捷克艺术从13世纪初的木板绘画和雕塑到西奥德理克的温柔风格再到哥特式国际风格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不乏描绘现实主义精神的绘画风格出现。14世纪时,波西米亚和布拉格是欧洲艺术的中心,这也充分说明了波西米亚美术作品的重要地位和艺术高度。修道院里最古老的结构是1230年完成的,其中包括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和它的两个中殿(现在是一个音乐厅),克拉雷会苦行修女的起居室(现在变成了展览厅)和医院。皇室一直给该修道院提供着无尽的支持,确立了其特殊地位。但它在卢森堡时代失去了光环,进入了落寞时期。由于战争,修道院变成了军火库,随后的几百年间,经历了几个回合的变卖更换主人。在1965—1986年之间,修道院重新被收购回来并且在政治、宗教、文化和建筑展厅内部陈列等方面都符合建国家美术馆的需求。修道院收藏的中世纪作品对捷克文化史有重要影响,对建筑学科和美术学科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只有成为国家美术馆陈列哥特时期的美术作品,才配得上修道院的历史地位,圣艾格尼丝修道院成为一个人们所敬仰的对象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它在捷克艺术史上富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收藏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最合适的完美家园。

馆藏作品的艺术风格特征

圣艾格尼丝修道院作为宗教本身成为波西米亚中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背景。因为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历史阶段相对有神学和理性的概念,与以感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波西米亚中世纪美术是特定历史时期内人民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宗教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特殊形式的表现。总体上说,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偏重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并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在这一总体特征之下,中世纪美术各种风格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中欧特殊的地理位置,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还受到拜占庭美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具有平面性、神秘性、秩序性及肃穆感的审美趣味,并且具有东方装饰风格的特点。

例如,在布拉格查理四世确立了自己的王朝之后,一个独特的波西米亚玛丽安形象出现在他的宫廷。最古老的一个作品例子是《来自维维里的圣母玛利亚》(1345—1350)。高贵的脸,巧妙的表情,赋予了玛利亚宫廷角色,她深红色装饰的披肩和强烈的花卉图案点缀在黄金材质的背景上。与早期的圣母像相比,这个来自维维里的圣母玛利亚,戴着王冠和头饰加冕两次。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法国主题。

(紧接第9版)画中的孩子,披着一件透明的上衣,然后身体坐直并转向他的母亲,同时用两个手指握着她的斗篷。这个手势表示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一种潜在的发展的主题。波西米亚玛丽亚另一个例子《最高级别的圣母玛利亚》,她的头覆盖着一条东方披肩,其边缘附带着程式化的星星形状的条穗。孩子坐在圣母玛丽亚的右侧,手持具有象征意义的金翅雀,与母亲的手指在玩耍。古代遗风和基督教精神的结合、西方写实精神和东方装饰性、神秘性的结合产生了具有独特形式的中世纪波西米亚绘画。

查理四世去世后,几个宫廷画家失去生计,不得不寻求新的谋生之道,这时出现了新的风格。《来自劳德尼采的圣母玛利亚》是14世纪末期欧洲最伟大的人物画之一,这件画作常常被描述为美丽风格的开端——一个特别的中世纪/波西米亚众多美学家称之为国际哥特式。这个美学特征是放弃13世纪中期帝国风格的巨大改变和“客观性”的新感觉和多样的美丽形式。诗人和传教士发现这种风格在感官方面反映出一个理想的精神美。

波西米亚中世纪美术的成就

1.涵盖古代传统、东方风格、游牧文化、宗教神秘主义。在绘画、雕刻、建筑、金属工艺等艺术门类上都达到了极为精湛的水平。

2.融合西欧艺术风格但区别于西欧等地区,善于吸收外来因素,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地区民族特征。

3.波西米亚美术的写实精神、生动表现,暗示了中欧文艺复兴的到来,表达了更为复杂和丰富的情感内心世界,因其当时的历史地位、时期的独特视角以及艺术作品复杂的关联性而独秀于整个欧洲。

迪奥多里克圣像画的独特性和价值

为什么要研究迪奥多里克?从捷克国家美术馆修道院展馆展出的1200—1550年代传统绘画里,可以系统地梳理出3位最具代表的中世纪艺术家:迪奥多里克、特热邦斯卡荷-欧塔阿和韦瑟波奥斯卡荷-欧塔阿,特别是迪奥多里克,他是查理四世的宫廷画家。14世纪,布拉格既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这样的历史政治背景诞生了波西米亚别具一格的艺术家。迪奥多里克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是捷克艺术史上第一个最早有现存作品的艺术家。《布道者圣路克》和《圣马太》是他代表风格的作品,他的圣十字教堂礼拜堂中现实主义人像(约1365年)显著地区别于那时流行于波西米亚地区,受到锡耶纳影响的优雅风格。他为查理四世皇帝创作的其中一幅作品《皇帝查理四世》,表现了皇帝正将装有圣物的金属圣物盒放在祭坛上。这些绘画致力于表现人物肖像,画中人物看上去是处于看似真实的建筑物内。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壁画的下面,有一块区域描绘了真正的错觉主义建筑画。

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圣像画成为13世纪西欧绘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意大利。与西欧哥特晚期艺术家相比,波西米亚迪奥多里克画师的创作有了明显的个人风格,他力图按自己的见解去表现传统的宗教题材,去努力表现对现实的想象力。他所做的圣像画受拜占庭和东方风格的影响,但表现出一种要模糊轮廓线束缚的强烈意图。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向真实生活的描写大胆迈进了一步,给严肃的中世纪绘画增添了活泼生动的另一种面貌,虽然描绘的是和宗教相关的题材,但是画面表现得有血有肉,生动至极,充满现实意味。

穿越百年的色彩与材质研究 | 美术观点

来自维维里的圣母玛利亚 vyssi布罗德时代创作室

木板彩画 1345年—1350年

迪奥多里克的作品从整体色彩上拥有着浓郁的哥特风格,主体人物色彩艳丽,背景颜色丰富,浑厚、耐人寻味。从材质上看,他不仅使用了肌理浮雕,还运用了金箔和银箔。他还喜欢用宝石蓝,幽静肃穆的颜色,提升了画面的神秘感。几何化的图案作为边缘装饰,这在罗马时期便有过先例,哥特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迪奥多里克作品的画框图案纹样受到了法国彩色玻璃窗边缘装饰的影响。迪奥多里克还善于运用橘红色,画面出现大量的橘红色,考证欧洲古代色单和中世纪坦培拉绘画的颜色不难发现,使用的都是天然矿物颜色,该橘色正是中国画所称呼的朱砂和朱膘,唯一的区别是所用的媒介不同,坦培拉用的是蛋黄,而中国画运用的是胶。他在色彩上一大突出贡献是使画面出现强烈的明暗关系,达到了富有表现性的效果,成功地表现出衣褶下圣徒宽阔健壮的身材。

穿越百年的色彩与材质研究 | 美术观点

迪奥多里克 两个天使 木板彩画

其中还有一幅作品描绘的是两个天使,天使翅膀分别置于画面两边,蓝、紫、绿、黄四种颜色代表了四种含义。天使的背后是金色的光环,因为时间问题金箔褪色。天使衣服边缘有着明显的东方刺绣图案,贴了金箔闪闪发光,还有天使金色的头发,整个画面是金色调。天使的肤色为健康的小麦色,完全被赋予了人的样子,和画面背景的金色以及衣服上的金色交相呼应,同时画面的金黄色同类色中夹杂着浅蓝和浅绿的弱对比。人物身上的衣纹,明显受到了拜占庭和东方因素及周边地区作品影响。花纹的精致描绘提升了画面的表现力,甚至画框上大量的几何纹也参与到画面中与人物背景浑然一体,木板上的几何纹突起。另外,迪奥多里克的景泰蓝色用色习惯可以追溯到奥地利12世纪初的克拉斯特拉堡修道院的祭坛画,完成于1181年,创作者是凡尔登的尼古拉斯。尼古拉斯用铜板珐琅雕刻技法创作(这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技术,约在元朝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使用的珐琅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铜板珐琅这种特种工艺,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尼古拉斯选择的红色和深浅不同的蓝色,与迪奥多里克画面的蓝色一样,营造出宝石一般闪烁的装饰效果。

穿越百年的色彩与材质研究 | 美术观点

最高级别的圣母玛利亚 木板彩画 1350年以前  

迪奥多里克的作品

与西欧圣像画的区别

1.人物造型饱满,体态宽阔厚重,但不失优雅。区别于前辈巴黎风格的造型纤细,描写得不概念不空洞,具有强烈的写实精神,同时具有天真浪漫的风格。

2.人物的五官、衣纹刻画生动形象,不概念刻板,具有时代特色,皮肤质感描绘细致入微,具备人的相貌又不失神的精神,具有象征意义。

3.色彩明快、艳丽又不失古朴感,大面积运用蓝色,体现了色彩理念和高超的运用技艺。

4.装饰纹样具有东方风格和装饰化趣味,神秘感与色彩感和谐统一。

5.材质上更具多样性,金属箔的运用自然不刻板平面,具有质感上的变化,把画框部分引到画面里面来,并且利用浮雕的纹样来丰富画面。

6.画面造型之间的有机构成,形成超现实主义和象征风格。

波西米亚中世纪美术

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通过对捷克传统美术的研究考察,我感受到了波西米亚中世纪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哥特式晚期杰出艺术家的作品造型独特、形式创新,同时该地区作品造型趋于平面,与中国画有共通之处。材料运用技法精湛,尤其是金箔银箔的运用技术和沥粉贴金的技术,可直接联系到中国的古代壁画: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箔、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硬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可增加立体感。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木棺上有着类似沥粉效果的纹样凸起细线,上面绘有各种颜色,有着低浮雕的效果。沥粉工艺的运用,盛唐时期就广泛被采用,如:敦煌223窟的菩提树干,人物身上运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形成了丰富的装饰艺术效果。山西元代的永乐宫、北京明代的法海寺壁画中,沥粉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壁画上的沥粉贴金、金箔等金属技艺的运用在我国一定历史时间里没有受到重视,今天,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的绘画技法、传统颜料、传统工具的使用。通过看捷克传统美术,可以追忆起很多有关的艺术表达手法,与我们目前的创作实践联系起来,并且建立对捷克美术色彩与材质的清晰认识,可以为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的绘画语言寻求更好的突破口,为材料艺术的表现规律、不同语言关系规律的科学研究做好理论前提,不断推进对作品语言民族性、精神性、承继性、文化性的探索。

相关文章

  • 浅析人工智能作品的收藏价值[图文]
    浅析人工智能作品的收藏价值[图文]

    近期,一幅由人工智能(AI) 创作的艺术作品《埃德蒙· 贝拉米肖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3.2 万美元(约合30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卖成交。当时,拍卖师报出的起拍价只有5500 美元,历经了55 次出价,最终以估值上限的40 多倍价格拍出。同一专场中另有20 多幅毕加索的作品,却没有一幅能超过《埃德蒙· 贝拉米肖像》的拍价。这是第一件在国际拍卖会上成功交易的人工智能艺术品,吸引了国际社会...

    30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精研臻美 密诀奇观——记著名画家赵鑫,非遗复背画高级
    精研臻美 密诀奇观——记著名画家赵鑫,非遗复背画高级

    个人简介:赵鑫,个人简介。1984 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字拙颜,斋号薄云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协会会员,1999 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曾任教甘肃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现任中国密体画研究院院长。擅长工笔重彩画,曾出版《五百罗汉画册》《观音宝像图》,自画像系列《独舞》。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著名艺术评论家梅墨生先生说,观赵鑫的作品,无论是工笔花鸟或者工笔...

    156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怎样才能买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图文]
    怎样才能买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图文]

    文徵明《碧荫坐钓图》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自古就有,其历史即便没有2000年,恐怕也有1500年了,但拍卖这种形式确实是近二三十年才引入中国的。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艺术品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艺术终于在价格上、在市场上得到了一些表现,进步的速度让世界震惊。说到中国绘画史,它的核心是风格的传承。中国书画艺术的基础在唐宋时期基本就确定了,可以说那时候确定下了90%的基础。之后历朝历代涌现...

    11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画家杜广欣的精神化境[图文]
    画家杜广欣的精神化境[图文]

    [杜广欣简介]杜广欣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花鸟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员,全国名人书画界联合会委员,中国“华夏好丹青”精英版画家,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会员,CCTV文化中国签约画家, 中国影响力.文化中国艺术沙龙理事,山西(太原)翰墨缘书画艺术有限公司签约书画家,北京圣美轩画廊签约画家,北京红旗书画院特聘画家,大连市中世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国画家...

    98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重阳作品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重阳作品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刘重阳,字浩然,号善鸿居士,书法家、自由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研究协会副主席,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王羲之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院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特邀书画名家、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学书之路上,刘重阳追慕先贤,临帖悟道,博采众长,学习“二王”取其古雅雄逸、俊秀妩媚之美;学习颜柳,取其刚柔相济、笔...

    16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翰海精品赏析:八大山人《墨菡萏图》[图文]
    翰海精品赏析:八大山人《墨菡萏图》[图文]

    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28日-6月2日在北京朝阳悠唐皇冠假日酒店举行,5月28-30日预展,5月31日-6月2日拍卖。本次拍卖将推出近现代、古代书画,古籍善本、当代书画、油画雕塑、紫砂工艺、石艺术、玉器、金铜佛像、古董珍玩等十余专场,并首度推出“名优茶品、茶道、香道”综合拍卖专场以及名酒专场。八大山人《墨菡萏图》八大山人《墨菡萏图》水墨纸本 立...

    150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赵无极:东方冥想精神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融合[图文]
    赵无极:东方冥想精神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融合[图文]

    中国抽象大师赵无极每个时代的开始,人们拿着属于自己的灯,对空间的感觉如同掌控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像是从前我们的文明从来不曾制造过飞机,却带来了一种对天空、幅员、空间等方面的新认知,而我们竟然要求对此空同的完整拥有权。20世纪以来,先后到海外(包括西洋和东洋)留学的中国艺术学子可谓多矣,而其中学成后仍留在海外从艺的为数也不算少。但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能在异国他乡找到一方立足之地并不容易,多少有...

    22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刘骁纯:指名道姓是最彻底的批评[图文]
    刘骁纯:指名道姓是最彻底的批评[图文]

    刘骁纯美术报:刘老师,您最近在做什么?刘骁纯:最近我的老毛病犯了,在家休息,养身体。有时候看看微信,看看最近美术界发生的大事,微信是一个好东西,我在微信里,就又“复习”了一遍美术史。美术报:刘老师,您在读书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刘骁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上的学,那是1958年,进了学校先炼钢铁。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附中就在王府井那儿的隆福寺边上,那么一个小院,还弄个小钢炉,大炼钢铁...

    18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葫芦中的真淳趣味[图文]
    葫芦中的真淳趣味[图文]

    寿星图(纸本设色) 清 居廉晚清花鸟画家居巢和居廉系从兄弟,并称“二居” 。居巢画过荔枝、板栗、葡萄、莲藕、沙梨、柑橘、野百合、枇杷、甘蓝、荸荠等多种蔬果;居廉也画过灵芝、扁豆、西瓜、莲藕、葡萄、蟠桃、番木瓜、柿子、荔枝、苦瓜、佛手、甜瓜、梨、南瓜、荸荠、豆角、茄子、草菇、胡萝卜、竹笋、辣椒、芋头、山楂、菱角、芭蕉、番石榴、菠萝、玉米、梧桐果、番茄、花生、杨桃、柚子、龙眼、黄皮、枇杷、柑橘、丝...

    198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古玩收藏:寒冬里沉淀真味[图文]
    古玩收藏:寒冬里沉淀真味[图文]

    漫画:颜庆雄时值年初,深圳市罗湖区新秀路上,黄叶飘零,余下不多的些许叶子挂在枝干上,透露出一股萧索之气。新秀路最著名的建筑群落当属著名的深圳古玩城。喜欢古玩收藏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是深圳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几年前,同样是岁末年初之际,记者探访此地时,人流如织、停车场车位难求。而此时此刻,巨大的建筑群里,偶见零星游人, 不少临街旺铺的玻璃门上更贴上了白底黑字的“转让”广告。深圳古玩城十年老铺德宝...

    106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品物怀古: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型大铜钱[图文]
    品物怀古: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型大铜钱[图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所作。此时的辛弃疾已是垂老暮年,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前...

    18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花道茶艺说东方美学[图文]
    从花道茶艺说东方美学[图文]

    东方美学,从根儿上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这种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且更是诉诸于“践行”的现世传统。有趣的是,“东方美学”这个词却不是东方人提出的,法国人雷纳·格鲁塞在1948年《从希腊到中国》中最早用过,而后有东方对自身美学传统的“自觉意识”:不是我们没有传统,而是我们从前没那么看。由此,也形成了最初的“比较意识”:如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但...

    103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谁在炒作书画崩盘论 游资身影浮现[图文]
    谁在炒作书画崩盘论 游资身影浮现[图文]

    书画崩盘论背后游资身影浮现多篇关于书画市场“崩盘论”的文章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疯转,赚足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书画市场的极大关注。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琉璃厂等地调查发现,范扬、史国良、田黎明等一线名家的画作依旧是众多画廊的主打作品,从作品标价来看,并未受到“崩盘论”影响,也未出现抛售现象。那么是谁在炒作“崩盘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崩盘论”疯转朋友圈自去年底以来,关于书画市场即将崩盘的传闻在...

    36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孙晓材的宣纸油画[图文]
    孙晓材的宣纸油画[图文]

    《剃头》刘悦笛画家简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孙晓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担任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绘画的创新与探索,综合借鉴了油画、雕塑、版画等视觉表现手法,形成了在宣纸上创作“油画”的艺术风格。孙晓材的绘画创作在中外画坛上可谓独树一帜,是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艺术。从绘画本体上看,孙晓材的绘画是力图“打破水墨”从而&...

    137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美在何处[图文]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美在何处[图文]

    安迪沃霍尔在天安门安迪这个人不好随便写。因为总是写不对。他自己写自己的那些就更难懂,《从A~Z,再到A》。这是什么?根本就是个拒绝被讨论的讨论。就像别人说他把可口可乐堆积起来,重复10000次的幽默就不再是幽默了,这是一个道理。安迪是屌丝之神。所以他同时又是可以被随便怎么说都随便的,今天就本着安迪精神来讨论一下安迪和安迪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不敢说的。这个人绝了。我们极少看到一个人同时又是他...

    15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