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小伊 点击 :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心画》书封

(美)卜寿珊/文;皮佳佳/译

当我们面对宋元时期的绘画真迹时,不由心生困惑:为什么当时中国顶尖的画家专爱山水,而不热衷于肖像、静物和神话?为什么这些作品看上去很相似,但在自然界中却并不存在?美国艺术史家卜寿珊(Susan Bush)最初钻研宋代绘画,也是从这些疑问开始的。早在文人的水墨山水画统治画坛之前,人物侍女、花草翎毛、工笔青绿等等曾经各擅胜场。但从宋代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肇始于苏轼、文同等士人的文化运动,使得身份尤其是与身份匹配的文化品格,成了决定画作高低的关键因素,并影响了此后五六百年的中国画史。本书的作者卜寿珊没有被汗牛充栋的明清画论带入泥潭,而是沿袭社会史和文化史,试图缕清文人画的历史发展脉络。“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节选《心画》,这本海外美术史著作呈现了中国文人画产生和发展,以及社会历史图景和文人画理论的演变。

文人与文人画的共同崛起

众所周知,文人作画始于汉代,到了唐代,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跻身仕途,所以张彦远说只有贤人高士才能成为优秀画家。一些为后世文人艺术家采纳的题材也产生于这一时期,比如关于田园的诗意表达,像王维(699—759)的《辋川图》,还有张璪的水墨树石。唐代官员和画工在题材风格方面还没有明显分化。文人艺术理论出现于宋代,它反映出向一种新的绘画形式的转化,但还没有从风格上进行定义。文人画家此刻意识到了他们作为精英群体应起的作用,他们倡导的艺术与诗歌和书法紧密相关。他们首先是一个社会阶层,而不是具有共同艺术目标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处理的是不同的题材,以不同的风格作画,其中某些风格直接源于早期的传统。当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的文人画家奉为圭臬,最终一些特殊的绘画类型被视为文人题材。然而,在山水画领域,这一观点到明代才确定下来。那时,文人们追忆元代大师的成就,开始用风格术语来定义文人画。因而我们关注到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首先在某一社会阶层里进行实践,继而缓慢进化为一种风格传统。既然艺术家的地位很早就是重要的事情,文人绘画的概念为何不早不晚恰恰出现在宋代呢?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王维《辋川图》(后世摹本)

在中国,一个有抱负的人想要成就功名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出仕做官,随之而来的就是特权和威望。封建世袭贵族在唐代仍强而有力,官员一般都出自名门望族。直到宋代,士人阶层才第一次获得社会权力,他们可以单凭功绩得到高位。这个时代,科举定期举行,有才干的人常以此获得官爵。宋初重臣如赵普(916—992)、吕蒙正(卒于1011)均出身布衣,11世纪文坛泰斗欧阳修(1007—1072)起于寒门。此时的高官往往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一种道德严肃性弥散到所有文化形式之中。宋代的士大夫形成了功勋卓著的显贵集团,它和唐代的世袭贵族统治大相径庭。正是这些文人确定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基调,创造了新的散文、诗歌、书法风格。在这种氛围下,苏轼开始思考一种特殊类型的绘画——文人画,这并不足为奇。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局部)

11世纪晚期,一群著名的士大夫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是这一时期的诗坛领袖。他们俩也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只有米芾(1052—1105)和稍早时期的蔡襄(1012—1067)。这个以苏轼为中心的群体还包括三位著名画家,分别为文同(1019—1079)、李公麟(1049—1105)和驸马王诜(生卒年不详)。苏轼在这群人中最为重要,因为他身居高位,而且是保守派领袖之一,反对改革家王安石(1021—1086)的政策。苏轼天赋异禀,喜好结交朋友,他的人格也深远影响着他的朋友们,在热衷绘画创作和评论的文人中,他是核心人物。 当他因为持保守政见遭贬时,他在逆境中的态度使他成为后人的榜样。就绘画而论,文同、李公麟和米芾的艺术也许比苏轼更胜一筹,然而正是苏轼的声望,使得其他文人迅速接受了文人艺术。纵观北宋时期,绘画一直是整个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与诗歌和书法分开。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中国画到底像不像

我们还应当注意苏轼关于绘画的其他两个方面的论述。一个是对于形似的态度;另一个是绘画技巧。关于形式的论述是他最有名的一联诗,这在前文中已经引用过: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因为苏轼强调艺术的表现功能,这些线索确实为后来文人画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然而,苏轼在这里主要着眼于创作的过程,而不是作品。只有到了后来的董其昌,才把这联诗用于风格的表述,根据董其昌的观点,自然审美的效果不同于艺术。从元代开始,山水画并不是希图取得自然效果。到了明代,绘画明显成为了一种风格模式,而不是寻求再现。但苏轼并不完全否认艺术的再现方面。对他来说,一幅画仍然是自然世界的有效影像。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苏轼画像

他的其他作品提示了这个观点,比如在他儿子苏过(1072—1123)的竹石图上,他题诗: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写真”和“传神”都出现在诗里,这些是用于人物画的术语:苏轼还在一篇文章里特别提到了“传神”。文同,字与可,是以画竹而闻名的文人画家。苏过的绘画是他父亲苏东坡传授的。苏轼认为他们抓住了事物的形似,自然应该受到称赞。

君子应当知晓世间各方面的学问,才能够摹写这个世界。这里的艺术问题仅仅为了说明这一点。苏轼确实认为一个画家应该熟悉自然。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苏轼《古木怪石图》

关于绘画技巧,或者说具体的创作过程,苏轼看来也比较赞同快速的、无意识的行为,比如,依照孙知微的样子,他描写下一位给皇帝画肖像的画家: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这个术语“神授”,即“放任自己的手”,指出绘画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艺术家能够忘记手中毛笔,因为他已经成为笔的一部分。……

苏轼文中的“道”是能致而不能求的,通过全身心投入,就能自己找到正确的途径。对苏轼也是如此,通过熟练掌握一门技巧,艺术就变成了第二天性。当苏轼在一般层面上讨论“道”的时候,他的观点可与苏辙或黄庭坚进行比较。当然,苏轼在这里区分了“技”和“道”,特别适用于他所经验的绘画实践。

苏轼天生地没有神秘主义倾向,对他来说,“道”可以简单理解为正确靠近生活与艺术。

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 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 美术观点《赵氏三世人马图》(局部)

在绘画形式中,“理”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如果掌握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物。最终,文同所得之“理”将他与竹子融贯为一,就创造出了优秀之作。理论上说,第一阶段的智力要求更高(掌握事物之理),但理与物合就说明,画家必须深入了解外在自然,不管这种了解是理性思考式的,还是神秘移情式的。对艺术家来说,这两方面的卓越素质都是必需的。只有像文同这样的高人逸士才能将天性融贯到竹中,受到启发,寻找到事物本来之理。最后,作为儒家的苏轼还重点关注了艺术家的品格。

相关文章

  • 2016艺术品市场八个看点[图文]
    2016艺术品市场八个看点[图文]

    回顾2016年内地各家拍卖行的成交业绩,似乎都有不错的成交结果,市场反弹明显比2015年的市场更加明显。中国嘉德2016年春秋两次大拍总成交额达到44.81亿元收槌,同比2015年两季37.03亿元增长21%;北京保利2016年完成56.8亿元的两季成交额,同比2015年两季61.82亿元减少了8.12%;北京匡时2016年恰逢十年庆,春秋大拍拍出了48.08亿元,同比2015年20.8亿元增...

    16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0李人毅作品拍卖与画廊价格[图文]
    2020李人毅作品拍卖与画廊价格[图文]

    [编者按语 ] 近闻,正当一些天价的画作,在市场上纷纷跌落书画市场低迷之际,偏偏有的大隐于世或处江湖之远的人,凭借人文内涵丰厚的作品,润格却稳中攀升着,得到画廊经营者和理性藏家的认可和赞许。这对冬日潇条中的中国画的市场,应是一抹春色。应该说明的是,当代画壇的中坚力量是那些坚守老实学问,不断储备知识充实内在砥砺前行的人。他以其综合文化实力和远离喧硝的定力,支撑起画壇的精神世界,坚守承传着可贵的人...

    46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潘天寿:一味霸悍与平和内敛[图文]
    潘天寿:一味霸悍与平和内敛[图文]

    猫石芭蕉图轴 潘天寿翻看那些黑白底色的旧照,棉布长衫、元宝套鞋似乎是潘天寿喜欢的穿搭,这一袭打扮也让他在一众西装革履中格外出挑,不禁让人感叹这与他为传统、为中国画、为民族艺术执着奉献的一生极为映衬。今年适逢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追思追忆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由文化部、中国文联、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近日亮相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潘天寿120...

    19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笔墨大家范传福先生:耕读在浩瀚的国学文化中[图文]
    笔墨大家范传福先生:耕读在浩瀚的国学文化中[图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流传的千古思想,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道德节操。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任太师、中书令等职,擅长诗文、书法,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之手。他的第二十七代嫡孙范传福,1960年出生在中国河南虞城,受家传古风影响,自幼便喜欢临摹书法,主攻隶书,兼学小楷、行书、绘画等。范传福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范传福先...

    4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冷军:我们的写实油画比西方好得多[图文]
    冷军:我们的写实油画比西方好得多[图文]

    冷军《五角星》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若没有高度没有深度,就不能使人共鸣使人感动。”——与收藏周刊记者深入交谈,是在深夜10时后,而每天晚上,冷军都会一个人在工作室画画到凌晨。由于他画的是场景写生,所以即便模特晚上不在,也不影响他的进度。夜晚的宁静中只荡漾着几句轻轻的京剧小调,冷军喜欢在画画时哼曲子。他强调得最多的是“玩的状态!”他非常自信地说:“我们的写实油画比西方好得多!” 收...

    104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非笔非墨:身体的解构与赋形[图文]
    非笔非墨:身体的解构与赋形[图文]

    文/张朝晖人类对于自己身体的认知,既体现为个体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体现为社会群体和文化种族自我认同的最基本判断,例如,我们一下就可以区分是黄种人、白种人或黑人,这是人们自我归属感的最基本尺度。这在历史上和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中经常是被提及和探讨的事,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尤其是对那些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母文化环境中的人而言,自己身体的确认常常被身体对环境的具体感受所埋没。而具有艺术敏感与创作冲动的...

    102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邵大箴:朴实而又端庄——庄乾梅的花鸟画[图文]
    邵大箴:朴实而又端庄——庄乾梅的花鸟画[图文]

    庄乾梅谪仙记68×56cm设色纸本2012年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用花鸟的纹样作为装饰性符号,美化自己的生活。我国自隋唐开始,花鸟画便发展为独立的画科。经过了宋的辉煌、元的冷清、明的复苏、清的灿烂,到当今社会,花鸟画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庄乾梅的花鸟画洋溢着细腻、包容的女性气息。画面饱满、舒展,用笔干脆、熟练,色墨交融,既有笔墨的趣味,又有民俗的风味,雅俗共赏,透露出朴实...

    19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书魁[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书魁[图文]

    艺术简历张书魁,山东宁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省国画院理事、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2013年作品《阳光兄弟》获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协2014年作品《暖阳-矿区记事》获“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协2014年作品《笑声-矿区记事》获“中国陶都·陶醉中国”...

    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如何让时尚展现经典之美 赋能创意产业[图文]
    如何让时尚展现经典之美 赋能创意产业[图文]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经过岁月洗礼,留存下许多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经典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的造型理念等。我国创意产业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有必要充分挖掘经典画作的多维度之美,运用好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宝藏,才能以原创性、时尚性和独特性在世界创意潮流中大放异彩。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

    66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大富贵:齐白石牡丹画作与市场行情[图文]
    大富贵:齐白石牡丹画作与市场行情[图文]

    齐白石 牡丹平安 1944年 湘潭齐白石纪念馆藏在齐白石花卉类画作中,牡丹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题材。从早期的墨牡丹到去世前的彩牡丹,齐白石一生都在画牡丹,他画牡丹多题“大富贵”,笔墨苍厚,色彩浓烈,寓意吉祥。齐白石认为“画牡丹富厚为佳,若比菊花寒瘦,失其牡丹体态矣。”齐白石画的牡丹,有富贵气,既绚烂夺目,又简练写意,是近代画牡丹的圣手。一生酷爱画牡丹牡丹花被誉为“国花”,因其雍容华贵、艳压群芳...

    54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让梵高癫狂死去的“黄” 色彩等级的顶端与谷底[图文]
    让梵高癫狂死去的“黄” 色彩等级的顶端与谷底[图文]

    凡·高死于黄色。死于黄色为他带来的狂喜,死于黄色对他情绪和身体形成的双重伤害。还有什么比这种颜料更契合凡·高呢?看着露天咖啡店的画面——真的会有如此明亮的夜晚与色彩饱和到足以浸染整条街道的灯光吗?即使在照明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太有机会碰见,而凡·高用一张描绘普通街边咖啡厅的油画告诉我们,这种现实是存在的。只要你用绚烂的目光观察、捕捉。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店》有传言说,凡·高可能是个色弱...

    8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珠宝玉石产业创新:热议下的冷思考[图文]
    珠宝玉石产业创新:热议下的冷思考[图文]

    这两年,珠宝玉石产业结束了30多年的高增长期,一头扎进了产能过剩、品牌同质化严重的尴尬期。连众多珠宝巨头也因成本高企、销量下滑,纷纷选择关店以减少损失。面对市场疲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愿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珠宝企业也在纷纷寻求突围。例如,针对目前90后主流消费群体创造多元化的消费模式,以及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业务创新。然而在这些看似热闹的“创新潮”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注意的问题,一旦...

    9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资本运作中 被埋没的艺术家如何翻盘[图文]
    资本运作中 被埋没的艺术家如何翻盘[图文]

    山姆·吉列姆,《旋转木马变化》(Carousel Change),1970。图片致谢姆努钦画廊跟大多数艺术经理人一样,在巴黎、纽约、布鲁塞尔和伦敦开设有画廊空间的阿尔敏·莱希(Almine Rech)十分乐于扶植艺术新秀,她发掘的年轻艺术家包括28岁的克洛伊·怀斯(Chloe Wise)与马库斯·贾马尔(Marcus Jahmal)以及37岁的克莱尔·特伯莱(Claire Tabouret),...

    105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为什么汉代重视天马而轻视骆驼?[图文]
    为什么汉代重视天马而轻视骆驼?[图文]

    〔图一〕 丝绸之路骆驼风景 (汉代符号)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

    79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一)“留诗数百篇,足傲卿相列。” 清永嘉举人吕渭英如是评价黄鼎瑞。黄鼎瑞,即晚清骚坛盟主黄梦香之子,近代著名诗人黄式苏之叔父。光绪《乐清县志》有载:“黄鼎瑞,字菊襟。幼颖异,侍父梦香古香楼中,即喜为韵语。弱冠,攻苦力学,补邑诸生,尝读书于白石山,经岁不归。既而肄业西湖诂经精舍,为山长俞曲园先生所激赏。光绪乙酉登贤书,五上春宫,四荐而不第。始入赀为福建直隶州州同,奉檄摄漳平,有惠政,三月即受...

    1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