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井
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艺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尼德兰”。
尼德兰(Netherlands)意为“低地”,是位于欧洲北部的一个历史上的地区,它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一带。至17世纪初,尼德兰北部独立,称为“荷兰” 南部则称为“法兰德斯”。
尼德兰濒临北海,又是莱茵河的人海口,很早就成为欧洲西北部水陆交通和贸易中心之一。14世纪以后,这里手工业、毛纺业迅速发展起来,许多城市也随之兴起,经济和文化逐步繁荣发展,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的又一个欧洲文化艺术中心。
尼德兰没有意大利那样的古典遗产,也缺少意大利式的科学哲学运动,它的艺术主要受到哥特式和中世纪拜占庭细密画的影响,注重细节的描绘。这儿的宗教思想和旧习俗还相当浓厚,民间谚语和传说也同时影响着艺术。尼德兰的主要艺术成就是绘画,这种绘画细腻的作风同神秘的宗教情绪和地方色彩相融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当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开之时,尼德兰人本着同样的人文主义思潮,直接关注世态人情,将日常生活融人绘画之中。他们同意大利人互相切磋,相得益彰。正是这时,尼德兰相继出现了一批名震遐尔的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那细腻的手法、独特的透视、明快的色彩、丰富而神秘的寓意构成了尼德兰艺术的传统。
早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尼德兰就出现了几位忠于自然,致力于发展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中首推雕刻家克劳斯·斯留特尔(C.Sluter),他大约活动于1380年至1400年之间。他的雕刻名作是一个十字架的基座,被称为“摩西井”。它上面刻有6个比真人还大的先知形象,它们具有不同于当时其他呆板风格的真实感。
月历图 1/12
另外几位是画家林保尔(Limbourg三兄弟,他们为伯里公爵的祈祷书所绘制的“月历图”(约绘制于1409一1416年),是15世纪初尼德兰细密画的代表作。这12幅月历图描写了自然景色和当时的平凡生活,这些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的新精神,预示着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罗伯特康平画像
罗伯特·康平
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真正奠基者,是一位被称为佛莱蒙大师的人,据推断,他可能叫做罗伯特·康平(R.Campin约1378- 1444年)。我们无法确知他的真实姓名,也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下来。
麦洛德祭坛画
他的代表作是《麦洛德祭坛画》,这是一幅三叶祭坛画,大约作于1425年,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穿透画面的空间感,一种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这在尼德兰绘画中实属首创。《麦洛德祭坛画》中间描绘的是受胎告知的内容,两旁左幅是捐助人的像,右幅是木匠约瑟在做鼠夹。
壁炉遮屏前的圣母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画家的态度,罗伯特·康平对每一个细节似乎都不放过,尽力把它们表现得结实清楚,人物带有一种雕刻感。在《壁炉遮屏前的圣母》一画中,作者把天使和圣母安放在一个普通市民式的家庭中,室内陈设画得非常精细,窗外街景也是当时城市风光的写照,将宗教题材大大世俗化了。画家罗伯·康平(佛莱蒙大师)这时已开始使用油彩作画。
扬·凡·艾克画像
凡·艾克兄弟
艾克兄弟比罗伯特·康平更加有名,对油画技术的发展的贡献更大,扬·凡·艾克被人们称为油画的发明者。凡艾克同他的兄长胡伯特·凡·艾克(H,VanEyck 1366—1426年)共同完成了许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为根特市教堂画的“根特祭坛画”。
特根祭坛画
扬·凡·艾克结束了尼德兰艺术的那种平面、僵硬、缺少空间感和明暗的绘画风格,开始在明暗、透视和油画技巧上进行大胆探索改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在肖像画、风俗画以及风景画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为尼德兰绘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报喜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蛋彩画
为了更精细和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凡·艾克不得不对绘画技术进行改进。在凡·艾克之前以及整个中世纪,人们都采用蛋黄调和颜料作画,这就是蛋彩画(Tempera)。蛋彩画不透明,也很难精确地画出过渡色彩。为此,凡·艾克大胆地改进了颜料的调和剂,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这种稀释油主要是亚麻油)来代替蛋黄调和颜色,使颜色易于调配,便于用笔画。这样,便可层层上色,更仔细、更准确地作画,画面也变得透明而富有光泽。当时这样的油画主要画在木板上,这种奇迹般精细透明的油画效果,震惊了凡·艾克同时代的人,难怪人们都称凡·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准确地说,他应当是油画技术的革新者。
罗吉尔·凡·德·韦登
罗吉尔·凡·德·韦登(R.V.Weyden 1399一1464年)是一位比凡·艾克兄弟稍晚的有影响的尼德兰画家。他是罗伯·康宾的学生,曾去过意大利,主要在布鲁塞尔从事创作。尼德兰画家在欧洲的影响也得力于韦登的活动,韦登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哥特式艺术那种悲壮情感,而不像凡·艾克的作品那么平静。他的名作有《下十字架》(1435年)、《圣卢克绘圣母像》、《女子肖像》、《最后的审判》、《双连画十字架》等。
下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