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提子 点击 :

要有耐心!

不要依靠灵感。

灵感是不存在的。

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

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罗丹

罗丹的骚动和他钟情的古典雕塑,在疯狂的日以继夜地雕刻、放大、分隔、重组雕塑的过程中开启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影响数代艺术家和公众,包括毕加索、马蒂斯、贾科梅蒂等。

他一生勤奋工作,艺术成就使其被视为声名显赫的雕刻“巨匠”,尽管他本人始终谦称自己只是一个“工匠”。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无论如何,罗丹都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

而今,人们还会在他的作品中为所面对的问题寻求答案。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年轻时的罗丹得以进入巴黎一所专门培养工艺美术技工的学校学画,但不久便因买不起油画颜料而转入雕塑班,并成为当时著名动物雕塑家巴耶的学生。3年的学习使他打下良好的传统雕塑基础,但他3年报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个主考官给他的评价是:“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罗丹 1902

罗丹的艺术生涯是从《塌鼻男人》开始的。这是一件直接来自生活的作品。由于请不起模特儿,罗丹只好请了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只要给饭吃就行。这个乞丐看去是一个塌鼻而面容丑陋的老人,但罗丹却从一个雕塑家的角度发现了他的美,于是他在作品中极力强调他面部的起伏和扭曲感,似乎这里面就存在着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愁苦和凄凉。这种直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如此逼真地再现眼见的真实的观点,它表现了这个时代的一致追求:废除一直统治美术的学院派的理想化的真实观,赋予艺术以现实的直接性。它也因此而反映了另一个观点,既以现代的“丑”,反对传统学院的“美”。这种“丑”在我们今天看来其实只是一种现实性的真实,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反叛。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塌鼻男人》,1864,青铜雕塑,高24cm

实际上,罗丹真正精确写实但也是他最受攻击的作品还是《青铜时代》。1876至1877年,罗丹完成了这件最初称为《受伤的战士》的作品(他去掉了原先有的梭镖并取名《青铜时代》,意谓人类的觉醒)。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青铜时代》,1877,青铜雕塑,高181cm

这是一个青年男子的全身雕像,他似乎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但浑身却充满了生机,坚实有力的肌肉下面仿佛正流动着血液,他舒展着身体均匀地呼吸着。整个姿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而当罗丹把这件作品送去沙龙展览时,人们被如此真实的雕塑吓呆了,被评论界认为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罗丹一时间成了下流的骗子。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行走的人》,1907,青铜雕塑,高214cm

罗丹愤怒地当众即兴做了一个无头人体(罗丹称它《行走的人》),以证明他扎实的写实能力。这个事件说明,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中,甚至连艺术家自己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其革新的意义所在,而也与普通观众一样,认为雕塑只是“雕”与“塑”的产物。但罗丹在真实性探索上的意义却无法忽视。

罗丹的雕塑作品其实是也不无传统的影子。他的《塌鼻男人》的罗马化和《青铜时代》的希腊化意味是明显的,只是罗丹更强调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的当代气息。罗丹曾在告诫青年艺术家时说过:“你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要善于分清其中包含的永远有益的东西:对大自然的爱和诚实的态度。这是天才的大师们的两种强烈的情感……传统本身建议你们不停地追问现实状况,而不允许盲目地服从某一个大师。”这就是罗丹基本的艺术态度。因此,从1880年开始,虽然他的手法逐步从古典写实性 走向了写意,但这一现实主义方向始终是罗丹艺术的基础。《青铜时代》虽受到非难,但也使罗丹出名了。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巴尔扎克纪念碑》,1898,青铜雕塑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德尔的意见时,布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作品完成后,出人意料的是委托人拒绝接受,甚至指责这尊雕像像一只企鹅、一个雪人、一堆煤、一个怪胎、不成形的幼体动物。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认为它“哲理过多,造型不足”。法国文学家协会决定废除合同,理由是他们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很难认出巴尔扎克的形象。面对这一切批评、指责,罗丹却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地狱之门》 1880—1917 青铜雕塑 635×400×85cm

“地狱之门”是罗丹最重要的大型组雕,原预定作为巴黎装饰美术馆的大门,也是罗丹年轻时三度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全都名落孙山后砥砺前行,用雕刀为自己开凿的“神曲”入口。罗丹确实是在但丁《神曲》的“地狱篇”启迪之下,用毕生精力琢磨出了两百来个人、兽造型和周边系列浮雕,呈现一个“虚无世界”的混沌万象,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美术幻梦。他的好友、雕刻家布赫岱尔归结:“‘地狱之门’里充满杰作。”其中最闻名的有“沉思者”“爱娃”和“吻”等独立佳作。

《地狱之门》激发出罗丹无边的创造力,在雕塑技巧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也正是这组创作,一直持续到罗丹1917年去世。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I Am Beautiful , 1885-1925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The Mighty Hand (Main Crispee), ca. 1800

Bronze

45.7×31.4×19.2cm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The Thinker, ca. 1880 Bronze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吻》,1901-04,大理石雕塑,182x122x153cm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罗丹

罗丹逝世前将他的主要作品捐献给国家,一百年来由巴黎市内瓦莱纳街的“罗丹博物馆”(俗称“碧茏府花园”)保存。眼下,法国正忙于启动纪念他逝世一百周年的活动。第70届戛纳电影节在放映由雅克·杜瓦隆新拍,文森特·林顿主演的影片《罗丹》(0.8分的成绩成为本届戛纳垫底之作),描述这位雕塑家一生追求完美艺术的历程。巴黎大宫殿举办“罗丹雕塑杰作展”,摆出“地狱之门”,让“亚当”和“夏娃”在两旁拥立。“沉思者”凝视他俩遭遇“失乐园”的命运,并以“吻”和“加莱义民”等169座雕塑原件来演绎欲火冲动、转而寂灭的“人间戏剧”。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罗丹百年祭”大展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贾科梅蒂雕塑作品、罗丹雕塑作品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罗丹《巴尔扎克的睡袍》,1898年,与博伊斯的装置作品一同展出

罗丹曾经用布沾着石膏创作衣服,后来的艺术家将衣服直接作为艺术作品。当这些展品在一起展出时,后人与罗丹艺术之间不断地对话就变得一目了然。

关于这次展览策展人介绍到:对于1900年前后的青年雕塑家来说,是罗丹“赋予了雕塑艺术新的生命” 。他技艺精湛的形象塑造,来源于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和对“人性内在” 强烈的表现力,这让20世纪初的一代人得以摆脱旧有造型规范的桎梏,从大卫、恩格尔的古典主义与库尔贝、米勒的现实主义中得到解放。从1945年开始涌现的印象主义,无论是贾科梅蒂或杰尔曼·里赫尔的精炼甚而焦虑,还是德·库宁或是巴塞利兹、吕佩尔茨等德国“新野兽派”的抒情诗意,无一不是向罗丹致敬或回归。

无疑,罗丹是一个拥有精湛技艺的艺术家,他说:“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并不认为有了一双灵敏的手就算艺术家。”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Young Mother in the Grotto, 1885-1917

Plaster

35.6 × 25.4 × 17.8 cm

罗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 | 艺术市场

Eternal Springtime , ca. 1884

相关文章

  • 所谓书画中的“双胞胎”[图文]
    所谓书画中的“双胞胎”[图文]

    常年关注书画拍卖的藏家,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经常会看到一些“双胞胎”甚至“多胞胎”作品。在大多数藏家看来,这类作品也最容易让人引发“其中一幅必属赝品”的猜想和忧虑。那么,书画领域的“双胞胎”,究竟该怎样看待呢?有书画界人士认为,所谓书画中的“双胞胎”,一般是指某些造假者根据一些著名书画家的原作或印刷品仿作的假画赝品,也有造假者将一幅旧画揭裱成两幅的,更多的是根据以往在拍卖市场受到追捧,或者拍出高价...

    35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翰墨丹青——品姜金军博士的画[图文]
    翰墨丹青——品姜金军博士的画[图文]

    姜金军作品孟云飞瘦高的个子,整齐的平头,时刻挂在脸上的笑容,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姜金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质朴、诚恳。他喜欢去人迹罕至的山林间寻求绘画灵感,他多年坚守着散淡、清远的画风,他始终坚持师法古人并得其精艺。他的画宁静清和、恬淡雅致,具有典型的文人画气息。近人多数以画营利,名缰利索,竞相驰逐,故其画多躁动,其品格自低下。姜金军其人温敏敦厚,其作画往往寂然凝虑以求虚静,所以能够摒名利,...

    12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美术馆带动起来的周边经济[图文]
    美术馆带动起来的周边经济[图文]

    泰特现代美术馆在2000年开馆,但1994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公开招标征求方案。美术馆使用废弃的火车站进行重新改造,改建花费了1.37亿英镑。火车站放置涡轮发动机的地方,现在也已经变成了展览区。我们把重建看作是一种文化更新项目,从伦敦市政府开始,市政各部门进行资金的筹划和规划还有拨款等等。我们第一年开馆的时候,有530万游客,这之前我们预估是200万。到2014年左右,我们最高一年达到570万访问人次...

    13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叶亢宁的油画:明媚地透澈人心[图文]
    叶亢宁的油画:明媚地透澈人心[图文]

    静物(油画)叶亢宁叶亢宁的画很抒情,形式上是个什么概念呢,一半是笔姿,一半是心境。余光中说,年轻人在十多年中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把人生百分之七八十的学问学了一遍,这个过程就是素养。叶亢宁就是这样,他接受过良好的绘画教育。我看过叶亢宁的一组素描,笔姿特幽秀,一望眼轻描淡写的,然特往情调中去,本是墨线的,却明媚地透你的心。真的,这抒情的情调,完全是音乐理论家所讲的,作曲的调性就是曲子的意境,叶亢宁...

    72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孤本《群玉山房诗集》狂狷思想及其精神气质[图文]
    孤本《群玉山房诗集》狂狷思想及其精神气质[图文]

    手稿《群玉山房诗集》书影太谷学派作为“徘徊于学派与教派之间的活化石”,是考察中国近代民间学派和民间宗教之间影响和流变的难得而珍贵的典型“样本”。学派南宗领袖李光炘,秉承学派始祖周太谷遗志,不避俚俗,会通三教,传道于南,成功使得太谷学派从黄崖事件的政治阴影中摆脱出来,并使得太谷学派的道统能够承续和发展,被其后学南北宗主黄葆年奉为圣人。近日著世的《群玉山房诗集》,是由黄葆年删订,李光炘亲自审阅定稿的...

    136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陆川的“盛宴”[图文]
    陆川的“盛宴”[图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2009年电影启动至今,陆川执导,刘烨、张震、吴彦祖等主演的《王的盛宴》终于将在11月29日正式“开席”。在这三年期间,该片遭遇了题材撞车、演员替换、拍摄暂停、上映档期因非商业原因推迟等一系列问题,网友戏称《王的盛宴》都快变成“王的剩饭”了。对于《王的盛宴》,陆川从未想过这部电影会经历更胜于前作《南京!南京!》的种种波折...

    60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亚洲藏家雄起:亿万富翁的“亿万”选择[图文]
    亚洲藏家雄起:亿万富翁的“亿万”选择[图文]

    11月14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总成交额达到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1%,成交率高达92.2%,十大成交拍品中五件由亚洲藏家投得。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环球联主管SimonShaw表示:尽管本场晚拍最高成交拍品由俄罗斯藏家夺得,但亚洲藏家亦显然实力非凡。这则新闻可以与不久前的另外一则新闻结合起来阅读:2017年瑞银/资诚亿万富豪调查报告上个月底在全球同步发布,瑞银指出,本次调...

    9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品读当代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图文]
    品读当代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图文]

    徐朝兴 影青“图案”箭筒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北宋,盛于南宋,以瓷质温润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龙泉青瓷装饰艺术是青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按类型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以及综合装饰三大类;按装饰技法可分为刻花、划花、堆塑、镂雕、镶嵌、嫁接、釉上釉下彩绘等;按时间大致可分为传统装饰文化和现代装饰艺术。龙泉窑始烧于南朝,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南宋时龙泉人利用丰...

    23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收藏与推荐:当代画家张淼艺术赏析[图文]
    收藏与推荐:当代画家张淼艺术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张淼,字三水,1984年9月出生,男,祖籍陕西省商洛市。现为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市中国画研究会花鸟艺委会副主任,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商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诗心立象——记青年画家张淼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者龙者,皆斯地之人也。人为地之灵,地钟灵毓秀必有隽才出焉!圣敷五教,人文独贲商山洛...

    2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国学与西学:文化创造的空间观不同[图文]
    国学与西学:文化创造的空间观不同[图文]

    让-亨利·克勒斯(Jean-Henri Cless)大卫的画室 黑色粉笔画 卡纳瓦莱(Carnavalet)博物馆 约1801年文房与工作室国学文化的创造空间,可以概括为“文房”。当然,在工人,实为作坊;在商人,实为店铺;在教育,实为私塾、书院;在文化人,才真正称作“文房”。但他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即文化的创造空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与日常起居生活的空间一体化的。前作坊,后住房;前店...

    175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仲泊游随笔画典:老子《道德经》画境系列(三)
    仲泊游随笔画典:老子《道德经》画境系列(三)

    【中网资讯书画消息】老子《道德经》或称《五千言》,是一本玄奥精深、文约义丰的经典之书,德国杰出学者尤里斯.葛尔曾这样评价《道德经》:“也许老子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那么,通过画笔把《道德经》给展现出来又是何种景象呢?在北京的一间书画工作室,记者看到了近200米长的大型画作八十一幅老子《道德经》画境系列作品,它的作者是知名画家仲泊游。与其聊起这些作品,仲...

    114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且与牡丹共从容——著名画家李新国[图文]
    且与牡丹共从容——著名画家李新国[图文]

    每次看到李新国老师的牡丹图,我都会想起西方关于狐狸和刺猬的古老谚语: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我想,李新国老师应该就是那个具有刺猬思维的人吧:一直都在做他认定的那件大事——借景生境画牡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笔下的牡丹,出人意料,超乎想象,颠覆一般人对牡丹画的“想当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牡丹形象变幻无穷,既柔情万种,又奇崛峥嵘。既是雍容大气的国花,生机盎然,醉香东风,又是谦卑...

    28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和田玉淡季掀波澜 枣红皮秋梨皮等最受青睐[图文]
    和田玉淡季掀波澜 枣红皮秋梨皮等最受青睐[图文]

    孔伟和田玉市场最近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玉龙喀什河被再度禁止挖沙(挖沙为名,挖玉为实),和田玉籽料的新料产出几乎趋近于零,市场籽料供给全靠以前的老料支撑;第二件就是在供给骤减的情况下,和田玉籽料原石或成品的成交价格屡屡创出新高,“克5万”、某富豪花1.3亿元买走一件玉雕作品的江湖传说在玉界不胫而走;第三件就是在有玉都之称的河南南阳石佛寺玉石市场,最近频繁出现一些神秘买家,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

    27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冯少协:油画写真千年古镇[图文]
    冯少协:油画写真千年古镇[图文]

    《茶阳——大埔古城之一》油画冯少协《茶阳——大埔古城之二》油画冯少协写真千年古镇——著名油画家冯少协个人捐款100万元梅州扶贫在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的穿针引线下,广州艺术博物院(微博)副院长、中国著名油画家冯少协个人捐款100万元,为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角庵村捐资兴建村委综合楼,该综合楼近日已经封顶,并将于年底落成。而茶阳这座...

    83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靳尚谊:学艺术很残酷 观念艺术不是油画的方向[图文]
    靳尚谊:学艺术很残酷 观念艺术不是油画的方向[图文]

    “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即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落下帷幕,其中的“中国美术教育大家谈”邀请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邵大箴、陈家泠先生等共同探讨当下的美术教育。“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在此期间专访了84岁的知名画家、艺术教育家靳尚谊先生,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践行者,中央美院老院长,他对当下的艺术教育和学生提出建言,他尤其认为,“学艺术是很残...

    4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