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北京荣宝拍品,估价20—30万元,最终流拍
近期,保利、嘉德、荣宝、匡时等全国书画艺术市场春拍正在陆续上演。从前期情况看,当下书画艺术市场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部分拍卖会中,甚至出现了当代一流名家“白菜价”拍品无人问津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在笔者看来,价位体制混乱是造成市场启动困难的重要因素。艺术市场从业者必须认清现状,转变思想,进行资源整合,加快行业转型转轨。
因为前几年书画市场的火热,当代艺术作品的价位被炒得虚高。直到现在,虽然市场对部分当代艺术作品价位有了很大挤压,但个别画家和机构还是将作品价格报得很“死”,其报价与真正市场需求差距仍然不小。从刚刚结束的荣宝拍卖来看,部分当代一线画家的作品,起拍价已经很低,但仍无人问津。甚至某当代一流名家的作品,起拍价约2万元/平尺(远低于之前20至30万元/平尺的平均价格),还是遭遇了“流标”的尴尬。
北京的大型春拍让业界人士,特别是当代画廊的从业者大跌眼镜。除了“疲软”,它给从业者带来了更多反思。书画艺术市场的现状让那些还对当代艺术作品继续大幅度升值抱有幻想的人开始逐渐清醒。未来如何看待当代画家的作品价格、如何对接画家建立合作关系,行业内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如何把当代画家作品价位调整到一个合理区间将会是业界人士今后共同探讨磋商的重要内容。这要求业界人士开诚布公、面对现实、认真规划。所以笔者在此重新提出,书画界要建立代理制、建立市场新规则。这实质是为了让艺术市场重新洗牌,重新制定价格机制,从而激活市场。当然,代理制推广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业界人士要把定价机制、价格增长机制、画廊和画家的合作细节一一细化,这样才能确保代理制成功落地。
尽管今年春拍行情低迷,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并非坏事。艺术市场的未来如何去走?从业者应该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调整自己。
春拍的低迷给画廊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残酷的现实提醒着广大画廊从业者,过往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传统混乱经营模式已经结束。要想让书画艺术市场的新时代尽早到来,一线市场所有画廊就要统一思想行动,进行资源整合。
建立代理制几乎是画廊业不二的选择。过去的画廊面对的是以散户、收藏爱好者和礼品市场为主的客户群体。随着收藏群体层次的提高,现在画廊主要客户则是藏家、有文化建设需求的大企业。个体松散的画廊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对接。通过代理制,画廊业不仅可以把规范制度制定出来,同时也能把价格规范在“接地气”的位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画廊业的发展才能往前推进。但笔者同时也看到了画廊代理制的不足——从基数容量、格局、资本上来看,个体经营画廊的力量相对薄弱。选择一些潜力画家或者中青年画家,部分画廊仅能勉强合作;但是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一线画家,在对接和运作上,这些画廊就显得格外吃力。正因如此,在面对当代一流名家的对接方面,画廊业界更要整合资源,制订统一规则。
笔者认为,资源的整合可以是几家或几十家画廊联合,也可以是一个地区行业的整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潍坊地区为例,画廊相对集中、数量比较庞大、运作条件较为成熟的潍坊地区,目前正在打造一个联合上百家画廊的股份制实体。届时,无论是从人脉上、专业经验上,还是从资本运作上,集团化实体的特点和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一个机构在整合资源后会变得更规范、实力更强、信誉度也会更高,这势必有助于市场运作的规范、持续、良好的发展。群体画廊基础上形成的行业式联合模式以及集团化模式,顺应了新的趋势,自然会吸引更多客户前来合作。由此可见,整合资源是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目前整个书画市场的状态可以看到,根据市场规律实现市场运营模式的转型是业界最重要的任务。整合资源,在群体画廊基础上形成行业式联合模式以及集团化模式,建立规范的代理体制,或是将来中国艺术市场一条可行的道路。显然,与之前市场的乱象相比,这条道路会更为稳健、规范。(崔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