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博士画家”成为热门话题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小牛 点击 :

“博士画家”是近年来国内画坛十分耀眼的学术“头衔”,也是当下颇有争议的文化现象。这些由学术机构授予和确立的合法身份挑战了现有的文化秩序,它借助于传统与创新的法理占据了文化场域中的重要位置。而在现实生活中,“博士”头衔不仅是进入大学教书的最低“门槛”,亦是许多人寻求仕途晋身的“敲门砖”,更是艺术市场中的“宠幸儿”。尽管画家圈内钦羡者众多,诋毁者有之,然而这种身份却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大家知道,博士身份的获得是艰苦而且漫长的,在近乎苛刻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博士并非等闲之辈,他们依靠丰厚的艺术学养和专业技术水准,代表了一个社会中新的文化阶层——那些正在寻求艺术变革的新生文化力量。

倘若在10年前,美术学的博士在国内可谓凤毛麟角,较为罕见,而且基本上都是“美术史学博士”,能否执笔作画似乎并不重要。而10年后的今天,不仅“美术史学博士”数量剧增,而且“美术实践博士”亦层出不穷,并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从人类学的视角观察,这个群体在形态、功能和行为上的影响,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在我看来,“博士画家”不仅是一种文化身份,更是学术水准的标尺。

在常人眼中,博士画家出身名门,其画作必定不同凡响,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许多博士,虽受业于师者,不过干禄之文,只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此种情况最应引起警惕的,是“得鱼而忘筌”。许多实践类博士为得到博士学位而苦读数年,期间无形中荒芜了创作。致使许多画家成了博士之后反而“眼高手低”、“举笔艰难”。这种现象,往往令许多博士画家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当然,也有许多天分很高的“博士画家”,他们深知读书的滋味,自然会一心一意潜入书中,并且绝不会过分苛求,作茧自缚,而是将读书心得很好地应用于绘画实践,把中国绘画中所强调的“士气”融入到笔墨线条之中。他们非常清楚,博士画家若想名副其实,必须“登庙堂,览山川,结交海内名流,然后气局见解,自然阔大;良友琢磨,自然精进。”否则,学术视野过于狭窄,如何能配得上“博士画家”的雅号?

当前,博士画家群体中仍然存在着绘画水准良莠不齐的现象,客观地讲,其中虽不乏青年才俊,但也仍有少数滥竽充数之辈。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博士教育的培养机制问题,以及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相互冲突与矛盾。毋庸讳言,目前的中国式“美术实践博士”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培养方案中的“创作、研究并重”其实是相互冲突的悖论,创作诉诸于视觉和感官;研究依赖于理性和逻辑判断;而最终拿到博士学位则主要依靠学术论文。试问,有谁听说某人是因为画得好而拿到博士学位的?况且绘画本身就没有统一而固定的判断标准。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博士画家因现实需要而纷纷专注于写作,顾此而失彼。这或许是“美术实践博士”在艺术水准上出现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术实践博士”与“美术史学博士”在绘画水平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尽管两者都可笼统称为“博士画家”,但大家知道,有许多出身于历史、中文、外语等人文学科甚至是理工科的“美术史学博士”,这些博士的文字能力和学术水准无可厚非,但在绘画方面缺乏严格的造型艺术训练,他们仅凭个人爱好和超人的鉴赏力就直接涉足绘画创作,显然十分唐突。而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从今天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格局来看,“创作实践博士”培养的方向是画家;“美术史学博士”培养的方向是理论家和批评家,因此即便是偶尔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必须明告世人自己的真实身份,就像高居翰先生把元代的士夫画称为“业余文人画”一样,他有着自己坚定的专业立场。

长期以来,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矛盾冲突在绘画界较为突出。大多画家根本不情愿在学术研究上浪费精力。对于那些在形色明暗中游刃有余的画家而言,枯燥的文字并未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导致许多优秀的青年画家与“博士学位”失之交臂。在这其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研究学术的意义以及理论研究对绘画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20世纪末期以来,艺术图像和视觉文化的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从理论的边缘性转移到学术中心的位置,实践性科学研究与交叉学科的新方法正在逐渐酝酿形成,人们似乎已经发现,理论是行为的基准,艺术的理论可以帮助画家产生正确而富有洞察力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画家开拓视野,甚至把理论方法应用于视觉艺术实践与文化语境的分析研究之中。可以肯定,博士阶段艰苦的学术训练可能会给一些画家带来意外的收获和更深层次的启示。

“博士画家”属于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本,肩负着文化创造者的使命。因此,他们不应该是始终被囿于狭小专业圈子的手工艺人,而是有着独立人格、公共良知和社会担当的精英艺术家。在他们身上,既保存有“家国天下”的传统士人心态,又有着对西方文化比较完整、直接的认知,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十分令人欣慰,目前有大多数的“博士画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引领潮流的艺术家,他们期望通过对文化生产场域的积极参与而确立自身的学术权力与知识名望,他们渴望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去重新找到创造之源。我想,这或许是他们不遗余力地从事博士研究工作的最初动力。

相关文章

  • 老窑瓷: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图文]
    老窑瓷: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图文]

    汝窑天青釉洗说到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明星单品,那绝对还是那件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9亿港元天价成交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这件水洗可谓是刷新了瓷器拍卖纪录~说起瓷器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三代,原因就在于清三代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顶峰,这也使得清三代的瓷器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价格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抬高。然而俗话说“玩高古是收藏陶瓷的最高境界”。“高古瓷器”,也就是咱...

    63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彭锋、苏新平、马路、张方白、尹朝阳谈“中国表现”
    彭锋、苏新平、马路、张方白、尹朝阳谈“中国表现”

    嘉宾合影12月3日,“中国表现2023”展览在北京丽都国际艺术中心正式揭幕。“中国表现”通过展出一系列优秀艺术作品,织就了一个学术对话和艺术交流的语境,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内涵和时代风采。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许江、谭平、苏新平、马路、张方白、尹朝阳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1日。何为“中国表现”?“中国表现”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有...

    15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著名画家贺也频荷花系列中国画作品[图文]
    著名画家贺也频荷花系列中国画作品[图文]

    【艺术简历】贺也频:1970年9月出生。甘肃省西峰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甘肃省第六届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画院联盟理事,甘肃省油画学会第一届理事,庆阳市四届政协常委,西峰区政协委员,庆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庆阳市画院副院长,庆阳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作品获奖情况2004年油画作品《生息空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甘肃省美术作品。一等奖2005年油画作品《生息空间》。获甘...

    12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张亚辉作品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张亚辉作品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张亚辉,字峻珲.人称墨神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中共党员。现为北京瀚瑞轩书画院院长,第九届中国美协副主席,国际名媛书画院院长,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欧洲中国书画院院长,爱溢舍文化艺术传播公司,艺术研究院院长创始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英国牛津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世界金奖.国家一级美术师.非遗传承人。2008年为第二十九界奥林匹克组委会...

    5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中国艺术市场“狼来了”?[图文]
    中国艺术市场“狼来了”?[图文]

    11月的上海,迎来了中国全年最火热的“当代艺术嘉年华”。由两年一度的上海双年展领衔,同期开幕的当代艺术展数以百计,在美术馆、画廊及非盈利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展示空间,均安排了最有份量的年度压轴戏。精彩纷呈的活动使得11月的上海已成为全球艺术日程的重要一站。11月7日中午12点,在绵绵细雨中开幕的“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简称“西岸艺博会”)藏家预展,即是这场年度盛会的开场。西岸艺博会现场 供图...

    93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作品看当代艺术中的“绿色价值”[图文]
    从作品看当代艺术中的“绿色价值”[图文]

    武俊作品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艺术家必然经历社会不断变化的影响,其思想感情也随其波动乃至纠结。武俊近年的作品产生很大的变化,其视角从都会转向了乡土,这个变化很大。究其原因有以下一些看法,当九十年代初他画城市时,正是中国大陆城市发展最猛烈的时候,拆旧楼建高楼大厦,扩街道砍树,好不热闹,城市一时间旧貌换新颜,被塑造成一个巨大的新型的乌托邦体系。这个迅猛的潮流——那种新鲜而陌生的...

    26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高士奇行书七律诗轴赏析[图文]
    高士奇行书七律诗轴赏析[图文]

    高士奇行书七律诗轴,山东省博物馆藏□李佳清初,为了稳定政局、拉拢文人,同时也由于传统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积淀和巨大吸引力,清统治者对汉文化,尤其是书画、诗词等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一时期,被尊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其一言一行对整个社会的艺术风尚自然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力。由于受其师沈荃的影响,康熙帝对董其昌的书法几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并身体力行地进行...

    161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读林尔的印[图文]
    读林尔的印[图文]

    释文游侠多少年释文佛像印(一)500年明清流派篆刻,使方寸印面演化为文人主动追求篆刻美的舞台,其间创作理念有三变:一是宗法汉式,使汉印成为篆刻艺术的典型样式及审美基础;二是印从书出,这种创作理念从邓石如到吴昌硕的篆刻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而拓展了单一的宗法汉式;再一个理念就是印外求印,在赵之谦、黄士陵的作品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以此三种理念来解读林尔的篆刻,宗法汉式是其潜在的基础,使他的篆刻在多方取...

    80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上博馆藏宋坑小方壶石身世传奇 曾为高凤翰收藏[图文]
    上博馆藏宋坑小方壶石身世传奇 曾为高凤翰收藏[图文]

    宋坑小方壶石 上海博物馆藏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古石——宋坑小方壶石。其最初由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收藏,上有高的题刻“小方壶”及“丙寅秋日南阜左手制”。高凤翰号南阜、石道人等。丙寅年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当时高已至晚年,其55岁时因病右手致残,故此处为“左手制”。由此可知,“小方壶”至今已270余年了。此石名“小方壶”,但是“壶”在哪里呢?其实,“壶”在古人观念中除了是个器具,还有特别的...

    23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紫砂陶印 别有洞天[图文]
    紫砂陶印 别有洞天[图文]

    卢炘(浙江杭州)鲍复兴留得枯荷听雨声(连款)紫砂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陶艺相结合,创造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而举世闻名。紫砂陶土以宜兴紫砂泥最优,烧制以后质感尤为温润,又名紫玉。紫砂壶能让人在品茗闲暇时乐而忘忧,销魂欲仙。好的紫砂壶用得越久越有韵味,其色其韵都随着把玩的时间而更趋雅逸,让人爱不释手。所以有人说紫砂壶是有灵性的,是有生命的器物,古人甚至将其比喻为“和璧隋珠...

    102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童年艺术记忆是怎样持续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图文]
    童年艺术记忆是怎样持续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图文]

    梵高 怒放的杏树 1890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汉克·威利斯·托马斯(Hank Willis Thomas)、帕特·斯特尔(Pat Steir)、德博拉·卡斯(Deborah Kass)在内的艺术家,他们早期和艺术的相遇及其童年经历塑造了他们的艺术。本期域外栏目推出安娜·拉迪(Ann Landi)的一篇有意思的评论文章,看看那些年幼的艺术记忆和经历是怎样持续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并给予了他们怎样像...

    7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赵孟頫为什么要画红衣罗汉?[图文]
    赵孟頫为什么要画红衣罗汉?[图文]

    红衣罗汉图卷元初,派驻江南的佛教统领党项喇嘛杨琏真迦捣毁盗窃了南宋皇陵,引起南宋遗民的激愤,直到忽必烈派人逮捕他并“械之于市”,这场民族争端才得以平息。1287年,赵孟頫在御史程钜夫的劝说下北上仕元,而就是在五年前,文天祥拒绝元廷之邀,慷慨就义。赵孟頫何尝不曾衡量仕元的得失呢?他不顾友人劝说,敢于背负汉人指摘和蒙古人嘲笑的“贰臣”之名,是为了名利地位而苟且偷生吗?当然不是。杨琏真迦背后的指使者...

    155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许彦君写意花鸟画作品赏读[图文]
    许彦君写意花鸟画作品赏读[图文]

    许彦君,男,1975年生于甘肃陇西,1999年毕业于兰州师专美术系。现供职于甘肃省陇西县文联,专职书画家。赏读许彦君老师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一股文人画的味道倾心扑鼻,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生活历练,造就了许老师“中得心源”。他对传统优秀书画艺术深入研究,认真写生,精心创作,使得其笔下的花鸟才如此生动传神。深远的笔墨情趣和无穷的艺术魅力,处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常乐图他绘画技法娴熟,胸有成竹,...

    9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樊圻书画作品辨伪[图文]
    樊圻书画作品辨伪[图文]

    图一图二鉴藏天地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樊圻,清代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与龚贤、高岑、吴宏、叶欣、胡慥、谢荪、邹喆等人并称为“金陵八家”。金陵八家都居住往来于江淮一带。在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他们避世隐居,以书画为生,以诗画自娱,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主张。金陵八家的画法主要继承了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们的...

    169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我画青绿山水:李永衡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我画青绿山水:李永衡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李永衡,1977年生,职业画家。自幼对传统文化有特殊的爱好和认识,作品不论山水、人物、花鸟,兼工带写,上溯唐宋,糅合己心;形成了一种气格超迈,高古顽艳、俊逸静雅的风格。山水画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山水通过对传统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在艺术实践中墨与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增强了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所创作的巨幅金碧山水格调积极向上、气势磅礴、金碧...

    156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