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三:《草书的创作与欣赏》[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椰子 点击 :

各位同学:

你们好!

我在北京书法培训中心创作班上给学员讲了全国书展的评选要求等问题,这次来青岛中国书法进修学院,讲演的题目是《草书的创作问题》。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草书的历史。我出了一本《草书》单帖,内有一篇文章谈的是创作体会,文中把草书的历史介绍了一下,也许有的朋友有这本书。关于草书的历史今天我只能简单地讲一讲,而着重讲讲草书创作技巧。我讲的是今草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料表明,汉代今草已经出现,在宋《淳化阁帖》里面就有东汉张芝写的一笔草书。实际上今草的完备是在王羲之的时代,也就是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虽然都是一些信札,但今草的法度大体完备了,到《十七帖》这个时候,可以说草法都建立起来了。这种草字只是一种小草,可以理解成小字草书,或者是一种草的程度比较小的字。草的程度小一点,比较好认,比较好写,所以一般人学草书大都从《十七帖》入手。一是学习草法,二是学习笔法。到了唐代,《书谱》是推崇王羲之的一篇书论,它的字也是学王羲之的《十七帖》,这种风格的小草字,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王羲之的草书。到了张旭、怀素这些高手出现以后,草书就有了新的发展,由小草向大草演变了。大草可以说字大一点,也可以说草的程度大一点,两种意义都有。那时这种草书被称作“颠狂”。张旭是颠的,怀素是狂的。以后就把这种大草同颠狂联系起来,因此又有“狂草”的叫法。这样的大草到了宋代又有了发展,黄庭坚是学怀素的,继承了怀素的大草笔意,写了很多手卷。怀素写的也有手卷。那么,王羲之时代写的信札,到了怀素时代就变成了手卷,在横的方向延长了,字形也大了。到宋代像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样一些大草作品,都是横向发展无限延长的手卷。宋代这种大草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了,但是它还是向横的方向发展。到了明代草书形式才开始向纵的方向发展.向竖的方向发展,行拉长了。明代不止草书是这样的,行书和别的书体也是向纵的方向发展了。什么原因呢?明代经济发展了,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发展起来以后,有钱人盖的房子高大了,室内陈设布置也必须相适应。高大的房屋需要比较高大的作品。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房子,作品只宜横着发展。明代建筑从外观上看房檐都很高大,这就使书画作品因房子的变化而向纵的方向发展。所以,明代的草书像祝允明、文徵明等人除了横着写手卷,如著名的草书《赤壁赋》等等,他们也会竖着写长条幅。作品有八尺,甚至一丈二这样的大幅。写草书,到了这个时候就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草书的连贯性在竖的条幅和大的中堂里面更能表现出来。因为有这种形式的变化,从明代开始,除了出现像文徵明、祝允明这样的草书大家以外,到了明代末年又出现了像王铎、傅山这样的草书大家。他们的草书以竖写为主,出现了连绵草,也就是古代张芝所谓的一笔书,或者是王献之的一笔书,到了王铎这个时代才真正发展起来。张芝也好,王献之也好,他们的一笔书不过在尺把长的小纸上写,而王铎、傅山的连绵草是在八尺、一丈二的纸上写。明末清初至王铎为止,草书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并且更加完备了。清代以后草书基本上没有发展,没有草书大家出现,直到民国才出现了于右任,他为草书又找出了一点新的出路,就是“标准草书”。实际上从艺术上说并不成功,从实用上说也不一定成功。到于右任为止草书没有超过前人,基本停滞了。

50年代以后,草书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去年我在济南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法研讨会上,谈了这样一个观点,我说,毛泽东的书法可以从微观来研究,就是他的字怎么样?有什么风格、特点?写得好,好在哪里?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但是我更希望别忽略了宏观方面,把他放在历史的地位上来看。他不是一般的人,不是一般的书法家。一般的书法家对书法的发展都会有些影响,何况像他这样一位领袖人物。由于他自己经常写毛笔字,所以别人也写毛笔字,周恩来也可以写,郭沫若也可以写,一般百姓也可以写,到“文革”当中大家都可以写,没有把它当四旧。汉字要改革,走拼音化的道路,并没有说书法不能写。由于毛泽东作旧体诗,别的人也跟着作,柳亚子作了,郭沫若作了,其他人也作了。因此旧体诗没有人把它当“四旧”来破。粉碎四人帮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新十年书法出现热潮,应该看到,毛泽东主席喜欢书法,因此书法才得到了延续。如果他不喜欢书法,那又另当别论;如果他不喜欢诗词,那也要另当别论。就历史的作用来看,他破了很多东西,旧的道德破了,这个、那个破了,但没有把书法破掉,没有把诗词破掉。书法和诗词得到了延续,才有今天的发展。毛泽东主席特别喜欢草书,革命成功以后他把故宫博物院好的碑帖借来看,包括怀素《自叙帖》等。中日恢复邦交,大平正芳首相来中国时,他送给日本人的礼品就有草书《自叙帖》,还有《楚辞》,当作国家珍贵的礼品送给外国的首脑。由于他的原因,草书得到了发展。所以50年代以来,草书得到了复兴,和毛泽东主席喜欢草书、擅长草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喜欢楷书,像叶选平同志一样只写楷书,那肯定楷书会有更大发展。过去有一句话“吴王好击剑,城中多创疤”,就是说吴王喜欢斗剑,城里边的人便都练剑,结果练得身上到处是伤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喜欢窈窕淑女,宫女就不吃饭了,为减肥而饿坏身体。草书到了这个时期所以有新的发展,原因不能不和领袖人物的爱好有关。当然也有一些大师在起影响作用,像林散之等等,但是他们的作用没有领袖人物那样大。所以近年来草书很繁荣,写草书的人很多,也出现了一些高手。章草跟今草不同,历史上也曾得到发展,从赵孟頫时开始复兴,明代也有一些写章草很好的书家,到民国时期写章草的人也不少。今草就不同,从王铎以后基本没有什么人写得好,差不多有三百年的时间。看看清代大书法家的作品,还有民国书法,看不到好的草书。当然和那时候的最高领导也有关系。那时候皇帝喜欢董其昌的字,喜欢那些温和的东西,因此慢慢地馆阁体就出来了。后来又兴起了碑学,提倡北碑,更和草书关系不大了。因此,草书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空白。现在草书很繁盛,让我来讲这一课,我觉得这个简要的历史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这样才能有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在传统的基础上,使当代的草书获得新的、更快的发展。

其次,谈谈草书创作技法。任何文艺创作都要讲技法,书法也不例外。我个人感觉,书法过去所讲的技法、技巧,侧重于执笔的方法、运笔的方法以及字法等等,至于创作的方法,则强调得不太够。所以大家一讲到技法,都认为是写字的技法,而不是创作的技法。旁观别的艺术门类,都有创作技法,像电影的创作、小说的创作,都有一定技法。如王蒙写小说,以前写的不说了,他复出以后即改革开放以后,他用“意识流”的方法来写小说,片片断断,没有前后次序,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写出来,这就是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如对比的方法,电影忽然讲现在的事,忽然又讲过去的事,因为电影的镜头可以调动,很容易切换。所以没有哪一个门类不讲创作技巧的,只有书法一谈到技巧就是笔法,就是讲写字的行笔、运笔,怎么提按、顿挫,或是“永字八法”等等,老是局限在这些方面,这样就把我们的眼界给限制住了。我觉得可以强调一下书法的创作技巧,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提出来,而不只是一种写字的技巧。撇怎么写?横怎么写?怎么提笔?怎么收笔?怎么出锋?怎么藏锋?不只是这些,而是把整个作品的创作技巧,把它当作研究的课题提出来,我今天试着来谈谈草书的创作技巧。

第一,熟悉草法,合乎法度。这是草书创作首要的条件。技术达不到你就别写草书了,还是回过来写行书,甚至写楷书吧。首先“熟悉草法,合乎法度”。这是草书创作技巧首要的一条,这可能和别的书体有较大的区别。楷书有楷法,隶书有隶法,行书就没有“行法”一说,但有“草法”这个说法。行书可以自由一点,“法”比较松一点,写得简一点也行,写得繁一点也行。草法则很严,有的人误解为草书不过是“笔飞墨舞”,有什么法可说呢?把草书理解成表演,好像拿着笔转来转去,动作很快就是草书,这完全理解错了。草书的法度不在乎动作快慢,而在乎它的路线如何,不能够乱走。我们知道《书谱》里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情性”。这与真书正好相反,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如果使转错了,就不能成为草字了,可以说草法是一种使转的方法,使转对了,它的形象就对了,它就合乎法度。那么使转又是什么?使转怎么是形质?点画怎么是情性?这些问题我专门向启功老先生请教过,因此我现在也和大家说说,因为讲草书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什么叫法度?法度实际就是使转,使转正确就合乎法度,使转就是运笔的横竖走向,运笔的轨迹是由使转完成的。运笔的轨迹构成了草书的形状。例如“人”字,它的使转是一左下一右下,这么一个连续运笔,就构成了草书“人”字的形状。又如“三”字,是毛笔横着移动三下,两下不是“三”,四下也不是“三”,只有连续横向移动三下才是“三”字。现在就以“三”为例,来讲讲楷书和草书的不同。楷书“三”字必须是三个横画,且三横还不能一样长,那么这三个横画就构成了楷书“三”字的形状。在写“三”字的时候,也有三次运笔的动作,这三次动作就是它的使转。动作轻点、重点,笔画长点、短点,那么它的情性、它的精神就有所不同。如果把三横写的一样长,你就会觉得很呆板,要把第一横写的很短,第二横写的其次长,第三横写的更长,也觉得别扭。只有第一横长一点,第二横短一点,第三横更长一点,这才最美。虽然都是三横,但稍有长短、错落,就决定了它不同的神采或情性,这是楷书。草书就不一样了,草书这三个横向用笔的动作必须完整,才是一个“三”字。至于每一个动作所完成的点画,草书的“三”字可以是连着三个点,这在楷书是不行的,一定是三条横,但草书可以写成三个点,也可以写成两点一横,所以说草书点画构成了它的情性。楷书“三”字必须是三横,三横构成了它的字的形状,但是这三横的写法,每一个横不一样,或间隔的距离不同等等。楷书“三”字也有很多变化,但这三个横肯定是不能变的。它们之间的长短关系,横和横之间的距离、高低,这些都可以变。它倾斜一个角度,或是绝对平,这些都构成了它的情性、精神和气质,这是楷书。草书的“三”字,三个动作不能变,不能少一个或多一个,但是点画可以变,你是横也行,是点也行。所以我们说草书的使转构成了字的形质。它的使传是不能错的,使转一错那就是另外一个字了。我曾写文章讲简化字不宜拿到草书里面来写,拿到草书里面就会乱。为什么会乱呢?如简化字里面有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入草书就要按照草书使转来写,就不能按照楷书使转来写。我们按照草书使转构成它的形质,就会变成一个“河”字。写简化字的,“汉”字和写河水的“河”字,楷书可以分得很清楚,但草书这两个字由于使转相同而可能混为一字。这也说明使转构成了草书的形状,草法就是每一个字的使转有一定之规,你该怎么运动,就按这个法度来运动,不能乱运动,多一个动作或少一个动作都不行。所以《书谱》又讲:“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搞草书创作,首先请各位记住,要把草法搞熟,没搞熟的时候,自己还得做点准备,甚至要查一查字典。查字典不是丢人的事,别认为一查字典就没学问,不是那回事,因为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写字草法不熟,查查字典,看看古人是怎么个草法,不是丢人的事。不要说这就没学问了,不是这样,相反你不查字典乱写,造成错误,才是丢人的事。

第二,意在笔先,胸有全局。草书是书法创作中以时间为顺序最明显的书体。其他书体也有一个时间顺序,像行书、隶书等,比如我写四个字“大展宏图”,一般都从大字开始,大字又先从一横开始,然后再写展,再写宏,再写图。但现在写行书,或者写隶书,若不写“大展宏图”,而写“图宏展大”,是从最后一个字写起,写隶书也好,写楷书也好,不是不可以。我还见过有不少写隶书的人写对子或写其他作品,将纸摺好格,怎样方便就怎样写,不按文字的顺序写,最后填满格子就成一幅作品。这样写能把握它的成功率,比较容易成功,但是行气不免受影响。草书能够倒着写吗?显然不行,因为它必须体现出字与字的连贯性。所以草书这种按照文字内容及时间顺序来完成作品的特性,在所有书体里面是最突出的。因此,在动笔的时候,你必须要有一个事先的考虑,要胸有全局。先使作品合乎规范,然后再去发挥。怎么规范呢?就是你要写条幅,你就把一张四尺纸竖裁成两半,用它的一半去写,而不是把一张四尺纸铺在那里写,写到哪里算哪里,然后再去裁。我首先要求你们,改变这个习惯。我见有人把四尺纸往案子上一铺就写,写了两行算两行,写了三行算三行,写了四行算四行,多余的纸裁掉。希望你们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你要写条幅,先把整张纸裁成一尺乘四尺的条幅纸,你就在这个空间里面去布置。一张四尺条幅,我写一首七言绝句,这二十八个字我怎么布置呢?我写两行,然后再留一窄行落款。如果写横幅也是这样,把四尺纸裁成两半,然后用一尺乘四尺的纸把它横着放,从右至左写过来。写对联、写中堂都要先把纸准备好,按照规格来准备,然后在上边创作。这就需要你事先把它安排好,要有一个全局的构想,然后你写第一个字定调子。你写的字数多,还是字数少?一共多少个字,心中要有数。你怎么布置?写两行还是写三行?但不宜超过四行。不要写太小的字,写五行六行,那就不好了。有的人写小楷用八尺纸来写。小楷是近观的作品,你写在八尺纸上怎么看?脖子都看酸了,也看不清楚。小楷用小幅纸很精到地把它写完就好,不要贪多。我能在八尺纸上写小楷,我能写一千字,有什么用呢?别人都看不清楚,实在是不得当。小草字也该用小幅纸去写。写八尺、一丈二这样大幅的小草字,观赏效果不会很好。一般来说,四尺条幅写三行就可以了,别超过三行,四行就太挤了。写字要有一个要领,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己要有一个安排,这就叫意在笔先,胸有全局。

第三,气韵连贯,节奏鲜明。写草书,在技法方面一定要气韵连贯。其它书体都有这个问题,草书尤其明显。如果我们写草书,像写楷书一样,摺好了格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把它填上字,这不是草书的创作方法。如果写草字也要摺纸,草书的气韵如何连贯?因此,写草书完全要排除那些约束,要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和字之间要紧密,行与行可以拉开。不应像别的书体那样,字距、行距都一样。字距要密,这样气才能贯。字和字拉开了距离就显得松散,气韵不能连贯。气韵要靠用笔的连续来体现。运笔不连贯,就没有气韵的连贯,这是一个要点。二是墨色的变化,如果写草书和楷书一样,通篇都是一样的黑,一个调子,就没有节奏感。写字的时候容易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毛笔不停地往砚台里伸,在砚台里面蘸一点墨,膏一膏笔再接着写,然后再去蘸、再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墨色是饱满了,但是由于你不停地蘸墨,运笔间断太多,气韵便被破坏了。所以在保持气韵连贯方面一是要注意运笔的连续性,每蘸一次墨能够连续写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甚至更多的字,要有这样的本事,要有这样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字写得连贯。若是蘸一次墨只写一个字,第二个字又要去蘸墨,不停地蘸墨,气就没法贯通。要善于用墨,就要把墨的浓淡调好,墨太焦不行,水分太多也不行,要自己调得合适。二是要选比较大的笔来写,如果使用很小的笔来写,肯定没有办法多含墨,墨含少了就要勤蘸墨,勤蘸墨写草书就不连贯。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属于创作技巧范畴的。要善于用墨来表现气韵,表现节奏,不能因用墨不得当而使通篇不连贯。三是要注意乖合。乖合就是《书谱》里讲的“五乖五合”,写草书尤其要注意。“合”是美满、完善的意思,“乖”是不顺当的意思。讲一个人的,“命运”不好,可以说“我命殊乖”。还有一个意思是乖张,比如这个人性格乖张,和人家合不来。“乖”是坏词,“合”是好词,所以“五乖五合”是讲顺利和不顺利,顺心和不顺心这个意思。五合是:“神怡务闲”,就是神情休闲的时候;“感惠徇知”,是说你想给对你很好的人写一幅字,这时候你的心情是不同的;“时合气润”,时间很好,阳春三月。不冷不热,不干不潮。“纸墨相发”,纸张很好,墨也磨得很好,纸墨互相衬托,很顺手;“偶然欲书”,好几天不写字了,忽然今天手痒,想写字了。这就是五合。在创作草书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五合,避免“五乖”。五乖是什么?一是“心遽体留”,心里面很烦躁;二是“意违势屈”,就是说这个时间不合适,别人非得让你写,不写不行;三是“风燥日炎”,空气很干燥,纸拿起来哗啦哗啦响,屋里热得汗流不止。本来想扇扇扇子,不行,还非得拿起笔来写;四是“纸墨不称”,纸也不好,墨也不好,不顺手;五是“情怠手阑”,不想写字。所以写草书尤要注意“五乖五合”,在合适的时候来写,心情也好,条件也好,写出来的作品就好些。如果很别扭,刚生完气,马上写字就转不过来,脑子里还想刚才的事。所以要善于把握“五合”,避免“五乖”。还有一点是“舍熟求生”。就是说你写的不要太熟,草书烂熟就没有味道。写熟了以后就该换一换笔,换一换词,换换形式,总要去试验一点没大有把握的写法。看家本领就那么两下子,什么场合都写那两幅字是不行的。我作为全国书展的评委主任,评选了十几年作品。有的作者每次展览都送同样的作品。可能因为写熟了,有把握,就去投稿。岂不知评委已经见过他的作品了,不能再投他的票。有时候选生一点的东西来写,反而会有意外的效果,要明白这个道理。由于时间关系,关于草书的创作技巧就讲到这里。

第三个问题,关于草书的欣赏,这个关系到鉴别草书水平高低的能力。欣赏鉴别草书,一是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就是说,草书的神采是鉴别草书好坏的主要依据。好的草书作品是生动的、活泼的,在纸上是流动的,是跳跃的,是精神的,是活生生的,而不是看哪个字有败笔,哪一笔没送到,哪一笔强,哪一笔弱,这些是次要的。主要还是看神采,是不是生动的,是不是跳跃的,还是死板的,僵硬的,一个字一个字摆上去的,一个字一个字垒起来的。二是不俗、不甜、不粗、不野。这两个是互相照应的。格调就是品位,让人感觉到高雅。格调就应特别注重,至于技巧不够成熟,使转不够流畅等等,则是其次的。昨天有位同学给我看作品,我说你格调不俗,论你的技巧还差得多,但你的路子对,你别往俗里面走就好了。看作品也是首先看大方向,就是格调行不行,技巧可以慢慢来。我认为草书的欣赏和鉴别,主要是“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格调为上,技巧次之”这两句话。今天只能提纲挈领地跟大家讲到这里,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提出。

(1995年5月于青岛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根据录音整理)

本文选自孟云飞主编的《翰墨人生——刘艺书法著述及同行评论选集》(大众文艺出版社)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三:《草书的创作与欣赏》 | 美术理论

刘艺先生(1931-2016),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父刘锦堂(又名王悦之)先生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与徐悲鸿、林风眠等同为中国新美术运动先驱者之一。刘艺先生书法诸体皆善,尤以“章草”最负盛名,雄长坫坛。所书皆高古淳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而又清新刚健,“似建安风骨,秋水为神”。为我国当代书坛泰斗级人物,中国书协顾问、原副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展览和评审的奠基人,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相关文章

  • 春风大雅写牡丹 ——记著名画家李新国[图文]
    春风大雅写牡丹 ——记著名画家李新国[图文]

    艺术简介李新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牡丹芍药协会职业画家,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终身教授。2006 年,《国花颂》获全国牡丹艺术大展金奖。同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画展。次年,又在武汉举办画展。2008年,斩获第二届花鸟画全国名家邀请展一等奖。同年,出版《李新国作品集》。2012 年和2013年,分别在岭南美术馆和湖北美术馆举办画展。一西方有这么一句古谚:狐狸知道很多事情,...

    145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漂洋过海的这些器物凝结东西方文明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图文]
    漂洋过海的这些器物凝结东西方文明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图文]

    18世纪西方的洛可可艺术与中国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图为洛可可代表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中国风创作《中国花园》。故宫藏蓝地开光折枝花纹军持。“军持”本为印度佛教徒饮水、净手或饭后漱口使用的器皿,汉代以来随佛教传入中国。日后它逐渐变成一般的生活器具,多销往东南亚地区。为了防止器物口、流的残缺和使用的方便,这类瓷器往往进行了一些装饰性加工,在其口、流或执柄等处镶嵌上錾刻花纹的金、银、铜制装饰,有的则在壶的...

    148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宋次伟[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宋次伟[图文]

    艺术简历宋次伟,男,1955年生于贵州贵阳。198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学油画专业,同年进入贵州民族大学任教。在教学工作同时勤于艺术创作,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美术作品展,以及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并获全国第三届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银奖,获贵州省首届美术专业作品大奖赛金奖,获贵州省政府文艺三等奖,创作大型历史作品【图云关】为贵州美术馆永久陈列。现...

    12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就勃鲁盖尔的经典巨作给出全新解读[图文]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就勃鲁盖尔的经典巨作给出全新解读[图文]

    彼得·勃鲁盖尔,《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叛逆天使的降临》,1562年作,橡木色(细节),版权所有: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布鲁塞尔报道—近日,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公布了历经数年对老彼得•勃鲁盖尔画作的研究结果。该美术馆收藏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包括《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叛逆天使的降临》。基于上述理由,该美术馆出版了关...

    112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指画”[图文]
    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指画”[图文]

    清 高其佩 《怒容钟馗图》轴 纸本设色 148 6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画派”。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整理清代高其佩的“指画”和“指头画派”指画又名指头画,为写意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作画...

    15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析工业遗产旅游复兴的八大模式[图文]
    浅析工业遗产旅游复兴的八大模式[图文]

    感受革命工人的热血动力,穿过管道改造的空中走廊,来到上世纪工业化气息的广场看行为艺术,在老建筑群内开一场篝火晚会,在老厂房改造的饭馆、咖啡馆内回味工业发展鼎盛时期的产物。这些曾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产,也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近年来,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正在深度推进,工业旅游作为独特的一个板块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目前国内的工业旅游主要分为工业遗址改造旅游和现...

    188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关于文物市场2018的市场走势[图文]
    关于文物市场2018的市场走势[图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了国家整体家庭整体收入和品位提升,收藏群体不断扩大。从目前收藏情形来看,有超过50年以上的物品都将有人收藏;并且出现不同的收入群体将收藏不同的藏品。然后,无论是文物还是高端艺术品其收藏阶层出现板块化移动。2018,文物市场将作何发展趋势走向,我们尚不可知。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古文物协会会长、当代书画收藏界的大师级人物盛昶砚先生,一起来探讨关于...

    68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博物馆:从“炫富式”私藏到向公众开放[图文]
    艺术博物馆:从“炫富式”私藏到向公众开放[图文]

    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与未来人类社会有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大致两百年,虽然历史并不长,但是艺术博物馆的精神古已有之,搜集、保存、研究,它们皆蕴藏在人类搜藏珍贵稀有美好之物的天性当中。具体地看,几乎每件艺术品从原来的位置出发到进入艺术博物馆的过程,都可以写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地看,艺术博物馆的故乡欧洲孕育了与古代中国差别很大的收藏传统。远在希腊化时期,阿基桑得罗斯等人已创作出了《拉奥孔群像雕塑》这样...

    179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苏轼:丹青弄笔不过闲来为之[图文]
    苏轼:丹青弄笔不过闲来为之[图文]

    连日来,正于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掀起了广泛的关注度。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重要展览,它以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多个门类的70余件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以及以苏轼为“C位”的北宋文人雅士之间交游往来、书画唱和的氛围。为一个人,办一个如此规模的展,这在故宫历史上难得一见,更何况,书画只是他的“副业”。但只因,这个人是苏东坡——他的书画连同诗文一齐书...

    128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图文]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图文]

    谈到徐白一先生,还要从纽约华美协进社的华美人文学会说起,我们学会的共同主席汪班先生将徐白一的作品介绍给我,我是先看到徐白一的作品,后见到其人。我虽不是画家,但是徐先生的作品与众不同,其格调高雅、气度不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秋,我们邀请徐先生到学会举办讲座,可惜当时徐先生回国了,讲座没能如期举行。到了2015年春,又约定6月来华美人文学会,可是徐先生因病又一次推迟;11月,因徐先生的病...

    193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我就是我,不同于古人的我一一一读田广龙先生作品有感[图文]
    我就是我,不同于古人的我一一一读田广龙先生作品有感[图文]

    在与油画家谈话时,会经常听到一句话“中国画缺乏张力,太弱了”。传统守护者会说“油画家不懂国画。”田广龙先生则用画来回答油画家。有一个故事,一青年去拜师学艺,老师见窗户有蜘蛛正在结网,便问道“你看这蜘蛛有几只腿”,青年瞠目结舌,回答不上来。老师又说“你连蜘蛛几条腿都不知道,知识面太贫乏了!这怎么能学艺”!老师回答虽然太偏颇,但是学艺知识面要广博是对的。讲这个故事是想说田广龙先生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画中...

    10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倪建海:中国艺术家在国外的影响日渐增大[图文]
    倪建海:中国艺术家在国外的影响日渐增大[图文]

    展览开幕前人们在馆门口排队日前,意大利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策划并举办两次高品质的艺术展览,分别是崔小东个展与邬大勇个展,其地点为CRF基金会艺术馆和贝里尼私人美术馆。两次展览均得到托斯卡纳大区、佛罗伦萨市政府、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处,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两次展览都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好评,前来观看展览的人数更是连策展人都感到惊讶。是其不得不感叹中国艺术家在国外的影响日渐增大。展览现场...

    64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朱浩云:想象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图文]
    朱浩云:想象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图文]

    众所周知,西方评论家往往将绘画艺术分为三类,即具象、印象、抽象。具象通俗地讲就是写实主义,它忠实于外在的物质世界,作品即指有具体的形象。或男或女,或贵妇或纤夫,或微笑或沉思。西方写实代表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拉斐尔的油画《圣母》、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等,中国的具象绘画在唐宋就是个高峰,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和周昉的《唐宫仕女图》、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11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画家金晓海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图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画家金晓海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图文]

    庚子之初,新型冠状肺炎从武汉席卷全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以我们的双手,用爱研墨,以心为纸,致敬这场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夺取防控疫情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艺术简历】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

    169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丹尼尔·史波耶里油画《淋浴》赏析[图文]
    丹尼尔·史波耶里油画《淋浴》赏析[图文]

    淋浴1961·布面油画、管件、软管、固定在木头上的淋浴喷头。丹尼尔·史波耶里嘉木丹尼尔·史波耶里,瑞士艺术家、作家。他是20世纪60年代新写实主义运动宣言的最早签署者之一、先驱者之一。他在《电场: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中展出的作品《淋浴》,背景画描绘的是阿尔卑斯山,即“古典”油画里常常处理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主题亦即美好的大自然...

    59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