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物馆学理论中提出,博物馆重心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建档、保存、陈列等功能,而转向关怀社群、社区需求,让博物馆以“守物”转向关注人。面对博物馆行业的新业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成为地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推动地方博物馆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解决的课题。
此前,2015年由国务院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提出,鼓励博物馆挖掘自身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自身发展能力。这标志着博物馆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许多博物馆率先发展的突破口。今年3月4日文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又指出,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多体现生活气息,延伸文博衍生产品链条,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调动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创意产品的积极性,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在中央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从设计、生产、营销一条链式打造符合各自博物馆文创发展模式,先后涌现出许多集创意、文化、审美、实用于一体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许多地方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如江苏南京博物院的“微服出访”行李牌、“竹林七贤”冰箱贴;江苏苏州博物馆的“国宝味道之秘色瓷莲花碗曲奇”;湖北博物馆的“文物扑克”等,得到游客的好评。而我国西部部分地方博物馆,虽然民族气息浓郁、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处于文化创意产业萌发阶段,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迟缓,东西差距较大。如何深耕自己的馆藏文物内涵,发展符合博物馆自身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
首先,地方博物馆要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市场化思想理念,以创新引擎驱动博物馆发展,基于本土特色民族文化,深度发掘馆藏文物,跨界融合各类优质资源,开展文化企业多种艺术授权形式尝试,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构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激活文物生命力。从而形成“上游有创意,中游有合作,下游有营销”的文创发展模式,打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增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创新体制,重视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地方博物馆中的地位,成立专门部门机构从创意设计、授权生产、营销推广等多方面对博物馆文创进行专业化、系统性运作管理。同时积极引入地方乃至国内拥有成熟产业链、品牌卓然有成、发展良好的文化厂商与企业合作,推动博物馆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释放创新活力,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管理体制。
再次,在文创设计策略方面,需要满足新颖时尚性、生活实用性、馆藏文化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创意,其实质是将博物馆元素进行提取、整合、设计、开发,赋予其文化内涵及艺术品位。同时,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应遵循“回归于社会生活”的原则,注重文创产品的功能实用,贴近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拉近文创产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例如,南京博物院开发了许多种类多样的文创产品,如服饰、书籍、个人饰品、玩具、生活用具等,满足了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意愿。
最后,博物馆开发需要把握度,要有根有据,不可戏说,保持“文化敬畏”。如“朕知道了”胶带火了,有网友就建议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臣妾做不到”“本宫乏了”等胶带,但均遭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拒绝。博物馆文创产品必须严格根据馆藏文物和史料记载,不仅要深耕自身馆藏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突出其文化性和地域性,也应更注重知识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营销带来了助力。博物馆应积极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线上拓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渠道,打开受众和消费面,线下积极定期举办文创教育实践活动,让博物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历史文物在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