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是必须要做的。我做记者的时候,最火的几个女艺术家,现在都不见了。我觉得这很正常,有的艺术家成功过,再去做别的。活得好,和做不做艺术相比,更重要。我相信,做艺术还是放弃做艺术,并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个人如果真的喜欢这件事,不论受到怎样的阻挠,还是会去干的。
中国不缺女艺术家,全世界女艺术家都挺多的。作为女性,我甚至嫌太多,真是看花眼。当然,普通人会觉得,女性更容易掉进生活事务里,这没有办法,比如生孩子,因为她心思必然要放在孩子上多些。而且多半女性也更容易被情绪左右……但我觉得,面临相似困境的男性也不少啊。大学同年级四个女生,六个男生,现在真正画画的,有两个吗?可能都没有。才能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印象派艺术家或是民国艺术家里,都有非常出色的女性,在我看来不输于当时的男性,只是被大众忽略了。
年轻的时候一直被贴“美女画家”的标签,我不想承认这事儿,“美女”这个词现在太廉价了。就性别而言,我没有压力,觉得无所谓,因为我生来就是女的啊,我觉得挺好的。我对自己的性别没有什么厌恶,虽然有时候我会想,万一我是个拉拉,没准做得更好。好像历史上,性少数艺术家多是天才。混迹社会,就会被人贴标签,“这是女画家”,“这是新水墨”,“这是当代艺术”。当然,说“这是彭薇”,我觉得最好。
彭薇 - 绣履记
但我确实会感觉到有一种偏见,在理论家那里好一点,在藏家和市场上,对女艺术家的认识会和男性不同,敬意不够,尤其是女艺术家一旦漂亮一点,他们就会怀疑“她会画画吗?”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你根本就是个小女生,不相信你会一直做艺术创作。
十几年来,我的创作状态没有特别大变化。我是挺怕改变的人。在工作室的生活还是有点像玩儿一样,累了就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吃点东西。每天都在工作,但也不会一直工作。这已是习惯。中午到了工作室,蹭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家,恋恋不舍。虽然创作状态会有高低起伏,但只要在这儿待着,就能做出点什么。十年前,有很长的时间我心情非常不好,但也每天画点,自己特别无助的时候,发现还能创作,有艺术这件事能做,真觉得是一种万幸。
但不好的是,自小就有人告诉不断你:“你学画多好,爸爸就是大画家”。这让我特别不自在,压力巨大。似乎我必须要成为画家?!所以,上中学,我不画画了。现在,好在绘画成了生活一部分。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在我决定要考艺术类大学的时候,我爸就很开心,他觉得自己最大的财产——家里的几墙大画册,终于有人会翻看了。其实,我如果不是画家,也会爱看画册。
(本文自述根据YT云图采访整理,采访者刘正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