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站》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92年
19世纪摄影术诞生初期,其技术不尽成熟,但其先天特质已展现出拥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绘画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够精确客观地记录自然形象、拍摄制作时间比传统画作绘制更为快速。这样的优势对传统的、以再现自然为目的的绘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绘画界一片恐慌。从此以后的一百余年各种绘画流派粉墨登场,画坛展现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多姿多彩、此起彼伏、生机盎然的景象。绘画在摄影的巨大压力下,突出重围找到了出路,而现如今,作为二十世纪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一面见证,摄影设备与技术的飞快发展与提升,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成为图像的主动制造者,拍摄出高清晰、大视域、层次丰富的摄影作品。但摄影是否止乎于此?作为艺术的摄影能否在更为广阔、深刻的层面找到一种表达方式让摄影绽放出更为鲜活的生命力?当今中国,粗略估计至少有8亿人在进行摄影创作(包括使用手机拍摄)且趋同性很强,作为一名从事观念摄影多年的艺术家,我想对此现状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1839年法国政府宣布法国画家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研究的湿版法获得摄影术专利权,成为人类历史上摄影术诞生的重要节点。维米尔(Vermeer)、卡纳莱托(Canaletto)等古典写实画家曾经利用针孔暗箱(照相机的雏形)作画,希望无限度地接近真实的世界,但摄影发明后,这些古典写实画家绘制的图画被照相机以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所呈现的画面替代,这让他们始料未及,绘画也由此陷入了绝望的困境。绘画两千余年来再现自然的写实性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绘画的意义是什么?绘画将何去何从?
在摄影术的“逼迫”下,画家们不得不为绘画寻找出路。事实上,摄影代替了绘画长久以来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为绘画向内挖掘作为艺术的绘画其自身的价值提供了机遇。画家们降低对外在现实社会的关注,转向探索绘画艺术本质所带来的绘画表现可能性、人类精神世界与绘画的呼应、人类认识、重组时间空间的独特方式、情感表达和行为动作与绘画的关系等,由此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中期出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一波又一波的现代绘画潮流,将绘画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创建了新的绘画视觉语言,绘画又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故乡的云》No.1 观念摄影 傅文俊 2013年
摄影作为最年轻的平面艺术,至今也不过177年,而在其诞生的最初几十年里,摄影用机械和化学方式精确记录自然的特征,使它就“艺术还是科学”这一问题饱受争议。早期出现的画意摄影试图从模仿绘画的角度获得摄影的艺术地位,但未得到承认。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应该承载着艺术家对于事物的思想、看法和观点,艺术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模仿和记录。1892年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拍摄的作品《终点站》,以个人视点发现和创造画面,在触动灵感的一瞬按下快门,画面摆脱对绘画的模仿,将个人化情感因素融入创造中,这幅作品标志着现代摄影的开端,也成为摄影是一门独立艺术的证明。
摄影在经历了现代主义潮流之后,摄影是一门艺术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摄影作为艺术门类已经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自然不会缺席当代艺术。观念摄影是当代艺术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摄影门类,它是一种专门借助摄影媒介手段表达观念、行为过程、思想的艺术形式。观念摄影与观念艺术的发生有关,一般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波普艺术以及行为艺术促成了观念摄影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观念摄影出现在中国的前卫当代艺术中,90年代以后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采用。
《失之交臂》 观念摄影 傅文俊 2013年
在中国,随着数码影像设备、打印输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摄影所具有的大众化特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高性能手机出现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拍摄照片,记录自己和他人的肖像、日常生活、周遭事件等,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图像的被动观看者,还是更为主动的图像生产者。在拍照大军兴起之后,摄影人不甘淹没于大众,他们选择使用性能更高、更专业、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的摄影设备和器材进行拍照,力图捕捉自然界的光线、微妙的某个瞬间,以达到纪实摄影所要求的记录目的。目前在国内摄影圈受到推崇的大画幅摄影就是这类型摄影的代表。大画幅拍摄的照片画质精度高、视域大、层次丰富、颗粒小,但它的拍摄器材、耗材专业性强、费用高,全手动复杂操作需要专业训练,后期打印输出需要艺术微喷等专业设备完成。总而言之,如今的中国纪实摄影是摄影的主流,并有朝向高专业、高技术方向发展的趋势。然而,我认为这类型摄影注重的仅仅是对现实影像的复写,而关注点仅停留在了作品的画面美和视觉愉悦层面,它以符合大众心理习惯的审美取悦大众,缺乏作为艺术的摄影应该具有的思想性和观念表达功能。摄影在今天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似乎也陷入了摄影发明之初绘画所面临的困境,摄影被围困在以记录现实为目的和需要的范式中,艺术表现活力下降,我认为此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思维赋予摄影艺术继续生发的力量。
《唯马首是瞻》 观念摄影 傅文俊 2014-2015年
观念摄影就是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发展中的这样一股力量。观念摄影注重艺术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并将对摄影技术层面的重视转向观念层面,以摄影媒介独具的包容性承载艺术家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人文、人性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反思、观念、看法等。从事观念摄影二十余年,我是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亲身参与者,也与其他艺术家一同关注并思考着中国社会的的高速发展与随之而产生的种种变迁,积极调动各种表现手段,不断拓展观念摄影的表现力和可能性。对当今中国缺乏思想性的纪实摄影泛滥的现状,我感到焦虑,所幸这并不是我一人的感受。国内权威的摄影机构中国摄影家协会也同样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近年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其组织的两年一届的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中,除摄影创作记录类、商业类奖项外,还设立艺术类奖项,这是从权威机构层面对作为艺术的当代摄影的肯定与支持。
《民以食为天》 观念摄影 傅文俊 2014-2015年
作为技术的摄影,其发展在于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留下的不过是技术发展的写照;作为艺术的摄影,将影像建立在艺术家自觉的观念思考和理论话语结构之中,承载的是对时代深层面的剖析与批判,留下的是对当下社会人性注视的永久记忆。艺术家应该是负责任的历史记录者,带领中国摄影走出现今的迷局是负责任的艺术家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