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新自由主义一样,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和自己的矛盾,当我们限制艺术品的进出口时,又希望艺术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当我们在为了艺术作品的所有权而你争我斗时,其实忘记了艺术是最没有国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艺术的真谛也是为了带给观看者思想的洗涤,经历要远远大于产权。
艺术品出口屡遭限制
不久以前,西班牙富商杰米· 博廷把自己私藏的一副毕加索带出国试图交易,这项举动遭到西班牙政府的质问,而他在一次采访中做出的回应则是“这是我的私有财产,这幅画并不归西班牙所 有,这不是国宝,我想把它怎么样都是可以的”。博廷在这几年内曾多次试图把这幅画带去伦敦拍卖,可是西班牙政府多次拒绝审批出口文件,几次未果后,终于在 去年被法国政府拦下。现在,这位富商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合法买下的艺术作品会最终被征服收纳。这件事情在去年年底成为了西班牙新闻头条的一件大事,引 发了艺术各方人士的热议。
也是在不久前,国际新闻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件关于文化品出口的大事。德国文化部长莫尼卡 ·格鲁斯特发起议案,要限制德国一些艺术作品的流通交易。虽然这项议案在最后并未通过,还需经过多重修改,但是它的最初版本是限制历史超过50年、价值超 过15万欧元的艺术品出口。因为在这之前德国对于历史传承物的制约相对较少,所以这项议案的提出引起很多艺术家的质疑,议案里制约的条件会让很大一部分艺 术品变成国家财产并且无法被出口,先不说百万级别珍藏型作品,连一些知名度较小的艺术家的中层价格作品也会受到牵连。
议案引来的德国国内不小的风波。艺术家乔治· 巴塞利兹撤回了他在阿尔贝提努博物馆的作品。另一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威胁要把他在博物馆里的作品都变成借贷,并且要在议案通过前把自己的作品全部销售 出去。虽然这项议案在众多的质疑声中显得冷血和刻板,但是执政者莫尼卡只是想让德国也拥有自己国家对文化的保护。相比起其他欧洲国家,德国现在的政策确实 可以算得上是“没有政策”。法国、西班牙、丹麦和瑞士都有对于历史超过100年文化作品的出口限制。在现在全球艺术品交易迅速升温的大环境下,不乏一些交 易是为纯粹的投资,而这项议案的目的,也只是想保护德国的一些历史传承作品不被这种交易所侵蚀。
在这项议案下,德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和在德国境内的、对于德国历史有着重要性影响的外国艺术家作品都会被看作是“国家宝物”。这种条件看起来复杂又难以理解,但是却普遍存在。
2015年,意大利政府拒绝了一副达利(西班牙艺术家)作品《桌前的肖像》出口,原因是这幅画对于意大利历史有种标志性作用,它与意大利 “瓦洛里·普拉斯提 运动”直接相关,该运动是在一战后完全改变意大利艺术形态的运动,对于意大利历史非常重要,所以这幅达利作品也算是意大利文化中的一部分。
就在2016年2月,英国文化部部长艾德· 韦西建议重新审阅英国文化出口法案,提出要对贾科梅蒂的作品《女人》进行暂时性的出口限制。在这项提议中,艾德说道,“虽然艺术家是瑞士生、工作在法国,但是这件作品对于英国现代雕塑影响级深,应该保留在英国境内”。
保存文化光辉还是威胁艺术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艺术市场就处在稳定成长的状态下 。从2004-2014年,美国、欧洲的战后和当代艺术拍卖成交纪录从6.21亿美金升至45亿美金,这是625%的增长。在这样高额的成交量下, 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很多艺术作品会离开自己的祖国,尤其是艺术市场还未发达国家。
在艺术进出口法律中有两个名词,“艺术资源国”和“艺术市场国”。艺术进口国是指像墨西哥、埃及这样的文化遗产丰富,遗留历史产物经常被其他国家汲取 的国家,而艺术市场国就是像美国、瑞士这种市场发达却少文化产物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其他国家艺术作品。中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算是二者兼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自由港也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达起来。这些自由交易港可以储存、进口、出口大量艺术品而又不收取任何关税,给藏家造成了极大的便利。卢森堡、日内瓦、新加 坡和香港的港区其实可以算得上“最大的博物馆”。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很多国家都希望通过新的法律条文来限制自己国家艺术品的出口,这样也是为了在艺术商品 化的如今保存一些国家文化光辉。
当然,这些文化保护人士听到的质疑声也不是一星两点。首先,艺术市场中“市场”的部分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这种对于艺术品自由流通的法规,很有可能会改 变艺术家的生产模式。其次,藏家、画廊和艺术家都不会接受失去对自己手上作品的掌控权,另外也会限制到画廊的买卖和艺术家的事业,最后则是对收藏的影响。
如果这样的法规通过,会让很多大型私人和公共当代艺术收藏变的并不完整,这会使它们只能从法规较松的国家购买作品,无法得到出口条文较紧国家的精美作 品。哈罗德·法尔肯贝格是一位德国汉堡藏家,他对于这个问题就质疑道:“那么意大利贫穷艺术运动收藏都会去到哪里了呢。”
新自由主义又在做什么呢?
如果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分界线需要画的如此明显,那么新自由主义又在做什么呢。
“新自由主义”一词是指循序渐进的少公立、多私立的过程,和“私有化”常作为同义词。近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中成为一种趋势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自由主义不相信政府决策对人们的影响,秉持着市场是由个人调节的理念。
从19世纪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力量一直都存在着,在权威人士第一和单一思想的社会中起到了维持相对自由市场的效果。它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保护一定资产上,尤其是用来购买非必需品的高端资产上。
新自由主义本意是要给市场更多的通道,让交易变得更简单,那么限制艺术品出口的法规条文是不是在妨碍新自由主义发挥着作用呢。对出口的限制是迎合了现 在全球化的趋势吗。如今的博物馆越来越不定域化,它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当地人民服务,而更多的是讲述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对于出口的制约如何让博物馆用艺术作 品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呢。当现在社会中一切都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时,这种反其道而之的政策又会带来何种影响呢。这种政策到底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于全球化的 反作用力呢。
新自由主义最终是被利益驱使的系统,自由的实质也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新自由主义本身自带的这种矛盾,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强调自由的21世纪又会有一种力量来阻止着这种自由的运动。
当说起任何历史文化产物时,就不得不提到社会阶层。虽然在我们生活的当代,阶级已经是一个不再被清洗划分的概念,但是不得不承认,历史上有能力购买和 储存文化产物的除了博物馆就是具有身份的个人。历史中有一些人的声音是可以永远被流传,而有一些则会化为静音。新自由主义的自由使得一些非皇权贵族人士得 到了所谓的地位和声音,在现在的社会,购买具有历史意义的高额艺术品的也还是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藏家,那么这个游戏最终是不是还是在一个特定圈子里进行 着,利益是不是也还是在导向着他们。
不要忘记艺术最没有国界
以德国为首的艺术品出口风波,各国也并非希望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在听取多方的意见后,主要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个人权利和收藏品之间的关系上,而是又 落回在了所有权上,换句话说,就是对于一些物品的所有权会让国家增强增长速度和竞争力。对于一些人来说,艺术品是享受,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艺术品则代表着收藏价值。
中国对于艺术品的进出口一直严格把关,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拍卖行只能在大陆进行中国古董拍卖,很多藏家只能把自己在国外购买的艺术品放置在香港。何 时,中国艺术市场可以打开大门迎接西方艺术,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不管对于哪个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艺术市场,整理好内部头绪后才可以更加成 功地迎接外来文化。
今时今日,知识、情感和主观意识成为了最新的事业关注点,伴随着娱乐和传媒业的兴起,这些非物质资产也变成了积累资产的一种方式。说到艺术的最根本,这种智力活动感是无法被限制也无法变成“独家”的,它的活跃是基于合作借鉴,而非比拼。
就像新自由主义一样,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和自己的矛盾,当我们限制艺术品的进出口时,又希望艺术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当我们在为了艺术作品的所有权而你争我斗时,其实忘记了艺术是最没有国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艺术的真谛也是为了带给观看者思想的洗涤,经历要远远大于产权。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