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别拿艺术当街头拍裸照的遮羞布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囡囡 点击 :

根据市文物局刚刚发布的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可移动文物数占全国的18.93%,珍贵文物数占全国的22.76%,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可移动文物和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经历着怎样的过程?它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艺术博物馆,听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讲述普查背后的故事。

虽为贺岁 实为贺寿

艺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这些文物都原原本本记录在册、保管得当,但很多藏品都是借这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重新进行了“身份”认证。其间,对文物的内涵就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和发现。比如,一件曾被视作普普通通的《岁朝图》中寄托的画家的深厚情意,就通过普查工作人员的仔细研读后,浮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艺博保管部杨小军告诉记者,这件作品表面是一幅岁末讨彩之作,画面微残、有污迹,被鉴定为二级文物。“根据记载,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六年至乾隆五十六年间,至少每年都要绘制一两幅《岁朝图》,其间从未间断。”杨小军解释,乾隆所绘《岁朝图》以纯粹表现祥瑞寓意、喜迎新春的居多,能够表现作者内心感悟的极少,“通过这一次的重新审视,我发现这幅作品属于后者,与乾隆帝所绘其他大量的《岁朝图》有较大的区别。”

杨小军发现在画面题画诗中写着“甲戌新正,恭侍圣母皇太后宴敬成六韵并写岁朝图用申庆祝。”由题跋中的“甲戌新正”可知,这幅画创作于1754年新年伊始。“结合‘恭侍圣母皇太后宴敬成六韵并写岁朝图用申庆祝’的表述,可以明确得知,这幅图是乾隆帝为他的生母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侍宴而创作的贺岁之作。”

此外,杨小军查阅资料发现,乾隆生母的生日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加上画面上托盘内所盛寓意长寿的柏枝和长生草等物,可见画面有祝寿之意,“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岁朝’本身。”

重华宫内 孝母思妻

在画作右上角,乾隆用行楷题写了一首五言六韵诗:“西望瑶池近,群迎王母临。欢同万方养,春始九重深。屏缀延年篆,笙调太蔟音。九华兰作燄,百宝雾成阴。入画元朝庆,征诗吉字吟。瑞霙飘喜气,天意即人心。”为了深入了解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杨小军对这首诗也做了详细的考证。经过查阅史料,他发现这首题画诗收录在《钦定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卷,书中明确记载作品为“乾隆十九年御制新春重华宫侍皇太后宴诗”。杨小军说,一般情况下,乾隆是一个为了讨个“福寿长春”的吉利,会来到长春书屋作画的人。杨小军深信,这样一个审慎认真的帝王,在重华宫里创作这幅《岁朝图》,绝不会是随意之举。经过一番查证,真相浮出水面。

“创作此画时,乾隆早已不住在重华宫,”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十三年,与其感情深厚的富察氏皇后崩逝,“此后,重华宫一直按照乾隆与富察氏一起居住的房间原貌进行布置,其中还陈设着他未登基时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及康熙、雍正两位皇帝赏赐的礼品,可见他对那个美好时代的缅怀。”

除了与乾隆皇帝的鹣鲽情深,乾隆生母崇庆慈宣皇太后对富察氏也是赞赏有加,《清实录》中就有其“上奉圣母崇庆慈宣皇太后敬体欢心,深蒙慈爱”的记载。杨小军认为,正是由于皇后与乾隆皇帝的鹣鲽情深,以及乾隆与母亲在此地有诸多共同回忆,所以重华宫才成为了圣母皇太后宴饮之所,“自富察氏崩逝后,乾隆几乎每年都要奉母后之命在重华宫侍宴,这也体现出母子二人对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共同缅怀。”

回归故地 因缘巧合

在文物普查的过程中,保管员要对每件文物进行详细的图像采集、文档建设,借着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杨小军注意到,这件作品的用纸很“不一般”。“纸面不太光洁,有草状长纤维,纸纹略宽,符合前代写经纸的基本特征。”仔细查看,纸面上可清晰辨认出蓝色的字迹,经过透光辨认,可以肯定为雕版印刷的经文。

杨小军告诉记者,乾隆皇帝创作时有选择纸张的习惯,因此创作这件《岁朝图》很有可能使用的是古代写经纸。“在乾隆现存的作品中,就存在这种现象。比如,《临三希文翰》使用的是宋笺、《行书大宝箴》卷使用的是宋代明仁殿纸等等。”乾隆皇帝不仅喜欢用古纸创作,还常会根据绘画或书写内容选纸,为的是纸张与内容更和谐、可观。“如《消夏图》要使用冰纹笺,《行书万泉庄记》用的是山水纹笺等等。”

杨小军认为,艺博馆藏的这幅《岁朝图》也极有可能是乾隆皇帝精心挑选的前代祈寿经文用纸,“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无量寿经》等等,”其用意就是为了寄托对母亲长寿安康的祈望,同时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每年至少一两件的创作数量,大同小异的描绘对象和构图结构,似乎让人们觉得这类题材无足轻重。但倘若我们将绘画的内容和题画诗等结合起来,就常常会发现画面本身难以捕捉到的史实与真相。”而对历史与文物的重新审视和认识,让文物深刻的内涵更为人所知,正是文物普查的意义所在。

采访将结束时,杨小军提到了关于这幅画作的一个小趣闻:“这幅画自北京艺术博物馆成立后,由北京市文物局调拨给万寿寺内的北京艺博收藏,万寿寺是明清皇家祝寿的地方,乾隆帝也曾为生母过寿大修过万寿寺,并留下了《御制重修万寿寺碑记》。这件为母亲祈寿所作的《岁朝图》,因缘际会地收归艺博所藏,历史的巧合总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

普查“微镜头”

上百碎片“拼”出一幅古画

“书画不比杂项,画面在同一个平面,要求光线更均匀,不能聚焦在一个点上。另外,纸质文物也更‘柔弱’,展开、悬挂、拍照、收纳都要保护得当。”为了将画卷完整铺展又不受损伤,保管员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找来两块1.12米长的金属板,表面包上灰色绒布,拼接出一块2.24米见方的巨大“展板”。用磁铁块将画作小心地铺展“嵌”在展板上,进行拍照。“由于展板是可拆装的,画面小则拆开使用,画面大时就拼合使用,方便又安全。”

也有让保管员们“挠头”、为难的文物。保管员杨小军告诉记者,在晚清“洋务运动”中,全国各地、各行业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浪潮,中国的部分造纸受到日本的影响,使用了当时还不太成熟的化学工艺,“这批文物往往由于纸质不够坚韧、脆性很大,而出现断裂。

这种纸质文物最为头疼。“个别文物打开已经碎成了很多片,拍照需要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处理起来相当麻烦。”杨小军告诉记者,他拍过的画作中有碎成上百片的,这就需要有书画功底的专业人员,依照画面纹路精心拼合,再平铺在地面,垂直拍照,“跟拼图一样”。

清点古钱币考验“针线活”

靳彦乔保管着艺博的杂项文物,她告诉记者,艺博近10万件馆藏文物的普查工作,都是由保管部主任加上5位保管员负责拍照、称重、量尺寸的。艺博在万寿寺内,是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为了保护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库房最大限度保持着自然的环境条件,“没有空调,冬冷夏热。时间紧、任务重,时常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任务,非常辛苦。”

在艺博的7万件杂项藏品中,钱币的数量就有近两万件。在拍照时,靳老师将部分整理成册的钱币都拿出来,拍完后,再一一装回去。三套上起商代下到清末的上百件的钱币册页,拆、拍照、缝装回去就花费了一整个星期的时间。“钱币都紧紧缝制在纸壳上,往回缝钱币时需要戴顶针用巧劲才能把针扎进去,非常费眼睛、费功夫。”为了文物的安全,缝制时还要依照钱币本身的形状下针,“布币就随形缝出了‘小裤子’的形状,贝币就顺贝壳的中缝把线绷过去,没点儿针线活功夫还真做不了!”

珍贵沉香文物历久弥香

虽然库房保管和文物普查的工作很辛苦,但靳老师却并不觉得枯燥,相反却觉得十分享受,“不同的文物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美的、雅的,愉悦身心。”其中,给她感受最深刻的,是馆藏的十几件沉香艺术品。

这些沉香文物里,有文房清供、生活用具,还有珠串、首饰。“沉香这两年在市场上名声大噪、价格高昂,但我们文物工作者并不是这么看待它。在我们的保管下,它是与世无争的珍宝,是古人智慧的留存。”

沉香制作的陈设品、生活用品大多因长期暴露在外而香味儿不再浓郁,与之不同的是,沉香珠串、配饰,由于时常被拥有者珍存在锡盒内,而得以持久保持香气。靳老师介绍,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由于无毒而富有光泽,传说中还有杀菌的功能,所以时常被古人用来保存沉香。

“每当普查到带锡盒的沉香藏品,开启锡盒时我都会屏住呼吸,然后深吸一口气。悠悠沉香沁人心脾,连心都会沉静下来。”

相关文章

  • 齐白石作品从9元暴升到9亿元 书画增值一千万倍[图文]
    齐白石作品从9元暴升到9亿元 书画增值一千万倍[图文]

    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卖10块钱一尺,如今那些书画精品,都至少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一幅。1949年前,齐白石的画才买1、2块钱,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已经涨到收购价5块钱以上,上次拍两个多亿的,增值一千多万倍,世上还有什么比投资艺术品回报大。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卖10块钱一尺,如今那些书画精...

    2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忘情于山水 一物一世界:赵羡藻黑白摄影作品[图文]
    忘情于山水 一物一世界:赵羡藻黑白摄影作品[图文]

    拳拳影心——看赵羡藻先生摄影鲍昆在海外的华人摄影圈中,赵羡藻先生是个知名的人物。他对黑白摄影颇有研究,一直探索黑白摄影的语言表达。他精通后期黑白照片暗房的制作,对黑白银盐各种表现特性有着精到的理解和控制。他也在前期拍摄上把握黑白胶片的特性,寻找有利于对应黑白胶片表达的拍摄对象。他善于用黑白影调营造各种视觉意象,块面、线性、高光、暗部,都控制得层次丰富,让像素影调成为可以言说的语句。比如他用黑白...

    180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孟云飞: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图文]
    孟云飞: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图文]

    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结束了长达80年的三国纷争,形成天下一统的大格局。但好景不长,西晋政权奢侈成风,统治黑暗,直接导致八王之乱。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又有五胡乱华的战事不断。终于在匈奴的强劲攻势下,于公元313年,洛阳倾覆,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政权宣告结束。中原地区被匈奴所统治,战乱频仍。公元493年,一直静观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带领20万大军南下,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19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全国两会“翰墨传承”艺术名家——马中华[图文]
    全国两会“翰墨传承”艺术名家——马中华[图文]

    马中华:男,字卧龙,号一鸣、一鸣轩,法号释究竟,法律本科学历,1966年生,山东滨州人,现居山东东营。现任职务:东营市一鸣画院院长其他职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发展部副主任;●中国楹联协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文化部);●国家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新时代齐鲁艺术研究院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孔子...

    161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书法、篆刻家李羊民[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书法、篆刻家李羊民[图文]

    【艺术简历】李羊民,文化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书法篆刻艺术四十余年,现任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协会副主席、北京京华印社副社长等职,长期致力于书法、篆刻、刻字以及收藏、诗词创作等方面,颇有很深的造诣。先后于2013年,被评为“收藏年度人物”、“最具品牌影响力文化人物”,“当代最具收藏潜力国礼特供艺术家”,“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等殊荣;其作品被海军远洋编队首次环球...

    5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杨达林先生评我的画[图文]
    刘玉来:杨达林先生评我的画[图文]

    我与杨达林先生每见面便聊个没完,其中的原因除了彼此间性格比较合得来外,与同是老北京人不无关系。在谈到许多事和见闻时共同语言比较多。所以我们具体如何相识的,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杨达林先生是北京画院的一级画师,我在北京艺术研究所任职,和他之间虽同属北京文化局系统但一直没有相识的机会。有一次我到画家方楠那里去,方楠当时在北京文艺作版面编辑,负责在封皮刊登一些书画作品。记得在他那里我见到了杨达林先生刊登...

    174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陈履生:书画摄影兼鉴藏 趣味横生[图文]
    陈履生:书画摄影兼鉴藏 趣味横生[图文]

    《不随桃李一时开》他是美术理论界专家,曾担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他又是书画名家,笔下的梅花、山水自具其趣,个展“文·文人·文人画”正在桂林花桥美术馆举行;他且是摄影行家,走过世界三百多个博物馆,拍下了大量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景;他还是一位收藏大家,独特的关注点和品位让他在常州建立起油灯博物馆,讴歌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格……...

    148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青年书法家李澎印象——胡光华[图文]
    青年书法家李澎印象——胡光华[图文]

    在我的书法审美意识里,纯粹的书法作品必定有着高古、典雅、远静、品正的特性,如时令交替,日夜更迭,顺天顺道,合情合理。我也一直是个视书法为生命的人,面对笔墨必定如鱼饮水,如运指掌,如痴如醉。清人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华山李澎书法 《王勃-春庄》李澎君喜书爱书,勤学多思,向以人品寓书品。大学毕业之后,寓居长安,做媒体,搞设计兼及教学书法。记得初次见面,...

    16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辞旧迎新--中国著名国礼画家金晓海[图文]
    辞旧迎新--中国著名国礼画家金晓海[图文]

    金晓海,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育於中国美院花鸟画家陆抑非教授。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画家,教授。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代表作品作品分别编入《世界华人书画...

    97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刻字艺术需“传、帮、带”[图文]
    刻字艺术需“传、帮、带”[图文]

    徐智俊 半日闲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代刻字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自己风格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刻字作品雷同、可读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沈岩松秘书长。得意不能忘形现代刻字在我国大概有30多年历史,总体而言,既有对传统刻字的传承,又有新的实破。所谓传承,即中国现代刻字的精神气质延续了传统书法的文化底蕴。沈岩松表示,这是一个传统和...

    4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翰墨千秋·艺术领军人物——赵永华[图文]
    翰墨千秋·艺术领军人物——赵永华[图文]

    赵永华,1942年3月生, 湖南邵东人,著名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当代中国书画领军代表人物,书画创新典范人物,书画传承人代表,国家特级书法师、国礼艺术家。现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协会顾问,环球导报高级顾问,海陆丝绸之路城市管理大学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深圳市永华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2017年6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本人系自学成才,身怀多项绝技,擅书多体,并独创永华体。各种书体被...

    7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物市场鉴定需要陪审团机制[图文]
    文物市场鉴定需要陪审团机制[图文]

    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宋建文对于文物艺术品市场而言,鉴定评估一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近年来,由于真伪鉴定引发的各种风波也是此起彼伏,比如汉代玉凳、金缕玉衣等事件,使得国有文博机构的公信力饱受质疑。与此同时,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功甫帖》真伪论战,也让国有文博机构和民间的鉴定专家剑拔弩张。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又如何规避或解决文物艺术...

    67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从传统版画到欧洲铜版 看东西方艺术的交汇逻辑[图文]
    从传统版画到欧洲铜版 看东西方艺术的交汇逻辑[图文]

    论坛嘉宾观看展览当代艺术张大千印象派水墨行为艺术“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于6月26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明清民间木版画、日本浮世绘,以及丢勒、伦勃朗、戈雅等欧洲铜版、石版画的原版展示出东西方艺术交汇的逻辑。展览前夕,由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国际论坛”从多个角度讲述东西方艺术背后文化的交融,从中可以找到文化交流的轨迹以及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脉络。...

    99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海报设计的前世今生[图文]
    海报设计的前世今生[图文]

    対马肇 ZEN禅海报艺术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百余年来,海报作为一种信息传达的媒介,以其快速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个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平面设计”的概念开始萌芽。1992年深圳举办了“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它被视作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发端的重要事件,也正是这次展览,“海报设计”真正步入中国的设计舞台,并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不断地发展起来。海报亦称招贴,是...

    170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骆根兴[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骆根兴[图文]

    【艺术简历】骆根兴,1955 年生,河北省深县人。1986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2004 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材料工作室进修。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旅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指导特聘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

    163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