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图文]

时间 : 05-18 投稿人 : 虎仔 点击 :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绘画方法本来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在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之后,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程式化特征。经过历代积累的画法已经归纳成为经典的谱式,为后世的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入门方法。在当前的中国画学习中,诸多画家大都从这些画谱入手,先强调规范,而后再自由创作。最近,北京画院的画家莫晓松举办个人画展,他在人物、山水、花鸟画各个门类中自由穿行,综合运用媒材与技法,品类丰富,应变自如。本期[案边点滴]走进莫晓松工作室,请他分享绘画方法和经验。(阴澍雨)

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本刊栏目主持):莫老师您好!最近看了您的个展,作品非常丰富,创作手法也很多样。今天我们请您谈谈创作历程和具体方法,给读者分享。您的创作主要以花卉为主,但听说您早年学画是从人物画入手,是不是在造型基础方面比较有优势?

莫晓松(北京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我画画是从人物画入手,有两个优势:一是造型,二是思路。在大学时,我的造型能力比较强,毕业后,20多岁画了一套连环画,就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了。我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当时的学习是以中国画为主,同时兼学其他,内容比较广泛。我1982年进校,历经了“ ’85美术新潮”,对我的思想状态有很大影响,所以那段时间,我的绘画思路比较开放。

宋坪(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您掌握的绘画语言,比如造型、水墨、色彩等,都是大学期间积累的吗?

莫晓松:我从七八岁开始就临画,受我父亲莫建成的影响。小时候的学习主要以传统国画为主,后来又学素描,但观察方式不是从明暗调子入手,而是从抓“型”入手。我也大量临摹郭味蕖的国画作品,其中造型的写意性对我有很大帮助。后来郭怡孮先生成为我的老师,这也是一种缘分。

阴澍雨:您的小品中还是能看出工笔画勾染的技法。

莫晓松:我画花鸟,工笔画的基础不是从宋人花鸟入手,而是受米友仁山水作品《潇湘奇观图》的影响。其中有很多抽象因素,没有完全画实景,而是融合了云、雾之类的虚景,这和画素描的感觉有点暗合。我自己虽然也画了几十年的画,快60岁了,但我希望我的作品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初学状态。我的作品划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变化很大。我上学期间以画人物插图、连环画为主,大学毕业以后开始画工笔,但不是从花卉写生或某具体门类入手,而是画的比较意象。我前些日子在重庆做展览,有一个老教授评价我的画,觉得我在八九十年代画得比现在好,早期的画有西北的风韵,意象的东西多,但是现在比较写实,反而没风格。我觉得挺有道理。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在创作中

宋坪:您到了北京以后,画面中的变化是否与地域差异有关?

莫晓松:也有关,但不完全是。我在甘肃画院时就开始变了,觉得只有意象无法深入。刚才说过我画画第一步不是先学花鸟画的技法,而是从山水的氛围和造境入手,再加一两只宋人画法的鸟,比较写实。后边的造境或配景,是泼出来的比较朦胧的大漠风光,或者雪景之类。我没有从具体的“实”去画,也没从写生的角度深入画面,而是从“意象”和“造境”方面去画。

阴澍雨:后来的风格有些转型,比如画热带雨林,画得更具体,是因为写生的来源更充分了?

莫晓松:对,但是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的笔墨还不够,画面也深入不进去。所以我回过头来,开始向传统的花鸟画技法学习。

阴澍雨:您学花鸟画并没有从宋元工笔的技法入手,层层渲染,而是一开始就掌握了综合的绘画能力,结合山水画的同时,又从笔墨和造境角度出发,强调粗笔画法,这从您的写意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

莫晓松:因为我们都学过西画,所以更能让我产生共鸣的是类似林风眠作品中的意境。

阴澍雨:林风眠从造境和意趣的角度来看,画的都是大场景。您学郭味蕖先生是从小写意开始,比较强调笔墨、线条这些元素是吗?

莫晓松:临摹得到的在当时几乎用不上,但二三十年以后,我觉得突然起了作用,是无意识的,才从笔底下瞧出来。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绘画使用的颜料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绘画使用的工具

宋坪:您谈到在西北师范大学的经历,与我们现在的学习道路完全不同。并没有在传统笔墨和临摹古画上耗多少时间,而是一开始就画连环画,是锻炼构图和造型,相当于现在的创作小稿。

莫晓松:尤其画插图,不需要画大,几下便把人物的造型、环境表达好,讲个故事出来。我之后有点笔墨基础,还是得益于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进修学习。

宋坪:从传统笔墨这个角度又补强一下。

莫晓松:对,认真补课!尤其是我从2004年调到北京画院以后,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我觉得自己笔墨的能力比较弱,又开始主要向元代绘画学习,我觉得元人的笔墨更灵动一些,虽然我是画工笔的,但是我从来没有画工笔的套路。

阴澍雨:整个美术界对于您的作品最了解的是《春到红墙》,请谈一下这件作品的具体创作过程。

莫晓松:那张画对我来说具有创作上的决定性作用,当时我在郭怡孮老师的班上。我画人物的写生能力很强,但是画花卉的写生能力比较弱。以前在大学时没有花卉写生课,学校也不会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花卉写生。在央美进修时有了这个机会,进修班安排了花木写生。当时除了课堂写生,我更喜欢去自然生态中去观察花木生长。春天我去长安街看到盛开的玉兰花,觉得特别有感觉,想画一幅具有当代意识和当代思维的花鸟画作品。在画的过程中,除了写生玉兰花的具体形态,怎么表现图像和意境的全新感受是创作的重点。但最初在思路上没有突破,一直在考虑这张画的构图是全景的还是折枝的,画过几个小稿,都是表现花的自然形态,但并不能形成一定的主题。那个时候我还希望在全国美展或者其他展览能够参展获奖,反复做稿子,一直不理想。虽然我在班上基础算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没有突破,这会让我一直十分苦闷。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 春到红墙 纸本设色 210×195厘米 2002

阴澍雨:当时的花卉写生做得很充分,都是来源于自然形态吗?

莫晓松:造型基本上还是比较自然化的,当然也有人为的处理,加入心性的东西。

阴澍雨:这幅作品从造境的角度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莫晓松:郭老师和我讲要“炼境”,境界要反复锤炼。我当时锤炼不出来,在自己的画室看我的草图,看来看去一直在思考如何由自然的形态上升到艺术的形式,让一棵树变成一个带有主题性的创作,这特别难,过程也很长。后来看草图一直在墙上没有突破,我一来气,就拿着美工刀把画划成几块掉到地上,然后发现有戏了,随意掉在地上的草图打破了树的生长结构,我觉得这个构图出来了。后边想加背景,我也考虑过画宫墙,或石头,用西方的构成形式,实景画成虚景,树也不是让它顺着,从树根长到中间,再长到树枝,而是有空间上的穿插,打破生长规律。等整个构图出来之后,我只用十天半个月就画出来了。

阴澍雨:这张作品的画法和材料复杂吗?

莫晓松:画法算比较复杂,有贴箔。原作上第一层画红墙,先是贴铜箔,再反复用矿物质颜料,这里面有岩彩的技法,比如堆染、积染等,这样的话使质感比较浑厚。

阴澍雨:这张算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莫晓松:对我个人而言,这张作品使我对绘画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以前画画是能成一张或者不成一张,但是在这张作品以后,我的构图问题就解决了,画不坏。我能理性地分析出画面的结构。这些让我联想到踢足球,打边路或者打中锋,在虚实之间;或者类似下围棋的关系,在布局上的虚实、结构的重叠等,我的画哪些地方需要取舍,一下子就打通了,越是画坏的画,最后反而能收拾得越好。

阴澍雨:招数也更多,思路也打开了。

莫晓松:我想让画面既有传统中“起、承、转、合”的方式,又有那种构成的、非理性的画面。

宋坪:我们谈谈您近几年的作品。首先在造境方面,画面的意境是大气象、大氛围,强调整体的烘托和塑造,画面的结构也相对复杂。因为我是画传统类型的写意画,前后的层次并不十分复杂。您现在画的这些题材,客观对象本身就很复杂,可否请您谈谈具体的处理方法?比如说画热带雨林,我们看到的是前后关系相互烘托、映衬,达到很多层次,有些画得虚,并不具体塑造。

莫晓松:我受郭怡孮老师的思想影响很大,他说齐白石已经把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功夫做到至善至美,我们必须走得远一点,要有新的题材与形式。在题材上,比如花卉的品种,能否有所突破,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能老先生去的地方没有那么多,不像我们,几乎全世界的热带雨林都去过,尤其还到亚马逊,深入密林中,我们至少是在眼界上和以往的老画家、前辈们不同。前辈们表现的就是一花一草,梅、兰、竹、菊这些东西都是温带的,没有叠加性。而热带雨林具有叠加性,是生命的反复,没有春夏秋冬。我曾经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面见过大片的竹林,它会突然倒下,这种生命状态的表达就像古战场一样,突然之间全部壮烈牺牲。这和传统的境界是不一样的,与宋人的花卉,吴昌硕、齐白石表达的人格的自我流露也不一样。我们当代人应该把那种场景表现出来,所以我回来以后想着画一百幅这样的作品,还是以笔墨为主,因为这十几年我特别注重对传统绘画的学习。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 苍茫 绢本设色 300×200厘米 2019

宋坪:刚才谈到了您作品的造境方法,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用“一花一草”反映人文精神,而是深入雨林的繁复和深邃,在实景中感受令人震撼的大场景,是自然中生命状态的流露,这种生命状态,是能打动人内心的。

莫晓松:非常打动人,它是自生自灭式的,如果用咱们传统的画法,还是画不出的,我现在的作品比以前的作品还是有进步,主要是画藤和枝之间的虚实穿插,反复点染。也画密林,甚至有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表达瞬间眼睛观看到的具体场景,再组合一起。我力争突出用笔方式,中国与国外在艺术上特别不同的地方,在于对“线”的追求不同,立足于表达“线”的力度和丰富性。

宋坪: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深入到具体画面细节当中去,线条还是完全符合既有的用笔规范,但一眼看过去还是一个大场景。

莫晓松:是的。我为什么画不下去,因为处在比较温和的状态,对自然环境中生命残酷性的理解和表达强度不够。我想表达比较对抗的状态,让思路宽阔一些,所以我做了一批以庄子的“逍遥游”为主题,带有一点装置性质的作品。也搞了好多鱼化石,几百万年的,把它们又粘贴到画面上,漫无目的,有时候拿几根线条,看起来是抽象的,但让中国的味道特别浓。后来又去写生,到西西里岛、希腊等好多地方,开始试着画了两张,可能造型还比较生硬,但是画下去感觉特别顺手。我画画虽说是工笔,但招数没有一次是按勾线、分染、渲染顺序来的,每一张画都不一样,可能先画稿,也可能先泼。

阴澍雨:如果只看写生这套作品,看不出这是一个画工笔的画家,里面工笔的元素不明显。

莫晓松:最早还算比较明显,我特别感谢郭怡孮老师,他说的“粗笔细染”对我影响特别大。我以前以为工笔画就是“细笔细染”,用很精致的线,在反复渲染的过程中完成一幅作品。但是他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的花鸟作品以点染为主,以前有分染,但是最近我完全不用水墨,仅用色彩表达,我的色彩基础还不错,再加上喜欢常年去欧洲看一看,看的多了以后,对色彩的认识会稍微提高一些。

阴澍雨:画画并没有一定之法。

莫晓松:这几年我对“线”的理解变化很大,最早是很精致的线,慢慢再精工细染,现在我从精美线条变为完全放开的线条,有时完全是破锋和侧锋。有些线要叠加四五次,可能在水墨上看不出来,但如果是在有颜色的、做过底色的画面上,马上就能看出一层又一层,就像印象派的油画作品,它也是数层叠加,能看出一遍一遍的过程。我同时也在加强书法练习,哪怕是好几根线放到一块叠加起来,也要感觉比较内敛,有厚度。

阴澍雨:粗线和细线有不同的线质,所以线的丰富性都在画面里。

莫晓松:最大的好处就是渲染的时候方便,可以粗染,也可以细染。以前的线比如“游丝描”,只能细染,顺着边缘被框在里边。但是我这样可以打破边缘,十分灵活。比如我画的希腊题材的作品,但其中的精神都是中国式的。

阴澍雨:能不能举例谈谈您作画的过程。

莫晓松:《暗香》是一幅水墨工笔梅花作品。首先,我用打半湿熟宣洒上不规则的淡墨,力求放松自然与随意奔放,并尝试点的组合。画树枝时笔触要强而有力、抑扬顿挫。要一扫工笔画中平稳的运笔方式,让笔峰运行方向露出,点线还要留的住,具有篆隶的笔意。要注意一气呵成,等待第一遍几乎干透之后,再画第二遍,否则两遍渗化一起,不但不觉深厚,反而臃肿浮涨。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画复线,复加的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错综而复杂”犹如印刷之错版。每积墨一次都要保持强烈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当密则密;当重则重,当轻则轻;当强则强,当弱则弱。不可心中无数而乱用笔墨,而是愈加到后来,愈要有整体感。大胆落墨,小心收拾。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作品《暗香》作画过程1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作品《暗香》作画过程2——梅花的刻画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作品《暗香》作画过程3——深入塑造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作品《暗香》作画过程4——局部的勾点花蕊

宋坪:《寻迹缪斯》这一序列中,您将造像、静物、风景、人物穿插在画面中,每一幅在意境营造上都是比较有特点的。

莫晓松:我的造境来源于《楚辞》,我觉得希腊神话和《楚辞》有点相似,甚至宋词里有些很缠绵的东西,都有暗合之处,所以我的题目都是以宋词或者《楚辞》转化而来。还是想以中国的方式,只是借着其他的外壳而已,我不太愿意画当代人,我觉得当代人缺少诗意。

宋坪:这两个序列《寻迹缪斯》《寻迹思远》是相互支撑的。了解到您画花鸟画的过程以后,再看那些不同题材的作品,就知道这些层次、意境、笔墨,是有花鸟画在支撑的。

莫晓松:用笔是完全一致的,放到一起可以互相映衬。我力图每一张画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意境,包括在色调、构图上面都不一样。

阴澍雨:“雨林清光”系列作品是全景的,整个画面的营造充满对于光的捕捉,也有云和雾。

莫晓松:您说的特别对,我画这些作品的时候,不想画得死板,还是想造境,我把光当成一种虚的像,虚实相生,有些地方故意画得带一点斑驳感,这里边受了田黎明老师的影响。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点相似,从内心来讲,我做人做事比较豪放,哪怕是画工笔,也强调泼洒。

阴澍雨:再谈谈您具体的用色,比如说刚才在展厅看到有一张作品像油画,是风景画?用的是国画颜料吗?

莫晓松:是风景画,画的一座教堂。我用的就是国画颜料,先做了底色。现在我一口气就画十张八张,我的作画状态是晚上早睡,凌晨3点就醒来,我有很多个画室,在这个画室画累了,就去到另外一个画室,所以作品量特别大,有次展览作品一百三十多张,都是别人没看到过的。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 暮光 绢本设色 300×200厘米 2020

阴澍雨:是在不同的画室同时进行不同系列的作品?

莫晓松:对,还有专门写书法的地方,不然感觉气场不对,进入对应的画室以后马上能进入状态。

阴澍雨:比如说做底可能一下就做一批。

莫晓松:做一次约十张。墨分五色的原理搞通了,对颜色的把握也基本上通了。我对色彩的理解还是受西画的影响,首先要有一个色调,再者色彩之间要有对比、冲突,又要讲求统一,强调大色块和小色块之间的颜色、材质之美。比如说我有一张七米的玉兰作品,之前我一直没舍得用好的朱砂颜料,觉得其他颜料也很好,但有些颜色很燥,气息总是不对。前后画了四五年,我就像晒经一样,画不下去,再卷起来,以后再画,觉得好像又有希望了,但总是达不到效果。直到最后,我将整个画面用水壶喷湿,用了上好的朱砂积染上去,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即使是在背景中,笔墨生硬的地方都能融到一块,基本上都不需要再变,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阴澍雨:好材料还是很重要的。画了几年的画,已经把矛盾点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破不了,运用好的朱砂颜色,一下就解决掉。

莫晓松:我泼上去之后趁湿的时候效果更好,但是不好的颜色就完全不一样。颜色的材质很重要,主要还是好的传统矿物质颜色。我画的希腊题材的绘画,还是得益于敦煌土,它也可以分出几十个品种。

阴澍雨:就是真实的土。敦煌土颜料有成品吗?

莫晓松:它的感觉特别不同,有成品,像朱砂一样需要反复研磨,和墨、颜色相比,用的方式不一样,最后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 | 美术评论

莫晓松 飞花漫天游 纸本设色 99×209厘米 2022

阴澍雨:我的体会是赭石色最难用,好的赭石颜色也少。

莫晓松:产地不同,研磨的程度不同。颜料讲究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这次展览之前,我拿了两张最新的画给何家英老师看,他觉得我找对了方向。我为什么快展览了还每天画到凌晨四点,我就是想多画出来让老先生、老师们看一看,给我一些指点。

阴澍雨:刚才提到何家英老师、田黎明老师等,都是在绘画方法上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他们的眼光很精准。

莫晓松:我要好好的做总结,知道自己长处,尽量完善自己的短处。比如说在最初的时候,我的书法确实不太行,都是王明明院长反复敲打,下了苦功。

阴澍雨:书法的功课对您还是很强有力的支撑。

莫晓松:支撑特别大,所以我的作品风格差别再大,也能拢到一块,书法起了很大作用。

阴澍雨:总结来说,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既能反映出您创作的整体风格,从方法上、技法上具有共性的、普遍的启示。可以说是“技无定法”,技术没有一定之规。

莫晓松:对于文化的理解十分重要,就算画了几十年,但一定要有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理解。最终还是要在画面的图式、图像上尽量和古人们的不一样。

阴澍雨:可以说是从根源上强调雄强、开阔、悠远,这些从意境和审美上与我们传统文脉是吻合的,但是画家的个性风格要与前辈和古人拉开距离。

莫晓松:这个时代确实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有这么好的条件,说实在的古人要走个几百里路都挺难,但是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能行万里路,一下子就能到最想去的地方,读的书、看的图像资源这么丰富,还是要珍惜这些的。(本文由录音整理,经莫晓松审阅)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3年第2期)

相关文章

  • 2014年上海艺术圈的一些零碎真实的感受[图文]
    2014年上海艺术圈的一些零碎真实的感受[图文]

    ART021在外滩源开幕林明杰一年又将过去了。一些艺术机构和媒体在给2014年的艺术事件打分和排名,譬如十大艺术事件之类。我过去也做过这类文章,但今年不想做了。就像人生会有低潮期或迷茫期,艺术史也是如此,不会每年都高潮迭起。有些貌似红红火火的热闹事,最终也就是逗大家一笑或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与艺术未来的发展无关。我只谈谈自己一些零碎但真实的感受。咖啡馆中华艺术宫岁末又开出了一个咖啡馆...

    155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韵外之致—张会元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韵外之致—张会元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张会元作品《湄州渔歌》136cmX68cm 2008年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在20世纪初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艺术家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强化了艺术面向现实生活的理念,适当借鉴了西画写生法和写实造型,以补充晚期文人画沉缅于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不足,形成了“合中西而为新纪元”的势态。张会元1966年毕业于江西师大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他受到的是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推行的中西合壁型的美术教育。徐悲鸿主张...

    111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琴弦一拔 天地醉[图文]
    琴弦一拔 天地醉[图文]

    潘培荣教授当大地奏出了生命哲学的旋律之时,阴阳平衡了,天地同辉了,天人合一了,交响曲诞生了,大地上的音乐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阅读潘培荣先生的山水画,仿佛令我置身于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之中,那种强烈的动力性和生动形象,宏伟规模和严谨集中的构思,璀璀夺目的技巧,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动与静、舒与敛、偃与覆的美妙流淌,有机地组成了金色的音符。将音符划向了雄健洒脱,朴茂清新的天空。蕴逸...

    83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振[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振[图文]

    李振,男,1986年出生,山东博兴人,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作品先后参加国家文化部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国家文化部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国家重大历史题创作工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 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军美展,建国6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全军美展,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展,“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

    146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所谓“当代”从何时开始?[图文]
    所谓“当代”从何时开始?[图文]

    (左)罗伯特·劳申伯格,《追溯 I》,1963。图片致谢罗伯特·劳申伯格基金会(右)罗伯特·劳申伯格,《柿子》,1964。图片致谢罗伯特·劳申伯格基金会“当代艺术”究竟为何物?如果你对它的概念表示疑惑,那你绝不是一个人。事实上,就连艺术圈的“精英”们也未必答得上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当代艺术的定义,可问题不止于此。谈及当代艺术,甚至没有人知道,所谓当代从何时开始。一些策展人认为,1989大...

    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故宫口红“宫斗”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故宫口红“宫斗”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这些天,可能不少网友都围观了一场口红的“宫斗”。12月9日,“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故宫口红,真的真的来了!》的微信文章,并成功引发网友关注。但之后不久,“故宫淘宝”的官方微博站出来撇清关系——“目前市面上见到的所有彩妆并非我们所设计。”这条微博目前已经被删除。12月10日,“故宫淘宝”又发布了一篇名为《故宫彩妆,明天见》的文章,除了宣布发售8款彩妆产品外,“故宫淘宝”特意在文...

    11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隔离的城市 艺术家式的“隔离”[图文]
    隔离的城市 艺术家式的“隔离”[图文]

    因为新冠病毒的肆虐,海外一些城市陷入了封锁和隔离,非日常所需的场所关闭、每一个人都尽量宅在家中,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孤岛,唯有网络维持着人与人的虚拟链接。而翻看艺术作品,这种孤独的状态,像极了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作品:或独自站在窗前,眺望空空如也的城市;或在清晨的阳光下,孤独地坐在床上。爱德华·霍普,《科德角早晨》,1950在隔离的时期,国外的社交网络出现了“我们在爱德华·霍普...

    6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山水画家徐保周作品鉴赏[图文]
    著名山水画家徐保周作品鉴赏[图文]

    徐保周,著名山水画家,中国国家民俗协会桂林分会副会长、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书画协会会员、桂山画院理事、一级美术师。1953年出生于山东,现居广西桂林。多年来,徐保周潜心研究书画艺术,走遍大江南北。在游历中,徐保周常常触景生情,提笔写生作画,注重实景与绘画艺术的融合。其绘画主攻山水,注重传统、勇于创新、功底扎实、面貌多样。徐保周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中获得大奖:1996年,荣获广空后勤总...

    132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从“闹海”到“出海” 中国动画如何刮起中国风[图文]
    从“闹海”到“出海” 中国动画如何刮起中国风[图文]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动画“出海”,正以独创性的风格和题材向国外观众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出海”创佳绩在走出去这条道路上,国产动画从业者不断探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近年来,一些优秀国产动画逐渐进入重要国际奖项的视野:2018年以来,系列动画《伍六七》、动画电影《新封神:哪吒重生》《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接连入围有“动画奥斯卡...

    64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他是如今中国油画价格指数最高的艺术家[图文]
    他是如今中国油画价格指数最高的艺术家[图文]

    在当今华人画界,他和徐悲鸿的画作并插云际,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但是对于国人而言,徐悲鸿尽人皆知,而他,既便是在业内也鲜少被提及。他青年时他于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的富商家庭。在他20岁时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也因此相熟。有趣的是他没有像前两人一样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学院派艺术家,而是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走着另外一条绘画道路...

    147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豪瑟沃斯画廊:香港是进军亚洲的第一步[图文]
    豪瑟沃斯画廊:香港是进军亚洲的第一步[图文]

    豪瑟沃斯画廊苏黎世总部 ? Courtesy of Hauser & Wirth,Photo: Thies Wachter今年3月,豪瑟沃斯香港空间举办开幕首展,带来美国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特的新作。布拉德福特以大型、抽象、混合媒材的绘画著称,其画作中常融入都市生活中转瞬即逝的、被废弃的元素。豪瑟沃斯画廊于1992年在苏黎世成立,创始人为伊万·沃斯、曼努埃拉·沃斯及乌苏拉·豪瑟。2015年,在...

    18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行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多少钱[图文]
    艺术行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多少钱[图文]

    艺术经济持续升温。图片: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艺术行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可能比你预想得多。这份报告分析了1998-2015年间收集到的数据,经研究后得出艺术行业每年为美国贡献了763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另外,美国艺术出口额比进口额高出200亿美元,呈现出贸易顺差。总体来看,美国490万创意行业从业者在...

    8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富贵人家的身份象征[图文]
    《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富贵人家的身份象征[图文]

    宋人绘《春游晚归图》此册页系清宫旧藏,钤有明末“黔宁府书画印”、清安岐“仪周珍藏”2印。《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春游晚归图》描绘了一名骑马官员及其侍从们春游归来时的场景,侍从们有荷担者,有肩茶床者,有扛交椅者,有手捧笏袋或提笼者,有的背负大帽,一人牵马,还有二人扶马蹬,另有二人作前导,正往城门方向行进。所绘景物十分优雅,柳林成浪,宫城巍峨须眉毕现,姿态生动,线条流畅,色彩简洁明朗,反映了宋...

    186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东京国立博物馆:从文物中汲取灵感[图文]
    东京国立博物馆:从文物中汲取灵感[图文]

    自1月16起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展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将世人的目光拉回到书法与文化交流之上,随着展览的闭幕,这样的探讨并没有消退。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被誉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听听馆长钱谷真美对于博物馆以及文化交流的看法。东京国立博物馆内的日式庭院。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有最多国宝和重要文物的机构,...

    41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浓淡双钩竹阴阳如人生[图文]
    浓淡双钩竹阴阳如人生[图文]

    《竹图》门前那丛竹子,越发茂盛了。它们的根系无限地伸延到毫无障碍的地底下,一个我们只能感受与判断的空间。那里有竹子们赖以生存的营养,空气,阳光,雨 露……可贵的是这丛竹子一年要生出两次新篁,即每年出两次笋子。每逢其时,我便倚在一只旧藤椅里,闭目假寐,谛听竹笋拔节生长的声音,一时一刻的变化,都 是那么美妙而令人神往;谛听箬叶在风中的吟唱,然后轻轻地坠落,在空中舞蹈,有时会遇到一点障碍,它便翻着筋斗...

    146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