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栋巷
砚台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物,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从拍卖市场上来看,砚台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藏家所关注。
馆藏珍品精彩绝伦
近日,上海博物馆推出今年第三个大展《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展览以时间顺序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实用与气度”,展现古砚自战国秦汉至两宋从初创到逐渐发展的阶段。第二部分“粗犷与厚朴”,呈现的是元明时期的砚形风格。这一时期砚形变化多样,已不复固定的样式。
第三部分“良材与精工”,内容以清砚为主。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超越了前代,达到砚史的高峰。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胜场;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砚的造型仿古、仿动植物、几何形、随形等,在清砚中各占一席。纹样题材也更加广博。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风格。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第四部分“近世巨匠”则着重展示了海派砚雕开山鼻祖,20世纪最杰出的制砚艺人陈端友的作品。陈端友,名介,字介持,江苏常熟人。少时在扬州问古斋碑帖店学徒,其师张太平是苏州雕刻碑帖和石砚的行家。1912年随师迁至上海,后参加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其砚雕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作品形神兼备。陈端友制砚中,再现真实的自然生物与摹写古物是其一生的追求,刀下的松蕈、甜瓜、竹节、螺蛳,无不活灵活现,洋溢着自然的勃勃生机,摹刻的古鼎古镜也是逼真肖形。陈端友极其擅长把握自然物体的细微之处,被锯后竹节的糙面、锈蚀残破的古钱、池塘戏水的九龟等等,一块块顽石在他的刀下演化成灵物。写实肖形、情趣盎然,确立了海派砚雕的风格,对后世砚雕影响巨大。
拍场天价屡屡出现
在西泠印社2009年秋拍中,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估价80万至12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548.8万元,创造了文人用砚的最高纪录。似乎是这个纪录太抢眼了,“掩盖”了许多颇具赚钱效应的佳作,而从中我们看出砚台投资的真谛。
在这场拍卖会上,有一件唐云旧藏的张之洞铭大西洞端砚,估价10万至15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6.96万元。而其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08年上海工美的春拍唐云•方去疾藏品印章专场中,当时的估价为3000至5000元,成交价为28000元。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方砚台升值了十多倍。同样是唐云旧藏的砚台,海螺纹白端砚此次的成交价为89600元,而在2008年的专场拍卖中的成交价格为78400元。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别,还是在于前者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大西洞端砚的铭文为:重开大西洞砚,无竞居士。无竞居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号。这个铭文记载了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任湖广总督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批准砚工重开淤塞多年老坑的史实,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老坑采石,所得的这批老坑石皆为珍品,时称“张坑”。此砚为目前所存的唯一一方张之洞铭文的端砚,亦是张坑端砚的标准件。砚台半璞半琢,石色天青,石质细润,叩之为木声,为砚中的极品。虽然可能因为品相问题,在2008年的拍卖市场上没有拍出高价,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在此次拍卖会上,终于拍出了其真正的价值。
砚台的收藏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是选材,第二是雕刻工艺,第三是造型品相。除此之外,近年来许多人也非常关注砚台的人文背景,故有“砚贵有名,身价倍增”的流传,指的是砚台上面的铭文。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关注铭文只是关注上面的收藏者,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故事”却会忽视。在2007年的拍卖市场上,有一方吴湖帆、潘静淑铭大西洞端砚,估价6万至8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71.5万元。上面的铭文中有“梅景书屋吴湖帆、潘静淑同珍书画佳研”的字眼。显示出其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当年用砚。吴潘夫妇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当年海上画坛是出了名的,夫妇俩刻有多方合名章,但是两人合铭的砚台却是首次看见。砚铭刻于1939年春天,3个月后,潘静淑因患阑尾炎延误诊治而病故,这方砚台及其铭文成了吴潘夫妇恩爱一生永远的见证,也成为了拍出天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人制砚“钱途”可观
在今年上海工美的春拍中,汪志良刻长门式观瀑纹歙以20.7万元成交。此砚石出江西婺源龙尾山之眉子坑,砚作“长门式”眉纹清晰细长甚雅致,布满砚面,砚背为当代画坛英彦任重君所绘《观瀑图》,由墨友斋主汪志良精心镌刻,徐云叔撰写铭文。
砚雕与玉雕一样,是一种艰苦细致的技术工作,从设计开始到完成工序是一次性的。砚雕艺术品不但有巧、妙、绝的技巧和别具匠心的构思,而且砚的造型雕饰体现着雕刻、绘画、书法、篆刻、造型以及文字等方面的艺术修养。砚雕的精髓强调“以刀化笔”、“随石赋形”、“以意为之”,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所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博古器物等题材皆透露出一种高旷脱俗的风雅神韵,浓郁的书卷气充满了浪漫的诗意。
在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件清道光二年梁振馨刻阮元铭端石巧雕砚,成交价39.2万元。砚主体雕刻岁寒三友的意象,砚额雕有三人骑骏马驰骋之图,并书“岁寒三友,天成石文。临池圆月,墨雨香云。”落“伯元”款。所雕青松坚毅不拔,翠竹挺拔多姿,冬梅傲雪孤傲,无不表现出高洁的品质。本品刻工技艺的纯熟、造石的优良、题记书法的工整,堪称“三绝”。此砚可被称为“自有天然砚,山林景可嘉”,珍藏、欣赏之时,似有墨香袅袅。
汪志良虽然年轻,但潜心研究历代名砚雕刻,认真观摩各大博物馆馆藏古砚珍品,并从古砚雕刻里吸取大量雕刻技法。天道酬勤,由于刻苦努力和多方面的修养,在砚雕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作品备受藏家珍爱。其师从著名篆刻家徐云叔,从传统的文人篆刻中吸取了很多灵感,特别是在为一些文人名家雕刻砚台的时候,往往利用石头本身的一些特性,与绘画相结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画面。
砚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图腾。艺术的本质是表现美,艺术家则要把人文精神赋予作品来彰显美。我们有理由相信,风格端庄厚重、纹饰简洁、优雅精致、生动活泼、追求风韵的文人砚雕将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