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议艺术审美[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华华 点击 :

浅议艺术审美 | 美术常识

审美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包含很多方面,也涉及很多层次、门类和领域,比如有文学上的审美,有艺术上的审美等,文学上的审美又可分为古典文学上的审美、现代文学上的审美等,艺术上的审美也可分为传统艺术上的审美、现代艺术上的审美等。当然,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分出更多的审美单元与内容,而且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审美的视角、标准等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探讨有关审美的话题,一定不能泛泛而谈。

浅议艺术审美 | 美术常识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么细分呢?首先是事物与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科分工不断细化、深化的结果。其次笔者发现,现实中很多文化程度颇高的人,或者说具有一定知识,在文学上也有着一定修养的人,对艺术方面尤其牵扯到对艺术本体的认识与评价时,却知之甚少,分不清到底什么是高级的艺术,什么是低俗的艺术,什么是专业的艺术,什么是江湖的杂耍,只会在美学的某些常识层面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却难以触及到艺术创作的本体部分,难以展开较为深刻的、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阐释和论述。换句话说,即便知识储备再足、文化修养再高,倘若没有经过相对专业的艺术审美方面的影响和训练,可能依然是个美盲、艺盲。

另外笔者也一直认为,有了知识不等于有了审美,有了文化也不等于有了审美,知识和文化本身并不会自动生变成审美力。何况文学上的审美与艺术上的审美,本身也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和概念,虽然彼此之间会有密不可分的交集,但也绝不能简单划上等号。不是说一个人有了知识、有了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没那么简单。也就是讲,艺术审美其实是一种相对专业的能力和素养。既然属于专业范畴,毋庸置疑这中间就存在必要的培育、转化环节,比如需要我们主动对所要了解的艺术门类进行相关的学习、参悟,甚至反复体验、实践,还需要依靠专业人士的点播、周围良好环境的熏染等,方能得以更好实现,否则,恐怕知识依旧是知识,文化依旧是文化,都与审美力尤其是艺术上的审美力产生不了多少实际的关联和反应。

更何况在整个艺术界特别是书画界普遍存在轻文重墨、文墨分离,以及新思潮、新理念等不断涌现的当下,即便是艺术家群体自身,传统派与现代派、架上绘画与观念艺术等,对彼此领域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认知盲区和审美偏见。很多传统一路的艺术家根本不具备现当代艺术审美思维,而很多现当代艺术家也根本不具备传统美学底蕴,就更别说林林总总、高高低低的个体化审美能力差异问题了。

浅议艺术审美 | 美术常识

其实不只艺术界如此,文学界也是。很多搞古典文学的看不上搞现代文学的,搞现代文学的又看不上搞当代文学的,而且彼此之间也大都不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融会贯通的审美创造与感知能力,以致于搞现当代文学的不会写,也不懂得如何欣赏古体诗文,搞古典文学的不会写,亦不懂得如何欣赏现当代文学创作,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既是现象又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即不同门类、不同领域的审美,需要相应的、专业的审美素养才能保证其完成。但可悲的是,一些人却总是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自以为是,自认为掌握了审美要义,通晓了审美规律及内涵,其实不过是一家之言、管窥之见,自欺欺人罢了。

因此无论是文学上的审美,还是艺术上的审美等,都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绝不能敷衍对待,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也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肯定地讲,没有正确的、高级的审美观、审美能力,看问题、做事情就会无趣很多,甚至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譬如,很多地方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就因此出现了纰漏,把原本沧桑庄严的千年佛像修缮成了“小鲜肉”,造成了文物的严重损害。再譬如,在城市设计规划过程中也因此闹出了笑话,为图省事,有关部门把原本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街道招牌简单粗暴地整改成了统一黑底白字“殡葬式”“灵堂式”的装饰风格,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美学应有的品味,拉低了大众审美应有的水平。难怪会有专家、学者及网友不断呼吁并提出“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管理并不可怕,低级审美才最可怕”等的观点。

浅议艺术审美 | 美术常识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审美问题,既要切实加强美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落实,又要尊重它的专业性,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更好地改善和提升。不能只图所谓的管理方便,或者一味追求所谓的实用主义而导致社会审美能力的逐渐麻木、退化,甚至丧失。相反,要在我们曾经有过的、璀璨的历史文艺审美基础之上,结合健康的时代风貌,创造并彰显出更高水准的当代审美特色与格调,唯有如此,才会不负时代的发展,不负文明的进步,才会跟得上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意识,才会满足大家过上美好精神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而作为一名专业的文艺家、评论家,也一定要对此具有高度的思想认识、深厚的人文情怀,不仅要积极投身到大众美育的普及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做出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还要对一切肆意践踏和伤害美的行为,敢于指出,勇于纠正,真正体现出新时代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文章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李庆祥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李庆祥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李庆祥,男,1954年6月16日出生,是广东省东莞市人,于1972年7月在东莞市华侨中学高中毕业,中共党员、企业厂长、一贯从事文职工作,于2014年7月退休。热爱书法,勤学苦练、自学成才。近几年来参加全国书法比赛荣获三十几次金奖。在二0一五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百杰书画名家。现为曲阜鸿儒书画院理事。中国民政部老龄事业基金会慈善艺术家。作品欣赏:李庆祥老师的的作品,其结构,笔画十分严谨,雍...

    4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德哲:张爱华书法印象[图文]
    李德哲:张爱华书法印象[图文]

    李德哲我与爱华结缘在三四年前。当时他不知从哪里得知电话,直接打给我,说要在我这里刊些文字和图片。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时他电话打过来,随意聊聊便挂电话了。也许新闻同行,相互沟通自然了许多。张爱华与书道同行相聚,常被问及,最近在写什么。他说,去年到现在主要为拍卖公司写对联送拍。草书为张爱华平日书写的主要内容,间或写些楷书。米芾《论草书帖》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孙过庭《书谱》云,...

    198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缂丝:通经断纬的艺术倩影[图文]
    缂丝:通经断纬的艺术倩影[图文]

    中国的艺术史上,自古以来几乎都是由男性主导。无论是书法、绘画、雕塑等领域,男人们既书写落日长河的壮阔,也描绘佳人月下的柔情,甚至连女子角度的种种联想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但我们不能否认,女子虽然因为政治地位和社会角色的原因,没有获得男性那样篇幅饱满的记述,但没有女子的多情与专注,没有那默默付出才华的女诗人、女手艺人,艺术史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其中有一位在宋代卓然超凡的才女就很有代表性,她的名字也很有...

    19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清宫《鸟谱》还原“罗浮凤”真相[图文]
    清宫《鸟谱》还原“罗浮凤”真相[图文]

    宋 《梨花鹦鹉图》何煜 《绿毛幺凤》一直以来,人们对苏轼笔下的绿毛幺凤的产地和分类争议颇多,甚至认为它是舶来品,或将绿毛幺凤和桐花凤混为一谈。实际上,绿毛幺凤就是产于岭南的“罗浮凤”,根据清宫《鸟谱》的描述及配图,这种珍稀禽鸟其实就是短尾鹦鹉。文、图/钟葵苏轼被贬惠州目睹罗浮山绿毛幺凤苏轼被贬惠州期间,虽未目睹过罗浮山五色雀,却有幸见到了产于罗浮山的另一种珍稀禽鸟——绿毛幺凤。五色雀有“...

    124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美术名家颂祖国:著名画家刘宝平作品鉴赏[图文]
    中国美术名家颂祖国:著名画家刘宝平作品鉴赏[图文]

    【艺术简介】刘宝平,满族,就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编审,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曾参加全国第四、五、六、七届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新娘》、《草原上的人们》两幅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黄土魂》、版画《牧羊女》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且作品《新娘》斩获第六届美展铜奖。刘宝平老师也相继参加了全国七、八、九届版画展览,以及全国多项美术作品展览,均获好评,其创作成就先后被《中国高...

    104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当代书法收藏:艺术品市场最后的价值洼地[图文]
    当代书法收藏:艺术品市场最后的价值洼地[图文]

    书法市场正逐步兴起,当代书法板块如春天的一片沃土,也不断萌发着新苗,谁能成为其中的园丁,将来定能享受到金秋的喜悦。——易从网近年来,无论书画市场如何调整,当代书法板块并没有受其过多影响,反而有了比较长足稳健的发展,正是因为书法这种更具文化内涵的艺术在市场上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是中低价格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物美价廉”名家书法就是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黄金底座。中国书法艺术,源...

    181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大匠之门一一画家潘锡林[图文]
    大匠之门一一画家潘锡林[图文]

    【艺术简介】潘锡林,野风堂主人,安徽天长人,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花鸟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特聘教授,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中国画...

    40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书法代笔几时休[图文]
    书法代笔几时休[图文]

    资料图:2017年12月,安徽宣城举行首届中小学生电视书法大赛 大小书法家同台挥毫。来源:视觉中国“书法还有代笔的?”当记者向周围的朋友说起最近几起书法代笔事件后,他们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当然!在艺术圈,代笔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在一些备受推崇的权威书画展事活动,有些甚至是全国性书画展事中,“枪手”频现。虽然主办方各出奇招,但仍是刹不住这股歪风。回顾:事件频发10月初,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上连...

    106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唐卡大师才让当周:工笔神韵 传承唐卡艺术[图文]
    唐卡大师才让当周:工笔神韵 传承唐卡艺术[图文]

    才让当周才让当周,1969年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吾屯村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发源地,热贡艺术是属于佛教"五大明"之"工巧明"。《造像量度经》、《绘画量度经》与《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等经具,为热贡艺术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基本规范。吾屯村的艺人在长期外出作盏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西藏绘塑、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他兄弟民族、兄弟国家的艺术,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开阔了...

    17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民族和时代的骄傲[图文]
    邵大箴:民族和时代的骄傲[图文]

    朱屺瞻秋兴图89.4×48.3cm1994年朱屺瞻(1892-1996)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有重要贡献和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上,融合中西,油画、国画均有很深造诣,并在国画领域自立门户,别开生面,成为一代宗师。朱屺瞻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负笈东瀛,学习和研究油画,但他一直情系国画,坚持在两个领域内进行创作。上世纪50年代,他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于中国画创作...

    159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相敬森:胸怀山河  不断创新
    相敬森:胸怀山河 不断创新

    相敬森,笔名秦鲁,山东省胶县人,1941年出生。陕西美协会员、曾任陕西、西安美协理事,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省山水画研究院常务理事,西安文史研究馆馆员。(文/李宪基)相敬森自1958年考入西安美院,接受严格的美术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具备写实绘画功力,曾有志向油画艺术发展。1962年毕业后,在古都西安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正值长安画派艺术探索活动的旺盛期,他关注各位画家充满活力的创作,深受...

    7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设计者揭秘蛇年生肖邮票:中国传统艺术很“萌”[图文]
    设计者揭秘蛇年生肖邮票:中国传统艺术很“萌”[图文]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张中江)《癸巳年》(蛇)特种邮票5日发行。这枚生肖“蛇票”因造型可爱,被网友大赞“很萌”。邮票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表示,生肖邮票是大众的艺术,“要让大家喜欢,感受到新年的喜庆吉祥”。本次发行的《癸巳年》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0元,同时发行小本票一本。邮票参考了古代神话故事和中国...

    169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王雷:穿越现实图景的迷雾[图文]
    王雷:穿越现实图景的迷雾[图文]

    2011 路 画布丙烯 160cmx60cm作者:王静海德格尔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宣布:“世界图像时代”已经来临。愈演愈烈的机械复制乃至电子信息时代里,形形色色的图文、影像轰炸着大众的视网膜,当下的社会图景几乎侵占了公众所有思考空间和辨识余地。从那时起,世界艺术的潮流也发生了后现代主义的变革:绘画虽未随着画架的倒下而完全死去,但超越绘画的理念似乎注定了艺术消失于生活的“宿命”,“画”的艺...

    18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拥有善本书就像坐拥繁华路段地产一样[图文]
    拥有善本书就像坐拥繁华路段地产一样[图文]

    古籍拍卖行是一个呼风唤雨、出传奇故事的地方。有人生的传奇故事美国有位著名的人物说过一句话,要想成名,就买几部好书就行了。说这话的人就是杭廷顿。如今要去美国加州洛杉矶度假休闲一游,有一座名闻遐尔的图书馆是游览必去之地,即杭廷顿图书馆,位于极为漂亮和高档的帕萨迪纳市,是当地最为著名的文化景观。对于这位曾经的美国西部铁路大王来说,美国的铁路早已被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航空线路所取代,今天没有人会关注美国...

    114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古壁画描绘盛唐贵妇的闲适生活[图文]
    古壁画描绘盛唐贵妇的闲适生活[图文]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镇馆之宝陕西历史博物馆文:记者金叶资料及图片提供:董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写的琵琶女形象深入人心。其实,琵琶在唐代是极为常见而普遍的乐器,在各种乐舞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弹琵琶仕女的形象在唐代壁画中也有发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唐墓壁画《树下弹琵琶的仕女》。《树下弹琵琶的仕女》于1987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韦曲镇南里王村的唐韦氏墓。现今韦曲镇北原上的南里王村、北里王...

    142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