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库玛《脆弱的守护者》主要探讨因环境失衡而导致可持续生活方式紊乱的基本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小农户,他们从古至今一直维护着环境。如今他们作为守护者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边缘化威胁
◆梁依云 文
◆姜锡祥 摄
●艺术深一度
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眼睛与思想:印度艺术新的介入”,正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参观者一睹印度现代艺术的佳作。充满民族性、民间性的“新生代”力量,同样能让我们对比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异同,从而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力量。
世芭·莎希的《梵语里“水”的70个同义词》是富有创新精神和诗意的作品,它呈现了我们正面临的环境为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破坏的迫切问题
吃透传统文化:有底气才有内涵
以印度现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展出是难得一见的,尽管印度现当代艺术仍在发展中,但向我们展示出的异域风情和不同角度的思考,着实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去参观。20世纪以来,印度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寻求绘画语言的变化和突破。和我们一样,印度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悠远的历史让他们拥有不少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当艺术家将这些传统融入现当代语言中,就碰撞出奇妙的艺术观感。我们可以在一些作品中看到印度传统的雕塑、壁画、细密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的痕迹,在抽象雕塑中看到孟加拉虎的形象,在绘画、影像等形式中,看到宗教元素穿插其中……这些特点展现了印度艺术家立足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的意图,正如我们的艺术家也会以传统艺术元素为特色一样。
阿伦库玛《脆弱的守护者》主要探讨因环境失衡而导致可持续生活方式紊乱的基本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小农户,他们从古至今一直维护着环境。如今他们作为守护者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边缘化威胁
展现民间特色:灵感来源于生活
现当代艺术扎根本土,因而展现的主题,表现的内容都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也让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家对当地生活、风情的解读,从而更加了解印度这个国家。这次展示的作品中,既有具象表现现实的,比如一些摄影和绘画作品;也有抽象表现现实反思的,无论观众是否了解印度文化,都能从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达中得到一些反思。或许是由于印度民间文化本身就较为形象化,展出作品大多并不晦涩难懂,很多作品传递出的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正如展出主题“眼睛与思想”,我们更多用眼睛去看,用眼睛去思考就行。对比之下,我们的现当代艺术有很多并不那么直接,或许也能更多借助民间元素,将艺术语言简单化,让观众也能用眼睛思考一二。
新生代正当道:
敢于尝试最难得
这次展览的作品主要来自于印度的“新生代”艺术家们,他们很多在国际上已享有盛名,如吉提斯·卡拉特(JittishKallat)、哈沙(N.S.Harsha)、巴尔提·卡尔(BhartiKher)、兰博·卡勒卡(RanbirKaleka)、瑞娜·卡雷特(ReenaKallat)等。他们是印度当代艺术的中流砥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关注现实和个人经历,并将其感受融入到艺术实践中。基于印度各种信仰、各种语言以及流行文化的融合给印度文化带来的多样性,艺术家们另辟蹊径,脱胎于原有的艺术实践和普遍信仰,创造出了丰富且独特的艺术形式。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雕塑、版画等传统形式,“装置”、“影像”、“新媒体”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性发展。这种敢于尝试的创作精神更能给人一种活力,这份大胆同样能给观众带来正能量,实在难得。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