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艺术品市场传递的信息仍是持续调整,秋季拍卖比春季拍卖成交额再次下滑,尚未呈现探底反弹之势,这样的大环境下,艺术品信托逾期兑付又现苗头。近期, 一款3100万元的“中信墨韵1号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媒体曝出兑付风波,其投资的23件中国书画艺术作品未能全部套现,本应在今年8月到期兑付的信托产品,至今仍有部分投资者尚未收到本金和收益分配。
“中信墨韵1号”只是即将迎来兑付危机的艺术品信托中的一例。有业内人士说,艺术品信托业的大面积逾期支付潮将来临,艺术品投资市场将雪上加霜。
兑付又起风波
“中信墨韵1号”信托计划成立公告显示,该信托项目开始于2011年8月12日,期限为36个月,共募集信托资金3100 万元,其中机构委托人1人,为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然人委托人16人(认购金额低于300万元的自然人人数为15人)。由工商银行承销,并作为信托资金的托管行。
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由中信信托根据投资顾问——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建议,参与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类艺术品交易,闲置资金则用于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不低于6%。
然而在“中信墨韵1号”临近兑付前,投资者曾在2014年7月17日看到中信信托对此发布流动性风险公告。该公告称,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信墨韵1号”信托计划共持有中国书画类艺术品23件。由于2014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礼品市场的急速降温,对艺术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经与投资顾问及其他相关人士反复沟通,已达成部分艺术品销售意向,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信托计划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到期信托财产或将无法全部变现。
果不其然,“中信墨韵1号”随后并没有按约如期兑付。按照“中信墨韵1号”有关风控条款,杏石投资承诺信托计划终止时,若仍有未卖出的艺术品,则由其全部回购。回购价格为未卖出艺术品买入价的1.3倍。为了履行上述回购义务,深圳深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有的投资者找到产品托管银行与信托公司,希望这些机构能够刚性兑付。还有的投资者要求杏石投资和担保机构尽快履行兑付义务。对方目前都没有给出明确解决办法。另外,“中信墨韵1号”担保机构提出在履行担保兑付义务前,还需要对这款信托产品所投资的艺术品真伪性进行鉴定。
“通常信托公司或银行只有对产品运营和管理存在自身问题时,或者避免机构名誉严重受损和影响时,才有可能刚性兑付和解,为投资者先行垫付。”一家机构的信托基金经理赵刚说。
“刚性兑付只是信托业的‘潜规则’,不是明规则。”用益信托分析师廖鹤凯说。他认为“中信墨韵1号”的延期兑付时间要看后续的协调情况,“多方协调,实在不行也可能司法解决,不过这类项目最好是能协调解决,打官司可能会旷日持久。”
“中信墨韵1号”的投资者焦急而又无奈,几家机构之间有分歧和扯皮,要拿回本金利息,他们不知要等多长时间。
市场调整未果
在一般投资者看来,中信信托和工商银行都是行业里响当当的巨头,信托项目也有回购方和担保方,看似万无一失,怎么也会出兑付问题呢? 实际上在2013年,有多家信托公司发行的超过30亿元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被称作是“艺术品信托退出之年”,那一波的兑付危机总算化解,新一波的艺术品信托却又面临同样问题。
国内艺术品信托经历了从高潮到冰点的5年。2009年6月18日,国投信托推出国内首款艺术品信托产品,标志着国内信托机构正式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在2011年至2012年初,艺术品信托业达到了一个高峰。18家机构发行了45款艺术品信托,累计发行规模超过55亿元,且艺术品信托的收益率高达10%至1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度令投资者趋之若鹜,被称作是艺术品信托野蛮生长的时期。
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下滑,尤其是当代艺术品成交率和价格大幅缩水,持续升温的艺术品市场进入一个拐点。据雅昌艺术网市场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536.9亿元,与2011年的968亿元相比,缩水近一半。艺术品作为投资收藏类的高端品种,占用的资金量比较大,资金的变现周转期较长,在市场现金量匮乏的状态下表现得愈加明显。
随后艺术品信托业也进入多事之秋,坐庄、抬价、买假、灰色操作等丑闻相继曝出。更为关键的是,在2011年艺术品市场火爆时成立的大批信托产品,80%的投资类艺术品信托要通过拍卖渠道退出,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后,它们如何实现变现兑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13年被称为“艺术品信托的退出之年”。
在首次大面积曝出兑付危机后,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机构和数量双双骤降。“有的信托公司当初进入艺术品领域是为分得一杯羹,抢占新兴市场,有的就是‘赶时髦’匆匆上马,但如今却纷纷折戟,才发现艺术品市场‘水太深’。”赵刚说。
“艺术品信托已被看作‘是非地’,信托公司只等产品到期后,赶快脱身。”赵刚说,少数还在发行新产品的信托公司也作出调整,艺术品信托收益率普遍降到9%左右,期限也从一两年延长到两三年,相关风控措施也明显强化,但是宏观经济环境和艺术品市场走势并没有起色,甚至处于更加低迷的氛围之中,艺术品信托变现还是困难重重。
不规范弊端重重
“类似‘中信墨韵1号’项目是现有环境下信托做的所谓通道业务的无奈。”廖鹤凯说,这类艺术品信托项目主导都是银行,银行销售的理财业务,客户也是银行的,内部关系比较复杂,一旦出了事情,如果真的按责任界定,银行全推到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也没办法。
如此几方扯起皮来,投资者的利益如何得到保证,不过更为严重的是真伪和道德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报告》称,由于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假拍、拍假、赝品和雅贿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拿着所谓专家的艺术品估值鉴定证书到银行做抵押,骗取高额贷款,严重打击了高净值人群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信心。
艺术品信托中的投资顾问主要对于艺术品的价值作出鉴定,提出投资建议,据此去购买艺术品和选择艺术家,投资顾问的艺术鉴赏水平经验不足,导致的买假买错,则造成了艺术品信托兑付难的“硬伤”。
为艺术圈人士一直诟病的是,国内艺术品信托不按艺术品市场投资规律办事,两者期限存在不匹配的矛盾,艺术品市场本来就投资周期长,变现不稳定,加上交易、税收、管理等成本,需要让作品在两三年之内实现翻几倍的升值,除非艺术品市场也处于疯狂之中。
艺术品信托的实际发行产品数量却远不如基建、矿产和房地产信托,信托公司一般将其归为另类投资信托,是指信托资金投资于包括艺术品、酒类、茶类、古董以及贵金属在内的领域。目前艺术品信托业只剩下少数几家信托公司在维系,让人无法看到行业前景。
不过廖鹤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艺术品信托主要困难还是市场的不规范导致的投资道德风险较高。国内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在疯狂过后需要调整,随着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投资需求不断多元化,整体发展前景还是看好,对应的艺术品信托在很多方面也还大有可为。他个人认为发掘优秀的当代作品,支持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仍然具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