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核雕件
文、图 记者林琳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在语文课本上曾有一篇古文《核舟记》,写的是榄核雕是怎么制成的,为许多人学习过,但是真正了解榄核雕的人却不多。由于“手串潮”的掀起,作为手串材质主要之一的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市场行家认为,榄核雕作为中国工艺美术里极为精彩的一个小门类,虽然价格很难出现翻天覆地的暴涨,但未来将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虽然有行家认为榄核雕的起源难以考证,但是有不少人却认为应该起源于明代广州增城新塘镇。新塘盛产适宜制作榄核雕的乌榄,而且曾经出现榄核雕的杰出代表人物——清末老艺人湛谷生,据悉其作品留传于世的只有不到十件,现珍藏于增城博物馆的《赤壁游舫》便是其壮年时的代表作。
各地榄核雕题材大不同
“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里非常精彩的一个小篇章。”英国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部北京总监孔超告诉记者,目前榄核雕工艺美术繁盛的地方是扬州、苏州一带,“除了榄核雕,还有桃核雕、杏核雕,这些和传统的木雕、玉雕有异曲同工,只是材质不一样而已。”他发现,无论是扬州、苏州、河北、山东,还是广东,榄核雕的工艺没有显著的差别,一般采用圆雕、镂雕、浮雕相结合的方式,但是题材大不一样,广东较多受到西洋的影响,而江苏题材多有“文人风”,北方大多数是粗犷的山水题材。
有人认为,榄核雕跟微雕差不多,都是技艺精湛决定作品的价值。但收藏竹木牙雕多年的刘先生却不这么看:“榄核雕跟微雕有很大区别,后者采用的是阴刻,技法不一样,而两者的题材也往往不同。”
榄核雕保存难存世量少
尽管榄核雕工艺精细又包含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却一直未曾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中。刘先生认为主要原因一个是榄核雕从来就是“小众雅玩品”,旧时作为服饰的配饰,或者作为扇子的配饰出现,而且一般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对象,另一个原因是其存世量不多:“榄核雕老的极少,容易开裂,而且个头小也不好保存。”他在市场上很少见到老的榄核雕,而由手串风靡起来之后,新的榄核雕也开始流行,重新进入了大众把玩的圈子。
据了解,目前的新榄核雕手串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而老的榄核雕一旦出现就会出高价,比如去年日本东京中央拍卖行拍出一对近40万元人民币的老榄核雕,而2011年北京匡时也以高价拍出一串湛谷生的手串。“因为属于小门类,所以榄核雕之前没有受到关注,但是这是一个在雕刻领域里难度比较大、数量比较少、精品更少的品种,未来将越来越受追捧。”孔超认为可预见榄核雕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贴士
要收藏先了解工艺特点
他建议,收藏者要了解榄核雕的历史、明清工艺大师的工艺特色,把握对价值的判断和年代、工艺上的鉴赏:“虽然从长远角度看,榄核雕的行情不会有翻天覆地爆炸性的增长,因为它的产生本身与文化发展、文人对生活精致程度的要求有关,是生活中的小品、把玩和雅聚的媒介,不可能卖到几百万元或几千万元,但肯定会因为大行情的增长而上涨。”他还强调,榄核雕给收藏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回报,还有对艺术、文化的欣赏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