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玉人
红山先民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历程,红山玉器中的玉龙、玉猪龙、玉鹰和勾云形玉佩等动物形玉器全都是自然崇拜的产物,而玉人和部分人面玉饰则是祖先崇拜的产物。通过对女性形象玉人和男性形象玉人的解读,我们可以捕捉到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形态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轨迹。
牛河梁女神庙女神头像
文/钟葵
图/资料图片
解读红山玉器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红山文化时期正是人类从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的转型期,女性崇拜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和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进行了挖掘。在东山嘴遗址首次发现了女性裸像;在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大约距今5000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金字塔”式建筑,出土了面涂红彩的泥塑女神头像,有学者推测这尊女性像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红山文化初期处于母系社会时期的具体表现。
另外,和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专家推测有可能是人骨,并认为牛河梁女神像有可能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原型塑造出来的。
玉人像一对,左为男性,右为女性。
早期玉人多为女性形象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玉人和人面形玉饰屡见不鲜,早期主要是女性形象,玉人胸前的乳房和肥大的臂部以及因怀孕而隆起的腹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到了红山文化后期,玉人中开始出现男性形象,甚至出现了一男一女的形象,表明当时的社会形态已由母系社会的群婚制向父系社会的对偶婚过渡。祖先崇拜也由对单一的女性祖先的崇拜发展到对男女祖先的共同崇拜。
自上世纪80年代辽宁牛河梁遗址女神庙发现泥塑女神头像之后,孝古工作者在内蒙古敖汉旗的红山文化遗址又发现了用红砂岩雕刻而成的戴冠人头像,不但高度写实,而且具有十分生动的面部表情,雕塑艺术十分高超。这种高超的雕刻艺术同样表现在红山玉人和玉面饰上,无论是大腹便便的孕妇,还是威武雄壮的武士,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勾云形玉佩
玉神人头上有角
除了表现普通人的玉人外,红山文化玉雕人像中还有表现巫师形象的玉神人和人面玉饰。玉神人头上通常都有两只角,有的甚至有四只角。玉面饰中也有一类是头上有角的,其中有些面目狰狞颇像巫师驱鬼时所戴的面具。古代先民相信有鬼神存在,经常举行驱鬼仪式。据专家考证,曾广泛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原始部落中的萨满教,其巫师在举行驱鬼仪式时头上所戴的部分面具也是有角的。
红山先民相信玉能通神,他们认为用玉制成头上有角的巫师形象或人面玉饰也具有驱鬼降魔的寓意和作用,因而把这些玉神人和人面玉饰当作护身符佩戴在身上。这种佩玉辟邪的习俗应该在红山文化以前就存在,并在此后的中国社会广为流传。但其后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人并不多,良渚玉人目前仅见江苏高淳朝墩遗址出土的一件,此玉人头上戴一顶大帽子,宽脸高鼻,应该也属于玉神人一类的玉器。
马蹄形玉器有何象征意义?
在红山玉器中,有两种玉器造型奇特,其文化内涵和用途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就是马蹄形玉器和勾云形玉佩。
马蹄形玉器为椭圆形中空筒状,上口大下口小,上端呈斜口状,内壁常有加工时留下的线割痕,外壁的长面靠上有略为向外的弧度,下端为平口,其中大多数有两个直线相通的小孔,也有极个别的马蹄形玉器下端无孔。这种形状怪异的玉器高度差别很大,矮的只有5~6厘米,最高的将近19厘米,一般为12~13厘米。
关于马蹄形玉器的用途,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玉杯,有人说它是舀米的器具,有人把它说成是手腕上的装饰,也有人认为它是可悬挂敲击的乐器。马蹄形玉器的首次出土是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从出土的情况看,马蹄形玉器多在中心大墓或高等级的墓葬中才有发现,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死者头部的正上方。因其直口端开有两个可直线相通的小孔,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玉器是当时的部落首领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用于束发的玉冠,也可视为一种身份或等级的标志。对于这种观点,很多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多数马蹄形玉器的小口口径都在8厘米左右,用这种玉器具束发显然不合适,因为人的头发不可能有这么多。
那么,马蹄形玉器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红山先民为何要把它做成如此奇特的形状并摆放在重要人物的墓葬中呢?
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红山文化马蹄形玉器应与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有关。在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萨满教的观念中,巫师的头顶部位是感应神灵的主要渠道。巫师在举行驱鬼或祭祀仪式时,必须戴上神帽,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由于马蹄形玉器呈筒状,这种形状有“通灵”的特殊含义,因而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但这种说法仍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我们知道红山玉神人一般头上有角,证明当时巫师所戴的帽子是有角的,这些帽子上的角有如“天线”,有沟通天地神灵的象征意义。而马蹄形玉器的形状显然与有角帽不同,不可能与巫师帽的象征意义完全一样。笔者认为红山先民把它放在死者的头部正上方,是希望死者的灵魂通过这种器具顺利过渡到另一个世界,保护死者的灵魂不受干扰。
神秘的勾云形玉佩
勾云形玉佩
勾云形玉佩是红山玉器一个独特的品种,其他文化类型不见此类玉器,它也是红山玉器中最为神秘的一种。这种玉器均为薄片状,其平面所呈现的图案形态各异,神秘莫测。其长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个别极小的只有两三厘米,大多数顶端有可穿绳佩挂的小孔。
上世纪90年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藏了3件流散在民间的勾云形玉佩,曾被专家怀疑是赝品,后来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实物进行对比,才证实为真品。由于勾云形玉佩形状多变,学术界对它有各种各样的称呼,有人称之为龙形佩,有人称之为鸟形佩,还有人称之为兽面纹佩,因这种玉器多数有钩状的云纹,因此通常称它为勾云形玉佩。
对勾云形玉佩的文化含义,学者们也众说纷纭。因此种玉器大多刻画云卷纹,有人认为它的造型与云有关。云也是古代先民的图腾之一,如5000年前黄帝统一天下后百官都用“云”字命名,统辖的军队也称为“云师”。有人认为勾云形玉佩刻画的是玉鸮(即猫头鹰)的脸部形态,是红山先民崇拜猫头鹰,以猫头鹰的形象为图腾的具体表现,当然也有学者把勾云形玉佩看作是龙图腾的简化和图案化。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勾云形玉佩的云纹是一种简化的花卉图案,这种图案还经常出现在红山文化的彩陶器上,而红山文化彩陶上的花卉图案明显受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玫瑰花图案的影响。因此勾云形玉佩的产生可能就是这种影响在玉器上所产生的后果,证明当时存在以花为图腾的部族。以花为原型的勾云形玉佩,也许正是这些“花”族的族徽。因“华”与“花”在古代为同一字,有人认为红山先民有可能与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有密切关系,这种推论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