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代瓷画《鹰吞海岳图》之寓意[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逗逗 点击 :

明代瓷画《鹰吞海岳图》之寓意 | 陶瓷作品鉴赏

图1

明代瓷画《鹰吞海岳图》之寓意 | 陶瓷作品鉴赏

图2

明代嘉靖前后,瓷器上出现了一个以鹰为主体的纹样品种。此纹样中,一只鹰以一足独立于巨石之上;石下是一片辽阔的海洋;天空中有层层的云气和一个太阳。细看鹰的姿势,只见它高昂着脑袋,眼睛似乎在盯视太阳。这样一幅图,是要表达什么画意呢?经初步研究,我以为此图是在表现当时造反者的“豪迈”之气!具体而言,与发生在正德年间的一次民间起义有关。

正德年间因皇帝昏庸,全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各地出现了许多规模不等的造反事件。其中刘六、刘七在河北一带发动的起义,对朝野震动最大。

刘六、刘七起义之初具有草寇的特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正德六年(1511),刘六、刘七率众攻打霸州文安县时,招揽到一位能人,名叫赵鐩。赵鐩原本是一名生员,懂些文武之道,加入起义军后,很快就成了重要将领。赵鐩要求起义军不要滥杀无辜,要懂得争取民心,重点打击贪官污吏,树立起正义之师的形象。这样的主张,对起义军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赵鐩还创作了许多振奋人心的诗句、对联等作为口号,鼓舞士气。比如在义军大旗上金书联对云:“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以大红彩缎书:“英雄吞海岳,气势转乾坤。”在征战各地时,还常常题写这样的标语:“平欺敌将虎擒羊,纵横六合谁敢捕?”“几回月下敲金镫,多少英雄丧胆寒。”(见《七修类稿》卷十三)

这里我们重点来看看赵鐩创作的标语口号。“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这对联气势十分豪迈,直接就宣告要与昏君争天下了。不过此联本身是改编而来的,原句出自元末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战旗标语:“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赵鐩将“大宋”改为“混沌”,一副历史名联就巧妙地成了刘六、刘七起义军最激动人心的口号了。后来清代的太平天国起义也借用过此联,但将“混沌”两字又改作了“尧舜”。

“英雄吞海岳,气势转乾坤”则是赵鐩的原创,气势似乎更足。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宇宙的本质是“气”,一切事物都是由气转化而来。起义的英雄好汉,气势能“吞海岳”,能“转乾坤”,那还有谁能比肩呢?

赵鐩创作的口号,对起义军来说相当的提气。有了高昂的气概,军队才能勇往直前,屡战屡胜。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军规模最大时拥兵十多万,“扰乱六省,延逾两年”,攻破州县城池约两百座。这样的战绩与赵鐩善于鼓动军心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最后失败了,但赵鐩创作的口号却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挑战皇权,在传统等级社会里,是大逆不道的,但它却能激发起民众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的向往。明代有许多文艺作品都热衷于表现这样的反抗精神,瓷画也不例外。

我们来看瓷画《鹰吞海岳图》(图1、2)。此图可以说是直接图解了赵鐩创作的造反口号“英雄吞海岳,气势转乾坤”。画面中的“鹰”,与“英雄”之“英”谐音,故是英雄的代表。鹰单足而立,象征着它具有独立性格。鹰足下的巨石表示山岳,借助以鹰为近景的独特视角,营造出山岳与海水有被身躯高大的雄鹰一口吞没之感。这正是“鹰吞海岳”(即“英雄吞海岳”)的意蕴所在。

图中天上的太阳,是皇帝的象征。鹰对太阳侧目而视,表示英雄对皇帝的权威不服,有着明显的挑战意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在传统社会里是最大胆的造反气概,直接要求改朝换代,颠倒乾坤。鹰对太阳的睥睨,应合了赵鐩口号的下半句:“气势转乾坤”。

和平年代,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历史上出现过的造反英雄的故事,总不免要为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感动。这就产生了人们欣赏这种英雄气概的需求。瓷画中的《鹰吞海岳图》,就是为满足这种欣赏需求而创作的。

相关文章

  •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崔伯鉴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当中,瓷器是重要的一类。经过六十年来的收集,馆藏瓷器达到5000余件,主要来自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财政局多次拨交;天津市文物公司移交和价拨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北京故宫、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移交的各个窑口的瓷器;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天津、北京购买的大量瓷器,尤以在北京韵古斋、宝聚斋、悦雅斋、懋隆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购买的瓷器最精,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

    179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盘点花器的异形器[图文]
    盘点花器的异形器[图文]

    青花渣斗 壁瓶像扇子的壁瓶 在5月15日的B2版中,我们邀请专家对中国历来的花器做了详尽的梳理。其实,除了主流花器外,中国历史上还存在着一些怪异有趣的花器,我们不妨盘点一番。 青花渣斗 明早期永宣年间有一种花器叫做青花海水纹渣斗。渣斗俗称痰盂,曾有人认为它是用来吐痰的,或者是个水器。但我们看古代的文献,会发现渣斗可能是一个比我 们想象的更高级别的器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传世的青花渣斗,它的内...

    156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宋瓷“江湖”解读[图文]
    宋瓷“江湖”解读[图文]

    《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富丽豪华而又温绵雅致,《题临安邸》中的南宋岌岌可危却纵情欢歌,两宋的历史繁华而微妙,柔弱却不短命,是两汉以降唯一立国超过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在这个帝国里,庙堂之高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政治家纵横捭阖,图强变法;奸臣榜上有高俅、秦桧等小人弄权专擅,祸国殃民;绿林在野有水泊梁山、方腊揭竿等莽夫杀富济贫;民间演义有“铁面无私包青天”、“满门忠烈杨家将”、“精忠报国岳武穆”等碧血丹...

    98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元代小众窑场瓷器:特色鲜明品类丰富[图文]
    元代小众窑场瓷器:特色鲜明品类丰富[图文]

    元铁店窑火焰青釉碗黑釉剔花也称剔地留花,是金元时期晋北地区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等最突出的装饰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其制作工艺是先施黑釉,再在釉上勾勒纹饰轮廓线,然后将纹饰之外的釉层剔掉,露出或深或浅的胎体本色,再以尖状工具勾划纹饰的细部。与磁州窑的白地剔花产品相比,晋北地区的黑釉剔花瓷普遍不施化妆土,纹饰风格更为粗犷。产品造型常见碗、盘、小口瓶、玉壶春瓶、大罐、带系罐等,体形高大的器物一般有...

    76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图文]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图文]

    说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于康熙朝瓷器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异,乾隆朝瓷器则呈现出繁缛的面貌。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占有极高的比例,珐琅彩、粉彩等瓷器,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清代的历史,发展到乾隆朝,可谓迎来了它空前绝后的巅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定的时代气息与时代心态的折射。如果说透过铺采摛文的汉赋,所见到的是大汉之风;透过唐代所推崇的膨胀的美,所见到的是盛唐气象...

    26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巴西Jorge Barrão颠覆传统的陶艺作品[图文]
  • 瓷器:有一种美叫做何朝宗[图文]
    瓷器:有一种美叫做何朝宗[图文]

    北京诚轩2016年春季拍卖会Lot 870 明晚期德化窑白瓷何朝宗制书卷观音坐像 32cm. High 明晚期德化窑制瓷水平臻至巅峰,名家辈出,尤以嘉靖万历时期著名的德化窑瓷塑大师何朝宗最为著名,其所塑神佛像形神具备,气韵典雅,被誉为旷世杰作,为后人景仰。拍品观音坐像即出自何朝宗之手,为德化瓷塑之代表作。 何朝宗作品传世不多,见有钤“何朝宗”篆书葫芦形印、“何朝宗印”篆书方形印者。拍...

    69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收藏误解:年代越久的收藏品越值钱[图文]
    收藏误解:年代越久的收藏品越值钱[图文]

    很多收藏爱好者都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解。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元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

    30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文]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文]

    明·宣德—黄釉象耳象足熏炉 口径:18.0厘米 高度:38.5厘米 底径:11.5厘米 ◎ 杨柳青 大明宣德皇帝文武双全,在位期间曾数次率兵出征,平时又舞文弄墨。他好文善诗,尤爱绘画与书法。明《图绘宝鉴续编》载:“宣庙御笔有山水、人物,有花果、 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 明《无声诗史》亦记有宣德“帝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据乾隆《石渠宝笈...

    59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近代浮梁陶校款识[图文]
    近代浮梁陶校款识[图文]

    前些日子,笔者收藏了一件粉彩圆形笔筒,底有“浮梁陶校制”红款,因存世量少,故在藏友聚会时带去与藏友们共赏,并借此讲讲“浮梁陶校”的史实。 清朝末期,为了抵制洋瓷的倾销,当时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创办瓷业公司,以振兴国瓷,并先后成立过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川瓷公司等,从而迎来了我国瓷器生产企业化时代的到来。 这件粉彩圆形笔筒,应是当年江西省浮梁县陶校所制瓷器...

    65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有趣的四川唐宋异形碗碟[图文]
    有趣的四川唐宋异形碗碟[图文]

    图一:唐代成都青羊宫窑半葫芦形青瓷小水瓢唐、宋六百年,四川是全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和发达的地区。其间,当四川以外地区发生外敌入侵或内部动乱之时,四川常常是中央朝廷和难民躲避战火的安生之地。这样的历史背景,意味着四川原有的陶瓷文化必然受到南北各地陶瓷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川内外陶瓷工艺技术的交流、融合,从而使唐、宋时期的四川陶瓷更加绚烂多彩,具体表现就是,集全国各地陶瓷风格于一身,无论是器型、釉色、品种...

    195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青花瓷是如何扬名天下的[图文]
    中国青花瓷是如何扬名天下的[图文]

    英语中的中国叫“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随着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那么,中国青花瓷是如何扬名天下的呢?美术史学家曹星原先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当中国瓷匠与伊朗陶工相遇大家一直以为唐代没有青花瓷。但是,1998年德国一个打捞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找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黑石号”沉船,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瓷器就有67000多件,其中有4...

    167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吴火林陶瓷艺术的精气神[图文]
    吴火林陶瓷艺术的精气神[图文]

    吴火林陶瓷作品吴火林,男,1964年4月7日生于江西景德镇,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979年9月至1984年在景德镇景兴瓷厂美研室工作,曾得益于著名陶瓷名家张松茂、方复、黄卖九、王隆夫、陆如、黄扬、何叔水等老师的指教。1984年考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一直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研究,其擅长工笔粉彩花鸟.人物及综合装饰。作品清秀、精致、生动自然,传统手法于现在装饰相得...

    39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17-18世纪中国瓷器的远洋贸易[图文]
    17-18世纪中国瓷器的远洋贸易[图文]

    越南头顿沉船出水的中国青花壶瓶袁泉17世纪始,欧洲各国纷纷在东方建立商贸公司,以荷兰和英国先后建立的东印度公司最有代表性。这些商贸公司具有亦官亦民的性质,往往以列强在中国代表的身份出现,相对集中地开展远洋商贸活动。在这种经济格局中,中国开始大批量接受西方订货。以此为契机,中国陶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流入西方市场,涌现了大批各具特色的外销瓷品种。远帆竞至:东印度公司的陶瓷贸易1602年,荷兰人为保护其在...

    185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中的海水山石纹饰有吉祥寓意[图文]
    瓷器中的海水山石纹饰有吉祥寓意[图文]

    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沈源《佛像卷》局部 图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图3 明崇祯青花海水仙山纹饰 佛教有一尊阿弥陀佛,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西方极乐世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沈源(清)奉命依内府旧藏贯休(唐末五代画僧)法师所绘极乐图临仿缩绘的佛像卷,引首为乾隆帝题“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此水墨设色佛菩萨听法图以世人的想象描述...

    147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