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宣德官窑与宣德皇帝[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鼹鼠 点击 :

宣德官窑与宣德皇帝 | 陶瓷欣赏

自从唐朝设立官窑以来,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时期:一、宋朝;二、明朝;三、清康、雍、乾三代。作为古陶瓷第一高峰的宋朝,诞生了名扬四海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均”;到了第 二高峰期的明宣德年,产生了以青花为胜的诸多品种,几乎囊括明以前的所有出现过的器形和种类,前朝有过的,它产生了,前朝没有的,它也创烧了,其品类之 多,色釉之丰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三大高峰,当然数清朝康雍乾三代而莫属了。本文重点叙述第二高峰期,即明宣德的官窑佳器。

历时十年,却笑傲千载

宣德是大明朝的第五代皇朝,历时只短短的十年。宣德皇帝朱瞻基在26岁时(公元1725年)登基,至36岁(公元1736年)爆卒,虽英年早逝,却建立了历史上称誉的“仁宣之治”,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一代明主。御窑生产上,烧造出数量惊人、品类丰富、独步瓷坛的“宣德官窑”佳器。从杯、盘、碗、锺、罐、瓶,到尊、觚、缸、斗、浇、洗、壶等应有尽有。每一种类中又划出了诸多分类,如壶,就有僧帽壶、执壶、葫芦型扁壶、贯耳壶、莲瓣纹 滷壶、桃形壶等等。你能想象到的,它必有生产,你想象不到的,它照样呈现出来。色釉上更是丰富多彩,青花、青花釉里红、珐琅彩、宝石红、宝石蓝、霁蓝、洒 蓝、矾红、黄釉、绿釉、紫金釉、仿哥釉、仿汝釉、仿龙泉釉等等不一而足。数量更是大的惊人。据《大明会典》记载,在宣德八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 一次即达44万3千5百件”。还不包括龙凤纹饰之外的其他种类。

这么多型制,这么丰富的色彩,如此恢宏的数量,是否影响了它的应有价值?因收藏界历来有“物以稀为贵”之说。但是,这条定律恰恰在宣德官窑器上没起到太大作用。凡到代的宣德官窑佳器,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直至 当今中外收藏界均是热捧的品种。在国际大拍上动辄过千万,甚至过亿。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型正、色绝!

事实上,宣德朝先后十年间,真正烧造官窑的时间只有七年多些时间。据《明实录》记载:“宣德五年九月,工部奏遣官烧造白瓷龙凤纹器皿毕,又请增烧,上以劳民费物,逐命八年后复烧造瓷器。”中间停烧了近二年多 时间。显然是宣德帝的旨意:已意识到烧造官窑费工费料,为民生和国力着想,竟然停烧了二年多。所以,宣德朝真正烧官窑器的时间先后加起来总共七年有余时 间。但由于它每次烧造的量大,七年多时间也给瓷坛留下了惊人的数量。

文武兼备的宣德帝

官窑器的精美与宣德帝的英武有关。宣德帝朱瞻基在位虽短短十年,但文治武卫,在历史上建立了有名 “仁宣之治”。有史料记载,他诞生时就得到了其爷爷永 乐大帝的宠爱。说是永乐帝正好率军在外,夜里忽生一梦,梦见太祖朱元璋赐他一玉圭。玉圭是权杖,是皇权的最高象征。梦醒时有探子来报:皇孙朱瞻基诞生。永 乐帝认为梦兆预示此孙的不凡,将来必成天子!后观其相貌,觉得十分酷似自己,逐宠爱逾加,稍懂事就聘名师开导,长到十五岁时,永乐帝就带他上战场,锻炼其 魄力和武力。宣德帝也确不负爷所期盼,从小显出过人的智慧和能力,多次掩护父皇洪熙帝度过危难,粉碎叔父的篡权阴谋。无奈,父亲洪熙帝只登基10个月就暴病而去,成为明朝最短暂的皇帝。那年宣德帝只26岁就成为大明朝年轻的皇帝。

他登基后整肃朝纲,惩治腐败。当时的官史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贪赃受贿明目张胆,狎妓已成官员相互攀比的能耐,甚至还写出了《嫖经》一书,可见此风之烈。到处是“官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狎宿”……官僚们整日沉迷酒色,朝纲为之不振。宣德四年秋,30岁 的朱瞻基终于无法忍受满朝文武的生活作风日益败坏,于是决定在全国裁汰官妓,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扫黄运动:下令查封京城及其他大城市的所有妓院,废除 原有的官妓制度,禁止官员狎妓宿娼,有敢冒犯者一律罢官治罪,永不录用。他同时爱惜民力,与民生息,重视农业,力劝农桑。百姓安居乐业了,社会财富也迅速 积累起来了,达到了“国强民富,赋入盈羡”的繁荣景象!短短的几年努力成为明王朝实力最为雄厚的时期,被史学家誉为“仁宣之治”!

宣德帝不但尚武,在文的方面,可谓诗、书、画和游艺均 绝。由今日留传于世的《明宣宗皇帝御制集》、《明宣宗御笔书画》及《明宣宗行乐图》、《明宣宗观射图》和宣宗斗促织等,都可佐证宣宗的艺术才华。有史学者 称他艺术上的造谐“可比宋徽宗”。但他比宋徽宗更英明:玩物而不丧志。能文能武,成为一代俊杰。

宣德青花独步瓷坛

谈到宣德官窑,不得不着重提一下宣德青花。它以创作精 细,纹饰优美见长,明以后,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宠爱有加的圣物。明王世性《广志泽》中说:“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德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德以青为 最佳已成瓷坛公论。史料记载:宣德朝,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带回大量画青花的主料—苏勃泥青(王世性语),即我们所谓的苏麻离青料。制瓷艺人吸取元朝和永乐 朝的大量经验,熟练而精准的掌握了苏麻离青料的特性,烧制出了纯净湛蓝的青色,达到了最佳的艺术鉴赏效果。宣德青花成为独步瓷坛的一个里程碑式品种,这与 宣德帝的较高的艺术天赋不无关系!就拿宣德官窑上的题款为例。

官窑上书本朝款最早在宋时,但都是书在底部,包括永乐 款(以刻款居多)。只有宣德朝不拘一格,视器物而定,底足、外壁、口沿等均可出现。也有少量不落款的。但宣德八年以后,几乎全落“大明宣德年制”款。官窑 上书款和选择书款的位置,并非制瓷艺人或督窑官可以随性左右的,没有皇帝的首肯,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的。能不按前朝之制,随型而书,此例虽小,但也可说明 宣德帝的不拘一格的独特作风。敢闯前朝之无,破先帝之例,其为文为政均可见一斑!

所以,我认为:不同时期的御窑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清晰地映示出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风俗的面貌,也是君王审美情趣的折射!

相关文章

  • 陶瓷美术宗师:张景寿的绘瓷人生[图文]
    陶瓷美术宗师:张景寿的绘瓷人生[图文]

    张景寿,原籍江西省乐平市,1920年10月出生,江西乐平人,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三届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张景寿生长于一个贫苦农家,8岁时,得到景德镇花鸟瓷画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先生启蒙,学画、识字。1936年,进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学习,又深受程意亭教诲。在浮梁陶瓷职校求...

    70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组图)
    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组图)

    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尤以上林湖分布最为密集,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已发现了115处遗存,占窑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各遗存的面貌特征,确认东汉、三国10处,东晋、南朝9处。隋唐至北宋170处,南宋8处。其年代跨度 之大,窑址密集程度之高,为全国所罕见。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林湖地区瓷业遗存中,尚缺西晋时期,或许还未被发现,或许是已遭破...

    85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右)与喻德江先生共同为“喻氏陶瓷馆”揭牌图 左二为喻德江先生 成教化 助人伦——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在西安文理学院,还有一座博物馆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个馆 里收藏着三百多件陶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便是由喻德江先生无偿捐献的,因此命名为“喻氏陶 瓷馆”。“喻氏陶瓷馆”里藏品涵盖鈞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标准器,并有多件珍贵的...

    152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崔伯鉴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当中,瓷器是重要的一类。经过六十年来的收集,馆藏瓷器达到5000余件,主要来自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财政局多次拨交;天津市文物公司移交和价拨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北京故宫、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移交的各个窑口的瓷器;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天津、北京购买的大量瓷器,尤以在北京韵古斋、宝聚斋、悦雅斋、懋隆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购买的瓷器最精,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

    179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品民国王禹成置盖碗茶瓷[图文]
    品民国王禹成置盖碗茶瓷[图文]

    盖碗,传为唐蜀相崔宁之女所创,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茶托子》:“建中……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取碟承之……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用于世”,到明清时期盖碗广为流传。笔者要介绍的这件盖碗(见图),原为四川王禹成在1929年所置办。由四川宣汉县档考证,王禹成为四川宣汉人,在1949年重修了四川宣汉王氏宗谱二卷(木刻本),在民国时期只有族长或由族长委派族里德才兼备有较高地位等级的人员才能编修族谱...

    134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八仙纹 [图文]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八仙纹 [图文]

    图1.正德青花八仙祝寿图罐。上海博物馆藏品。该器是现在所知最早绘画八仙图案的有款官窑器。一.“八仙”的发展与演变八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家喻户晓的得道仙人。历史资料中最早的八仙传说可上溯至汉代高诱《淮南鸿烈解叙》中的“淮南八公”,为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神仙传·淮南王八公》中记叙他们各自精通奇方异术,曾令刘安与他们一起成仙,并引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随后,...

    200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坛黑牡丹是宋徽宗至爱 [图文]
    瓷坛黑牡丹是宋徽宗至爱 [图文]

    鹧鸪斑供御盏福建建窑是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首届宋代建窑瓷器特展》日前在北京天雅古玩城举办,将展览至8月2日。汇集了两宋时期108件建窑珍品,旨在让世人深入了解宋代建窑的烧造技法和装饰工艺,了解、欣赏宋代饮茶文化的习俗。束口黑釉盏 宋代建窑瓷风靡全国中国古陶瓷壶具研究会会长李文年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该展览汇集了福建当地收藏家提供的近百件展品,众多展品均是首次亮相。本次展览负责人之一的肖卫基向本...

    98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图文]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图文]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12世纪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女真人统治区域,窑工们创烧出了一种装饰新颖的彩瓷一红绿彩瓷,给陶瓷家族增添了新品种,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时代,也为明清以来中国五彩缤纷的成熟彩瓷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初,红绿彩瓷引起了研究界的注意,当时称其“宋加彩”,这一名称沿用了很长时间。近年来,陶瓷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女真人统治区内的北方金代陶瓷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宋加彩”面目...

    91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道光款青花开窗四季粉彩大碗[图文]
    道光款青花开窗四季粉彩大碗[图文]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

    156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朱海彬陶瓷藏品欣赏(上)[图文]
    朱海彬陶瓷藏品欣赏(上)[图文]

    朱海彬,祖籍周口市太康县,祖父从民国时期就特别喜欢研究与收藏字画和古瓷,所以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也酷爱收藏,尤其喜欢研究文物古玩,并且通过广闻博见﹑耳濡目染的方式,得到了陶冶和锻炼。现为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人民美术网陶瓷鉴定顾问,亚洲商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陶瓷委常务理事。编著有《古代雕塑玩具作品集》,于2012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文化部门领...

    122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瓷大系---壶[图文]
  • 元代瓷器中的梅梢月纹图案 [图文]
    元代瓷器中的梅梢月纹图案 [图文]

    梅梢月纹是宋元时期器物上常见的纹饰,图案为一枝梅枝,梅枝上梅花朵朵,梅花为空心梅,梅枝之外留白,惟以一轮弯月点缀其间。最早见于南宋时期银器和瓷器上,如南京出土的南宋张同之墓中就有1件梅梢月纹银盘,盘内底浅浅錾出水波纹的地子上打造水边横斜的一树新枝,梅枝外留白,一轮弯月点缀其间。图1 南宋吉州窑乳白釉梅梢月纹粉盒镇江市跑马山基建工地南宋墓中出土2件吉州窑乳白釉梅梢月纹瓷器,1件为带盖粉盒(图1),高...

    135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从三位皇帝性格看“清三代”瓷器 [图文]
    从三位皇帝性格看“清三代”瓷器 [图文]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提起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下面就从三位皇帝的性格来看看“清三代”瓷器的艺术特点吧。富含阳刚之气的康熙朝瓷器康熙朝瓷器造型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其风格挺拔遒劲,富有壮美的形态。我国古代向来把美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在清代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

    147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300年前的瓷器“战争” [图文]
    300年前的瓷器“战争” [图文]

    17~18世纪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繁荣时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是当时东西方瓷器贸易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这一时期,日本随着瓷业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万里”与“中国伊万里”之争。日本柿右卫门古陶瓷资料馆藏彩瓷盘日本的瓷器制作始于1610年,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在归顺于日本的朝鲜陶工的帮助下,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下,日本的制瓷业吸收了许多中国技术,进...

    172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款字如何辨伪[图文]
    瓷器款字如何辨伪[图文]

    瓷器 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大致相类于“大观”钱,偶尔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民窑底有字者极少。明瓷款字花样甚多。明代官窑瓷款多用“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者。清瓷概用“制”字,用“造”字者极罕见。这些应是最基本的款字常识。(据陶瓷收藏网)清代道光至光绪初年,瓷器款字作伪的手法还不甚高明,因而较易识破。这些瓷器伪款有一基本特点,就是爱挑...

    182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