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图文]

时间 : 01-06 投稿人 : 果宝 点击 :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历经简策、帛书卷子装、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演变,这既与书籍的制作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有关,又与古人书籍保护的理念不断强化紧密相关。本文仅就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与书籍保护的关系,略加剖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一、简策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始自简策。在纸发明之前,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也就是从商周到东晋的数千年中,中国古代书籍主要载体是竹木。简策意即编简成策,古人将竹木加工处理成狭长的简片,把若干简用绳编连起来即为策。

竹简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经过“杀青”这一道工序,亦即烤干竹内的水分。新竹水分大,易腐朽生虫,保存时间短,因此制竹简时要用火烤干竹内水气,竹子随着水分的减少由青而黄,故称之为“杀青”,正如古人所云:“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竹木简编连方式主要是用绳像编竹帘子一样地编连,普通者上下端编两道绳即可,若是长简,为牢固耐用,则需编三四道绳。根据考古实物,既有先写后编的情况,也有先编后写的情况。最常见的编绳为麻绳,也有少量的丝绳。

古人为保护正文少受磨损,开头两根常为空白简,称作赘简。赘简背面上端竖写篇名,便于检索;下端题书名,便于归类保存。简策一般卷起存放,以最末一简为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这样篇名、书名就露在外面,类似于今天的封面。把卷起的简策捆扎之后,或装在“帙”、“囊”里,或盛在筐篋中,以免散乱。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它所体现的书籍保护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如,赘简演变成护封、封面和扉页,“帙”、“囊”演变成“函套”等等。

二、帛书卷子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帛书是战国中晚期的长沙子弹库“楚缯书”。

帛书与竹木简长期并行,虽然二者质地绝然不同,但帛书的装帧形式却在简策的影响下出现卷子装。卷子装的帛书一般写在半幅宽的缣帛上,文字从上至下,由右至左。为使文字整齐,大致根据简的宽度用墨笔或朱笔划上界行,后来则用朱丝或乌丝织出,是为乌丝栏、朱丝栏。卷首仿照简策中的赘简,留下一段空白,保护正文不被磨损。卷尾粘以二三厘米宽的竹片作为轴心,将帛书像简策一样从左向右卷成一卷。这便是后来卷轴装的雏形。写在整幅缣帛上的帛书,卷收不便,只能折叠存放,天长日久,折处极易断裂,故这种方式不甚流行。

缣帛作为书籍的载体,优点是质地柔软,洁白易着色,可以随意折叠卷起,份量轻,便于携带,然而因为价格昂贵这一致命缺点,所以很难在民间通行。因此,考古发掘中竹木简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帛书。

三、卷轴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纸作为书籍的载体可能始自西汉末年,与简帛并行使用数百年。由于纸张价廉物美,携带方便,逐渐取代了简帛的地位。东晋末年桓玄下令以纸代简,简牍和帛书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早期的纸书像帛书一样卷成一束,经过长期的发展,从书写到制卷形成一整套完备制度,即为两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265—960)最为流行的卷轴装。存世的敦煌遗书,绝大多数都是卷轴装。

卷轴装书籍每纸的高度仿照竹木简的高度,即1尺,相当于26厘米,每纸的长度则有1.5尺(39厘米)、2尺(52厘米)两种。官府文书的纸幅要大一些,通常为30╳45厘米。纸上下划两道横线,间距为18至19厘米,然后均匀地划上乌丝栏,好似把纸区分成一支支简,间距在1.5至1.8厘米,便于行文整齐。标准的写卷每纸28行,行17字。比较讲究的书抄写之前纸张要“入黄”,即将纸张放到黄檗浸泡的水中染黄,这样可以防止虫蛀。

抄写经书时,卷首抄写题目、责任者,这个题目叫“首题”或“内题”,一般使用全称。卷尾抄写的题目使用简称,称“尾题”。尾题之后一般有题记。敦煌遗书百分之九十为佛经,题记内容包括年代、供养人和发愿文。

卷轴装书籍一般是顺序抄写,抄完一张,再抄一张,全书抄完之后,以卷为单位,依序粘贴连接成长卷。为方便卷舒,防止折损,卷尾加装木轴或竹轴。轴的长度略超过纸幅高,这样收卷之后,两端露出轴头。为保护正文不被磨损,正文前粘接一张白纸,也有粘接绢、绫等丝织品的,是为“褾”、“包首”。为保护卷首,在包首的前加装一根细竹条或木条,竹木条中间系一丝带,以便捆扎卷子,此为“带”。敦煌遗书卷首背面常书经名,称为“外题”,下面还常常写上所属寺院或个人。

为便于经书的保存和管理,一般把10卷或12卷为单位,用经帙包裹起来。经帙一般使用丝绸、麻布、皮纸或竹子制成。为便于翻检,在轴头上系一书签,题写书名和卷次,称为“签”。皇家图书的签一般使用象牙为原料,称为“牙签”。如此卷、轴、褾、带、帙、签等共同构成了完备的卷轴制度。

四、梵夹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梵夹装是伴随着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也是十九世纪中国引进西方书籍装订技术之前唯一引入的一种外国的书籍装帧形式。

修长硕大的贝多树叶为古代印度的书籍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把表面光滑的贝多树叶裁成长方形并晾干,将写好的书叶按顺序排列,一张张摞在一起。晒干后的贝叶容易碎损,因此上下需要夹板保护。为确保书叶前后顺序不致混乱,在中间或两端连板带书叶穿一个或两个洞,穿绳绕捆。这种装帧形式传到中国,称为梵夹装。

在印度梵夹装的影响下,中国僧侣尝试着将汉译佛经制作成梵夹装形式,例如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思益梵天所问经》是目前所知敦煌文献中最典型的梵夹装,并且存有夹板。据此,我们可以知道采用梵夹装的佛经基本保持印度原貌,长方形的书叶一张张叠摞在一起,两面书写,上下夹板,打孔穿绳捆绑,翻叶方式如同印度梵夹装。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中也存有多种梵夹装佛经,然而没有留下夹板。因为洞孔边有绳子磨损的痕迹,因此可以肯定曾用绳子捆绑过。

中国僧侣制作梵夹装佛经更多的是出于宗教的虔诚,而并非它比卷轴装更便利,更容易保护书籍。实际上,纸张的坚硬程度并不适宜制作梵夹装,穿洞时也会毁坏纸张和文献。然而,汉译佛经梵夹装的出现,影响巨大,意义非凡,一是书籍内容与装帧形式发生分离,中国的佛经出现独立的装帧形式。二是引入了印度梵夹装叶的概念,促进了书籍由卷轴装向册叶装的过渡。

五、经折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经折装是中国古代佛教信众借鉴印度传统装帧方式梵夹装的优点,而对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卷轴装的一种改进,大约出现在唐中叶以后。傅咸(239-294年)的《纸赋》曾说卷轴装书籍的特点是“揽之则舒,舍之则卷”,于佛教信徒诵经不便。于是佛教信徒受印度梵夹装的启发,将原来卷轴装的佛经按一定行数和宽度均匀地左右连续折叠,前后粘加书皮。书皮一般用硬纸板或木板制作,用以保护书叶。这种装帧大量应用在佛经中,故称经折装。

现存最早的经折装实物发现于敦煌藏经洞,有的像梵夹装一样打孔穿洞,因为书叶是粘连在一起,无法像梵夹装一样阅读,这些孔并没有产生实际作用。有的甚至仅仅是在书叶上画一个圆圈。这些实物材料都说明经折装对梵夹装的强烈模仿意向。

经折装吸收了梵夹装容易翻检的优点,而且在保护书籍方面又有发展,如不需穿绳,对纸张没有损害,能延长书籍的寿命。而且经折装制作简便,利用这个方法,已有的卷轴装佛经能很容易改装成经折装。经折装与梵夹装相较的诸多优势,注定了其很快取代梵夹装,而成为佛经中最为通行的装帧形式(后来道教信徒也使用这种装帧形式),甚至现在很多寺院印制佛经仍然采用这一形式,其生命力之强,可见一斑。

六、旋风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旋风装长期以来一直是书史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没有实物材料佐证,专家学者根据文献记载里的蛛丝马迹,各呈臆说,聚讼纷纭,向无定论。1980年,李致忠先生调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于1981年发表了《古书旋风装考辨》第一次把实物材料与文献记载相结合,认为旋风装是在卷轴装盛行的唐代,为解决书籍的翻检方便,对卷轴装实行改进而形成的一种过渡的装帧形式,并没有形成规制。

此后不久,书史研究者从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中发现S.6349《易三备》,并公认其为旋风装的固定形制。我们对该藏品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之后,认为旋风装它不是固定的装帧形式,而是为了携带和翻检的方便,将原有卷轴装断成数纸,在纸头左端加装木条固定(有的是在卷子中间粘连),再以木条为轴,统一卷起来的装帧形式,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装订,不能视为一种已经形成规制的装帧形式。但这种偶然的形式中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就是为满足人们使用和携带的方便,而从卷轴装中隐约出现了册叶装的萌芽,所以它是中国书籍装帧形式过渡的一个例子,不能称为旋风装的固定式样。

旋风装的装帧方式或许受到梵夹装的影响,试图突破卷轴装的形式,尝试创立一种全新的装帧形式,将所有的单叶按顺序摞起来,并装订粘连在一起,如同现代书籍一样,每一页都可以翻动,这样可以很容易翻检所需内容。然而它仍然无法摆脱卷轴装的影响,保留了很多共同的特征。

旋风装是根据自身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不固定的、比较随意的装帧形式,因而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是书史发展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更适用的装帧形式,旋风装便退出历史舞台。

七、蝴蝶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蝴蝶装简称蝶装,发端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印刷术普遍应用后的宋、元。其装帧方法是将抄好或印好的书叶,以有字的一面对折,背面向外、折口向右集齐作书背,形成书芯。书背用浆糊粘连,再用一张厚纸作为书皮包裹书背。书叶的形状,以及开合的样式,非常像蝴蝶的翅膀,因此这种装帧形式被形象地称为蝴蝶装。

蝴蝶装这种简洁明快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经折装相比更便于携带与阅读,特别是蝴蝶装没有限定于某个特殊的使用群体,而不像经折装仅限于佛教徒使用,这就意味着,它是能够完全取代卷轴装的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

蝴蝶装在书籍保护方面又有新的发展,一是书皮是用硬纸板制作的,对版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是文字朝里,版心集于书脊,余幅宽阔,有利于保护版框以内的文字,正如《明史·艺文志序》所云“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

蝴蝶装起源于写本时代,敦煌遗书即发现多种抄本蝶装书籍。由于蝴蝶装的纸张要折成两页,适应了雕版印刷术的特点,即两个连续的页码刻在一块板上,故能广泛流行于宋、辽、西夏、金、元。然而其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两页空白,同时蝶装书脊全用浆糊粘连,易于脱落,造成书叶散乱。针对蝶装的这些弱点,急需一种既便于翻阅而又更加牢固的新的装帧形式。

八、包背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包背装是针对蝴蝶装书籍不便阅读、容易散开的弱点而创造出的一种装帧形式。其方法是一反蝴蝶装倒折书叶的方法,而将印好的书叶正折,字面向外,折口向左集齐作书口,在书脑余幅靠近书背处打眼订捻,形成书芯。书皮的装法同蝴蝶装书籍。包背装在南宋(1127——1279)完全取代蝴蝶装,流行时间很长,对现代书籍的装帧影响很大。

包背装用与蝴蝶装相反的折叶方法,空白页折在里面,装订后即无法看到,彻底解决了蝴蝶装每隔两页就有两个空白页的缺陷。使用纸捻穿订代替蝴蝶装所使用的浆糊粘贴,也解决了蝴蝶装容易散乱的不足。

九、线装

古人在装帧中不断探索延长书籍寿命 | 艺术品知识

线装和包背装相似,区别只是前后书皮分开,各用一纸,用线和书芯装订在一起。这是为适应书籍的生产高度发展、提高工作效率而创造的一种装帧形式。线装从明代中叶以后成为我国书籍装帧的主要方式,不但式样美观、方便阅读,而且装订牢固,不易损坏。

线装书籍在明代后期盛行,然而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很早。敦煌遗书中有些册叶书籍是穿线装订的,根据题记,可以知道是在唐代制作的,也就是说在明代线装书成熟600年前已出现萌芽,而且已有多种线装技术普遍应用。然而这种技术后来不知何故销声匿迹而未能延续下来。敦煌遗书中的一些线装书籍可能来自对蝴蝶装的穿线改装,蝶装书籍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容易脱叶散乱,因此为加固或修复已经脱落的蝶装书籍便使用了这种穿线装订的方式。

古人视书籍如生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尽可能延长书籍的寿命。可以这样说,书籍保护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李致忠:《古书旋风装考辨》,《文物》1981年第2期。

[2]李致忠、吴芳思:《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图书馆学通讯》1987年第2期。

[3]李致忠:《敦煌遗书中的装帧形式与书史研究中的装帧形制》,见《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二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4]秦思源(Colin Chinnery):《敦煌文献装帧形态及特征》,见国际敦煌项目网站(http://idp.nlc.gov.cn),林世田翻译。

[5]肖东发、杨虎:《插图本中国图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商务印书馆,1996年。

[7]张志清、林世田:《S.6349与P.4924易三备写卷缀合整理研究》,《文献》2006年第1期。

[8]国家图书馆编:《文明的守望:古籍保护的历史与探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频道)

相关文章

  • 一把小泥壶一段家国事(组图)
    一把小泥壶一段家国事(组图)

    紫砂壶●丁蒙2010年,一把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紫砂壶在北京拍出了1232万元的天价。震惊之余,我不禁想起家中藏有一把吴湖帆祖父吴大澂与人合作的紫砂壶,多年来不知放在哪里,翻箱倒柜才找了出来。家中旧物大都失散了,这把壶在我家已近百年,留到今日殊为不易,而围绕着它还有一段家国旧事。我的祖父丁佛言生于1878年,逝于1931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以辛亥革命时期领导...

    977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艺术家Limzy将水彩和花瓣相结合做的裙子,好美![图文]
  • 公众号作者“判”杭州G20佛像造假 名誉权案近日宣判[图文]
    公众号作者“判”杭州G20佛像造假 名誉权案近日宣判[图文]

    “杭州G20佛造像名誉侵权案”曾备受国内收藏界人士关注。记者了解到,时隔近两年,这一著名收藏界争端将迎来新的节点。G20期间组织展出一批佛造像2016年8月至9月,“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期间,一场名为《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的展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展品由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院长李巍提供,免费向公众开放,受到国内收藏界的高度关注。李巍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的文物价值较高,其中有...

    1173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故宫牌匾里有哪些深意[图文]
    故宫牌匾里有哪些深意[图文]

    (原标题:故宫牌匾里的深意)故宫---一所皇家宫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犹如一张水彩画永远铭记在后人的记忆里。当历史的车轮渐渐远去的时候,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却在延续着它既有的辉煌文明。故宫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这些匾额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太和殿 建极绥猷匾上图是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

    1809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古代茶作图欣赏[图文]
    古代茶作图欣赏[图文]

    古代茶作圖以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在《茶经》中,把团茶的制造方法分为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步。幻灯播放...

    207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北宋钱币宣和通宝小平分类略说[图文]
    北宋钱币宣和通宝小平分类略说[图文]

    美制隶书 华夏古泉 2014-08-04 RMB 546如果说北宋钱是我国钱币铸造及钱文艺术的高峰,那么徽宗钱就是其中的“顶峰”,而徽宗最后一个年号所铸宣和通宝,又是北宋钱之集大成者。无论对钱艺术、精良铸工及版式变化,均可作为此时期的代表。宣和通宝的版式虽不如皇宋、元丰、崇宁等繁多,但钱文富于变化,不同版式间区别明显,铸造精良,常见白铜钱,这也是吸引众多爱好者的原因。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又可将风格类...

    359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浅谈莲花菩提子价格与升值空间[图文]
    浅谈莲花菩提子价格与升值空间[图文]

    关注菩提子的朋友们,肯定都会对“莲花菩提”感兴趣,做为菩提当中的贵族,有一串莲花菩提那绝对是倍儿有面子的事,不过莲花菩提子价格昂贵,一串精品四五位数是很正常的,这也让不少玩友们都比较忐忑:莲花菩提能保值吗?有没有继续升值的空间? 首先说说“莲花菩提能不能保值,以后会不会跌下来?”相信这个也是很多玩友们不敢轻易下手的原因,莲花菩提虽说是近几年新流行起来的品种,但是从莲花菩提子价格上面来说还是非常稳...

    1258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徽歙吴积善堂支祠庋藏的四幅唐寅画[图文]
    徽歙吴积善堂支祠庋藏的四幅唐寅画[图文]

    徽州歙南昌溪,曩昔被誉有千灶万丁的大村,是吴姓聚居之地。著名的太湖祠——吴氏宗祠,下设的宗派还有各支祠,如吴积善堂支祠就属其中之一。《辞源》载:“祠堂,庙也。以祭祖宗或祀名宦乡贤者。”《汉书》:“功光祖宗,业垂后嗣,今亦以为先世之通称。”祠堂一般占有土地、山场及公用财产,可以抚恤孤寡和学童入学等善事,祠内祭祀的用具丰富多彩,有装饰的锦帔帷幕,陈设的宗器(巵、卣、簋等)十八般武艺和打击乐器,满堂的对...

    1992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清代竹兰石雕屏扇赏析[图文]
    清代竹兰石雕屏扇赏析[图文]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有清代石雕屏扇两块,呈长方形。高19.4厘米,宽13厘米,为文人雅士案头欣赏之物。此作品巧用其石自然色彩,将底层的紫色磨平作为背景色,在中间层的粉绿色和上层的浅褐色中雕刻作画,可谓巧夺天工。一块将褐色石层雕刻成怪石,粉绿色雕刻成竹子、小草和绿地。其石层次分明,千姿百态,其竹枝繁叶茂,挺拔向上,一派生机盎然之景。另一块利用浅褐色石层,雕刻出怪石和兰花,将粉绿色石层雕刻成兰叶及绿地...

    740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毛主席曾3次到醴陵 揭开天价毛瓷的神秘面纱[图文]
    毛主席曾3次到醴陵 揭开天价毛瓷的神秘面纱[图文]

    (毛泽东与胜利杯(资料图))红网株洲站4月19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肖捷)2013年6月20日,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在香港举行。备受关注的毛泽东生活用瓷釉下五彩瓷碗(一套五件)以1168.4万港币的价格成交,成为全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拍品。迄今为止,市场上追捧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为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一直没有确切的官方正式版本,这才导致众...

    1017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中国被掠文物成日本“国宝”[图文]
    中国被掠文物成日本“国宝”[图文]

    东京博物馆展出的战国青铜鼎,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二战中日本从中国掠走10万件珍贵文物、6000吨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了疯狂洗劫和掠夺。专家研究发现,二战中日本从中国掠夺了6000吨黄金,从东南亚各国也掠走1万吨黄金,并且从中国掠走了10万件珍贵文物。对亚洲的财富掠夺是日本战后复兴的基础,而亚洲各国则因为日本的掠夺而陷入贫困。部分当年曾参与在中国劫掠的亲历者也告诉记...

    1392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圣诞老人的驯鹿因雾霾迷路到中国古代后[图文]
    圣诞老人的驯鹿因雾霾迷路到中国古代后[图文]

    新浪收藏 据说,圣诞老人因为雾霾迷路了,他的驯鹿误穿越到中国古代。不信你看!这段时间中国考古界的大发现、大事件——海昏侯墓里发掘的鹿形铜镇为证。鹿形铜镇的仰头身姿多么舒展。海昏侯墓里发掘的鹿形铜镇,像不像圣诞节的驯鹿,当然郑重申明此鹿跟彼鹿邢相同,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完全不同。当然,你要跟我较真,我当然要郑重申明,《宋书·符瑞志》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认为“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

    1084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德国唯宝甄选红色珍品 倾情献礼情人节[图文]
    德国唯宝甄选红色珍品 倾情献礼情人节[图文]

    如果要挑一种颜色来形容西方的“情人节”,那最合适不过的是象征着爱情的红。在德国唯宝的世界里,情人节收到一份火红的爱情信物已成为每一对爱侣信奉的表白仪式。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即将来临之时,德国唯宝为爱侣们倾情献礼,精心甄选了一系列以“红”为主题的珍品。这些餐桌上的“红色佳人”不仅为你的情人节增添浪漫气息,更令你的生活如情人节一般,每...

    1708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如意精品欣赏[图文]
    如意精品欣赏[图文]

    如意起源于生活中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最初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我国古代有“搔杖”(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

    309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猴票背后的收藏谜团[图文]
    猴票背后的收藏谜团[图文]

    “新到的猴小本,48元要不要”,得到摊主否定的回答后,这名拿着一摞猴票的男子逐个在各摊位前询问,多数回应“还有货”。这是1月10日下午3点多,昌乐路文化市场内猴票交易的场景。“头一天各家都缺货,小本票卖到65元,真是一天一个价”,这名男子这样感叹。一枚猴票,搅动一池春水。1月5日起发行的丙申年猴票,受到了收藏界和市民的追捧,也带火了文化市场的行情。为何在集邮公司不好买的票,文化市场倒有不少?决定一...

    1770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