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
●丁蒙
2010年,一把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紫砂壶在北京拍出了1232万元的天价。震惊之余,我不禁想起家中藏有一把吴湖帆祖父吴大澂与人合作的紫砂壶,多年来不知放在哪里,翻箱倒柜才找了出来。家中旧物大都失散了,这把壶在我家已近百年,留到今日殊为不易,而围绕着它还有一段家国旧事。
我的祖父丁佛言生于1878年,逝于1931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以辛亥革命时期领导山东独立、反袁世凯、抵制曹锟贿选享名于当时,以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传名于后世。丁佛言从政清廉、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生前不置房产、不积浮财,就是家中所藏的书画、印谱、碑帖、拓片等,也是为治学所购和朋友所送,称不上收藏,而独对紫砂壶有所偏爱,是其勉强可称作收藏的东西。民国时期,紫砂壶并非名贵之物,却颇受文人清赏,其好友章士钊、孙伯恒、夏莲居等都曾以紫砂壶赠与我的祖父,但其总共所藏数量也不过十余把。经过将近百年的风雨,祖父经手之壶大都不知去向,而一把黎元洪所赠之壶却意外地保留了下来。
紫砂壶
1916年发生的“府院之争”是当时中国政坛上的一件大事。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就任总统,而实权却操纵在皖系军阀首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段祺瑞手中。黎元洪与丁佛言早就相识,1913年组建进步党,黎元洪为理事长、丁佛言为山东省党务部长,黎对丁的胆识、人品极为钦佩。1916年8月,丁佛言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成为黎元洪的重要倚弼。任职后,丁佛言清理积案、制定议事规则、维护总统权限,深得黎元洪赏识。但当时的中国是靠实力角逐政坛的,黎元洪无军队作靠山,全不被段祺瑞放在眼里。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是段祺瑞心腹,更是飞扬跋扈,处处与总统府为难。随着黎段矛盾的不断激化,总统府与国务院已成水火之势,最终黎元洪将徐树铮革职。而段祺瑞为了报复,一定要同时免去总统府秘书长任职,方肯罢休。眼见北洋势力把控政坛,黎元洪弱势无为,局面无可挽回,丁佛言上书要求辞去秘书长职务,不久,获准离去。
丁佛言任职总统府秘书长期间,被黎元洪授予一等文虎章和二等宝光大绶嘉禾章,私交上与黎元洪也相处融洽。辞职后的同年10月,丁佛言的父亲病逝,黎元洪闻讯亲书挽联:“乃父今化辽东鹤,有子才如北海龙。”黎元洪知丁佛言喜书法篆刻,精研古文字学特别是彝文大篆,又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于是将自己的一把清末金石大家吴大瀓所制紫砂壶相赠。
紫砂壶
吴大瀓所制紫砂壶多署愙斋款,应是步陈曼生后尘,走文人与制壶名家合作雅玩一路。黎元洪所赠之壶为段泥所制,壶长17厘米、高8.5厘米,器型大而饱满,是曼生十八式中典型的石瓢造型。壶身正面刻有“石瓢”两字,隶书体,古意浓厚,左侧落款为“南林氏摹左刻”,有狂草味道。南林氏为清末刻壶名家,与吴大瀓多有合作。壶底落有愙斋款,壶盖内钤有鸿溪小章。壶内有很厚的茶碱,色泽浅黄发白,显然是被长期使用过的。此壶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古朴大气,不愧是出自金石家之手。丁佛言一生在学术研究上以金石学最负盛名,对同为金石学大家的吴大瀓极为称颂,他的两部重要学术著作《说文古籀补补》和《丁佛言手批愙斋集古录》,都与吴大瀓有着直接渊源。能得到一把出自吴大瀓之手的紫砂壶,其珍爱程度自不必说了。
祖父去世后,其生前遗物大部分失散了。抗战时期,后人家中曾遭日本人抢掠,文物损失惨重,生活困难时也曾变卖过一些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祖母有过两次捐献,1950年将一批重要文物和丁佛言的著作手稿捐献给了山东省博物馆。1986年,山东省龙口市筹建丁佛言纪念馆,后人又捐献了与丁佛言相关的100件文物。记得当时捐献中就有一把紫砂壶,而这把却无意间被留在了家里。
过去,紫砂壶虽受文人喜爱,但也大多当作实用之物,经济价值并不很高,所以传世的老壶大都留有浓重的使用痕迹。这把愙斋壶在家中很长一段时间只是随便放置,上世纪50年代曾要卖给地安门一个叫宝聚斋的文物商店,当时只给3元钱,嫌太少,没有卖成。1989年,北京已经有了不少个体古玩店铺,古董也开始成了值钱的东西,这把壶被我拿去打探价钱。我拿着壶先来到东琉璃厂一家叫龙凤斋的个体古玩店,老板姓姚,后来知道是当时古玩行里大名鼎鼎的“姚百万”。我把壶给他看,他觉得是个不错的东西,却估不出价钱,问我卖价,而我只想了解价值,根本没打算卖,所以故意说个高价,要1000元,而老板说价太高,一两百元可以考虑。我赶紧出来,又拿到同在一条街的国营文物商店,店内几个年轻工作人员拿着壶左看右看,不知道是谁制作的,找来一本厚厚的工具书查看,好像是看明白了,问我卖多少钱。我有了前次的经验,不敢报高价,报了个600元,工作人员说这个价收不了,所以壶又被抱了回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的亲属已经可以绕道香港来北京探亲了,带来的手表、戒指、美元让我们开眼和感动,思回报,便想到了这把紫砂壶。记得是1990年夏天,考虑到出境问题,我拿着壶到朝阳门外的古玩市场打了一个“京文检’的戳,后来听说还需要打火漆,便又来到北京友谊商店,找到一个专给出境文物验关打火漆的地方。验关的是一个叫孙会元的老者,大约70来岁,人精瘦、个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是国内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老先生看过壶后说:“壶不错,属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不能打火漆。”送人不成,此后,这把壶就一直留在了家中。
一件器物,当它在一个家庭中历经百年,必然会结下不解的情缘,留下可供回味的故事。这把壶将三个历史人物连接在了一起,百年后,睹物思人,不禁感慨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