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收藏的白色海南砗磲贝样品。
收藏的种类丰富多彩,有自然形成的奇石收藏,有精雕细琢的玉石收藏,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书画收藏,有经久不衰的瓷器收藏,而说起魅力收藏就不得不提到那些源自深海的藏品了。在神秘的海洋世界当中,经过岁月的洗礼,让它们从动物、植物变成了活化石和有机宝石,备受收藏爱好者的亲睐。
美丽砗磲展现缤纷海世界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贝,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之所以藏家们会热衷于砗磲的收藏,是因为它与几乎绝迹的海南黄花梨非常相似。“环境地域限制性强、不易生长成才、为了保护环境限制捕捞等因素让砗磲成为了稀缺收藏品。”国家艺术品鉴定评估师杨波表示。
砗磲与贝壳类的海底动物相同,只是身躯较为庞大。杨波介绍,“在我国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那时‘砗磲’二字写作‘车渠’,没有石字旁,后来‘车渠’二字才加上了石字旁,使人易于明白‘砗磲’是一种宝石,其实‘车渠’两字的真正意思为车轮的外圈,在古代车轮是用木制成的,而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具有锁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因此在古代也是一种药材。砗磲极高的药用价值还表现在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改善失眠等药效,特别对咽喉肿痛更有疗效。”
杨波收藏的是白色海南砗磲,其形状如蚌蛤,壳大而厚,壳上有形如车轮的沟纹,非常美丽,让看到它的人都会感到爱不释手。海南砗磲肉可供食用,而它的外壳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壳体光滑,厚达数吋,是由外层角质层、中层稜柱层和内层珍珠层三部分构成,是琢磨海南贝壳工艺品玉器的优良材料。“由于环境的污染海底生物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影响,体积较大的砗磲更是少见。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收藏品,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人们也只能从教科书和纪录片中见到这些海洋生物了。因此,我们在收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保护这些珍稀的动物,这样才能有意义,收藏也更具魅力。”
包先生收藏的鱼化石
鱼化石——来自深海的礼物古生物化石的收藏,是我们了解物种起源的生存、发展到灭亡的物化证据,更能让我们知道由于地壳运动、地震、海啸等人为不可制止的自然灾害,增强我们理解“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秘笈。但是这一种收藏品种,却不是每个收藏爱好者都有幸可以拥有的,我市收藏爱好者包先生为了能拥有一件这样的藏品,耗资18万从网上购买了一块让他爱不释手的鱼化石,这块化石被他称为是来自深海的礼物。
“这块化石是在网上拍下的,当时花了18万元,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太随意了,花这么多的钱,敢在网上买东西,其实在拍下这块化石前,我也实地去看过这件东西,确定是化石,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出手的。”包先生介绍,这块鱼化石的上家是在辽宁锦州,具体上家如何入手他也不清楚,只知道当时上家家庭里出了事故,急需用钱,所以也是忍痛割爱出售,在一个双方都认识的朋友介绍下,他捡了一个便宜,如果在正常的情况,这块化石最少需要25万。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这块鱼化石比成年人的手掌略大一些,化石分为两块,身长大约15厘米左右,宽4厘米,鱼身较为圆润,鱼头呈尖形。图案上的鱼鳞、鱼鳃、尾鳍等均清晰可见,化石呈棕锈色。“我感觉这条鱼不像现代鱼,可能是条古生物鱼吧,要真是那样的话,收藏价值就更大了。”包先生介绍。
对于鱼化石,收藏爱好者包先生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一般的古鱼化石,大约形成于1.5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这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鱼化石本身的魅力,使现代有很多人追捧化石收藏,造成了近年来的收藏热和鱼化石的价格上涨,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化石造假的现象,所以他建议喜欢的藏友收藏时一定要谨慎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