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古玩收藏圈内,“老仿”藏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老仿”,就是指解放前各朝代对前朝文物的仿制,此类仿品并非现代所造的赝品,与真品相比同样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那么,您听说过古钱币中也有“老仿”吗?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即有伪造古钱出售者,至清乾隆嘉庆之际,伪钱制造业已颇具规模,到了清民时期则可以说是一个文物造假的高峰期,出现了仿品充斥市场的状况,青铜古瓷、名人字画均可在市场上见到假货,古钱币亦不乏其中,使得当时不少人打了眼。此外,19世纪40年代的上海,有家“麒麟钱币社”,经常制造出售伪币,并能以假乱真,曾长期困扰藏界。而如今,这些清民仿品都已有了岁月的痕迹,具备了收藏价值,更是收藏前辈们在当时所经受过的一种考验,可谓别具情怀。
另外,由于古钱币在当时有着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职能),使得一些不法之徒竟私自铸币,从中获取利益。因此笔者认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私自铸造官方物品就是仿制,所以在古钱收藏中,“老仿”又衍生出了一层新的含义,即“私铸”,也就是非官方铸造发行的流通货币,不妨理解为“古代的假币”。
历史上,除了西汉早期短暂出现过朝廷允许民间铸币的情况外,其他时期均被严格禁止。但是,从目前的存世数量上看,留存下来的“私铸币”并不少,可见其铸币所获利益甚高,众人宁可作奸犯科而为之。“私铸币”主要由民间盗铸产生,此外,官僚、敌对势力,甚至国外都曾进行过针对我国古代的钱币盗铸活动。“私铸币”通常使用低档铜料减重铸造,以致其形制小而轻薄,做工粗劣,使用时夹杂在官铸币中充数,以图私利。时间步入近代,我国货币的发展开始受到西方影响,工艺更加复杂的“机制币”最终取代了方孔圆钱。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型“私铸币”随之产生,此类“私铸”又被称为“私版”,其中,铜币依旧使用低档铜料减重铸造,而银币则使用铜镀银或以低银仿铸,这种造假方法相信是由国外传入。综上所述,不论是古代的“私铸币”还是近代的“私版币”,都是以牟利为目的,尽管它们扰乱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但作为一种历史细节在当今时代的真实显现,实则意义不凡。
说到以上“老仿币”的收藏价值,我们不妨与官铸币做一下比较。首先,官铸币由朝廷铸造发行,币中钱文不是出自文人雅士就是皇帝大臣,颇具艺术性。其次,官铸币大小轻重都是按照各个时期颁布的铸币标准而铸造,可谓制式统一,美观大方,以上两点确是“老仿币”所无法媲美的。但笔者认为,“老仿币”真正的亮点在于其历史性,而且铸造量又远低于官铸币,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日后必将成为古钱收藏中的一支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