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方彝 商代 高25.4 cm
1999年,香港苏富比,成化斗彩鸡缸杯,2650万港币,创下明代斗彩器物的世界纪录;
2005年,伦敦佳士得,元代人物故事“鬼谷下山图”青花罐,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
2008年,伦敦苏富比,唐鎏金银盖碗,158万英镑,创下唐代银器的世界纪录;
2009年,英国伍利沃利斯拍卖行,清乾隆鎏金铜座碧玉水牛,340万英镑,创下中国玉器世界纪录;
2015年,伦敦苏富比,唐三彩凤首执壶,27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670万元),创下中国唐代陶瓷世界纪录……
这一个个世界纪录的创造者都与一个传奇式的名字相连——朱塞佩·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
他是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多达5000余件,其中不少顶级珍品创下当时的价格记录,其家族所经营的古董商号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他是那些“天价”中国艺术品神话的缔造者,但他并非只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他对中国艺术和文化极其热爱,他曾经这样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出于喜爱而购买一件藏品,然后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藏家。在此期间,也许这个器物的价格会上涨,但那不是我们留下它的目的——我们只是在寻找合适的藏家。我从来不为投机或者投资而购买。”《观察家》杂志这样评价埃斯卡纳齐:“他认真钻研每件买品,有的研究甚至长达3年。画廊里的图书馆占据了整整一层楼面,两大面墙上整齐地排列着他订阅的中文和日文的考古杂志。”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从他那里获益良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客户也成了埃斯卡纳齐的挚友,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趣事。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 明永乐
洛克菲勒夫妇
洛克菲勒夫妇决定购买朱塞佩于1976年5月在巴黎私下买到的一只磁州窑梅瓶。互相问候之后,洛克菲勒切入了正题,问道:“我能得到什么折扣?”这让朱塞佩笑出了声,“在欧洲,洛克菲勒这名字是财富的代名词,所以要求折扣听起来有点不合时宜。”洛克菲勒说:“是的,但是我从这次购买中省下的钱,会帮助我再次从你那儿买东西。”于是,双方愉快地达成了折扣协议。
对于洛克菲勒的收藏而言,知识、敏感度和财富缺一不可。他有两条原则:任何被批准收购的物品必须在美学角度上赏心悦目,同时其品质也要能够媲美已知的同类精品。夫妇俩对亚洲艺术的兴趣,和他们当时对提高美国大众对亚洲事务的意识和理解的期许密不可分。他们相信,通过直观接触遥远国家的艺术和文化,会加深公众对这些国家的理解和欣赏。
博物馆馆长李雪曼
从1972年起,李雪曼从朱塞佩那里为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购入了50多件藏品,每件器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朱塞佩多年来一直留意着一尊中国古代木雕观音像,令人惊讶的是它被发现隐匿在伦敦肯新顿教堂街一个积压着古玩的,名叫“玩偶屋”的小店的黑暗角落里。店主礼貌但坚决地拒绝了朱塞佩的多次出价,直到1980年才最终接受。当时李雪曼也在城里,于是朱塞佩邀他一同来看他的惊人发现。“开个价吧,我们买了。”这次交易不像通常那样需要博物馆董事的批准,朱塞佩笑着和他握了握手。接着,李雪曼从容地拿出一条手绢,拍打了一下,将它放在观音像的飘带上开始擦拭起来。一段详细的中文长铭文在尘封多年后逐渐显露出来。“南宋的,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李雪曼说。
釉里红执壶 明洪武 高32.5cm
赛克勒博士赛克勒(1913—1987)20多年来积累了数以千计的、庞大的中国文物收藏。1972年到1973年间,当得知朱塞佩意图购买纽约弗雷德里克·梅尔一流的中国艺术收藏时,赛克勒指示朱塞佩争取为他买下整个收藏。后来梅尔委托佳士得,于1974年6月在伦敦拍卖其收藏。朱塞佩在拍卖中买下35件物品,3周内他就将其中的25件出售给了赛克勒,赛克勒一收到器物,就随即捐了20件给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件商代青铜方彝,当时是拍卖史上最为昂贵的中国青铜器。这位赛克勒博士不仅收藏物品,也“收藏”藏家。他认为只要买下另一位藏家穷其一生、辛苦搜罗的收藏,就能获得整个收藏过程中藏家投入的能量、知识和虔诚。
松冈清次郎
松冈清次郎(1894—1989)是一个富有活力且行动果断的人。他极其享受购买的乐趣,即使是花费高价也在所不惜。1983年6月15日,松冈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以44万美元(约合32万英镑) 拍下了一件器型和釉色绝佳的超大型唐三彩罐。这件三彩罐在众多拍品中备受瞩目,人人都想知道它的来历,因为它实在是唐三彩中的极品。很快消息传出:陶罐来自中国,后经香港来到纽约。朱塞佩认为这标志着一个重大转折,是公开市场上首次出现直接来自中国的重器。多年来,松冈从朱塞佩手中买下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品,其中有1973年6月展览封面上的明洪武釉里红执壶、一件精美罕见的15世纪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和1974年展出的一件大型唐三彩马。
仇焱之
仇焱之(1910—1980)生于江苏扬州,13岁那年被送往上海学习,师从古董商朱鹤亭。20岁时便已学有所长,开始了自己的小型收藏,并从事古董买卖以磨炼眼力。仇焱之买东西时牢记三点:东西的稀有性——越少越好;装饰性——必须合乎当时的时代标准,没有一点存疑之处;品相——尽可能完好无损。有一次,朱塞佩前去拜访仇焱之俯瞰日内瓦湖的府邸。到了那里,仇氏飞快地拉开一个抽屉,只见里面放着至少10件精美绝伦的官窑和哥窑瓷器。朱塞佩不知道,仇氏之前已在里面混入了一件18世纪的仿品。朱塞佩回忆说,自己是靠运气才发现那件清代的仿品。经过这次多少有些令人胆怯的测试,朱塞佩从仇氏那里学到了宋官窑和清仿之间的区别。朱塞佩回忆仇氏来逛画廊时自己惶恐不安的心情:试问你能给一个什么都有的藏家展示什么呢?
玫茵堂
玫茵堂收藏由眼光敏锐的两兄弟建立,两兄弟商定,他们的收藏不能互相重复,一位主要收藏新石器时期至元代的陶瓷,另一位则收藏从元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器物。经由朱塞佩推荐,康蕊君开始为他们不断增加的收藏撰写图录。20多年之后,她完成了6卷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且印刷精美、呈现其陶瓷收藏的图录。早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其中一位就已十分依赖仇焱之的指导。70年代之后,朱塞佩和兄弟两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他们经常光顾伦敦的画廊,但他们从不一起出现。他们对中国艺术的热情始终如一,总共在朱塞佩那里购买了逾300件藏品,件件品质优越,都是为了使现有收藏锦上添花而购。
本文节选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朱塞佩·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著,薛好佩(Hajni Elias)整理,刘昊、欧阳碧晴、战蓓蓓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