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扇面书画费思量:咫尺之中有乾坤[图文]

时间 : 01-02 投稿人 : 朝朝 点击 :

扇面书画费思量:咫尺之中有乾坤 | 艺术品欣赏

明 文徵明 《行书七律诗扇》(洒金笺)

近年来,扇面在艺术品市场上日益受到人们的热捧,甚至有“扇面一尺算两尺”的说法,意指同一位画家,同样作花鸟或山水,一张扇面的价格通常比一开册页的价格要高一倍以上。追本溯源,于扇面上写书作画,可谓是中国艺术一个特殊的创造。陶渊明曾写过《扇上画赞》,《晋书》里也记载了“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的故事,都表明了扇子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本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为大家详解扇面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风貌。

扇面书画费思量:咫尺之中有乾坤 | 艺术品欣赏

清 任熊 《花卉草虫图》(泥金笺设色)

明代“吴门画派”偏爱折扇

扇子作为纳凉、挡尘、遮阳以及礼仪的实用工具,因书画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并形成了自身的发展历史,代代相传,且影响所及至亚洲国家中的朝鲜、日本等地。

汉唐时期,以竹木为骨架,糊以薄质丝绸的纨扇,绘有丹青重彩,显得比较富丽古雅,是中国古典艺术重要形制的见证。朱万章告诉记者,宋画中的团扇作品遗存至今,其上的院体花鸟比较盛行,从中可见绘画大家的风采,是宋代艺术的重要组成。而折扇也称 “折叠扇”或“聚头扇”,它的使用据说最早是在宋代从朝鲜开始传入的。此后,随着造纸业的兴盛,折扇大量登场,文人书画在其扇面上得到了充分发挥,折扇成为一种可以消夏、纳凉的生活用品,同时是一种可以把玩的艺术品,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具体来说,朱万章表示,在折扇上写字作画大约兴起于明代中期即成化年间,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折扇画是宣德二年(1427年)由明宣宗所画的设色山水人物折扇。“这是一把完整的成扇,艺术性虽然不太高,但具有开创性意义,历史价值较高。”

扇面书画费思量:咫尺之中有乾坤 | 艺术品欣赏

明 陈洪绶 《携杖观画图》(泥金笺设色)

明代中期折扇最流行的是吴门地区,像“吴门画派”的唐伯虎、仇英都喜欢用折扇。因为当时江南是整个中国书画的中心,起到了很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后来便风靡全国。出现了纯粹的书法扇面、单纯的绘画扇面及书画合璧的扇面。像成扇往往一面是书法一面是绘画。沿至清代,几乎所有文人书画家都有在扇面上写书作画的典型经历,从而形成了扇面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就是到今天,扇面也依然是书画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制,譬如有“新文人画”代表人物之称的朱新建,就创作过一批颇精彩的扇面人物。其中的一件《美人图》去年12月以23万元人民币拍出。

因此,扇面收藏也成为书画艺术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别。许多收藏家将书画扇面直接裱成册页,而不制成可折叠的成扇。这类单面的作品要么纯粹是书法,要么单独为绘画,或者书画结合。由于册页好保存,还有人将成扇扇面揭下,装裱后收藏起来,因此古代扇面书画大多以册页的形式保存至今。清朝时乾隆帝曾命礼部尚书、画师张若霭将宫内所藏元、明两代折扇三百把编目作序,因此上行下效,此风在文人之间盛行。在民间,也出现了职业的画商和扇庄,经营书画成扇,玩扇、藏扇蔚然成风。朱万章说,1924年始创于京城的杨仁雅集时贤书画扇面会,多次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扇展,梁启超、溥心畬、齐白石、陈半丁等一代名流都有作品参展,开启了扇面艺术面向公众展览的历史。

在扇面作书画需精巧布局心思独到

由于扇面的形制特殊,面积比较小,在这么小的空间里进行谋篇布局,对很多书画家有很大的局限。不过,朱万章也表示,这样的约束,让很多扇面作品比手卷、立轴要更精致、更有看头。“在这么小的空间要做到游刃有余,书画家在创作时需要布局精准、技法娴熟,所费心思要独到,驾驭得好,一幅盈尺的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小中见大,咫尺之中有大乾坤。像有的画家在扇面上创作《兰亭修禊图》,一平方尺中有山有水,更有几十人物形象,功力尽显。”而明清两代留存下来的扇面书画作品,的确可谓小品中见大艺,题材上丰富多彩:

一是寄情山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自然与人息息相关,不少扇面上的烟江草树、幽谷溪泉,或空寂旷远,或蓊郁深邃,寄托了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像丁云鹏的《层岩竞秀图》,是他五十岁时绘制的,图中峰岩耸峙、溪水平流、万木峥嵘,有一高人正独立桥头,欣赏壮丽的山水美景。作品风格秀润、敷色淡雅,有“吴门画派”之风;墨色温润、用笔略粗,又具有“松江画派”之韵;

二是花鸟娱心。尤其是明清时期,花鸟画突破了宋代院体的写生模式,水墨写意、没骨花卉等技法的创新,给扇面这一方小小天地也带来了新的动感与活力。像清代任熊的《花卉草虫图》,描绘坡前草花一簇,菊花纤挺,牵牛潜藏,扶桑舒展,刺棘招摇。瓢虫憩息在宽叶上,天蛾舞动于花丛中。作品双钩细腻、设色明丽,花叶浓淡映衬、繁而不乱,可谓工笔花卉中的精品;

三是容影随性。元以后的文人画美学思想中,图写人物强调精神气质为先,形似倒在其次。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纷纷突破前人成规,从民间绘画和西洋绘画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新的艺术潮流。像陈洪绶的《携杖观画图》,该扇面自画他在苏州狮子林作画时的情景。背景简洁、造型生拙,用笔尖细、流畅,转折、顿挫间充满变化,墨色浓淡相间,具有强烈的个性气质与独特的审美意趣;

四是诗文咏志。文人墨客喜欢以吟诗作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扇面上的长诗短句,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像文徵明的《行书七律诗扇》可谓其中代表之一,这首七言律诗用笔圆转而不乏骨力,字迹流美而不至甜腻,潇洒秀逸而不失法度,儒雅稳重,颇得晋唐书法的风致。题识为“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乙卯元旦。徵明。”

扇骨选用也有讲究 需与扇面相辅相成

一把成扇在手,扇骨如同两扇门,最早进入人们的视线,最先受到人们的观赏品评。因此,从古至今,扇骨在用材上特别讲究,包括了所有的名贵竹木。折扇扇骨在用竹方面可以说包容了所有竹子的品种,如湘妃竹、梅鹿竹、棕竹、桃丝竹、芝麻竹、佛肚竹、方竹、紫竹等,在扇骨的世界中无一种竹子被遗漏;在木质上,从最初使用的松木、桧木,到后来的紫檀木、红木、乌木、鸡翅木、檀香木、黄杨木、金丝楠木,任何名贵的木料都被用在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及金银铜铁等材料也都加入进扇骨的行列,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囊括了竹、木、牙、角、金属等材质的大千世界。

而一把成扇选用什么样的材质和装饰,要和扇面书画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骨,扇骨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骨就不适宜雕汉瓦秦砖纹饰;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则要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

另外,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特别对竹骨而言。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不能不说是藏家看重的一个方面,也是赏析和估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竹骨雕刻以玉竹为多,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明清时,浅刻竹骨盛行,民国初年深刻颇受欢迎。深刻一般层次较分明,而浅刻乍看如“划痕”,其实好的浅刻作品笔锋刀法无处不在。很多人认为浅刻比深刻更见功夫,因为它的力度更难把握,细微的变化也更难处理。

阳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沙地是在铲除了竹皮的竹肌上用特殊刀具打上密密麻麻的小点;平地是把地子全部铲平。

还有一种是在玉竹上浅刻小字。清朝微刻大师于硕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三十行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字至细微处,要用 2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辨明。

鉴定:辨时代认纸张

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其扇作流传较少,所用印章往往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名家见到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另外,虽然书画家喜欢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民国扇面上作画。这点可作为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产地、年代等,像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各有特点。

对宣纸的识别也很重要,未制作成扇的扇面一般会预留出边缘空白供人剪裁,收藏者只要手指沾水轻点宣纸空白处就可了解到宣纸的好坏,水分缓慢扩散至直径为1~2厘米范围内的宣纸为上品;不扩散或迅速扩散至大范围的宣纸均为下品。对于制作成型的成扇,收藏者可以轻抚扇面,感觉柔软熨帖、与装裱纸张丝丝入扣者为上品;而松散疏离、手感粗涩的为下品。

相关文章

  • 老上海的万种风情[图文]
    老上海的万种风情[图文]

    有时候看月份牌广告上的女人就好比看美国早期的特艺彩色电影月份牌广告画的由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对外开放、西风东渐的兴盛时期,尤以上海为代表,月份牌广告画正是当时市民文化的最典型反映。清末民初,资本主义萌芽在上海出现后,商业的繁荣导致广告兴盛,而当时尚无彩色照片、电影也不普及,月份牌广告画正好弥补这一缺陷。因为集商品广告、新式画面和全年月历于一体,新颖漂亮又实用,所以被称作月份牌广告画。后来不...

    1464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菲狄亚斯雕塑的雄浑之气[图文]
    菲狄亚斯雕塑的雄浑之气[图文]

    三女神像(帕特农神庙东面山墙雕刻局部) 公元前438—432年菲狄亚斯(公元前480—前430年),是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杰出的雕塑家,他的影响之大,在后世的经典文献中,他几乎成为古希腊雕塑家的代名词。然而,关于菲狄亚斯,我们所知甚少。他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他雕刻了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宙斯神像和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并且作为当时的执政官伯里克利委任的总监主持了帕特农神庙的复建和神庙雕刻装饰。作为伯氏...

    1764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周总理病逝40周年:外国邮票里的周恩来[图文]
    周总理病逝40周年:外国邮票里的周恩来[图文]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今天是周恩来总理病逝40周年的日子。周恩来作为一代伟人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爱戴,不仅领导革命,同时还积极在外交上斡旋,并在国内事务中尽心尽力。笔者特别选出一些周总理在外国邮票上的形象,给大家欣赏。这是朝鲜邮政部门于1994年的中国国庆节发行的一套四枚周恩来邮票,邮票中分别为五四运动时期的周恩来、红军长征到陕北的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恩来、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周恩来。这四...

    152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用艺术向史蒂夫乔布斯表达敬意[图文]
  • 收藏钱币一定要注意品相问题[图文]
    收藏钱币一定要注意品相问题[图文]

    曾有一位着名的钱币收藏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品相是钱币的生命。”在美国,铸币的品相按标准可划分为70个等级,如果所藏钱币保存不当,即使只增加一条用放大镜才能看见的划痕或一个针眼大小的黑点,都会导致该钱币降低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而在美国克劳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标准硬币目录上,一个等级相差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铸币绝非个别。保持钱币的品相,其实就是让钱币保值甚至增值。在我国,虽然钱币品相的标准不像美国这样繁...

    1955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鲁班经》:一本木匠的经书[图文]
    《鲁班经》:一本木匠的经书[图文]

    1.万历本《鲁班经》卷二家具部分之“鼓架式”插图 文/陈桂湖核心提示王世襄先生评价《鲁班经》说:“它是现今仅存的、出于工匠之手、图文兼备、有关木工的一部古籍……是有关古代家具仅存的一份重要材料,对明代家具研究者来说,更是一部必读之书。”《鲁班经》,托鲁班之名,传鲁班木作之艺与木作之道,是木匠的经书,也是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的必读书。举凡研究建筑和家具的学者,如刘敦桢、陈增弼、艾克、王世襄,都对此...

    1482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古铜镜鉴赏(图)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古铜镜鉴赏(图)

    铜镜制作精,形态美,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瑰宝铜镜一般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春秋战国时期至秦多为王公贵族享用,到西汉末期日趋民间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形态美,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可谓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之瑰宝。近年来,古铜镜收藏趋热,懂鉴赏尤为重要。 看铸造 唐以前铜镜是采用陶范铸造的,制作和加工主要在陶范上实施,铜镜铸成后也只是平面打磨,棱角分明,如战国铜镜图...

    215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圆明园藏雍正官窑重器仿花梨木纹釉瓷桶惊现海外[图文]
    圆明园藏雍正官窑重器仿花梨木纹釉瓷桶惊现海外[图文]

    雍正仿花梨木纹釉瓷桶 来源:杭州日报 文/蔡暄民我在《清宫顶级珍宝藏何处》一文中讲到,自圆明园初具规模起,宫中已陆续将所藏历代珍品捡精、尖、稀的移阵其内,但圆明园实在庞大,很多亭台殿阁尚需填设。此时,景德镇御窑就责无旁贷地担起此重任。据清宫档案记载,在乾隆四年唐英一次进贡入圆明园的御窑瓷器就有3751件(《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巻2第97页)。可见景德镇御窑进贡入圆明园的官窑佳器数量之巨!数量如此...

    1757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从古代文物看哪个朝代斤两最足[图文]
    从古代文物看哪个朝代斤两最足[图文]

    明代戥秤,砣底铭文为“万历年造”,最大秤量60两。 倪方六炎炎夏日,街头小贩瓜果摊又开始活跃起来,但短斤少两令人讨厌。说到短斤少两,人们自然会想到“度量衡”的概 念,“度”表示长短,“量”代表体积,“衡”就是重量。在中国古代,由于各个朝代不同的斤重标准,“衡制”也各不相同。先秦时1斤仅为现代半斤,南北朝为 多取于民又成倍地加大斤重;如果论标准斤重的分量,则以唐代最足,但中唐后开始“短斤少两”……先...

    648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西南土司遗址:帝国扩张与边疆[图文]
    西南土司遗址:帝国扩张与边疆[图文]

    杨价墓出土螭首金盘 杨价墓出土螭首金杯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均建造和使用于土司制度发展盛期,曾为土司治所和军事城堡,是土司制度实施的典型先行地区,是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作为系列遗产,具有土司行政和生活中心典型的功能构成、聚落格局和建造特征,在土司治所或城堡中具有代表性。2015年7月,德国波恩。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大会上,我国的三处中国土司...

    463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图文]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图文]

    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其境内民族众多,世居民族有十多个,尤以彝族人口居多。彝族自称“诺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彝族人民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彝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凡属易碎、不宜搬迁、携带不便的陶器之类器皿都不适用于他们,因此,漆器...

    1580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剪纸京剧脸谱[图文]
    剪纸京剧脸谱[图文]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

    151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青州龙兴寺佛教石雕造像赏析[图文]
    青州龙兴寺佛教石雕造像赏析[图文]

    ■陈建军自西汉至明初,青州一直是山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早就开始建佛寺,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即建有宁福寺。龙兴寺在刘宋时期就开始 修造,宋元嘉时但呼佛堂,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称南阳寺,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称大云,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始号龙兴。青州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逐渐形成为一个佛教中心,寺院兴盛,龙兴寺即为...

    1432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乌克兰Larissa Podgoretz的珐琅作品[图文]
    乌克兰Larissa Podgoretz的珐琅作品[图文]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755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石渠”何处叹“宝笈”[图文]
    “石渠”何处叹“宝笈”[图文]

    唐代韩滉《五牛图》卷(局部从百米冲刺一般的“故宫跑”,到排队十多小时直到凌晨三四点,再到“限时3分钟”面对《清明上河图》……所有这些都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带来的现象与话题,这一特展是“石渠宝笈”着录的283件清宫旧藏书画珍品首次以《石渠宝笈》的名义在公众面前集体亮相。除了观展,《石渠宝笈》到底还带给世人哪些话题。《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本期特推出“石渠宝笈”特刊,力图多角度...

    277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