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果上“火针刺绣”作品
说起烙画,人们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由深深浅浅的褐色及黑色组成的精美画作。经过一代代艺人们的摸索,烙画的画板由木、竹发展到纸、布,葫芦烙画在天津更是家喻户晓。那么在象牙果上烙画您见过吗?今天渤海早报记者带您走近一位在象牙果上作画的烙画师。
象牙果上“火针刺绣”作品
A、迷上烙画源自葫芦
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画作,经过刘彧京的双手在象牙果上一一呈现。很难想像这些作品出自一位24岁的年轻人之手,刘彧京说自己在象牙果上进行烙画创作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天津的民俗工艺市场非常火热,像烙画古人叫‘火针刺绣’,很多地方都已经失传了”。
象牙果上“火针刺绣”作品
B、烙画“纸”瞄上象牙果
掌握了在葫芦上烙画的技巧后,刘彧京发现市面上很多烙画葫芦出自技艺精湛的前辈之手,相比之下,他的作品并不突出。经过反思,他决定对传统的烙画“纸”进行创新。这时,刚开始热门的象牙果走进了他的视线。象牙果是生长在南美赤道附近的一种名为TAGUA椰子树的果实。成熟的象牙果经过3~4个月左右的晾晒,内部的明胶会变成类似于象牙的白色坚硬物质,很多雕刻家会用象牙果替代象牙进行雕刻。
象牙果的硬度只有1.5度,很容易雕刻造型,但这么低的硬度却给烙画带来了困难。刘彧京觉得自己对象牙果的了解太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象牙果。从选果、打磨到修型这些基础工作,刘彧京全部亲手完成。为此,他购置了全套的打磨、雕刻工具,还自己动手改进了烙画笔,让它更适宜在象牙果上作画。
C、摸索三年渐有心得
五年前,生于大连的刘彧京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服装织染设计系。
有一次,朋友送了刘彧京一个30厘米高的葫芦。见葫芦非常漂亮,刘彧京忍不住用勾线笔在葫芦上绘满了纹样,从此,他便对在葫芦“画布”充满了兴趣。后来,刘彧京在古文化街见到一位工艺师在现场制作烙画葫芦。“当时特别震惊,小小的葫芦上竟然能画出这么精美、立体的图案。”此后,刘彧京迷上了烙画,他买来了很多葫芦,开始尝试在葫芦上进行烙画创作。
初在象牙果上烙画,刘彧京就遇到了个大难题:象牙果不易上色。温度低了烙不上颜色,温度高了果肉会化。几经研究,刘彧京发现5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最好。由于长期接触高温,刘彧京握笔的拇指和食指经常被烫伤,形成了两个硬茧。
经过了三年多的摸索,刘彧京终于掌握了象牙果烙画技艺。“象牙果烙画要一气呵成。”刘彧京说象牙果上不能打底稿,因为铅笔的颜色会进入果肉,整幅作品会显得很脏。因为烙画不容易修改,造型必须到位,下笔时要稳,不能有丝毫马虎。每次烙画前,刘彧京都要将象牙果反复琢磨把玩,在心里反复推敲图案。刘彧京说比较简单的图案他现在半个小时便可以做出,但这之前的准备工作、图案设计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合适的原材料难找、制作周期长,一直制约着象牙果烙画作品的数量。现在,刘彧京的象牙果烙画多为朋友和爱好者指定题材进行定制。目前,刘彧京仍在继续着他的象牙果烙画事业,希望这种艺术形式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