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孙统、谢安等名士在山阴兰亭举行的曲水流觞雅集,为后人留下了《兰亭诗》《兰亭序》和彪炳千古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由此,“兰亭”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精美绝伦的书法名帖,更是千古传诵的诗篇与序文,还有那内涵丰富的士人文化。在前些年北京故宫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典藏篇),热度最高的就莫过于唐代冯承素的《摹兰亭序帖卷》。这件最忠于王羲之真迹的版本,一次次唤起公众对千年前那场文人雅集的向往。
实际上,由于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历代诞生了很多关于兰亭雅集的绘画作品。其中的不少经典作品,尤其是近现代名家的此类题材作品,成为如今拍场上炙手可热的“宠儿”。
傅抱石《兰亭雅集图》,成交价7245万元
2017年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有一件傅抱石1944年所作的《兰亭雅集图》,画中人物的衣冠踞带随风飘荡,小童在溪边的戏耍流觞,春日润泽的空气,葱郁的草木,让安乐的气息弥漫了整个画面。背景中乱峰卷云的山石,潇潇君子般的竹林和密翳的松阴,与魏晋名士们的风度相得益彰,似正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体验。文人们酒后的痴态,在傅抱石的笔墨下,摹写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这件《兰亭》的确称得上是傅抱石最为用心去画的一张特别的画作,让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兰亭”景象再次生动呈现在今人的眼前,最后以7245万元的天价成交,亦属物有所值。此外,中国嘉德2016年推出的《兰亭雅集》、北京瀚海2007年上拍的《兰亭图》、香港苏富比2008年落槌的《兰亭雅集》、北京保利2009年卖出的《兰亭图》,也都分别以3043万元、918.4万元、444.75万港元和358.4万元的价格拍出。值得注意的是,拍场上所见的傅抱石此类题材作品,大多数作于其寓居重庆时期。那时候,抗战烽烟正浓,江山只剩半壁,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傅抱石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与魏晋时期文人报国无门、复国无望,不得不选择纵情酒色,或归隐林泉,或寄情文章曲赋,以此逃避现实来掩饰他们内心的惶恐、无助、绝望以及对故土的深深依恋是相契合的。在一样的创作心态下,后世的画者与前世的文人心神相接,才能给后世留下如此精彩绝妙的佳作。
李可染《兰亭图》,成交价5175万元
无独有偶,北京传是2014年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上拍一件李可染的《兰亭图》,上有题识:“昔年至山阴兰亭写生,时值宿雨初霁。崇山峻岭,清新如洗。茂林修竹,青翠欲滴。奔流急湍,如奏管弦。世传当年王右军在此写兰亭序,冠冕千古,为书家万世法。缅怀前代宗匠,对景流连,肃然神驰。”在题跋中,李可染回忆起兰亭的崇山峻岭,宿雨初霁后清新如洗的画面,画面笔墨俱苍,皴擦筑山之体,点染得山之质。这件《兰亭图》作于1985年,笔墨与题材均属上乘,是李可染晚年的精品绘画,格调质朴。起拍价3500万元,成交价高达5175万元。而这件《兰亭图》,最早在北京瀚海2011年春拍时就出现过,当时的成交价是2300万元。短短三年时间,藏家转手就赚了两千多万元,获利颇丰,名家精品加绝佳题材,是促成这件藏品天价成交的主要原因。李可染的同名题材作品,还见有2009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拍品(314万港元)、2006年北京诚轩拍品(121万元)和1999年上海朵云轩拍品(17.6万元)。
徐乐乐《兰亭修禊图》手卷,成交价368万元
除了上述两位近代大家外,现在拍卖市场上创作兰亭题材比较值得关注的名家,还有王明明、徐乐乐、方增先、查士标等人,当然这些艺术家的此类作品价格已经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对于普通的书画爱好者来说,不妨关注一些中青年新生代艺术家,亦可在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内,点题定制。毕竟,对于文人来说,提起兰亭,无不是肃然起敬,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的。向往魏晋时期文人的洒脱与成就,也感叹于难以逾越古人树立起的这座丰碑。拥有一幅这样题材的画作,时不时拿出来欣赏,可以说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王明明《兰亭修禊图卷》手卷,成交价1090.25万元
此外,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总结,受近年来艺术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收藏家和投资者都已经比较成熟,渐渐褪去了前些年的盲目和虚热,而代之以审慎和冷静。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失去了对艺术品的兴趣,只是这种兴趣更多地集中在了优质的艺术品上了。
那么,什么才能算是优质的艺术品呢?在笔者看来,这类艺术品呈现出一种特性,不妨用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真、甄、珍、新、奇、特”,这也是我们在总结艺术品市场走向时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只有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作品,才会让人心动。所以,特殊题材作品,就像兰亭一样,不管艺术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始终都是热点。而且时下精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与一般作品已经拉开了明显距离,这也是艺术品市场发展进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