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回望中国古书拍卖25周年[图文]

时间 : 11-27 投稿人 : 小波 点击 : 1405 次

回望中国古书拍卖25周年 | 美术作品新闻

宋拓十七帖文徵明朱释本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种之一

为王羲之草书信札的汇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有刻本流传,共二十九帖。传世《十七帖》当以唐弘文馆本系统为最佳,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十七帖》原卷之貌,其特征为文末有“敕”字及题记。其馆本系统中,当以文末题记“僧权”二字半刻本为优。此本为十七帖最为著名之版本,是“僧权”二字半刻本,其传承有序,历代著录,原为元赵孟頫旧藏,知此当宋拓无疑;1994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安思远以6.6万美元所得。

到今天为止,有记载的古籍流通史大约有3000多年,拍卖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在拍卖出现之前,图书的流通手段基本上是类似的,就是直接的买家与卖家接触,买卖方式不外乎摆在门面或者私下交易。近代产生拍卖之后,书籍,尤其是所谓古书、古董书的流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古书拍卖的历史

从世界史来看,拍卖业起源很早,但真正形成于18世纪的欧洲。很有意思的是,当今世界上最早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两大拍卖行,一个是索斯比(又译为苏富比),另一个是佳士得,都是从古书开始的。

18世纪,英国有个大书商叫塞米尔·贝克,当时是英国最大的书商。1744年3月11日这一天,他在伦敦考文特花园酒店组织了一场拍卖会,拍品全部是图书。这批书是约翰·斯坦利爵士的,当初拍卖并不像今天这么规范,从低往高来加价,直到最后没有人再加价了,书就归出价最高的人。塞米尔·贝克用10天的时间拍出去457本书,拍卖金额为876英磅。这个英国大书商去世以后,个人财产全部留给他的侄子约翰·索斯比,约翰用自己的名字来给拍卖行命名,这就是今天世界上第一大拍卖行索斯比(苏富比)的来由。

今天艺术品拍卖在国际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古书拍卖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短。古书拍卖相对于字画、瓷器而言,古籍拍卖一直是艺术品拍卖范畴中的小众。古书虽然是拍卖行的起源,却没有从市场价值的角度走到今天的最前列。

真正以古书为拍品的第一场拍卖会,是1993年9月22日中国书店做的,当时的叫法是“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拍卖目录没有图片,印得也很简陋。这第一场古籍拍卖,并不规范,这时候的中国书店实际上还没有成立自己的拍卖公司,所以严格来说属于一种竞买会的形式。分类也很特殊,共七大类,即1911年以前出版的古书、清朝的奏疏及国书、民国时期的旧书及期刊、伪装书、解放后的旧书、国外版的旧书、旧唱片,这种分法跟今天的拍卖公司截然不同。这场拍卖应该说是中国古籍拍卖的雏形。

国内第一场正规的古籍拍卖是1994年秋天的嘉德古籍专场。同时也从这年开始,形成了每年春秋两季大拍的做法,直到今天。国内其他拍卖公司也基本按照每年春秋两季大拍,中间再穿插一些小拍中拍,古籍拍卖从此开始走入一个规范化的状态。

拍卖推翻上千年的藏书定式

拍卖出现之前,不管是私人藏书还是公家藏书,除了自己印、抄,得书的渠道不外乎从书店、私人手里购买,或者是捐赠,从古到今没太大变化,而且价格是私密的,不为外界和大众所知。而拍卖则使古籍交易的价格公之于众,成为可以共享的信息。

拍卖刚出现的那几年,古籍拍卖的估价和底价,比当时的市场价格平均贵8到10倍,所以最初一般的买家都不认可。我跟图书馆界的朋友聊过天,在1993年和1994年,他们都认为这个价钱不能接受,因为那会儿图书馆经费远不如今天充裕,所以图书馆基本不参与拍卖这个行当。

但是一段时间后,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随着价格的升高,当时的很多好书逐渐集中到拍卖行去了。为什么产生这么一个结果?后来冷静地想了想,觉得有我们特殊的原因。1949年解放到1954年公私合营,大量古书归了一些公共图书馆,但1957年之后,尤其是到1966年之后,基本上公家买书也就很少了。那会儿书店有收购功能,他们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古书库存。后来一旦放开以后,这些库存大量地出现在市场,那些价钱按今天看来,可以称之为“贱烂如泥”。

拍卖场的价格远远高于图书馆的收购价、书店的收购价,私人藏家突然间发觉还有这样一个卖书的渠道,就把当年“文革”中抄家退赔的一些书,当然指的是善本类的,大部分给了拍卖行,这样拍卖行就变成好书的集散地。买书者也在调整心理,比如说我慢慢地意识到,市场上的拍品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你不认可没关系,只要有别人认可,这就叫市场,就像黄裳先生的那句名言:想得好书的唯一渠道就是花大价钱。从1995年、1996年开始,拍卖逐渐成为古籍买家得书的主渠道。大约在1996年左右,国家图书馆(当时叫北京图书馆)的善本部也开始关注拍卖场,印象中当时国图善本部的李致忠先生就曾带队到预展去看展品、参拍。图书馆界终于意识到拍场是图书馆补充馆藏的渠道之一。

在市场的逐渐形成及价格的不断调整中,不管是私人藏家、公共图书馆,还是其他买家,都逐渐把拍卖视为一个重要的得书阵地。卖家也认为这是一个能将其收藏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买卖双方共同找到了拍卖这个中介。我们的古籍拍卖虽然只有这么短的一段历史,但它彻底推翻了上千年来得书的思维定式。今天,随着拍卖行业的深入和发展,很多拍卖公司意识到了市场的潜力,纷纷开辟古籍善本专场,这些举措在中国书籍的流通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以稀为贵

古书有一个特点,是它的有限性。

从投资或者收藏的角度来讲,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物以稀为贵。比如某书是“孤本”,代表了稀有度、珍贵度。古书的稀有性让买家蜂拥进入这个行业,他们把它形容为一口可以舀干的井。虽然我们说有上千万册的古籍留存至今,但实际上这里面百分之九十九都在各大公共图书馆。馆藏的古书肯定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即使馆际之间的流通。

回望中国古书拍卖25周年 | 美术作品新闻

宋拓黄庭经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种之一

原石久佚,王羲之书。此本与上海图书馆藏本为一石所拓,为宋拓单刻帖。后代多以此刻翻摹,见《明停云馆帖》中存。此本原为明王宠、陈淳旧藏,民国间归裴景福壮陶阁,又归广东李启严,后见于1992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安思远以9.9万美元所得。

就今天的情况来看,古籍拍品的质量下降速度很快。数量是越来越大,质量是越来越降,价格是越来越高。比如说一部明版书的价钱,如果说以前三五万,现在平均上涨了十倍。

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是古书收藏和其他门类不同的地方。字画和瓷器的换手率都很高,而古书收藏毕竟跟文化的关系更直接,往往买家买到之后放在家里头不拿出来。很多古书藏家,喜欢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除非有重大变故,才会拿出一些东西。好的一面,是起到了市场稳定剂的作用。坏的一面,就是容易使市场枯竭,市面上没有好的货源。

古籍拍卖的意义,我认为好处首先是使人们正视古籍,认识到古籍的价值。最典型的例子是我们经常津津乐道的,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一个老乡家,从做鞋底的鞋样儿中找出了一本《永乐大典》。如果知道国图刚花了八百万买了一册《永乐大典》,我想他肯定不拿来做鞋样子了。拍卖对古籍是一种间接的保护,让人们知道古籍的价值,开始珍惜它。虽然我们不可以用贬义的话来说叫“小人喻于利”,但是对于市场而言,利益的驱动确实很有用,没有人会再把一个有着巨大经济价值的东西毁在自己手里。

第二个意义就是促进了流通,尤其促进了文物的海外回流。像上图买到了翁同龢的收藏,这是很重要的事件。比如国图现在买到陈澄中的收藏,对提升国家的文化财富有极大的作用。又比如上博买《淳化阁帖》的宋拓零本……这一切都是源于拍卖。

只会买贵少有买假

相对而言,各艺术品拍卖门类中间,假货最少的就是古书,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是古书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真正的价位。我们可以从古人的一些成交纪录中看到,在古代的各种艺术品中间,一些古书的价格属于最贵的一类,远远高于瓷器字画。第二个是古书难以造假。字画造伪古已有之,而古书因为造假成本太高,不利于赚取暴利。一部书首先得从造纸开始做,造古纸有很大费用,从牟取利益的角度来讲,这么多的纸能造出好多张古画来,但如果伪造书的话,可能只能造出一本,而古画的利润要远比古书高。所以他得了古纸,没必要去造古书。更何况伪造古书还需要老墨、雕版,一系列工本下来,远远高于可预期的利润。今天能见到的古书伪品,大部分是古人所为,这些所谓的造假,也只是以明充宋,撤序撕跋,或者更改卷数等等。当然我所说的伪书是从版本角度来看待,并非古人从思想内容上伪撰一部书,那是另外一个学术范畴。

回望中国古书拍卖25周年 | 美术作品新闻

宋拓群玉堂帖本千字文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种之一

原石久佚,为宋韩侂胄所刻丛帖,计十卷。传世无全本原刻,见有翻刻。此册为全帖卷四,宋拓孤本,无相同卷次流传。另有其他卷次分藏故宫、吉林等博物馆,皆残本。此帖宋印,又归明文征明,历代著录,流传有序,民国时期经谭敬、陈仁涛收藏,又归李启严;李氏所谓“群玉斋”即此。谭、陈二氏印见于其藏宋拓孤本柳书《神策军碑》中。此本之珍贵,其为此刻帖唯一单卷全本,故可单作一帖而存。此本后见于1992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安思远以31.9万美元所得。

古书这个门类逐渐受到一些投资家的追捧,第一个原因,他们把这一块视为价格洼地,跟古人相比,古书与其他艺术品价格倒挂;第二个原因,几乎没有假货,只会买得贵了或便宜了,不太可能买假了。古书这个行业因此进来很多投资家,我们在这儿不去评论这个事情的好与坏,只说这件事情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在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能看到古书的文物价值。大家知道,按照善本标准“三性九条”的定法,古书有自身的学术资料性和文物价值性,还有它的艺术代表性,作为投资来说,他们就只看它的价格因素。这一点对市场冲击很大,但是无可避免,因为在一个商品社会,我们无从甄别哪些人是收藏,哪些人是投资,哪些人是投资和收藏兼顾,这些不是我们所能管得了的事情。

相关文章

  • “过早拍卖价位高并非好事”[图文]
    “过早拍卖价位高并非好事”[图文]

    “东写西生”名家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关山月的入室弟子、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文/图记者余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这首诗来形容陈湘波的《荷·映日》恰如其分。在日前开幕的“东写西生2013中国画、油画写生作品邀请展”上,展出了陈湘波、董小明、梁宇、文祯非、陈宏新等32名画家...

    1118 美术作品拍卖资讯 艺术品拍卖资讯
  • 香港苏富比当代水墨艺术八件刘丹作品悉数拍出[图文]
    香港苏富比当代水墨艺术八件刘丹作品悉数拍出[图文]

    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拍当代水墨艺术总成交额达30,418,750港元,件数成交率85%,逾半成交作品以逾高估价拍出。拍卖呈献八件刘丹作品悉数拍出,刷新王己千及何怀硕两项艺术家拍卖纪录。五大成交拍品刘丹《烟山万壑拟李唐笔意》成交价:4,660,000港元刘丹《翦淞阁藏太湖石》成交价:3,820,000港元王己千《山水第472号》成交价:2,980,000港元艺术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刘丹《...

    1560 美术作品拍卖资讯 艺术品拍卖资讯
  • 弗朗西斯‧培根《自画像习作》领衔2019佳士得秋拍[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自画像习作》领衔2019佳士得秋拍[图文]

    画中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面容扭曲,被笼罩于黑暗之中,双眼凝望着观赏者。这幅画作一半藏在阴影之中,一半沐浴于斜光之下,巧妙的笔触和夺目的细节,使培根的五官更鲜明。《自画像习作》(Study for Self-Portrait)于1979年创作,近40年来一直由同一位私人藏家收藏,来自培根最后一批独立小型自画像。弗兰西斯·培根 (1909-1992)《自画像习作》油彩 画...

    1244 美术作品报道 艺术品拍卖查询
  • 山西晋宝三场拍卖会将在联拍在线实时同步开拍[图文]
    山西晋宝三场拍卖会将在联拍在线实时同步开拍[图文]

    山西晋宝2015艺术品拍卖会【古典家具】专场、【当代工艺品】专场、【中国书画】专场将于9月13日在联拍在线开拍,三场拍卖会均为线上线下实时同步拍卖,艺海集萃,大美三晋,精彩不间断。古典家具专场拍品华丽而不浮华,端庄而不呆板,亦简亦繁,格调高雅;当代工艺品专场宜收藏宜装饰,同时满足了对生活的实用性和对古老禅韵的追求;中国书画专场不乏名家笔墨,浓淡相间,气韵生动,写意百代。古老中国,历史悠久,三晋...

    980 美术作品拍卖市场 艺术品拍卖
  • 书画拍卖百科 | 内地秋拍挖掘“生货”寻突破
    书画拍卖百科 | 内地秋拍挖掘“生货”寻突破

    对于买家来说,在参与拍卖会之前,对本季秋拍的整体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拍卖行和历年秋拍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与对比,是很有必要的。那么,2019年内地秋拍形势如何?与往年相比,本季秋拍有什么特点和新变化?各家拍卖行都使出了什么招数?让我们做一番探析。△徐悲鸿国画作品《三鹅图》,充满生活气息【本站藏品】整体来看,2019年的内地艺术品秋拍,拍卖行依然延续近...

    1383 书画拍卖 书画拍卖资料
  • “明清古典家具精品”专场中的52件老家具[图文]
    “明清古典家具精品”专场中的52件老家具[图文]

    6月1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备受瞩目的中国嘉德2018春拍在嘉德艺术中心隆重启幕,奏响了中国嘉德25周年庆典的序曲,也为嘉德25周年送上了一份令人欣喜的厚礼:李可染巨作《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以1.265亿元成交;“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有12件力作成交价超千万元;清乾隆“桃花源”双耳活环大瓶以5060万元成交;黄花梨镶大理石圈椅以2702.5万元成交;诞生3个白手套专场;两件拍...

    293 美术作品拍卖 艺术品拍卖市场
  • 宋元书画走俏拍场 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图文]
    宋元书画走俏拍场 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图文]

    刘贯道《纨扇六帧》虽然今年的艺术品秋拍尚未全部拉开帷幕,但是古代书画市场已经是“硝烟弥漫”。相比以往明清书画唱“主角”,今年各大拍卖行纷纷将征集重点放到了宋 元书画。特别是中国嘉德春拍推出的曾巩《局事帖》,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1.08亿元天价成交,创造了中国书法拍卖世界成交新纪录,同时创国内书法艺 术品单件成交纪录。刘贯道《纨扇六帧》,曾经在2004年上海崇源秋拍上,以2420万元成交。在...

    825 美术作品拍卖查询 艺术品报道
  • 28.62克拉天然哥伦比亚祖母绿钻戒现保利华谊首拍[图文]
    28.62克拉天然哥伦比亚祖母绿钻戒现保利华谊首拍[图文]

    Lot 1106 28.62克拉天然哥伦比亚祖母绿配6.5克拉钻石戒指未经注油 附SSEF证书及AGL证书 估价待询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预展首日,珠宝钟表尚品的点缀及亮相,为各位藏家带来独特的视觉盛宴。拥有独特地理位置,作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迎来保利华谊的首届拍卖会,保利珠宝秉承“点亮璀璨生活”的宗旨,精选瑰丽珠宝、名贵腕表及西洋装饰艺术,为上海更添一...

    218 美术作品拍卖市场 艺术品拍卖
  • 11场拍卖会登陆2020纽约亚洲艺术周[图文]
    11场拍卖会登陆2020纽约亚洲艺术周[图文]

    狩野常信(1636-1713)《园中盛开的菊花》一对六折屏风墨水 颜料 胡粉 黄金 金箔 纸本每幅 167 x 381 cm.估价:美元 150,000 - 250,000森田子龙(1912-1998)《出》铝粉颜料 聚醋酸乙烯酯 黄色醇酸清漆 纸本79.1 x 157.5 cm.1969年作估价:美元 50,000 - 70,000葛饰北斋(1760-1849)《凯风快...

    1526 美术作品拍卖知识 艺术品记录
  • 书画拍卖百科 | 赵无极登峰钜作《 桃花源》即将春拍
    书画拍卖百科 | 赵无极登峰钜作《 桃花源》即将春拍

    瑰丽雄奇,顿入桃源。赵无极登峰钜作《25.06.86 桃花源》即将在中国嘉德香港春拍。▲ 赵无极《25.06.86 桃花源》油彩画布l 一九八六年作 l 195×130cmZao Wou-Ki25.06.86Oil on canvas l Painted in 1986来源:巴黎Heyram画廊欧洲重要私人收藏2012年4月2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拍品编...

    1549 赵无极 书画拍卖 书画拍卖资料
  • 王蒙《天香深处图》领衔香港佳士得秋拍[图文]
    王蒙《天香深处图》领衔香港佳士得秋拍[图文]

    本次中国古代书画秋拍精选之作,为王蒙《天香深处图》。王蒙 (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 (今浙江湖州) 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俯 (1254-1322)之外孙。王蒙工诗、书、画,尤善山水,画风承继王维 (701-761)、董源 (934-约 962) 、巨然 (十世纪) 且师法自然,独具新意。王氏与黄公望 (1269-1354)、吴镇 (1280-1354) 和倪瓒 (...

    1424 美术作品新闻 艺术品拍卖百科
  • 伦敦珠宝上拍佳士得纽约及伦敦奢华珍品卖场[图文]
    伦敦珠宝上拍佳士得纽约及伦敦奢华珍品卖场[图文]

    精选拍品伦敦拍卖伦敦珍罕珠宝顶级彩色钻石耳环一对估价:英镑 200,000 - 300,00011月底至12月初,众多缤纷闪耀的奢华珍品将汇聚佳士得。位于伦敦国王街和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拍卖大厅将分别举行一系列奢华珍品拍卖,呈献琳琅满目的瑰丽珠宝、非凡名表、珍罕佳酿和手袋。从令人赞叹不已的宝格丽(Bulgari)杰作到历史悠久的麦卡伦1926珍罕名酒,再到劳力士(Rolex)6062号三...

    922 美术作品记录 艺术品拍卖知识
  • 苏富比“西洋古典油画晚拍”呈献14至19世纪杰作[图文]
    苏富比“西洋古典油画晚拍”呈献14至19世纪杰作[图文]

    纽约苏富比将于2月1日举行之「西洋古典油画晚拍」呈献十四至十九世纪杰作,当中包括多幅早期名作,如前文艺复兴画家阿尼奥洛·加迪(Agnolo Gaddi)的巨幅金箔画、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早年之作《卢克雷蒂娅》及女性画家先驱费德·加利齐亚(Fede Galizia)优雅细致的静物画。主要焦点拍品有提香(Titian)的巨幅杰作《圣玛加利大》,以及维拉...

    1907 美术作品行情 艺术品拍卖资料
  • 百余件艺术品亮相佳士得伦敦“中国艺术”夏季拍卖网[图文]
    百余件艺术品亮相佳士得伦敦“中国艺术”夏季拍卖网[图文]

    拍品编号200明 十五/十六世纪龙泉青釉花卉纹罐直径 31.5 cm估价:英镑 3,000 - 6,000原标题:最后竞价机会 | 中国艺术:伦敦夏季网上拍卖佳士得伦敦“中国艺术:夏季网上拍卖”将于7月19日结束。拍卖共呈献超过100件中国陶瓷、铜器、玉器、书画及丝织品。多件拍品源自欧洲私人珍藏,经过精挑细选的作品充分展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重点拍品包括一件清十八世纪窑变釉玉壶...

    1789 美术作品拍卖查询 艺术品报道
  • 莎士比亚近400年前珍贵合集将以数千万被拍卖[图文]
    莎士比亚近400年前珍贵合集将以数千万被拍卖[图文]

    当地时间1月13日,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合集《第一对开本》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展出。据悉,这本书出版于1623年,包含莎士比亚的36部作品,预计在纽约拍卖时将以4,000,000-6,000,000美元的价格售出。图为《第一对开本》的内页细节展示《第一对开本》内收集了多部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如《麦克白》、《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及《暴风雨》等,为收集莎翁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因此有人形容《...

    756 美术作品行情 艺术品拍卖资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