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尼德·纽曼的作品 Onement VI 曾于2013年以
4380万美元(约人民币3亿元)在苏富比成交
蓝色和红色的绘画作品在拍卖中会更畅销吗?
答案貌似是肯定的。
近期,荷兰蒂尔堡大学的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研究——《颜色,情感和绘画的拍卖价值》,嗯,报告的研究结果就像题目说得那么直白——蓝色和红色绘画在拍卖中更容易卖的好价钱。
通常我们判断一个艺术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艺术家在美术史中的分量;艺术家的知名度;艺术品最终的完成质量;艺术品的收藏经历……但是如此将颜色郑重其事的作为考察对象,可能还是头一回。
马克·罗斯科的作品《橘色,红色,黄色》曾于2012年
以8690万美元(约人民币5.8个亿)的价格在佳士得成交
卢齐欧·封塔纳的作品 Concetto spaziale
曾在2015年以3,274,500英镑(约人民币2919万元)的价格成交
在第一部分中,研究人员回顾了1994年至2017年间Blouin艺术销售指数中的拍卖结果,收集了近5500件抽象作品的历史数据集,这些抽象作品来自抽象表现主义等色彩相关运动。
其中,所有作品的选择都尽量消除了包括图形、几何图案和非矩形的画布形状等可能产生干扰的美学因素,使色调成为主要的刺激因素。
他们同样对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近500名学生进行调研,要求这些学生对数字监视器上显示的拍卖数据进行评估,并进行投标。
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Wand于2014年以1744万英镑(约人民币1.58亿)成交
CY TWOMBLY的作品于2017年
以4650万美元的价格在佳士得成交
最终他们得到了以下的答案:
“我们研究了绘画色彩对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的影响,并结合了非具象绘画(抽象绘画)在定价模型中的色彩特性。蓝(红)色度的百分比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就会导致10.63%(4.20%)的溢价。我们还分别在中国、荷兰和美国进行实验,激发参与者的支付意愿和情绪(快感)。蓝色(红色)绘画的出价提高了18.57%(17.28%),拥有更强烈的购买意愿。虽然抽象艺术在视觉上令人兴奋,但它是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与颜色和价格相关的频道。我们的调查结果在所有三种文化中都是一致的。”
这点也证实了2013年苏富比拍卖行总监兼高级绘画专家菲利普·胡克(Philip Hook)的说法。菲利普·胡克曾在一篇广受传播的文章 What sells art? 中指出:“蓝色和红色往往是艺术品交易商的好消息”。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曾于2018年以9030万美元(约人民币6.26亿元)的价格成交同时打破了在世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看到这条消息,小编的脑子里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时间闪现的是毕加索蓝色和粉红色时期的画作,代表忧郁的蓝色和代表愉悦的粉红色,每次看到这些画作都会勾连起心中万千情愫,仿佛也跟艺术家进行了一次人生的历程。
2018年,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拿着花篮的女孩》以1.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亿元)成交,刷新了毕加索玫瑰时期的最高价纪录。
当然,还有梵高的那副名作《星夜》,会让人有种心灵被净化的感觉。
梵高《星夜》
红蓝艺术简史
当然,如果从绘画史来看,红色和蓝色的使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红色最初被用作史前洞穴绘画的艺术材料,也是至今公认的最古老的颜料之一。在16和17世纪,最受欢迎的红色颜料来自于一种昆虫(胭脂虫),并且这种生物只能在墨西哥多刺的仙人掌上找到。
当时的艺术家和赞助人都很喜欢这种颜料,很快它就成了“新世界”仅次于金银的第三大进口。拉斐尔、伦勃朗和鲁本斯都曾用这种颜料作为釉料,在其他红色(如红赭石)上叠加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人类早期岩洞中的红色绘画
伦勃朗《犹太新娘》,1667
19世纪中叶,随着镉红等化学合成物的颜料产生,胭脂红逐步被取代。不过印象派画家则仍然使用从墨西哥进口的这种珍贵的红颜料。经过分析,在保罗·高更、奥古斯特·雷诺阿和文森特·凡·高的作品都被检测出了大量胭脂虫红的成分。
虽然今天,红色已经没有之前那么贵重和神圣,不过以红色为基调的艺术作品却市场行情一直看好。
伊夫·克莱因
可以说,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它包含有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认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人们便心情愉悦;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会使人冷静下来。
如此说来,蓝色和红色作品更畅销也大有合理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项研究的结果只针对于抽象绘画的范畴。而小编始终相信,好的作品是综合的产物,而优秀的艺术家自然也有自由把控颜色的能力。
保罗·高更 ,Tahitian: Ea haere ia oe,1893
至于蓝色,早期绘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蓝色不能成为一幅画的主要色调,蓝色一般是圣母玛利亚的专用色。这种选择更多不是出于宗教的象征,而是因为蓝色的珍贵价值。圣母的标志性颜色——群青蓝来自于阿富汗一个山脉中所发现的宝石。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群青的需求量很高。所以委托人给画家的群青都是严格计算的,几乎是委托人最多给多少蓝,画家才根据用量来构图。这种珍贵的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装饰着埃及的葬礼肖像、伊朗古兰经,后来还有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头饰(1665年)等。
Giovanni Battista Salvi , The Virgin in Prayer, 1640-1650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
因为本身成本高昂,法国政府甚至于 1824 年发布了一个悬赏令,奖励能发明人造群青色料的人。四年后,法国化学家让-巴布蒂斯特?吉美 (Jean Baptiste Guimet) 发明了一种人造群青,其化学成份与最纯的青金石一致。后来随着合成颜料发明,很少再用这些天然颜料。
提香《绗缝袖子的男人》, 1509
在195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更是将RGB 比值是0:47:167的蓝色申请专利为“克莱因蓝”,这种蓝色后来成为他的标志性颜色。在克莱因看来,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