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容庚:倾尽所有只为学术研究和保护文物[图文]

时间 : 07-26 投稿人 : 贝贝 点击 :

1894年9月5日,容庚降生在广东东莞县菀城镇,原名容肇庚,号容斋。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在学术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容庚身世不凡,容家是晚清书宦世家,这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颂斋”名其室。

容庚:倾尽所有只为学术研究和保护文物 | 艺术品科普容庚

容庚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和书法家,在学术领域上拥有崇高的地位,而其温和的形象也总能让人联想到儒雅谦和的学者。但实质上,容庚的性格并不似外表那么温和,他狂放不羁,直言不讳,常戏称自己是“野马”、“鬼锁”。对于他所痴迷的青铜器,他更是倾尽毕生之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收藏,所藏不俗,对于他的收藏他曾说:“我倾尽我的所有收藏了这些字画器物,为的就是学术研究以及保护我国的珍贵文物,以免外流。”

把真品说成赝品, 把赝品说成真品, 只为学习鉴别

当容庚还在北大上研究生的时候,对青铜器的鉴定还不是很成熟,而进入故宫对故宫文物进行分类整理给了他进步的机会。当时的他能够近距离地对青铜器进行实物探究,辨别真伪。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这次机会,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容庚经常把一件真品说成是赝品,把赝品说成是真品,然后向老前辈们请教,听他们的讨论争辩,偷偷学习他们辨别鉴别的方法。久而久之,容庚的鉴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所有老前辈都感到很惊讶。

故宫的文物毕竟是有限的,当里面的几千件青铜器都鉴定完以后,鉴定委员会都解散了,而容庚就此喜欢上了收藏。回到学校以后,他把故宫所见到的青铜器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选出一些精品分批刊印图录,并在征得院长的同意后着手编纂出版。

擅长辨别铜器和书画真伪,大部分收入用于收藏青铜器

1930年,山西有位大收藏家逝世,这位收藏家平生收集的古铜器不计其数,他的后人整理出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和青铜器,其价值大概在万元左右,准备对外出售。容庚听说这一消息后,唯恐慢人一步,就立刻赶到陕西,将五千元定金交到卖主手里,然后将这批青铜器运回北京。由于当时的容庚一点积蓄也没有,只好在途中卖掉了几件文物,还清了山西卖家的欠款。虽然舍弃了几件青铜器,容庚还是成为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收藏家。

容庚虽然喜欢收藏,但他没有很多的资金支持,所以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他虽在大学做教授,但当时的工资不是很高,他每月会拿出一半的工资交给妻子做生活之用,剩下的就全部用来购买书籍,收藏铜器和字画等。即使如此,容庚还是能够经常买到好的文物的,这就要归功于他的鉴别能力了。容庚非常擅长辨别铜器和字画的真伪,别人把真品看成是赝品的,他就用低价买来,然后再以高价卖出,所得的资金又能购买更为珍贵的古董,所以,他在这一方面可谓是“生财有大道”。

错失越王剑,巧用师旂鼎置换失而复得

但即使是容庚这样的古文字学家、文物鉴赏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1931年秋,容庚在一家古玩店驻足观赏,他突然发现了一柄古剑,便购买了下来。等他拿回家仔细研究以后,发现这把剑的剑脊含铜量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高,硬度强,虽历经2000多年,依然能毫不费力地切割物品,可见其性能优异,锻造技术十分高明。

之后他有发现这把剑上有用铭文铸刻的“王戊”二字,根据容庚的知识和经验,这“王戊”二字应该是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卿王戊”。这种剑在秦朝时期相当普遍,所以并未对它特别在意。后来,容庚便把这把剑卖给了另一位铜器收藏家于省吾。

又过了一段时间,容庚在翻阅文物资料的时候,发现一种叫“戊王矛”的青铜器,他突然想起了早前的那把剑,原来上面的“王戊”二字应该是 “戊王”这样倒过来念的,而“戊王”就是指越王勾践,所以那把剑就是“越王剑”。知道这个真相后,容庚后悔不已,可惜一把名剑落入于省吾之手。

后来又发现一个新的契机,容庚偶然得到了师旂鼎,而此鼎的收藏价值同样十分巨大。于省吾听闻后,对此鼎非常感兴趣,希望容庚可以割爱转让,甚至出口说无论多少钱他都要。这时,容庚想起了那把错失的越王剑,便向于省吾提出了交换条件,那就是以师旂鼎来换越王剑。这让于省吾很是为难,作为一个收藏家,最看重的就是手里的宝贝,要让他舍掉其中一件实在太为难了,但是师旂鼎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经过再三考虑,他终于答应将越王剑作为交换。得到越王剑的容庚欣喜若狂,他彻夜研究,并在《鸟书考》专门提及了此剑,正式将此剑命名为“越王剑 ”。

通过观察所藏文物,为研究创造了更多价值

可见,容庚收藏青铜器并不是为收藏而收藏,而主要是为研究古文字及青铜器学提供实物材料。因为容庚觉得,但看别人的著作很难得到直观、真切的感受,只有通过观察研究自己所藏的文物,才能发现问题,给研究界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事实上容庚也做到了,例如他研究姬鬲, 发现以前著录的铭文因铜锈而造成误释,将“姬”字误为“汝”字,《三代金文著录》甚至错将此器判为伪器。他的这一发现,将一件真品拉回了文物保护之列。

容庚的收藏品都十分有价值,他曾经得过物件有铭文的商代铜爵,先前的清宫所藏也不过十件。据统计,从1928年开始收藏易儿鼎起,到 1949年在岭南获“十年陈侯午敦”为止,容庚收藏的商周彝器约为200多件,可见容庚极大的收藏能力,这也是让他十分自豪的事情,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在1945年抗日胜利后,容庚回到家乡的中山大学任教。但他的那些收藏品一时间没办法运回去,后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容庚挚爱的那些收藏品终于运回广州。他曾说:“我的工资收入并不高,但这十几年来,我倾尽我的所有收藏了这些字画器物。为的就是学术研究以及保护我国的珍贵文物,以免外流。”

收藏轶事

最沾沾自喜的作品 是恽南田的《山水册》

容庚对文物的痴恋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所有的成就都源于此。他每次经过琉璃厂,这里是各种民间珍品古玩的集散地,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和爱好者,他总是在这里停留一刻。除了鉴赏古铜器外,更多的是流连古玩店及书肆,浏览购藏书画丛帖等。

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容庚所购买的书画,大都是年代相近的明清两朝之间的。容庚不论是购买书画还是彝器,都与其他人不同,常人一般都购买著名的大家的作品,而他却单挑无名之辈的;常人一般认为有名人作序的才是珍贵之物,而他则多选没有题跋的书画。即便如此,容庚还是得到了不少的珍品,比如董其昌的《仿李成山水图卷》等等。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容庚之所以能够在无名之作中挖掘其价值,是因为他辨别真伪的能力十分精湛,甚至胜过职业书画商人。最让容庚沾沾自喜的一件作品是恽南田的《山水册》,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赝品,但容庚就坚持是真品,最终以低价买到。

20世纪50年代,容庚将其收藏的古铜器“栾书缶”和150件青铜器珍品全部捐给国家。1977年以后,容庚分三批将所藏青铜器及书画字帖交付广州博物馆。后又几经波折,将一万多册珍贵书籍交付中山大学图书馆。直到容庚病逝,他的家人还遵照他的遗愿,将他手中最后一批著作手稿、名人信札、金石拓片、古籍图书等400多种,2000多件捐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这就是容庚一生的收藏价值所在,不为个人,一切为了研究事业和国家之利。

(本文内容参考《民国十大藏家》)

相关文章

  • 艺术家Alexey Kondakov让古典绘画中的人物走进现实[图文]
    艺术家Alexey Kondakov让古典绘画中的人物走进现实[图文]

    我们常常幻想,如果那些古典绘画中的俊男靓女,天使仙女等人物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子?是否如天仙下凡亦或是变成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样子?来自乌克兰的艺术家Alexey Kondakov通过数字合成技术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情景。在其最新的“那不勒斯( Napoli Project)”项目中,Kondakov将创作灵感取自文艺复兴的摇篮地意大利。古典油画中的人物被一个个地搬到了现代生活场景中,除了他们...

    144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谁才是真正的琮王?[图文]
    谁才是真正的琮王?[图文]

    三星堆遗址一直是热门话题,与之相关的各类文物也在圈内备受关注,尤其是民间的三星堆玉器还被炒上了天价。文物专家表示,成都地区曾有三星堆民间大玉琮,还被人们称为琮王,但是很可惜它在浙江省的琮王面前什么都不是……那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琮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来给您揭秘。三星堆是一处古蜀国的文化遗址,占地面约12万平方米,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也是西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蜀国文化遗址。19...

    724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温酒神器——尖底瓶[图文]
    温酒神器——尖底瓶[图文]

    图1 仰韶文化尖底瓶(西安半坡出土)尖底瓶是中国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出土较多的一种器具,考古专家们多认为它是新石器时代的汲水工具,也有人认为是欹器或祭器。本文以同一文化源流的相关出土文物为依据,结合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尖底瓶的形制、功能特点上对仰韶文化尖底瓶传统“汲水”功能说提出质疑,并以古文字与相关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仰韶文化时期的尖底瓶应该是一种温器,更确切地说,某...

    1185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金华市博物馆中的“玉影交融”[图文]
    金华市博物馆中的“玉影交融”[图文]

    近日,由金华市博物馆和杭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玉影交融——杭州·金华元明清玉器联展”,亮相金华市博物馆诗书传家展厅,展出元明清时期各类玉器珍品234件(套),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得的玉文化盛宴。明浮雕佛家四宝青玉如意吉子清翠如意簪明螭龙把青玉觥中国的玉器有着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赋予了玉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其人格化、等级化、礼仪化、风俗化,使玉器成为国家礼化功用的体现,身份...

    145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古寺养猪是文物保护之痛[图文]
    古寺养猪是文物保护之痛[图文]

    洞山寺1月3日,有群众反映称,自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寺——洞山寺被私人占用来养猪,并正在扩建养殖场,担心长期下去导致文物遭到破坏。成都商报记者从沿滩区文物管理所获悉,4日上午,工作人员经实地调查发现,正在扩建的养殖场属于违法建设,已责令停工并限期拆除。(1月5日《成都商报》)“土坯平房门紧锁,屋内传来猪叫声”,这是记者近日亲临洞山寺后的直抒胸臆。如此破败的现场,哪里还有丁点400年古刹的模样。...

    376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怪人画家熊庆华 昔日放牛娃今一幅画十万[图文]
    怪人画家熊庆华 昔日放牛娃今一幅画十万[图文]

    创作中的熊庆华熊庆华作品说起画家,你会想到什么?长头发、小辫子?鸭舌帽、宽袍子?这个画家却与大家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黑黑的、瘦瘦的,趿拉着拖鞋。他,来自湖北的农村,曾经的一个放牛娃,窝在家里画了30多年,是乡亲们眼里不好说话的“怪人”;如今他的画已经在用寸来计算价格,一幅就能卖到10万元左右,在北京开画展时画作瞬间被抢购一空。他叫熊庆华,绘画圈里的“牛人”。第一次看到他的画的人,都会被震撼到...

    152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抢了我的克林姆特 让你归还还有错[图文]
    抢了我的克林姆特 让你归还还有错[图文]

    2015年,一幅克林姆特的《格特鲁?勒夫肖像》在苏富比伦敦拍卖中以1800万英镑成交。如此高的成交价,作为卖家本应该是可喜之事;但由于该件艺术品纳粹的身份,此次的上拍都是一件无可奈何之事。克林姆画作《格特鲁?勒夫肖像》1938年,德军占领奥地利;该画的愿收藏者,犹太血人格尔塔?费舒瓦尼的住宅被德军征纳为纳机关用地,而其家中珍贵的大量艺术品也被低价出售四散各处,《格特鲁?勒夫肖像》便是其中一幅;...

    117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漳州二中镇校之宝不翼而飞:原为遗存文物[图文]
    漳州二中镇校之宝不翼而飞:原为遗存文物[图文]

    漳州二中镇校之宝漳州二中校园内的四个古石礅被盗,被学校称为“镇校之宝”的石礅,原来是龙溪县文庙遗留的文物,幸得芗城警方帮忙追回,并抓获盗窃嫌疑人。10月27日,经省市两级专家鉴定,文物被估值9000元。昨日,嫌疑人李某(男,33岁,芗城区人)因涉嫌盗窃罪被芗城公安分局采取强制措施。这4个石礅,究竟来自哪里?又怎么会出现在二中呢?8月16日下午,漳州二中的工作人员赶...

    32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清朝皇帝家里的怪异文物[图文]
    清朝皇帝家里的怪异文物[图文]

    说到故宫藏品,我们印象中一定是精雕细刻的,金碧辉煌的,价值连城的,独一无二的……没错,这是许多文物的常态。但你以为皇帝的品位一直这么正常吗?在故宫博物院中,还有不少时髦的,怪异的藏品,下面我们就挑选几件来为大家作个介绍吧。爷爷的太师椅爷爷的太师椅,学名叫做“红木雕云龙纹宝座”,清中期时候的宝座,红木制造,硬板座面,侧沿浮雕八宝纹,座面下打洼儿束腰,浮雕杂宝纹。膨牙三弯腿外翻云纹马蹄,牙条下...

    807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国画名家邵声朗收藏书画被盗 价值逾两千万[图文]
    国画名家邵声朗收藏书画被盗 价值逾两千万[图文]

    邵声朗教授床下的木箱被撬,家里一片狼藉邵声朗介绍被盗情况81岁的国画名家、湖北美术学院原教授邵声朗,本月5日向警方报案:他所收藏的18幅国画、2件书法作品被盗。大师说,20件作品都是他7位已故恩师所赠的真迹。据其保守估计,这些收藏字画价值逾2000万元。被盗的全是大师作品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作品,均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国内知名画家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郭味蕖、王霞宙、崔子范的...

    41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留学生制彩环沙拉 “一蔬一饭”被赞“艺术品”[图文]
    留学生制彩环沙拉 “一蔬一饭”被赞“艺术品”[图文]

    彩环沙拉,好看又好吃胡慕云自称是不务正业的法学院留学生,在厨房玩乐是她忙碌生活压力的出口。她做的菜美味不消说,让人赏心悦目更不在话下。她下厨烧菜拍照,把它放到网上,她的“一蔬一饭”系列照片让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胡慕云从小就有个奇特的习惯,只有在手上做着什么机械活动的时候才能专注地听讲,为了复习开始听课堂录音的时候,她毅然端起案板戴着耳机切起了蔬菜,所以有了色彩缤纷的彩环...

    125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英自闭症女孩两幅画卖出14万元 画风似莫奈[图文]
    英自闭症女孩两幅画卖出14万元 画风似莫奈[图文]

    英自闭症女孩两幅画卖出14万元画风似莫奈英国患自闭症的5岁女孩艾瑞斯·汉默肖因酷爱绘画。长期以来,她都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她的画因酷似莫奈的风格而闻名,两幅作品被一商人以1500英镑(约14.8万元)的高价买走。陪伴她的,是一只名叫“图拉”的小猫。...

    1019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齐白石为争一幅废画 巧斗毛泽东郭沫若[图文]
    齐白石为争一幅废画 巧斗毛泽东郭沫若[图文]

    齐白石(中)与郭沫若(左)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齐纯芝,出身贫寒,做过农活,雕过花木,后结识胡沁园,被收为门生,并起名为石山人。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做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全才,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齐白石爱画花鸟鱼虫1919年,齐白石为避战祸定居北京,开始与陈师曾交往,受益匪浅。陈师曾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巨匠之一,在人...

    173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萌!南京六合利用废旧稻草打造为人称赞艺术品[图文]
    萌!南京六合利用废旧稻草打造为人称赞艺术品[图文]

    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农田里,按坐标种植的小麦、油菜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龙袍”、“二龙戏珠”图案,带动农家乐火爆;浦口区永宁千亩油菜田里,一张娃娃大笑脸喜迎四方来客前来赏“脸”,带火乡村旅游点。这两天,清明小长假虽然下雨不断,但南京浦口、高淳等地一些农田里,用稻草扎出“动物造型”,创意十足趣味浓,同样成为清明小长假一道亮丽的风景,创意农田变身大观园。眼下正是南京多地金灿灿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不少地...

    117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艺术家用3万伏高压 “捕捉”到你灵魂的模样[图文]
    艺术家用3万伏高压 “捕捉”到你灵魂的模样[图文]

    你想知道你的灵魂长什么样子吗?去找艺术家Ketels,他能用3万伏高压电,“捕捉”到你灵魂的模样。对很多肖像画艺术家来说,通过作品触及一个人的内心似乎是他们永恒的目标,但是透过肉体,如何展现一个人灵魂的模样呢?Ketels想出了办法,他利用不同的化学药品、绘画材料以及高压电,创作了一幅幅“灵魂肖像”,这些画像色彩迷幻如同鬼魅,有的甚至像极了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笔下的经典画作《呐喊》,格...

    141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