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典2016秋季大拍将隆重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魔语——董欣宾书画》、《超凡入圣——圆霖法师书画》、《三百年来第一流——吕凤子书画》、《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等八大专场,以飨藏家。
南京经典2016秋拍,延续经典,再次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中国书画的鉴与藏乃是阴阳互生的两个方面,对真伪的辨析引导着收藏活动,对收藏的热爱提升着鉴赏水平,二者光音交汇,由古及今,贯穿始终。
812 郑板桥 《行书自叙帖》
水墨纸本 立轴 196×113cm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不仅把竹子和兰草画得出神入化,而且在书法上大胆创新,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划时代的一代艺术宗师,更兼擅长诗与画,其时乃谓之“三绝”。他的书法风韵特异,大胆独创“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802 林则徐 《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
水墨纸本 立轴 233×108cm
备注:萧平题边跋(两次)。
林则徐(1785 -1850),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福建省侯官人,字少穆。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以禁毁鸦片称于世。其书亦佳妙,如斯大轴,可见功底之深也。
810 文徴明 《行草书诗》
水墨纸本 立轴 152×64cm
备注:1.程十发、叶恭绰、贺天健、钱瘦铁、吴湖帆、蒋风白、李路平等名家鉴藏印;
2.萧平题边跋。
文徵明,吴门书画大宗师,其书受业李应祯,上溯智永、二王,自成一格。此其行草书诗,早期洒落挺劲,真迹无疑。
816 何绍基 《书联》
水墨纸本 立轴 235×39cm×2
备注:嘉德94年首拍86号拍品。
何绍基,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他是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乙未恩科乡试第一(解元),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等职,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藏书家。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
820 光绪帝《书联》
水墨纸本镜心147×38.5cm×2
南京经典2016秋拍继续推出《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专场,延续经典传统,发挥经典特长,是南京经典的第18次专场。林老作品在经典拍卖屡创新高,是经典拍卖的特色品牌,专场每次的成交率都保持在90%以上,2010年秋拍的《山水书法四屏》成交价1120万,作品成交价往往均超过估价数倍,三年来总成交额2.99亿元,成为南方书画市场拍卖之王,这些都表明市场对“一代草圣”林散之作品的高度认可。
714林散之《李太白草书歌行》
水墨纸本 手卷 28×330cm
出版:《林散之年谱》p232、233,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
备注:1.萧平题引首。
2.李秋水、萧平题尾跋。
本次《中国书法》专场佳品颇多,包含明清进士、翰林,民国政要,近现代文化书画名人,以及当代书法大家等,共计194件拍品,品种几乎包含了近几年来书法拍卖市场的各大热门领域。
483 弘一 《恒顺众生》
水墨纸本 镜心 19.5×55cm
弘一法师的书法被时人誉为“近人第一”,禅境高妙,人谓“弘一体”,古今独步,今人学之不绝,可谓一代宗师。此件典型的“弘一体”精品为书法专场封面作品。作品笔画无锋,字体修长,通篇疏朗,蕴藉有味,应是其晚年佳作,火气全无,温暖而静谧。弘一法师将深厚的佛学修为和书法功力揉合在一起,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终究大成。
484弘一《书法》
水墨纸本 镜心 65.5×24.5cm
备注 上款人“柏丞居士”即何炳松(1890-1946年),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歷史学家和歷史教育家。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去北京,任北大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主任,兼代史地部主任。
近几年弘一法师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表现最为活跃的一次是2014年西泠印社秋拍,“放下”二字最终以470万元成交,弘一法师此等短而精的作品的价值可见一斑。
603孙中山、汪精卫、冯玉祥等《近代名人册页》
水墨纸本 册页 32×52cm×13
备注 上款人“觉生”即居正(1876-1951),字觉生,号梅川。中国当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辛亥革命元勋。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
《近代名人册页》共收录了十三件同为“觉生”上款的名人作品:孙中山、冯玉祥、傅作义、白崇禧、孙立人、李济深、杨森、卫立煌、汪兆铭、林森、蔡廷锴、张自忠、辜鸿铭等皆为当时最为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
533 高二适 《致章士钊手札》
水墨纸本 手卷 15.5×198cm 引首15.5×62cm、15.5×55cm
拖尾15.5×71cm、15.5×85cm、15.5×66cm
出版:1.《舒凫》,P46-48,姜堰高二适纪念馆馆刊,2011年3月;
2.《舒凫》第二期,P84-87,姜堰高二适纪念馆馆刊,2012年3月;
3.《高二适手札》典藏版“高二适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纪念”下卷,图204(计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姜堰高二适纪念馆、南京求雨山高二适纪念主编,2013年。
著录:1.《舒凫》,P44-45,姜堰高二适纪念馆馆刊,2011年3月;
2.《舒凫》第二期,P70-75,姜堰高二适纪念馆馆刊,2012年3月。
备注:1.萧平、黄惇题引首。
2.庄熙祖、萧平、徐纯原题拖尾。
高二适少承家学,一生潜心国学书艺研究,深造自得,独学成者。高二适精鉴赏,长期在文史馆工作,博及群书。书法巧妙地将章草、今草、狂草熔于一炉,既有高古的品格,又有奔腾跌宕之气势,尤以线条的劲幢、结字的紧密见长。高二适学问素养极高,作品往往洋溢出浓郁的书卷气。文章、书法极受林散之推重。观此件《致章士钊手札》手卷,能感觉到那笔锋在纸上奔突的力度,是其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作。
高二适与章士钊相差整整22岁,虽从年龄上讲已是两代人,但是他们经常一起饮酒赋诗,由年轻时代到白头相藉,近半个世纪友谊,实属罕有。本封手札为高二适因“兰亭真伪”问题致书章士钊以求援助之意,加之书写迅疾,不失法度,务实求真之态度尽显。作品虽整体不长,但引首、尾跋甚多。萧平、徐纯原、庄希祖、黄惇等皆为之落笔。同时,作品曾多次展览并著录,相对于市场流通的高二适作品,此件已属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