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纽约佳士得《侧卧的裸女》拍卖现场,竞拍共持续9分钟。 供图|佳士得
一直以来,我们都喜欢将中国和日本作对比,而将中国当下的经济和日本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历史相对照,二者似乎非常相似:高速增长后陷入停滞。当时,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的中国也是第二大经济体;1990年前后日元的汇率从170到80,再从80到140,目前中国的汇市也如过山车;中国经历了信贷的疯狂增长以及房价的快速上涨,这与当年的日本也很像。
就连艺术品的购买也极其相似。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高度经济泡沫时,日本土豪购买西方艺术品的热情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创下西方艺术品成交天价:1990年,日本纸业大王斋藤了英以8250万美元购得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这一价格稳坐世界最贵艺术品宝座14年。2015年11月9日,刘益谦以1.704亿美元竞得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这一成交价在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成交榜单上位居亚军,仅次于以1.794亿美元成交的毕加索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
今日中国富豪购买西方艺术品的热情不断高涨,尤其是最近几年,从王健林到王中军,再到刘益谦,然而他们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中国买家怀揣各自的目的,形成对西方艺术品的围猎式购买。面对富豪们的这一“壮举”,人们争议不断,而在参照日本的前车之鉴时,很多人的问题是:中国将会重蹈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的覆辙吗?
对于日本当年购买西方艺术品(尤其是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作品)的“前车之鉴”,我们了解的只是皮毛。这场西方艺术品的抢购热潮,到底缘何发生?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热潮退却后,带给日本怎样的影响?反观中国,这些新富在加入新一轮的西方艺术品购买热潮时,有怎样的审美取向?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有钱就是任性!2015年,“双十一”购物狂欢前的11月9日晚,“任性哥”刘益谦再次令世人侧目—以1.7亿美元(约合10.84亿人民币)购得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作品《侧卧的裸女》(Nu couché),创造了莫迪里阿尼个人作品新的世界纪录。
10亿购买裸女信息刷屏的同时, 香港M+美术馆策展人皮力的文章也被广泛传阅。皮力借30年前日本抢购西方艺术品制造大量泡沫的故事,告诫他眼里的盲动者:没有自己的文化标准早晚会被制定标准者洗白;要爱惜周围的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投资。
刘益谦的10个亿花得冤不冤?日本当年的泡沫到底有多大?中国是否正在重蹈日本覆辙?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2015年11月9日晚,被中国藏家刘益谦夫妇以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亿元)收入囊中。这一价格仅次于2015年5月拍出的毕加索画作《阿尔及尔的女人》(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2亿元),为世界第二高价。 供图|CFP
中国收藏迈入10亿元时代?
这件7500万美元起拍的作品,共有7位买家参与竞拍,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李昕在1.15亿美元时参与竞价,但很快就放弃了;当价格攀升至1.4亿时,韩国年轻艺术商辛烘圭突然参与进来,他曾参与竞拍1.424亿美元成交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三联画,而当竞价攀至更高时,他摇摇头退出了。作品最终以1.52亿美元落槌。当晚与刘益谦竞拍这件作品的还有卡塔尔王室,他们也是最近几年高价作品的大买家。
第二天,刘益谦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征得馆长同意,龙美术馆进入新的收藏纪元。”在之后新浪网的采访中,他还表示,“他(莫迪里阿尼)的作品曾让我唏嘘不已:什么是最动人的眼睛,一双流出了眼髓的泪眼。”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文章透露,因艺术品交易官司涉案的俄罗斯富豪德米特里·雷波诺列夫(Dmitry Rybolovlev)用2亿美元买到4件莫迪里阿尼裸女,《侧卧的裸女》成交后,按最保守估价,如今4幅裸女的估值已超过5亿美元。
在艺术品市场高涨的2010年,曾有媒体预测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10亿元时代。2015年春拍时,北京保利推出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预估价10亿元,最终因并不乐观的经济和购买环境,作品未上拍。出乎意料的是,几个月后,中国买家购买的第一件逾10亿元的艺术品不是中国书画,不是瓷器,而是一件西方艺术品。对此,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表示,“艺术无国界”。
对于10亿元的成交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龚继遂的看法是,虽然任何艺术品购买都是“激情投资行为”,有冲动,有热爱,但价格不是盲目的,无法脱离市场价格走向和趋势,《侧卧的裸女》价高但合理,不是炒作的泡沫价格,是非常理性的购买。
收藏家唐炬感慨,10亿人民币足够买一座内容丰满、定位清晰有力的美术馆,“也只有龙美术馆有如此大的魄力!”资深艺术经纪人伍劲表示,“毫无疑问,这次购买对美术馆、上海乃至中国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会有加分的效果”。评论家赵子龙认为,中国人对西方的消费,艺术品是最后被推崇的。“与国外奢侈品相比,艺术品并没有花费中国人太多钱,只是单价高而已,一部美国大片就可以席卷数亿。”
香港M+美术馆策展人皮力对此事却有不同看法。他借30年前日本抢购西方艺术品,制造大量泡沫的故事告诫盲动者:没有自己的文化标准早晚会被制定标准者洗白;要爱惜周围的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投资。
作品拍下后,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发了“明智之举”4字给刘益谦。甘学军告诉Art289记者:“认为中国人不应该购买西方艺术品是弱国心态,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精华为我所有的强国心态。”在甘学军看来,很多中国艺术品在当前遭遇了“价格天花板”,“一部分人必定从一个高地跳到另一个高地,无可厚非,他们能在国际市场上起到引领作用,中国艺术市场是前进了一步,而不是倒退。”
西方媒体也炸开了锅。《纽约时报》调侃“中国开出租发家的亿万富翁购买了莫迪里阿尼画作”。有的感叹:“1920年莫迪里阿尼因药物和酗酒,肺结核加剧最终导致死亡。现在,他的《侧卧的裸女》成为新闻热点,受命运诅咒的莫迪里阿尼,死后作品却深受市场追捧。”莫迪里阿尼出生地里窝那市长诺迦林(Filippo Nogarin)甚至表示遗憾,认为《侧卧的裸女》这件作品应该留在意大利。“我对这件作品被私人藏家竞得非常不高兴,因为我认为这件作品应该珍藏在美术馆,这样每个人都能看到,画作的美本应打动很多人,但现在不可能了。”
《福布斯》说“中国的亿万富翁日益显露出越来越喜欢西方艺术品”。《每月电讯报》记者尼尔·科纳(Neil Connor)评价,“尽管中国政府高调宣传反奢侈和打击腐败,渴望获得艺术品已成为中国的一种广泛需求,那些超级富豪都在全球寻找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赵涌在线以及上海泓盛拍卖创始人、董事长赵涌告诉Art289记者:“一个收藏家的本土艺术品收藏达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规模后,必然会寻求国际性对话。”
德耀是近年来专注于当代艺术的一位华裔大藏家,他的当代艺术藏品在上海有一个永久性的展示基地—余德耀美术馆。 摄影|李毓琪
乔治·斯塔布斯《玩耍中的双豹》 布面油画
毕加索《盘发髻女子坐像》 布面油画 92×73cm 1948年
“过去5年中国内地买家购买西方艺术品上涨幅度500% ”
在纽约佳士得当晚“艺术家的缪斯”(The Artist’s Muse)专场中,莫迪里阿尼这件作品的成交价占据总成交额(4.91亿美元)三分之一。而在纽约11月近十天的拍卖期内,印象派、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为23.3亿美元,来自中国的买家为这一数字贡献不小。
据Artnet艺术网观察,在佳士得11月10日晚“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中,受李昕电话委托竞得的作品就有:以2917.3万美元成交的鲁西奥·封塔纳(Lucio Fontana)《空间概念,上帝的结局》(价格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以1752.5万美元成交的汤姆利(Cy Twombly)作品《无题》;以957.3万美元成交的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垂直缺少水平》,以及以766.9万美元成交的冈萨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作品《无题,洛杉矶》。而有媒体报道,全场最高价,以3600万美元成交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作品《四个梦露》也为李昕竞得。
而此前11月4日纽约苏富比陶博曼(A。 Alfred Taubman)收藏专场拍卖中,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受电话委托,竞拍了以674.6万美元成交的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作于1978年的油画《女人像》。苏富比驻纽约亚洲客户专家赵音以4281万美元竞得全场最高价作品—莫迪里阿尼作于1919年的油画《波莱特·茹尔丹的肖像》。此外,以1033万美元成交的的弗朗西斯·培根《抬起手臂的男人》以及以495.4万美元成交的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石座上的迪亚哥II》,均为亚洲买家竞得。
早在2010年,苏富比亚洲区就将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作品带到中国内地展出。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解释说,这样的举动一是看重中国内地潜在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展览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新藏家。5年时间,中国新富阶层就成为西方艺术品的重要客户。
在2014年Art289记者的采访中,黄林诗韵介绍:“过去5年,很多亚洲买家倾情于西方艺术品,而中国内地买家购买西方艺术品的上涨幅度为500%。”她相信,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中国富豪对西方艺术品的兴趣也将提升,变得更加国际化。
佳士得国际总裁皮尔克南(Jussi Pylkkänen)强调:“近年来,我们与中国藏家建立了深远的合作关系。”佳士得曾在2014年纽约春拍前邀请18位中国新贵前往纽约,参观现代艺术博物馆、艺博会,在洛克菲勒宴会厅举办盛大晚宴,并在拍卖当晚给他们专门预留了能俯瞰整个拍卖场的贵宾厅。
2015年上半年佳士得全球业绩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藏家对全球业绩贡献同比增长47%。“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板块取得了历史最高半年成交额—11.9亿美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 年亚洲买家在全球拍场中表现活跃,拍卖成交额增长18%,对多种类别均呈现出浓厚的兴趣。亚洲客户对全球拍卖业绩的贡献比重达27%。
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高级总监吉奥瓦娜· 巴塔佐尼(Giovanna Bertazzoni)介绍,从2013年开始,很多中国买家开始在纽约和伦敦市场竞投西洋艺术品,不少亚洲买家一进场就从非常高价位—60万美元以上作品下手。佳士得2013年在中国上海首拍以来,毕加索《坐着的男人》1153万元人民币成交,沃霍尔《摹爱德华·蒙克自画像、窟窿手臂与麦当娜》1203万元人民币成交,毕加索的《女人头像》1083万元人民币成交。
欧洲艺术基金会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购买份额超过20%,与英国并列第二。
2014年11月,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3.7亿元拍下梵·高《雏菊与罂粟花》,之后他表示,成交价低于预期。 供图|CFP
2013年,沃霍尔作品《四个梦露》在菲利普斯拍卖行以3820万美元成交,菲利普斯此前为这幅作品估价3000万美元。
王健林、王中军、刘益谦,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ARTnews》杂志每年公布一次“顶级藏家200强(200 Top Collectors)”名单,其候选藏家范围主要是在西方艺术市场或西方艺术品领域活跃的收藏家。言外之意,不购买西方艺术品,就进不了榜单。2010年,少数几位港台藏家进入榜单。而2015年榜单中,来自中国(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藏家已有14名,中国内地藏家比重越来越大,入榜者有王健林、王中军、杨滨、乔志兵、王薇、刘益谦……中国收藏家在西方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度可见一斑。
2013年11月4日,大连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在纽约佳士得拍得毕加索《两个小孩》,被视为中国购买西方艺术品的标志性事件。此外,万达还买下了毕加索1965年《戴帽女子》(274.1万美元),莫奈(Claude Monet)《睡莲池与玫瑰》(2040万美元)。
知名收藏家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部负责人郭庆祥接受Art289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感情上讲,很希望收藏更多国内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但看到的往往是一些毫无创造力或是打着民族和传统旗号生产的劣质艺术垃圾,“现在大多数画家都为了市场而‘生产’作品,心事不放在真正的艺术创作上,作品表达没有真实情感,更无艺术感染力。从另外一面讲,我们收藏西方艺术品,也是触动和激励国内艺术家要真正为艺术创作,不能在浮夸的金钱社会和逐利的泡沫市场中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他举例说明自己认知的改变:“以前我一直认为李可染在中国画创作上是有贡献的,现在已不这样认为,他有一定的贡献但没有宣传的那么大,如其作品《万山红遍》实际就是一张应时宣传画,与国际上同时代画家相比,是缺乏艺术表现创造力的,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其高昂的市场价格是不符的,我们收藏不能当‘冤大头’。”他坚信印象派作品不仅会在中国继续升温,还会在未来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中军是另一位高调的西方艺术品买家,一直热衷于艺术收藏,尤其钟爱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2015年5月5日,他在纽约苏富比以2990万美元拍下毕加索1948年作品《盘发髻女子坐像》。此前,他在纽约苏富比以6176.5万美元拍下梵·高《雏菊与罂粟花》。2015年10月3日,王中军将其购买的这两件作品与自己的作品同场展出,取名“艺术东西”,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在马蒂斯的风格之外融入了更加东方性的线条”。
2014年5月12日,纽约佳士得“如果我还活着,我在周二见到你”专场拍卖中,俏江南餐饮集团创始人张兰拿下专场封面和封底作品—以1864.5万美元成交的德国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无题》和以1046万美元成交的美国安迪·沃霍尔《小电椅》,两件作品都是通过李昕的电话委托拍得。
甘学军表示,艺术市场是典型的信心市场,王健林、王中军、刘益谦他们的引领效应非常强,他们重金购买西方艺术品,进一步显示中国艺术市场在内容上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在这些高调的收藏家背后,还有很多隐匿身份的中国买家。艺术网站Artinfo报道称,苏富比2011年春拍中,毕加索《阅读的妇女》被中国买家以2130万美元买走;而2010年苏富比春拍中,以1.06亿美元竞得《裸体、绿叶和半身像》的也是一位匿名中国买家。2015年5月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中,梵·高《阿里斯康道路》以6633万美元成交,据悉为中国买家拍得。同场拍卖,一位新的中国客户斥资1580万美元拍下莫奈《日本桥》。
2014年5月6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会,莫奈《睡莲》被一位中国买家通过电话委托方式以2704.5万美元拍走。该场“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总成交额高达2.859亿美元,亚洲买家所占比重高达30%。随后的纽约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专场成交额2.19亿美元,其中8件拍品被亚洲藏家购买,总价6390万美元,占成交额的30%。成交作品包括马蒂斯(Henri Matisse)《上午时段》、莫奈《拱桥》以及贾科梅蒂《城市广场》。
除了一级市场活跃的大买家,中国很多收藏家也在二级市场购买西方艺术品:百丽国际前执行董事于明芳购买了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等西方当代艺术家作品;收藏家杨滨、晏青夫妇的藏品包括印度艺术家卡普尔(Anish Kapoor)、德国艺术家约尔格·伊门道夫(Jörg Immendorff)等人的作品。北京达世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滨收藏了罗克西·潘恩(Roxy Paine)等西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北京五洲风情娱乐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志兵收藏了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奥拉维尔·埃里亚松(Olafur Eliasson)等西方艺术家的作品。
从艺术品门类来说,从印象派到当代艺术,乃至西方古典油画,中国收藏家都有涉足。2014年7月9日伦敦苏富比“西洋古典油画夜场”中,以近七百七十万英镑成交的乔治·斯塔布斯(George Stubbs)的《玩耍中的双豹》由亚洲藏家投得,中国买家以680万英镑的破纪录价格拿下老扬· 布勃鲁盖尔的《伊甸园与人类的堕落》。另外,一幅小彼得·勃鲁盖尔《冬日的捕鸟陷阱》被中国买家以389万英镑收入囊中。该场拍卖诞生了17项纪录。
龚继遂表示,多年前相关统计就显示,在台湾,百万美元以上西方艺术品买家超过两百名,“大陆一直有买家在买西方艺术品,只不过比较低调,有人有海外工作背景,有人有海外资产配置,有大量买家存在。”
“高价购买西方经典艺术品,是中国的货币要走向全球,经济要向外扩展。中国早就进口日本的电器、德国的汽车,现在开始消费外国艺术品,不管是出于资产配置还是企业形象举措,或是展出教育目的,都是非常正常的。”龚继遂介绍,武汉某集团由房地产转型艺术品投资,已经买了几个亿的西方艺术品。“这种现象很多很多,非常正常。这种现象是逐步开展,逐步积累的,不是突然出现的。”
赵涌则认为,中国的西方艺术品收藏现在只是起步阶段:中国体量较大,并没有介入大规模、系统性收藏;西方艺术品收藏专业程度不够,甚至在中国的西方艺术品展览中,充斥着仿制品或二三流作品。他强调:“非常担心某些机构用国有资产大批量购买没有价值的西方艺术品,利用公共资源收藏西方艺术品,风险非常大。”
艺术经纪人阎安告诉Art289记者:“民间有很多买西方艺术品的,很多人找我买,买气是在上升。大咖买的是已经确认的重要标的,而民间很多人买了一些不是特别贵、但来源确定、体现西方传统的作品,单价不是很高,这样的人很多。”
艺术市场专家李苏桥则认为,中国买家和西方艺术市场的关联度还不够强,“对哪些作品在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是健康的、合理的没有那么切身的体会”,对哪些作品今天丢掉之后还是有机会可以再拿到等技术活不熟悉”,但他也认为一时之间的价格高低并不重要,和皮力的观点相反,李苏桥认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购买高价艺术品的行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皮力的观点是在不知道买家是谁的情况下发出的,如果皮力知道买家是龙美术馆的王薇的话,观感会不同。因为龙美术馆的主人就是从国内非常年轻的艺术家开始购买的,他们对中国艺术家所作的贡献非常大。”
高更《你何时出嫁》 布面油画 101×77cm 1892年
梵·高《阿里斯康道路》 布面油画 92×73.5cm 1888年
2014年7月9日,在伦敦苏富比举行的“西洋古典油画晚拍”上,中国买家以680.25万英镑的破纪录价格拿下了老扬·勃鲁盖尔(Ian Brueghel the Elder)的作品《伊甸园与人类的堕落》,另一幅小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的《冬日的捕鸟陷阱》也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一个国家产生几个富翁,参与世界艺术的争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独有的现象,历史上早已有过,澳大利亚富翁也曾创造过高价位。”收藏家张锐告诉Art289记者,“我们最应该喝彩的是西方的文化战略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印象派这一全球化的艺术生意再一次获得商业成功。在营销策略上,西方的文化渗透以及传播手段,确实比我们高明。”
赵涌支持皮力的观点,他表示,日本、台湾都有过一波收藏西方艺术品的浪潮,日本最明显,很多印象派作品今天看来仍是高价。新兴市场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本土市场也有一定的泡沫成分,“就像股市出现泡沫一样,前车之鉴也不能阻止现实,在财富膨胀过程中,可能会在不专业、定价上摔跟头,但不能阻止他们对西方艺术品的追求,这是每一个新兴市场要交的学费。”他说西方最早收藏中国艺术品时也有很多人上当,直到现在仍能看到很多“中国书画”就是木刻水印,和今天中国人买西方艺术品必然有人会上当、产生泡沫一样。但不可否认,在日本和台湾,已经出现非常成功的西方艺术品收藏家,中国肯定也会出现系统、专业的收藏家。
龚继遂不认同皮力的观点,“我们不否认,大量的购买行为有相当的盲目性,但大件的购买必定是深思熟虑出价谨慎的。”他认为皮力说“它们(西方艺术品)被深深锁在了银行的保险柜,永不见天日”,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任何抵押品在一定时期内都要被处置,日本在泡沫时期购买的艺术品作为银行抵押,早已通过各种私下渠道返回市场了。”
赵子龙认为日本当年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同时认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为此买单是难以避免的。“日本投资印象派的失败,确实提醒我们需要在全球化过程中时刻记得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不要盲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反证民族主义才是无比正确的。”此外,日本投资印象派的失败,与总体上日本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市场的孤立问题。“日本投资印象派也带来一些回报,比如我们的土豪就看不懂印象派。”这也是告诫不要重蹈日本覆辙的业内人士强调的观点:土豪购买的只是艺术品的商业价格,而不是它的艺术价值,一掷千金的购买并不能换来审美能力的提高。
山口裕美相信,“中国的艺术品行业不会走日本同样的道路—中国本土意识的崛起,包括收藏家对于真正好作品的热爱,可以预测到中国市场今后会比较稳健。”
艺术品经纪人梁晓新认为中国富豪这种购买行为是“暂时性的、不成熟的”,“目前中国对西方艺术品只是属于冲动型购买,谈不上收藏,更说不上体系,赢家永远是背后的商家。”他表示,西洋艺术品的话语权还是在西方,中国买家只是参与者,完全没有话语权、定价权,没有主动权,因为游戏规则都是国外的。他告诉Art289记者,和日本当年的情况比,仅仅只有充满泡沫、浮躁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作为参考,也就是经济模式像。“要说审美取向、文化沉淀,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中日还是有很大差距。”但他表示,“中国藏家学习、理解能力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要比日本强。”
中国嘉德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在嘉德秋拍后表示:“中国书画不需要老和印象派争宠或示弱,各有各的生存法则和进步空间。”刚刚结束的嘉德秋拍中,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4亿元成交,让很多人震惊的,是这件作品50年前在荣宝斋的交易价格—80元。
龚继遂表示,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的,购买、收藏西方艺术品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将一种文化消费从本土转到全球,符合中国经济走出去的现状。“我们不能仅仅消费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法国的红酒,艺术品消费是很自然的结果。”
李苏桥也有相同看法:未来两三年,中国买家会去购买印象派等现代艺术作品,因为支配财富的这些人所受的教育并不是当代艺术的教育,而是现代艺术的教育。不过,他也强调,“他们对此了解得并不深入”。
赵涌相信,“假如没有当年日本的收藏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未必能出现一批对亚洲甚至对世界都有影响的艺术家。不要只看到他们泡沫的一面,还应该看到他们提升了整个艺术品市场价格,提高了日本在国际艺术市场地位的一面。”他也提醒,西方很多机构的仓库里堆放了很多流动性不好的西方作品,他们把中国作为最好的出货市场,试图向中国倾销,初级和外行的中国买家可能还是有人上当,要防止泡沫,学术和专业研究尤为重要。
甘学军一直留意中国的西方艺术品市场,早在2005年,他就和一家美国画廊合作,带来毕加索、夏加尔、雷诺阿(Pierre-Augnste Renoir)等国内熟悉的大师作品,在国际俱乐部饭店举办了一场展览。展览期间有人找他私下询价,最终成交4幅。2007年,北京华辰首次在内地推出“西方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24件拍品成交12件,总成交额达1408.5万元,其中,雷诺阿《树林中的少女》以1120万元高价被国内藏家收入囊中。“中国买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有着巨大兴趣”。但他也表示,在中国做西方艺术品交易,政策法规有限制,税收、物流、运输、保险各环节都不完善,“增值税高达17%,手续很麻烦。”
甘学军认为,“国际艺术品价位的话语权有中国人的一份,这是很大的进步”,“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想象空间一定要放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人能花10亿买莫迪里阿尼,只会对中国人认知本土艺术的价值增添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一定会回过头反观中国艺术品价格。”
莫迪里阿尼《波莱特·茹尔丹的肖像》 布面油画 100×65 cm 1919年
2014年克劳德·莫奈极少展出的名画《睡莲》在纽约以两千七百多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媒体报道为中国买家竞得。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在2015年嘉德秋拍上拍出1.84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晚全场最高价。 供图|嘉德
(文章来源:289艺术风尚文:Art289记者 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