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约有2000多个碌碡。
出镜人物
冯建法
采访动机
无极县一位美术教师酷爱收藏石器,多年来收藏石碾、石磨、石门墩等上万件,石碾收藏创世界纪录。
□文/本报记者李洁夫
实习生吴捷雅
图/本报记者张海强
2月26日,记者一走进坐落于无极县城北2公里的野风美术中学校园的野风艺术聚落,立即被众多的石碾、石磨、碑刻等石器所吸引。几十块洗衣捶布石砌成的拱桥、9块大碾盘和27个碌碡组合成的九念桥,赫然矗立于水波荡漾的早春荷塘。
野风美术中学老师潘作鸿介绍,无极野风艺术聚落共收藏古旧石器上万件,主要类别是古旧石农具、庭院石雕、建筑构件及书法碑刻,其中石磨5000余件、碌碡2000余件,石刻门墩300余件,石臼、石锤、石杵、石磙、石鼓等数以千计,更有唐宋明清历代极具收藏与研究价值的墓志铭及画像石、拓片数百种。其中,石碾收藏210件,创世界纪录。
这座用石碾和磨盘搭成的石桥,是学生们去画室的必经之路。
这一切,均源于一位名叫冯建法的美术家。
今年49岁的冯建法,原是无极师范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幼时家贫,上学买书本的钱都没有,记得别人家都用电磨磨玉米小麦,他却和哥姐一起在用碾子推粮食,节省几分钱买铅笔、买本。这些农业文明的符号成了冯建法无法磨灭的儿时记忆,至今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2004年春,冯建法创建了野风美术中学。要装饰校园,他首先想到的是石碾,他把收购来的石磨和石碾砌成了小桥,在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映衬下显得古朴而自然。冯建法说,看着学生们在石碾上写生嬉戏是一种享受。到了秋天,残荷、芦苇、翠鸟、白鹭、红鱼,加上潺潺流水,多美的一幅图画。
学校许多条道路都是磨盘砌成的。
说到收藏的初衷,冯建法说,石碾具有古朴、厚重大气的品质,古人围碾而居,半个村子的人凑钱或粮食支起一个石碾,用它生产食品。劳动归来,老人在碾盘上蹲着吸一锅烟,那么的惬意。新媳妇坐在碾盘上纳鞋底又多么的美妙。小孩子放学在上面写作业又多了些希望与文气。
“新石器时代中期‘裴李岗文化’,比仰韶文化时间略早,代表文物就是石碾。”冯建法说,收藏是一种文化,野风艺术聚落的收藏更是以文化艺术欣赏为主,使收藏之物成为随手可触的寻常之物,成为穿越历史的文化大使,体现了对传统文物的再利用,让人们守住了民族之根,“我想建设一座‘万石收藏园’博物馆,留住历史、民俗,拯救民间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