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名家的债务[图文]

时间 : 09-04 投稿人 : 尚儿 点击 :

书画名家的债务 | 艺术品资料

齐白石书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庚午秋七月直白。

钱念孙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吴承恩《西游记》里这句名言,或许会引起当代许多书画家的共鸣。书法家康殷就多次诉苦:“书画家没有名气,没人搭理;有了名气,烦不死你”。此话即可与吴承恩之言相印证。

在收藏热甚嚣尘上、艺术品投资热方兴未艾的今天,书画名家步入市场卖画鬻字的同时,常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人情债所困扰。沈尹默、赵朴初、启功、沙孟海等生前都曾感叹:“金钱债易偿,书画债难逃。”

不同书画家由于个性和人生态度不同,应对来自各方的请求或索取自然颇有差异。有的老一辈书画家忠厚善良,对于众多请托,尽管有违心愿,但碍于情面,多半难以推辞。安徽老一代著名书画家葛介屏,除擅写花卉外,更长于书法,真草隶篆均功力深厚,深得识者和群众喜爱。面对络绎不绝的索求者,他总是有求必应。“你去他家一百次,一百次他都没有写完。”“他曾开玩笑说,我家要改斋号,改为‘八贴斋’:贴笔、贴墨、贴砚、贴纸、贴图章、贴印泥、贴工夫、贴精力,有时还贴邮票,有轰办法(有什么办法)?就这么穷对付。”上海篆刻家赵泥古,做人极认真,自谓“成名莫求早,做人做到老”。卧床不久于人世之前,他想到还有积压下来的180余方印债未还,强撑着在病榻上支一矮几,忍着病痛折磨,硬是以顽强的毅力把未刻之印全部刻竣。他说:“莫欠生债,一了百了,如此走了,免人闲话。”后来拿到印章者,闻此情景,莫不感动。

葛介屏、赵泥古艺德艺品令人景仰。可书画名家中像他们这样的“大好人”是凤毛麟角。郑板桥不仅高调张榜润例,还特别声明:“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齐白石对求画者则认钱不认人,他除将润格悬于厅堂醒目处外,还反复强调:“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无论何人,润金先收”,并“绝止减画价”。上世纪五十年代,戏剧家夏衍、诗人艾青等向他求画,均按润例付酬。艾青在《忆白石老人》一文中说:“他原来的润格,普通的画每尺四元,我以十元一尺买他的画,因工笔草虫、山水、人物加倍。”如此斤斤计较的还有吴湖帆。溥心畬的大弟子江兆申曾代人向他求画扇面,“湖帆定例也是十六元一面,因为我是代求的关系,湖帆一高兴,给画了青绿。等我拿了十六块钱去取件时,他却说:‘青绿加倍,要三十二块’。我只好净贴腰包。”

当然,多数书画名家对于来自各方的索求,尤其是具有一定关系的请托,不好意思这样“认钱不认人”,也就有了许多骚扰或“讨债”。林散之享得大名以后,求书者接踵于门,走到哪里都被包围。他曾有诗叹息:“客自江南归,终日不得闲。朝起坐东窗,挥洒到夜明。”“何处能寻避债台,江南江北费安排。”画院考虑他年老体衰,又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症,实在无力招架,便在林宅门上张贴告示拦客,请各方宾客顾念老人健康,凡求书者须经省画院批准。但告示归告示,求书者照样络绎不绝。散之先生不堪重负,无力偿“债”,被逼之下,竟作《赖账》诗一首:“不学板桥要白银,学他赖账总能行。诸君请勿勤追索,待到千秋一一清。”后来散之先生赴京参见全国政协会议,与老友赵朴初、启功相晤,交谈中说到这首《赖账》,赵、启两公均大声喝彩,齐赞“好诗”,并请散之先生为其各书一幅。

不过,书画名家中也有性格率直者,能够抹下情面,对于无端或过分索求之人直言说“不”。近读陆昕《我所知道的启功》一文,所叙几件他亲见亲闻之事,颇具典型意味。陆昕写道:启功曾亲口对他说,一次空军某部的干事来访,说“我们首长请您写幅字。”启功平静地问:“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对方忙说:“哪儿能哪儿能!”启功回道:“那我就不写了。”陆昕还记叙:一日他正在启功家,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启功接后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启功曾为某书题签,现此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启功当即说:“谢谢。这样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邮局寄来就行。”对方不干,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启功推辞道:“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对方坚持要来,启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问:“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对方称没事,就是想看看您。启功答道:“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至此,对方仍不罢休。又有几个回合之后,启功被逼到“墙角”,于是面露愠色说:“好吧。明天这个点儿,我出门,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老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就这样,好不容易才挂上电话,一看时间,已过去半个多小时。

林岫先生《紫竹斋艺话》里,记有启功先生机智反击过度索求者的另一则佳话。与启功先生同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某教授登门求书,颇多美言,启功碍于同事之谊,为他书写了一幅五言唐诗条幅。方逾两月,该教授又以故乡中学欲换校牌、女儿女婿乔迁、部级老友离休要题书斋匾额等事由,再求启功墨宝。启功当时确实诸事繁多,搁置月余没有交差。有天开会,见着面了,某教授闻尚未动笔,脸马上就挂了下来。他先是对启功“关于文学史不能按历史分段”的观点表示不以为然,后绕到求书的正题,当众说启功:“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可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表面看,这话似乎说得很有道理,特别是前半句好像还很尊重书画家,但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其重点明显在那藏着扎人刺儿的后半句上。启功何等聪明机敏,立马不客气地笑道:“先是你来求我,好像你把我的涂鸦挺当回事儿,我呢,很快写好奉上。我没敢把自己当回事儿吧?随后,我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听着,你又一连下达三项任务。我还没说不写呢,你就这般不满。既然你不把我的活儿当回事儿,还不兴我把我自己的墨宝当回事儿吗?!”这一番睿智之辩,某教授闻之哑口无言。过了一阵,该教授自觉失礼,特意找启功说:“看来,我现在再恭敬,再当回事儿,您也不会下赐墨宝了?”启功回答:“是的。这回咱俩总算想到一块儿去了!”

其实,求人书画虽为风雅之事,但关键要看书画家的意愿。我们多以为求幅字画对书画家来说,不过是一挥而就、手到擒来之事,殊不知那只是半吊子书画家、伪名家乐此不疲的所作所为;真正的书画名家都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对其名下流传社会的每幅作品都会认真对待,从立意到构图、从造型到笔墨,都会反复思考,渴望有所追求、呈现自家风貌。书画名家送人随意之作、雷同之作,担心影响自己的声誉;送人精心之作、满意之作,无异于将精心养育的孩子割爱送人,又如何舍得?即便狠心舍得,精品佳构在书画名家作品中往往只有十之一二乃至百之一二,又何以应付一而再、再而三的索求呢?

进一步说,书画名家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在某种意义上,白拿白要名家书画无异于变种方式掏人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此种白占人便宜的行为,当非君子所为也。若是喜爱某位书画名家的作品,应怀恭敬之心,通过一定的渠道以合适的价格求购,或者以别的方式表达求书求画的诚意,这不仅会受到书画名家的欢迎,一来二往相互之间还能成为朋友。若总是想利用各种机会、施展各种手段巧取豪夺,达到“雅赚”的目的,未免私欲太过,不仅对书画名家有欠理解和尊重,对书画艺术也非心诚善待之举。因为对于那些期望“雅赚”的求书求画者来说,书画名家实际上根本不欠任何“债务”;他们的“债务”是被人强加的,是“被债务”的受害者。书画名家既不必有“金钱债易偿,书画债难逃”之烦恼,更无必须偿还之理。当然,如果哪位书画名家愿意普度众生,有求必应,那自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相关文章

  • 带着眼睛和爱美的心 去打卡这些美术馆吧[图文]
    带着眼睛和爱美的心 去打卡这些美术馆吧[图文]

    大抵每个人都在著名美术馆遭遇过相似的尴尬经历:人们摩肩接踵,挤在某一幅世界名画或者展品前,里三层外三层,举着相机、iPhone和iPad,伸长脖子和手臂,努力将自己的脸和美术作品纳入一个取景框里——也许还要加上嘟嘴和小树叉的可爱姿势。你顿时兴味索然,恍然觉得自己走进的大概是某个国内风景区。每一座美术馆都不是为了某一件展品而诞生的。它们被精心打造,是为了容下美学各异的万千作品而没有丝毫冲突,只看...

    1640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74岁图画书大师岩村和朗:我画的小老鼠永远长不大[图文]
    74岁图画书大师岩村和朗:我画的小老鼠永远长不大[图文]

    “14只老鼠”是岩村和朗创作的重要形象。岩村和朗193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世界著名图画书大师。1970年作为图画书作家羽翼初露。之后,离开东京入住山村,以在大自然中的亲身体验为基础来创作图画书。著有“14只老鼠”“7只老鼠”“小猴子坦坦”“青蛙小弟青蛙小妹”“两...

    122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西方音乐家里谁最会画画[图文]
    西方音乐家里谁最会画画[图文]

    西方音乐家里谁最会画画?编译:kyd 来源:在音乐中,有一个词叫“musical painting”,即以旋律来描绘人或物。例如,作曲家埃尔加(“谜语”变奏曲)、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就是用音乐刻画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好手。而门德尔松则是公认的“音乐风景画大师”。作为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代表之一,他的许多音乐是听觉和视觉语言的绝妙结合,如《...

    1569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意大利文化宫:一流艺术的聚居地[图文]
    意大利文化宫:一流艺术的聚居地[图文]

    辉煌壮丽的罗马竞技场、庄严肃穆的万神殿、自成一国的圣彼得大教堂等等,这些建筑见证了这个庞大帝国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氛围。经历风霜战火,留存至今,辉煌壮丽的罗马古建筑近代罗马建筑同样延续了这种宏伟风格,位于罗马EUR区的意大利文化宫(PALAZZO DELLA CIVILTA ITALIANA) 便是其中佼佼者!意大利文化宫(the Palazzo dellaCiviltàItaliana)历...

    386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中国好声音”肖像漫画走红网络[图文]
    “中国好声音”肖像漫画走红网络[图文]

    “好声音”金志文以一组爆红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为素材创作的肖像漫画在网络走红。其特点夸张、画风轻松。该组漫画已在贴吧、论坛、微博被疯狂转载,累计转发量达100多万,漫画集曝光量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都有报道。一边是传统动漫画展无人问津,一边是微漫蹿红网络。新媒体时代,动漫如何获得新的生命力和传播力?“80后&rd...

    947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德国开首家腊肠犬博物馆 坐拥近2000件狗狗工艺品[图文]
    德国开首家腊肠犬博物馆 坐拥近2000件狗狗工艺品[图文]

    德国巴伐利亚州帕绍市,一家“腊肠犬博物馆”。这也是德国乃至全世界首家以腊肠犬为主题的博物馆,由Oliver Storz和Josef Küblbeck创办。他们原本是鲜花行业的成功商人,现在希望通过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腊肠犬。25年来,两人收集了近2000件展品,都是以腊肠犬为主题的工艺品,有的甚至价值连城。...

    116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书写梦想 共绘未来”——广州市第五届少儿艺术大赛美术书法展精彩来袭![图文]
    “书写梦想 共绘未来”——广州市第五届少儿艺术大赛美术书法展精彩来袭![图文]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文化馆、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羊城之夏”2022广州市民文化季 ——“花城少年向未来”广州市第五届少儿艺术大赛美术书法展于6月11日在广州市文化馆完成首次巡展,随后在黄埔区文化开展了第二场巡展。本次艺术大赛共收到美术书法作品202件,其中美术类128件,书法类67件,手工类7件。经过专家评委的专业评选,共有120件作品入围了本次美...

    1284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150年前深受空气污染困扰的英国 画家记录下来[图文]
    150年前深受空气污染困扰的英国 画家记录下来[图文]

    150年前的英国,正经历着和当下的我们相似的境遇: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困扰每一个人。并且,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确切来说,当时这些画家的立场,是赞扬工业革命的能量和美丽之处。例如,在特纳(JMW Turner)的油画作品《穿越溪流》(Crossing the Brook)中,画中的前景部分表现的是乡村与永恒的画面,而在远方,特纳则详细地刻画出工业社会在德文郡玛谷(Devon...

    1192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美国艺术家厄休拉:将木头看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图文]
    美国艺术家厄休拉:将木头看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图文]

    厄休拉·冯·瑞丁斯瓦德德国艺术家厄休拉·冯·瑞丁斯瓦德将她复杂的雕塑视为其生命能量和韧性的证据。她在二战后德国的波兰难民营中长大,早年时经历了种种斗争。“努力工作是生命的答案。”对于冯·瑞丁斯瓦德来说,努力工作意味着用木头进行创作,她视其为生命的一部分。她和父母以及六个兄弟姐妹住过的营房完全由木头制成,“原木地板、木墙还有木窗……”因此,这种媒介成为了她数十年雕塑创作的基础也不足为奇。如今,...

    108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惊蛰 “惊”的是谁?[图文]
    惊蛰 “惊”的是谁?[图文]

    作家苇岸说:“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当第一声响彻长空的惊雷乍起,沉睡一冬的春天醒了。从此,它将以王者的姿态,号令自然界那些“欣欣然张开了眼”的“臣民”。最先闻雷而动的是泥土中冬眠的小生灵。听到春雷的召唤,它们一个个懵懵懂懂地睁开惺忪的睡眼,然后俏皮地伸伸懒腰,蠕动着瘦弱的身体离开酣睡的洞穴,贪婪地汲取天地的雨露,尽情地享受和暖的春光。其实,真正使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苏醒钻出洞穴的,...

    575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工地挖出的不一定是文物也可能是红酒[图文]
    工地挖出的不一定是文物也可能是红酒[图文]

    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红酒。通讯员供图厚街一工地挖出两箱红酒,或为附近餐厅因征地搬迁时遗留,但餐厅老板记不清酒的品牌年份,于是和工人一人一箱分了了事南都讯 记者何永华 通讯员紫凝 从工地上挖出来的不一定是文物,也可能是红酒。日前,有钩机工人在位于厚街富康路靠近寮厦社区的工地上挖泥时,竟然挖出了两箱红酒。原来工地附近是一家餐厅,老板为了更好储存红酒,把红酒埋在地里。去年由于征地餐厅搬迁,可能遗忘了两箱...

    132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探访宁夏非遗“内画”匠人:在笔尖上舞出的时代艺术[图文]
    探访宁夏非遗“内画”匠人:在笔尖上舞出的时代艺术[图文]

    正在进行创作的艾福多。 于晶 摄“方寸之内显日月,股掌之上惹人怜。”说的是内画鼻烟壶。一支笔,怎么能伸进豆粒大小的鼻烟壶瓶口在壶壁上画出乾坤呢?在宁夏银川,就有一位非遗“内画”匠人,已经画了近50年。他就是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画鼻烟壶传承人艾福多。落笔刚劲有力,勾画层次分明,点染错落有致……6月27日,记者走进艾福多的工作室,60岁的他正手拿一支细长的自制笔,探入一个寸余大的鼻烟壶内作画。...

    119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黑色成就艺术梦 天马行空的搭配[图文]
    黑色成就艺术梦 天马行空的搭配[图文]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天马行空、诡秘疯狂。看到充满艺术感的衣服总会有一种冲动,但又往往不会付诸行动,很多人不敢尝试的原因是不知如何搭配。其实只要拥有一套完整的黑色单品,就可以搭配一切天马行空的服装了,黑色可以成就那艺术梦。涂鸦西装谁敢尝试?只要有一件黑色T恤加一条黑裤子就可以穿出涂鸦服装的诙谐感。天马行空的搭配...

    1134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南京农民油菜地种出龙袍图案[图文]
    南京农民油菜地种出龙袍图案[图文]

    南京农民油菜地“种龙袍”南京农民油菜地“种龙袍”南京农民油菜地“种龙袍”3月21日,航拍田野上的“双龙戏珠”迷宫。南京六合油菜花盛开,当地农民加紧制作巨型“龙袍”和“双龙戏珠”迷宫,从空中俯瞰,一幅“游龙戏麦”景观,颇为震撼。...

    1438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无聊是博物馆的绝症[图文]
    无聊是博物馆的绝症[图文]

    在英国游玩的后期,我感觉自己患上了一种“病”。病症大体表现为,见到博物馆就口干舌燥脚跟软,在博物馆里走三步就试图寻觅一条长凳。病症随所逛博物馆个数增加而加重。直到上网查询,才了解到我这病并非无中生有,乃是“博物馆疲劳症”。这可不是我生造的词,早在1916年它就被一位名为本杰明·吉尔曼的研究者正式提出。这种病的表面症状是因精神或体力消耗而导致的极度疲劳,而深层风险来自于对展览的兴趣减弱甚至消隐...

    792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