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老外与中国古典家具散记:说不清是谁影响了谁[图文]

时间 : 08-15 投稿人 : 豆腐 点击 :

老外与中国古典家具散记:说不清是谁影响了谁 | 美术品资料汉斯·瓦格纳与他设计的“中国椅”模型(图片提供:家生几事)

文/郑琦琦

每次到中国出差时,Alfred一定会腾出半天的时间到当地的古玩市场搜罗中国的古典家具。不管有没有购买的打算,他几乎都会挨家挨户地把这些店面逛个遍。摸一摸做工精巧、造型简洁优美的明式桌椅,看一看沉稳雄壮、装饰华丽的清式屏风,偶尔在自己喜欢的老家具前驻足欣赏,留恋不止。

Alfred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也逐渐爱上中国文化的韵味,尤其是那些工艺精美的古典家具。“这些古家具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记得第一次在中国看到古典家具的时候,那些古韵新奇的东方文明让我目不暇接,爱不释手。特别是听到身边的中国朋友介绍榫卯、描金等古老家具的制作工艺之后,更加令我兴奋不已。”

老外与中国古典家具散记:说不清是谁影响了谁 | 美术品资料古典家具里千变万化的榫卯结构往往是西方人赞叹的焦点

明式黄花梨圈椅是Alfred买进来的第一件中国古典家具。当他第一次在中国出差回国之后,把这件椅子带回家,美国的很多朋友都说它“很有个性”。直到目前为止,Alfred仍然对这把椅子十分偏爱。他觉得,这应该就是中国人最常提到的“缘分”。Alfred说,他对这件椅子是一见倾情,相处了几年依旧很舒服,可能以后都不愿意跟它分开了。

西方人喜欢中国的古典家具,Alfred不是第一例,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例。早在很久以前,中国的家具就已经开始流行于国外。文玩藏家刘传俊说:“西方人开始关注中国古典家具,始于民国时期。”

老外与中国古典家具散记:说不清是谁影响了谁 | 美术品资料汉斯·瓦格纳设计的“中国椅”(图片提供:家生几事)

尽管中国古典家具在很早以前就传到了西方,但当地人并不清楚它们的来历。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西方才真正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有所了解。

1922年,法国学者奥迪朗·罗奇(OdilonRoche)在他的专著《中国家具》(LesMeublesDeLaChine)一书中这样提到:“艺术领域的最新发现则要数中国古代家具。当然,精美的漆制屏风在欧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物品,但其来历一直不为人知,人们只是将它戏称为‘科托曼特拉克屏风’。近几十年来,收藏家才开始对中国古代家具产生兴趣,在不断地收集工艺高超的样本之后,他们第一次给这些样本做了图样归纳整理。”

老外与中国古典家具散记:说不清是谁影响了谁 | 美术品资料黄花梨仙鹤纹圈椅(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爱的就是它的美

严格地说,Alfred并不是一位真正的红木家具爱好者,他甚至不知道红木家具包括哪些种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中国古典家具的痴迷。

关于西方人对中国古典家具这种单纯的喜爱,刘传俊认为:“造型和工艺是很多外国人喜欢中国古典家具的最主要原因。相比我们国人来说,西方的很多收藏家更加注重对家具的艺术鉴赏,这也是国外收藏家和国内收藏家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国外收藏家不需要有对这件家具有鉴定能力,只需要鉴赏能力,懂它的艺术之美就可以了。如何鉴定这件家具的真伪,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Alfred喜欢美好的东西,尤其是古典家具里千变万化的榫卯结构,他惊叹中国古典家具的结实和中国古人的智慧。每一次有人与他谈及此事,Alfred都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中国榫卯的“神奇”。奥迪朗·罗奇也曾赞叹中国古典家具的结构:“在我们中世纪的家具设计中,找不到比中国古典家具更坚固结实的了。”

除了榫卯结构以外,更让西方人着迷的要数家具的工艺和艺术性了。“中国古典家具集用料多样、装饰亮丽和款式简洁于一身,但我们却很难看到中国家具使用了光秃的木料……从这些作品上,人们能看出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对带有雕刻或绘画的简单装饰,只涂一层透明漆将它们保护起来;对一种主要成分是金属粉末和颜料粉末的混合物构成的浮雕装饰,则是先用数层漆将它罩起来,然后通过细心的打磨和抛光使它再次外露(即雕漆艺术)……有时候虽然没有装饰物,但是得益于家具所使用的暖色调和它本身的光洁柔和与华丽,也能达到高度的观赏性。”这种着迷在《中国家具》(LesMeublesDeLaChine)一书得到尽致体现。

于是就有很多人说,中国收藏家的鉴赏能力比不上西方人的眼光。刘传俊对这种说法很不赞同。在他看来,国内一些藏家的眼光并不比西方人差,甚至有的比他们更强。“西方人只是早一些比我们重视古典家具的价值,但是真正骨子里的,他们绝对没有国人对古典家具的感情深。一句话,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最了解。”

老外与中国古典家具散记:说不清是谁影响了谁 | 美术品资料明晚期 犀皮漆小方角柜,王世襄先生藏(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西式影响

2014年9月17日,“7间房——嘉木堂明式家具现代生活空间暨王世襄先生纪念室”大展,在北京798艺术区艺术工厂举行了开幕仪式,这次展出的28件(套)家具都是来自香港嘉木堂珍藏的明式家具,现场还有数百位各界嘉宾受邀前来参观体验。

对于这样的家具展览,刘传俊十分欣赏它的运作方式。他说,这种家具经营模式是近些年才在国内出现,主要借鉴了西方人的做法。“因为西方人比我们更早关注中国的古典家具,所以经营家具的方式相对比较成熟。像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一些个人收藏家等,他们做博物馆、开展览、出家具图录,经过几年这样的运作,通过拍卖或私下成交的方式来进行家具交易。这种透明度高的经营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与西方人的经营模式不同,中国传统古玩行的运作方式显得闭塞许多。“国内以前的做法仅限于买进来和卖出去。家具在古玩商的操控下,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好像大家巴不得谁都不知道谁在做什么生意。你买了什么东西,卖了什么东西,外人都不知道,交易十分隐蔽。”刘传俊补充道。

一个行业的交易失去透明性,很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不良后果。但幸运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港澳台到大陆,国内也开始逐渐借鉴西方人的经营方式。“在运作模式方面,西方收藏家对推动中国古典家具行业的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从这点来看,我们应该感谢西方藏家对古家具行业产生的影响。”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古典家具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业。“它甚至是个偏门,直到现在仍有一些人把它归到杂项里面。”刘传俊介绍,“起初,一些玩古玩的行家只是把家具当成‘绿叶’。比如,家里或店里刚买了一个青铜器,总不能把它搁在地上吧,所以就买了一个桌子或案子来置放。”可以说,人们当时收藏家具,并不是为了买家具而买,只是为了放置物品而已。

后来,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美国人安思远等西方藏家相继著书立作,中国的传统家具才逐渐受到世人关注。“毫不客气地讲,中国古典家具发展至今,这些西方藏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传俊说。

中式影响

在认识中国古典家具之前,Alfred的家里摆放了很多由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设计的“中国椅”。起初,他并没有在意这些椅子的造型,更不知道这些椅子与中国古典家具的渊源。直到第一次在中国见到明式圈椅时,他才明白“中国椅”的含义。“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中国椅’是汉斯·瓦格纳在丹麦工艺博物馆见到中国圈椅后产生的灵感。”

实际上,早在很久以前,西方家具设计师就已经开始欣赏并模仿中国古典家具的结构特点。根据史料记载,西方人模仿中国家具,源于丝绸之路带给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起初,他们对中国家具并没有产生“袭用”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欣赏。深圳大学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唐开军介绍,当时的西方人认为“中国的一些大型框架非常精雕细作,但是这种精致的表现手法,不是为了展示或炫耀,而是为了保存及耐用,可以传子传孙”。

一直到17世纪中期,欧洲的家具制作领域才开始刮起一股中国风。西方的商人为了迎合当时西方上流社会的审美需求,开始把中国的家具带回国,一方面供西方家具工匠们进行模仿制作,另一方面让西方的家具设计师进行有选择地吸收设计。

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受到中国家具风格的影响,西方家具中较多使用的直角逐渐被弯腿取代。有的甚至吸收了中国龙爪抓珍珠图案的形式,变化为现在著名的爪抓球底足。后来,这样的形式又反过来被中国运用,在中国的家具行业中流行。

刘传俊说,中国古典家具对西方家具设计的影响很大,“只要是做家具设计的人,不会忽略中国古典家具这块瑰宝的意义。”

除了汉斯·瓦格纳以外,英国著名家具设计托马斯·齐宾代尔是另一位不得不提的西方人物。18世纪中期,为了设计新的家具,齐宾代尔专门对中国的古典家具进行研究,并从中吸取了很多设计元素。他从仿制中国古典家具开始,把明式回纹格子木雕图案与英国的家具风格融入到本民族的家具制作中,设计出很多带有中国味道的家具,在中外家具设计史上创造了不朽的成就。

相关文章

  •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麦浪造型获好评[图文]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麦浪造型获好评[图文]

    中国馆5月1日,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以4590平方米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麦浪”,设计靓丽清新,大气稳重,受到国内外的好评。记者昨日对深圳知名建筑师王晓东、建筑室内设计师薛守山进行采访,他们纷纷表示,“麦浪”造型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建筑进行了较好结合。“中国元素”亮相海外此次是中国首次...

    1961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医学教授潜心皮影收藏 借古老艺术展示中国魅力[图文]
    医学教授潜心皮影收藏 借古老艺术展示中国魅力[图文]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医学教授刘德山共收藏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区30余种流派的皮影影件数十箱(夹),他认为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展示国家的魅力与兴旺。 杨艳敏 摄中新网兰州3月31日电 (崔琳 高莹)1926年2月出生于天津的刘德山,退休前曾在兰州大学医学院任教。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他共收藏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区30余种流派的皮影影件数十箱(夹)。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刘德山获悉,他的中医父亲酷爱戏...

    1166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抠图的艺术 英国艺术家的独特创意[图文]
    抠图的艺术 英国艺术家的独特创意[图文]

    图片资料英国艺术家AlexanderKorzer-Robinson在书本和百科全书上抠图抠出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方法是将书页上原本就有的图案单独刻出来,把其余部分去掉,从不加入任何新图案,这样一来,旧书中的图案反而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交错穿越感。...

    29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独山玉:五彩的“南阳翠”[图文]
    独山玉:五彩的“南阳翠”[图文]

    独山玉玉壶独山玉者,南阳玉也。在河南省的南阳市北10公里处,有一座独山,这里自古产玉,故其玉得名为独山玉,又名南阳玉、南阳翠。当地人都称其为“独玉”。独山玉与南阳玉实际上是一个玉种。独山玉五彩斑斓,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光洁度好。其外观乍看上去有些像翡翠,所以又有“独山翠”、“南阳翠”之称。独山玉与和田玉、翡翠相比较硬度略差,玉雕业将其归属于中档料。这“独山翠”虽貌似翡翠,但其玉质与翡翠不同,仔...

    1674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文艺大魔头徐锦江踢馆《中国大画家》[图文]
    文艺大魔头徐锦江踢馆《中国大画家》[图文]

    “大魔头”徐锦江作客《中国大画家》恶霸来了,大侠来了,不不不……是艺术家来了!没错!他就是徐锦江!这位徐大侠虽然外形粗犷,经常扮演鲁智深、鳌拜等“粗人”角色,但是谁也没想到他却是藏秀于心,不但喜欢武文弄墨,而且出身于美术专业,当演员只能算是“半路出家”。而徐锦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他是国画泰斗关山月的“关门弟子”。近日,徐锦江以画家身份参与了广东卫视《中国大画家》的月赛录制,在接受记者采访...

    112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居家有盆景,野趣入门庭——武汉徐东古玩城小微盆景花卉展销会[图文]
    居家有盆景,野趣入门庭——武汉徐东古玩城小微盆景花卉展销会[图文]

    展览现场“丛山数百里,尽在小盆中。”盆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山石、植物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加工,将美丽的自然风景重新塑造于盆中的一种造型艺术,它集园艺、美学和文学于一体,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成为美化家居的一种流行时尚。盆景花卉盆景花卉展销会主办方武汉徐东古玩城、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玩小微盆景专委会秘书长张觉先介绍,此次小微盆景展出汇集了500多盆湖北省资深...

    155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收藏艺术品并不简单等于生意[图文]
    收藏艺术品并不简单等于生意[图文]

    张大千《青城金鞭崖》作为艺术品购藏的重要平台,每年的“秋拍”季显得格外漫长,从9月中旬一直持续到来年的元旦前夕。应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越发理性。这种理性不单单表现在部分艺术品价格的回落和增幅减缓上,最重要的,还表现为藏家购藏作品的标准逐步回归到对艺术的理解上来了。购买艺术品,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投资手段,用价格上的投资回报率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和潜力是片面的。艺术品是需要被...

    1473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海峡导报第十四届“汉墨杯”全国书画大赛专家评审名单揭晓[图文]
    海峡导报第十四届“汉墨杯”全国书画大赛专家评审名单揭晓[图文]

    2023年6月6日,由国台办主流媒体海峡导报,海峡商业杂志社、汉墨艺术网主办,墨林松雪文化传媒、汉墨杯组委会协办的“汉墨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书画作品评审会在海峡导报4楼展厅圆满结束。本次书画大赛自2023年4月7日公开发布征稿启事至2023年5月16日截稿,共收到来自两岸各地的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自由投稿的符合征稿要求的书画作品1000余件,其中篆书作品195件,楷书作品148件,行书作品196件...

    1936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被法老诅咒过的五大稀世珍宝[图文]
    被法老诅咒过的五大稀世珍宝[图文]

    愿望杯愿望杯,这个杯子发现在墓室的前厅,有可能是盗墓者丢弃在此的。杯壁的外沿刻着一句咒语:如果你愿意把你的脸朝向北风,数年之后你将会看到幸福。在埃及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孕育太多的神奇传说。法老的墓室更是吸金纳银的大宝库。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法老的诅咒,千年难破解的谜团,忠实地守卫着法老陵寝的安宁,同时给奢望与法老分享财富的人们以惩罚。这些稀世珍品,在墓穴开启之后,仍...

    1840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扇 摇出生活方式[图文]
    扇 摇出生活方式[图文]

    明代唐寅《玩月图》成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热播古装剧《风起洛阳》近日因一把道具团扇引发抄袭争议。此扇源于剧中一幕大婚的场景,女子着红装,执喜扇,用以障面。其设计者是当代一位民间设计师,足见扇之美跨越千年,经久不衰。扇子在中国古代历史生活中,经由一系列时空的流转与艺术角色的演变,逐渐脱离了“秋扇见捐”的季节限制。今人对扇面进行图案设计,大抵源自古代扇面绘画的传统。纵观中国历代画作形式,有起笔落墨...

    234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他用美食作画 想去吃饭的人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图文]
    他用美食作画 想去吃饭的人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图文]

    他是意大利厨房的一股清流,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改造奶奶的菜谱,将艺术、诗歌、以及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不断重新解构再重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食物。倘或你幸运到,在日日座无虚席的Osteria Francescan预定到座位,那么,呈在你面前的,都将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故事。不信,来看!《纽约时报》旗下的T Magazine杂志曾录下来马西莫脑洞大开过程中的声音,真真是酥到骨子里。食物or艺术?今天,...

    1716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玩儿收藏未必非得高大上[图文]
    玩儿收藏未必非得高大上[图文]

    如今,收藏与艺术品市场、股市、房地产被称为投资的三大重要领域。尽管我国的收藏热从上世纪八零年代渐渐兴起至今不过三十余年,收藏投资市场还很年 轻,也有鱼龙混杂的现象,但仍旧受到人们的青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艺术品投资将成为一个投资的增长点。那么,单从投资与理财的角度来讲,资金量并不是比 较充裕的普通白领应该关注哪些领域?又有哪些藏品在未来具备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呢?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玩儿收藏未必...

    1974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英国摄影师拍下150年前中国最真实样子[图文]
    英国摄影师拍下150年前中国最真实样子[图文]

    150年前的北大福州船政局从1862年开始,英国摄影师john就背着他沉重的摄影器材开始了为期十年的远东旅行。john沿路拍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每套摄影作品也都让后人为之称赞。其中最让他钟爱的就是中国。长江1872年的恭亲王刚到中国,john喜欢上了当时国内的建筑、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他随即决定拍下当时中国最真实的样子。john用五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拍下了国内当时的城市...

    1112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拥有135年历史的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即将翻新[图文]
    拥有135年历史的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即将翻新[图文]

    克里斯蒂安·凯雷斯瑞士 | 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凯雷斯获建筑竞赛一等奖,翻新19世纪纺织博物馆近日,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改造设计竞赛结果公布,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凯雷斯(Christian Kerez)所在团队战胜藤本壮介、Tatiana Bilbao、Diener & Diener等团队,获得了竞赛一等奖。克里斯蒂安·凯雷斯1962年出生于委内瑞拉,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ür...

    55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王国维“代购”字画[图文]
    王国维“代购”字画[图文]

    暇日重读王国维书信,发现这位大学者曾有一段代罗振玉鉴定书画,协助他古物搜购的经历。1916年春节,王国维结束四年多流寓日本,受罗振玉济助的生活,从京都回国。他接受上海富商哈同夫妇仓圣明智大学邀请,从事《学术丛编》的编辑工作。临行前一日,正好是农历大年初一(2月3日),王国维一早去永慕园向罗振玉贺岁。那天清静无事,罗拿出郭熙《寒山行旅》、黄公望《江山幽兴》和王蒙《柳桥渔唱》三卷字画,相与欣赏。此...

    395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