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爱上信札等于骑上了癖 一辈子也下不来[图文]

时间 : 08-12 投稿人 : avery 点击 :

爱上信札等于骑上了癖 一辈子也下不来 | 艺术品欣赏■龚自珍致秦敦夫信札爱上信札等于骑上了癖 一辈子也下不来 | 艺术品欣赏■胡适悼徐志摩诗札爱上信札等于骑上了癖 一辈子也下不来 | 艺术品欣赏老舍致章士钊信札

王金声自称是个“癖好收藏的疯子”,他说,骑马的人可以随时下马,而——

在父亲一句“专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之间所有文化名人的字画和信札”的建议下,王金声定下了自己的收藏目标,“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的收藏 之路就这样开始了。在数年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辛亥百年百位名人墨迹展”上,展品多来自他的藏品,例如以数十万价格从市场上“赎回”的孙中山先生墨迹 “博爱”,从章士钊后人处觅来的苏曼殊钢笔题赠章士钊的特制邮片《静女调筝图》等。王金声直言自己对信札的喜爱是“骑上了癖,一辈子也下不来”, 原本抱着的“曾经我眼即我有”信条早已烟消云散,曾一件五万元起拍的徐志摩手札令其“无法自拔,横竖都要”,最后四十五万落锤。回首,惊叹投入大之余,他 自我调侃:“活该你喜欢。”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简介

王金声,字澹厂,别署澹简斋主。生于上海,幼承家学,尝从文坛硕彦郑逸梅、邓云乡、施蛰存诸丈游,浸沐教泽,略通文墨,偶涉笔报章遣兴以自娱。好古敏求,精鉴赏,兼收并蓄晩近学人墨迹垂二十余年。现为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

竟以1500元“捡漏”得到鲁迅信札

收藏周刊:据了解,您最早是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收藏名人信札,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开始的?

王金声:我出身在一个中医世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吧。我父亲是上海纺研院的工程师,也懂点医术,业余时间也为人把脉、看病、开方,其中不乏有书画名家,并经 常得到他们馈赠的书画,加上祖辈留下的,自然也成了收藏家。父亲见我喜爱收藏,觉得这不啻也是一条路,便对我指点迷津:“既然要收藏就要有针对性,宋元明 清、四王吴恽、八怪四僧等等早已有人捷足先登,你爷爷专收‘阳湖派’,你就不要再收这些了,换个角度,定个主题,有意识地去收一些东西吧!”于是给了我一 个目标:专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之间所有文化名人的字画和信札。

后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偶然机缘下,我在(上海)常德路一地摊上认识了文史掌故专家郑逸梅老先生,他是收藏信札的大家,我说家里也有些信札,于是,我 们便兴趣相投,从此相互交往。他给我看了他的信札,中间有许多在彩笺上书写的信,让我眼花缭乱,这使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信札,从此一发不可收。我还有一 位良师叫彭长卿,他的父亲在民国时期曾经收藏十万通信札,经过浩劫残存几千通。在信札收藏过程中,他对我帮助极大,让我懂得如何去伪存真。因此,我有今天 这点小收获,是不能忘记他们的。

收藏周刊:分享一下“捡漏”鲁迅信札的过程?

王金声:我收藏的鲁迅信札共三件,一件为鲁迅自印之版画集《引玉集》,封面亦为鲁迅亲自设计,并亲赠茅盾先生。另外一册为鲁迅翻译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 《死魂灵》题跋本,扉页上有鲁迅亲笔题字“这是重译的书,以呈十还(作家、翻译家孟十还)先生,所谓‘班门弄斧’者是也,鲁迅(印)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五 日,上海”。此册得之于台湾,以上二件均为十多年重金所购。

所谓“捡漏”倒是鲁迅致内山完造的那封信,也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漏”,它三年前现身于上海一家有日本背景的会员制小型拍卖会上。预展时我见有一双挖立轴, 作品上部分为日文信札,下部分为奥村博史所绘《鲁迅遗容》的印刷品,初以为书札亦印,后发觉其字迹有鲁迅书写的笔意,发现竟然是鲁迅的书札,还好落款是 “L”,没引大家的注意,也不知到底有没有人看出来。

临近拍卖的前一天晚上,我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觉,盘算着第二天可能引发的一场博弈,我当时就准备以50万元至100万元拿下这件作品。到了拍卖现场,它以 1500元起拍,我按兵不动,在拍卖师三次叫价后,准备流标时,我才举了下牌,敲了下来,这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假的?印的?不可思议才1500元,我立刻 把原件提回家里,仔细察看,确认为手写后,才美美地睡了一天。醒来后,赶紧找资料翻译,全文如下:“老板:请把送给曹先生的书转交给他,L拜,五月八 日。”我还找到了几处文字著录,欣喜若狂,告诉了众多友朋,然而并没得见他们的共鸣,他们还是不相信竟然在拍卖行有捡漏这回事,而且只花区区1500元。 直到我找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内山完造编辑出版的《鲁迅日文书信手稿》,发现其中有相关著录,我买的这件鲁迅信札才得到公认。老板即内山完造,曹先生即曹 白,“L”即鲁迅的首个拼音字母,且为鲁迅逝世前几个月的真迹。

从信札里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最有趣

收藏周刊:目前您都收藏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札?

王金声:目前我的代表性信札为龚自珍致秦敦夫札、胡适悼念徐志摩的白话诗《狮子》、郁达夫致王映霞情书、徐志摩致沈性仁札,老舍致章士钊绝笔等。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收藏信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王金声:收藏信札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从信里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虽然寥寥几句话,却是此人平常不轻易表露的心声,有的为后人提供重要的学术信息和精辟见解,有的还能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意义和作用非同小可。

收藏周刊:通常您是通过什么渠道收藏信札?您在北京工作,却经常来到广州“淘宝”,是否经常会为了收藏信札而全国跑?

王金声:我早年通过地摊、书市、古玩市场等淘得,还有一部分是与同好交流、交换、收购等得,近二十年来一般通过在拍卖会的古籍专场里竞买所得。

信札比书法更能体现作者心迹和隐私

收藏周刊:收藏信札与书法作品有什么不同?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王金声:信札与书法作品二者是互通的,例如某位作家,他不以书法名世,只有书札流传,那只好收其书札。有些名人书法,传世之作有代笔,信札之类却往往是亲 力而为,书法作品因为是要展示的,一幅作品往往会写几遍,满意了才会拿出来,而信札往往率性而为,更能体现个人心迹和隐私。

那天我翻着董桥的一本小书《今朝风日好》,文中引有趣闻一则,说的是一位善心人去参观“疯人院”,有个病号坐在一座木架上作骑马状,病号说:“(我骑的) 这不是马,这是个癖好!”善心人问:“那有什么不同?”病号答道:“骑马的人可以随时下马,骑上了癖,你一辈子也下不来了!”我暗暗好笑,衡诸自己何尝不 是一个癖好收藏的疯子呢?

收藏周刊:根据您的观察,从最早收藏信札到现在,市场的变化如何?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王金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拍卖起,信札就是小众拍品,往往附在古籍善本大类中,几千元一通的比比皆是,而且都是大名头,我当时只有想不想买,没有拿不下 的,像王国维之类的国学大师,也只在万元以下。近廿年来,拍卖行有了书札专场,就像前几天,北京保利竟然一下上了三千件,拍了三天,出现许多新面孔(藏 家)在竞拍,我好不容易从中夺得一件,竟至十几万元,是前十年的十倍价格。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人写信了,新的信札不见了,旧的愈来愈少,老的更稀 有,会越来越值钱,收藏的人愈来愈多,当然,价格也会愈来愈高。

相关文章

  • 袁立晒学书法素颜照:写字有点像打太极[图文]
    袁立晒学书法素颜照:写字有点像打太极[图文]

    图片来源:袁立微博中新网11月5日电昨晚,女星袁立在微博晒出一组自己学书法的照片,称:“写字有点像打太极!晚安。”照片中,袁立穿着白色衬衫上黑色马甲,头戴棒球帽,在一位老师的亲手引导下学习写字,微微侧立,表情认真。她还与该老师卖萌合影,模样调皮。图片来源:袁立微博网友见后,纷纷留言,有人赞她:“这样的生活才有乐趣!多才多艺的美丽女性!”也有人注...

    154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临沂男子收藏变形金刚300个重拾儿时时光[图文]
    临沂男子收藏变形金刚300个重拾儿时时光[图文]

    徐再兴在整理变形精钢模型汽车人,霸天虎,单单听到这些名字,许多人就会感到热血沸腾。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动画片《变形金刚》,对当时的青少年来说,是属于他们的一段无法复制的经典回忆。如今,这些男孩大多“奔三挂四”,而变形金刚依旧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正是基于这种“英雄梦想”开始了他们超过20年的变形金刚收藏。一部动画片开启收藏之路徐再兴,...

    1500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不可思议的冰雪艺术品[图文]
    不可思议的冰雪艺术品[图文]

    冰雪往往让人感到寒冷,却也是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冰的融化常常被用来象征气候变暖,而在冰的脆弱中,人们也能看到自身的脆弱。正因为如此,不少艺术家都会用冰雕或其他和冰雪有关的艺术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艺术家们在巴黎先贤祠外放置了十二块大冰块。他们希望用这种融化中的装置艺术来引起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艺术家Sean Yoro直接在浮冰上创作了肖像画。这样的“壁画”只能保存一周的时间。Yor...

    1140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黄鹤楼上古诗作者画像疑有误 专家称无所谓对错[图文]
    黄鹤楼上古诗作者画像疑有误 专家称无所谓对错[图文]

    游客质疑黄鹤楼上古诗作者画像有误李梦阳的诗怎么配王阳明头像景区坚称自己没错,专家说画像多是后人想象,无所谓对错微博@For_iDing:李梦阳用的是王阳明的画像,这个失误也太大了吧!记者微访(李芳实习生刘邓彧):博主丁先生昨介绍,上周,他带一位外地朋友到黄鹤楼参观,上楼到专挂古诗词的那一层时,发现一首明代中期文学家李梦阳的诗《夏口夜泊别友人》。诗的上方配有作者画像,画像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

    828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形制考究的清吴邦佐款宣德铜炉[图文]
    形制考究的清吴邦佐款宣德铜炉[图文]

    宣德炉为中国著名的艺术品,其因诞生于明代宣德年间而得名。明宣德三年(1428),有暹罗国使臣进贡了数万斤风磨铜,明宣宗后令工部尚书吴中会同司礼监太监吴诚司,以《博古图》等书及内府所藏古器形式为参考,运用风磨铜及金银等多种金属矿物为原料,制作三千多座香炉,供宫廷、寺庙使用,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官造宣德炉已存世无多。图1 清代吴邦佐宣德炉在收藏品市场所能见到的几乎都是民间后仿宣德炉,当中的一些精仿之作...

    1528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博茨瓦纳艺术家浙江拜师学杭绣 赞中国技艺神奇[图文]
    博茨瓦纳艺术家浙江拜师学杭绣 赞中国技艺神奇[图文]

    图为博茨瓦纳艺术家KefilweSentsho学习杭绣现场。吴佳蔚摄中新网杭州9月11日电(见习记者吴佳蔚)4名从博茨瓦纳总统日比赛和THAPONG年度艺术家评奖中脱颖而出的女性艺术家首度到访浙江杭州,向浙江知名工艺美术大师余知音和王晨云拜师学习杭绣。“太神奇”是博茨瓦纳艺术家们对这门中国传统技艺的一致评价。图为杭州工艺美术大师王晨云指导博茨瓦纳艺术家TheresaSe...

    44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山水画家王晓作品受邀入编《荣宝斋》2015拾壹月刊[图文]
    山水画家王晓作品受邀入编《荣宝斋》2015拾壹月刊[图文]

    《荣宝斋》2015拾壹月刊近日,著名山水画家王晓作品入编《荣宝斋》2015年拾壹月刊,这也是继柒月刊、玖月刊之后,王晓先生再度受邀入编《荣宝斋》。2015年对于王晓先生来说,可谓成绩斐然,其作品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作品展、笔意墨韵·学院派画家邀请展、翰墨青州·2015中国书画年会、“翰墨传承”走进李可染·中国书画邀请展等多项大展。而本年度《荣宝斋》接连三期刊登王晓先生的作品,无疑更是对其...

    798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收藏家收集50多国9000多枚纽扣[图文]
    收藏家收集50多国9000多枚纽扣[图文]

    香熏纽扣,可以将香片放置在纽扣内银质的、镏金的、水晶的、镶嵌宝石的,在或明或暗的光线下,显得珠光宝气,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五光十色的收藏品,是著名古董纽扣收藏家黄天发收藏的纽扣,有9000多枚,来自世界上50多个国家。黄先生说,纽扣虽小,但是从材料到花纹,内涵很丰富。黄先生是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家住福州市福飞路附近的一个小区。前日,主持人与黄先生聊起了纽扣。他说...

    108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少帅张学良:收藏古书画名家[图文]
    少帅张学良:收藏古书画名家[图文]

    米友仁的《云山图》。(取自数字美术馆网)记者李侑珊/综合报导今年是抗战70周年,不少当年人事也被今人重新臧否,“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少帅”张学良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少有人知道,张学良主事军政之余,也善于收藏古物,曾珍藏600多件古代书画,包括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图》、宋徽宗《赦书》、米友仁《云山图》等。《京华时报》报导,张学良收藏古物始于1920年代初...

    159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艺术创造:废墟新生[图文]
    艺术创造:废墟新生[图文]

    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把旧的推翻重建或许并不特别难,在保有旧的特色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使之重新焕发生机有可能才更难。建筑师Carles Oliver把西班牙马略岛上的一处废弃的住所进行了重新设计和修葺。Oliver的设计思路十分独特,主要突出了三点:1.无为即有为;2.不装饰,节约的才是最美的;3.回归拱形,用最自然的方式增加空间感。这三个设计原则让这座老房子在保有原本建筑材质和特色的基础上焕发出...

    141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1928年故宫“拍卖”风波 曾提议废除故宫博物院[图文]
    1928年故宫“拍卖”风波 曾提议废除故宫博物院[图文]

    信不信由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故宫博物院曾几乎被废除拍卖。1928年6月8日,故宫博物院以易培基为院长,着手拟订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送中央政治会议审定,交国民政府公布实行。此前,故宫博物院几度陷于困境。6月27日,国府委员经亨颐向国民政府递交了《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一切物品》提案,列举理由如下:——故宫博物院名称不妥,“故宫”二字,很有怀念的意思……所以不如根本废除为是。...

    37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引帝王追捧的薄胎玉器何方神圣[图文]
    引帝王追捧的薄胎玉器何方神圣[图文]

    薄胎玉器注定为艺术而生,它生来便是用来被观赏。这些贵重而又极易损坏的物件也就以前的皇帝才配得上使用了,其中最为之疯狂是乾隆皇帝,传说每每他自己专属作坊产出一件薄胎玉器就要题诗一首。这位清朝皇帝喜欢薄胎玉器的级别为疯狂,还专门设立“西番作” 为自己加工。薄胎玉器欣赏图中国人熟悉的『壶』形状↑清 乾隆碧玉金丝盘 ↑鼎式↑什么是薄胎玉器?以前的薄胎玉器还有一个更令人感到陌生的名字——“痕都斯坦...

    85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把自己做成画布!超现实主义人体彩绘[图文]
    把自己做成画布!超现实主义人体彩绘[图文]

    来自纽约,现在居住于泰国的艺术家查德威克·格雷(Chadwick Gray) 和劳拉·斯佩克特(Laura Spector),他们对19世纪油画情有独钟。为了表现对于经典油画的热爱,查德威克决定充当人肉画布,让劳拉将他们选择要模仿的名画画在自己身上。为此,他们花了15年的时间,走遍了世界上的博物馆、美术馆的仓库,以寻找那些具有争议的绘画。Chadwick Gray(右) 和 Laura Sp...

    554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杭州商场推出“怪咖达利真迹展” 艺术家看完失望[图文]
    杭州商场推出“怪咖达利真迹展” 艺术家看完失望[图文]

    怪咖达利真迹展现场 最近杭州朋友圈流行去“怪咖达利真迹展”打卡,但版画艺术家看完却很失望“真迹”这两个字,夸张了本报记者有两撇翘胡子的萨尔瓦多·达利先生一辈子都没来过中国,不过,这位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这两年在中国的知名度却很高——从2014年开始,“达利展”在中国呈井喷之势,走过很多城市。而在2015年,上海还出现过“同一时间有两个‘达利展’撞车”的小概率情况。这股“达利热”最近烧...

    196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越王勾践青铜剑亮相国家博物馆 锋芒不减当年[图文]
    越王勾践青铜剑亮相国家博物馆 锋芒不减当年[图文]

    中新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应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3日起将正式亮相,122件(套)精美文物中有四件国宝级文物,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越王勾践剑。此次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湖北地区青铜文明格局、体系以及礼制文化特点。其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

    1609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