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上,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高价成交,次日,赵之谦的信札九通又成功拍得120.75万元;6月18日,在嘉德四季第三十期拍卖会上,赵孟頫(传)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8月5日,广州银通上拍了6通名家信札,其中5通成功拍出,成交率达83%……尽管艺术品拍卖正处于调整期,市场观望情绪浓郁,但这似乎没有对名人手稿信札收藏拍卖造成影响。专家表示,名人手稿信札集书法艺术价值与史料研究价值于一身,是亟待开发的重要收藏、拍卖领域,预计未来其市场价格仍会持续走高。
回顾
国内信札拍卖始于1994年
据了解,名人信札(即书信)作为一个重要收藏门类,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早已形成气候。据拍卖史料记载,爱因斯坦给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件,1987年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出了22万美元;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1991年在伦敦佳士德上拍出了44万美元;丘吉尔的7封情书,1994年在伦敦佳士德上拍了7.68万英镑;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信,1995年在伦敦苏富比上拍了8.28万美元……
而在中国,信札拍卖早在1994年就有了。“记忆中,信札的拍卖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估价10万元。平均每通是6000多,但没有拍出。10年之后,2004年1月,同样是翰海拍卖会,同样的10万元估价,仅3通的徐氏信札以24.2万元拍出,每通要8万,算算升幅,是10年前的10倍多,一年升值一倍!”行家酉斋这样说。
“收藏名人信札是目前收藏界中的一项热门。它既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又是一门书法艺术。这些年的拍卖市场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且有着不俗的表现,像钱镜塘所藏明贤尺牍就曾拍过990万元的高价。”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认为,“发于心而止于书”,信札多“随心所欲”,不带有任何表演性。
"无心于书而书"则必定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这恰恰最能体现作者的真心境、真性情。而且,不少名人信札都与历史事件相关联,有的一通信札就包含一个故事,反映一个或若干个历史事件,有的信札本身就是重大历史过程的见证,历史价值可见一斑。”
现状
名人信札价格年升逾30%
“名人信札虽是方寸之间,却大有天地!”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认为,名人信札的收藏贵在研究:“每一通名人信札都是历史的孤本。因为,艺术家可能会多次重复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但不可能重复写同一封信,且每一封信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政治气候等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见解、追求等,成为了解个案、解读历史、还原真相的鲜活佐证。”
“近年,名人信札已成为一个时髦的收藏领域,每年价格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广州、香港等地都有一帮专门收藏名人信札的群体,但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的活跃程度,则较为逊色。”
陈少湘指出,“名气”是信札收藏价值关键所在:“既然是收藏名人信札,当然是把名人的名气放在第一位。最完美的当然是信函与信封、邮戳保留完整,但这样的可能性已十分稀少。关键是字迹和信纸的完整和干净。此外,用毛笔写是最好的,其次是钢笔、圆珠笔。”
“名人信札的收藏相对简单,且占地不多。如果是毛笔写的信札,我通常会装裱成一本册页或手卷,便于收藏和鉴赏。如果是钢笔字写成的,就不能装裱,因为钢笔一遇水,墨迹就会化掉,通常的办法是用塑料套封好。”陈少湘如是说。
分析
广东名家信札是潜力股
朱万章非常认可陈少湘的说法:“收藏名人信札最看重名人的身份,其次是该名人的是否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底子,第三是信札的文献价值。信札不仅可以作为正史资料的有效补充,更加是真实的信史资料。”同时,朱万章提出,广东名家的信札收藏有待开发,目前正处价格“洼地”。
广州银通拍卖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俊明分析指出,广东名家书法作品,特别是名家信札是值得深挖的拍卖收藏领域:“目前,相对而言,岭南名家书法作品的市场价位仍然较低,例如赖少其、容庚、商承乍、李曲斋、吴子复、秦鄂生、莫仲予等人的书法作品,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而在电子信息时代,信札已成稀有资源,越来越珍贵的名人信札,升值空间不可估量。”
“但必须注意的是,随着信札收藏的热度加深,市场上已出现不少信札赝品,藏家出手时应特别谨慎。”陈俊明强调,为了防止买到赝品,藏家应广泛了解书札的背景资料:“对写信者、收信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