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盖鼎
(原标题:一组精美的北辛文化陶器)
据考古可知, 我国古代的先民至少在距今1万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而陶器的出现,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在整个史前时期,陶器制作都是最为重要的手工业门类,陶器的不断进步也反映出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器的出现,不仅大大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并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变革。可以说,陶器的发明与使用,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北辛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制,这个时期的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有少量黑陶。夹砂陶以砂质黄褐色陶为多,陶质稍软,火候不高。泥质陶以红色为主,陶色纯正,火候较高。夹砂陶多为在粘土中夹细砂,少数掺碎蚌片,能降低陶坯的变形与破裂,因此夹砂陶器又常用作炊具。器型主要有鼎、釜、罐、钵、壶等,这些陶器均为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
陶鼎是北辛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形成了北辛独具特色的鼎文化。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夹砂陶火候较低,陶胎较厚;泥质陶火候较高,质地细腻。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其工艺相对还较为原始。
盖鼎(图1):炊器,夹砂黄褐陶,火候较低,质地粗疏,手工制作;通高37.5厘米,口径23.5厘米;口微敛,腹深微鼓,下收成尖底,圆锥状高足,口沿外有一周锯齿状窄条堆纹和两两对称的四个小鼻;有盖,呈覆盆状,上置弧形提手,盖与腹部均饰短窄条堆纹组成的曲折纹,壁上残存加工时所留细篦状痕,器型朴实,装饰简练,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盖鼎虽然质地粗糙,装饰简朴,但对于器物造型起源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启发。视其鼎身,无疑与某种自然形态相契合,明显带有模拟植物中的瓜类或动物中的头盖骨等特征。随着思维的发展,堆砌支架逐渐被随身粘撮的鼎足所代替,综合为鼎。这件充满稚拙之气的盖鼎,体现着模拟艺术与实用功能的统一。
图2 指甲印纹钵
指甲印纹钵(图2):盛食器,泥质红陶,手工制作;高7.1厘米,口径20.1厘米,底径7.5厘米;器内外施红陶衣,打磨光滑,口微敛,腹微鼓,下部内收成小平底,通体饰指甲印纹,排列有序,制作精巧,纹饰新颖,为北辛文化典型器物。
图3 红陶壶
红陶壶(图3),水器,泥质红陶,手工制作;通高14.4厘米,口径2.1厘米。呈蒜头形,颈细长,小口,折腹,平底,制作精细,端庄稳重,是审美艺术与实用效果的完美结合,为东方的彩陶找到了渊源。
图4 三足釜
三足釜(图4):炊器,夹砂灰黑陶,手工制作;高28.4厘米,口径34厘米;侈口,高颈,圆腹,颈腹间有折棱,圈底,三乳头形矮足,造型严谨规格,装饰朴素大方,亭亭玉立,颇具特色。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山东枣庄 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