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三十三年前的今天 南越王墓最后一件文物出土

时间 : 07-28 投稿人 : 小涛 点击 :

1983年10月6日,广州象岗山西汉初年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经过一个半月的发掘于是日结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规模最大且唯一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1000余件(套)文物,记载着岭南地区多元文化共存一体的历史真相。

今天是广州南越王墓发掘33周年纪念日。广州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88岁高龄的考古学家、当年象岗南越王墓发掘队队长麦英豪以及33年前南越王墓的第一个探墓人黄淼章,为您披露一段鲜为人知的内情。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首位下探者讲述探墓奇遇:地面散落满地宝藏

“海拔49米的象岗山顶被下挖17.7米后,形成一片面积5000平方米的平地,就在工人准备继续下挖地基时,却惊现一块带有裂缝的神秘大石头。但是没人知道,这正是考古人朝暮寻找的第二代西汉南越王赵眜之墓。”33年前南越王墓第一个探墓人黄淼章又一次来到当年南越王墓的发掘现场,讲述他的亲历,再次披露诸多细节。

黄淼章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省政府办公厅决定在现象岗山山顶建宿舍楼。直到1983年6月8日,施工的推土机怎么也推不动地下这块大石头,民工想用钢钎撬却怎样都撬不开。时任广东省政府基建处科长的邓钦友想起此前象岗山曾发掘过东汉墓葬,便向文物主管报告。

1983年6月9日,也就是广州市考古队接到民工报告的第二天,22时左右,黄淼章就和另外两位同事悄悄进场。

“在南越王墓被发现之前,广州发现的石室墓一般都是明朝以后的。可我们发现这个墓东西长达10多米,南北也是10多米,比一般的古墓葬大很多。当时地下的石头还断成两块,露出一个长近2米,最宽处仅为0.3米的裂缝。我趴着往内看,惊诧地发现里面正好是一个古墓的前室和后室交接处。”

“当时我们轮番向墓室里探照,我又从缝隙中窥视到墓室,只见四壁都是彩绘云气纹饰,在大铜鼎旁边还有一个小陶鼎和陶盒,是典型的南越式陶器。在室中间,还有一件用青玉雕制的大玉璧,直径估计在30厘米左右。彩绘墓室、青铜鼎和大玉璧,看来墓主人来头不小。”黄淼章说。

6月10日晚上10时,麦英豪、黄淼章又赶到现场,又高又瘦的黄淼章被麦英豪指派入墓探路,“千万记住安全第一。下去后记住文物分布状况,尽量做到进退沿同一条路踩踏。如果闻到异常气味或听到异响,迅速贴着墙壁并往上撤。”

记下麦老师再三叮嘱,凭借着一根长竹竿和一把手电筒,黄淼章顺利下滑进墓室。黑森森,阴沉沉,空气中还散发出一股强烈的潮湿发霉气味,红砂岩上不时滴下几滴冰凉的水珠打在脖子上。下到墓室一抬头,原来墓顶石块多数已经断裂,地面却散落着满地宝藏。

“小石缝隙下的落脚点位于古墓前室,2米多高,3米多长,2米多宽。我一抬头,前室墓顶由一块大石头覆盖,中间已断裂,有10多厘米的错位,好似要滑落下来,而墓前室石壁和墓顶盖石都绘有云气图案,色彩斑斓。其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过道相连,过道顶石也有较大错位,看上去已经松动,随时可能倒塌。

我迈进东耳室,现场十分震撼:一块塌下的盖石横搁耳室,地面上,斑驳陆离的大铜壶、整齐排列的铜钟、色彩鲜艳的漆木钟架……看上去像是墓主才刚刚离去。这是一座保留完整的西汉石室大墓!

当我想拐进西耳室,却发现过道摆满器物。十几个小铜鼎,捆绑成扎的铜勺,还有小陶罐、小陶鼎之类器物有序排列。打开手电筒照去,西耳室也塞满器物,表层被一层碳化物覆盖,具体并没看清楚。而前室北面是第二道石门,用两扇彩绘的石门板关闭,从缝隙窥去却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清。

最后按照麦英豪的叮嘱,我取下一个铜编钟、一件大玉璧,还有一件陶罐的盖子,小心翼翼原路撤回到地面,整个墓下的侦探用了10多分钟。”黄淼章回忆说。

文物印证广州外贸大港地位

“今年是广州田野考古开展63周年,也是西汉南越王墓发掘33周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馆28周年。”考古学家麦英豪指出,“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出土的文物件件宝贵,尤其是随葬的玉制品堪称汉玉大观。”

244件玉器堪称汉玉大观

麦英豪说,从1983年8月25日开始发掘,到同年10月6日运出最后一件文物,整整用了43天,从中出土文物多达244件(套)玉器,占了全部随葬品的五分之一。玉衣、玉璧、组玉佩、玉印、玉剑饰、玉角形杯、玉盒、玉带钩、玉舞人等19种玉文物,成为轰动全国的汉代考古大发现。

“最引人注意和感兴趣的,是墓主赵眜身上的20多件大玉璧和赵眜夫人们佩带的组玉佩,从中可对汉代玉佩组合和形状有了一个全新了解。”麦英豪说,“犀角形玉杯、承盘高足杯直到今天都是考古发现上的奇迹。西耳室一件漆盒里珍藏玉剑饰43件,包括剑首、剑格、剑璲、剑珌共4种,雕工精湛,完好如新,表面涂硃,为汉代玉剑饰的珍品,代表汉代玉器艺术的高峰,不愧为汉玉之大观。”

“紧裹赵眜尸体的‘丝缕玉衣’,全长1.73米。以丝缕编缀、麻布粘贴2291多片玉片而成。出土时丝缕已朽散落,考古学家历时3年多修复。还有,那头枕珍珠枕,口含珍珠团,头部和胸部盖有‘覆面’和‘珠襦’,棺椁内外、尸体上下还出土玉璧47块。这一切构成了完备的珠玉殓葬。”麦英豪介绍,玉衣是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的殓服,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麦英豪推论:“南越王玉衣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最完整的,除了头套和手套,身上和四肢用的玉片都有加工痕迹,是用玉石边角料拼成。这证明当年南越国已经有玉器加工场。”

将建“南越国史研究中心”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透露,从1992年开始,广东考古专家就提出建设“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以推动对相关历史的研究。9月23日,88岁高龄的麦英豪再度关注此事,他指出保护和研究南越王墓的意义重大,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举足轻重,尤其是南越王墓出土的波斯银盒、原支非洲象牙、红海乳香、焊珠金花泡、玻璃珠饰等舶来品,表明早在南越国时期广州就是一个越洋贸易重要港口,这批出土文物也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最重要最直接物证。他希望能尽快落实“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建设,迎接明年7月1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的检阅。

据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 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麦英豪,1929年7月生,中国著名考古专家、象岗南越王墓发掘队队长。

黄淼章,1954年5月生,广东梅县人。1976年以来从事广州文物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曾任广州市考古队队长、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

相关文章

  • 修笔匠28年收藏百支钢笔[图文]
    修笔匠28年收藏百支钢笔[图文]

    杨红英展示收藏不同年代的钢笔。8日上午10点过,水碾河南路44号,杨红英站在自己的店铺里看着报纸,面前的柜台上,摆着一排排修笔的工具和各式各样的钢笔……今年55岁的杨红英是一名“修笔匠”,她从业28年,修过无数支钢笔。如今,钢笔已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渐行渐远。她收藏的一百多支钢笔和几十种笔尖成了她的宝贝,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杨红英,或许也是成...

    1573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市民无意中收藏一把矛 专家:2700年前青铜矛[图文]
    市民无意中收藏一把矛 专家:2700年前青铜矛[图文]

    这就是青铜倗矛8月6日,遵义桐梓县收藏爱好者杨友刚致电记者称,“我无意中收藏到了一把矛,经查找相关书籍核对比照,疑为青铜矛。”经专家考证,是2700多年前春秋晚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倗矛。记者在杨友刚家看到,此矛通长22厘米,叶宽7厘米,重462克。矛脊是镂空孔窃曲纹,两侧三角形钮,两叶尾收刹,骹(俗称矛柄)是圆形,上下两面饰有人面纹8个,以及文字,骹上还设置有两个对称钮(俗称:双耳),在开叶处已各...

    925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古今和鸣奏响文化和弦,馥郁酒鬼守望文化世遗[图文]
    古今和鸣奏响文化和弦,馥郁酒鬼守望文化世遗[图文]

    2022年3月,酒鬼酒独家冠名的国内首档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收官。据索福瑞63城数据显示,节目于2月20日、2月27日、3月6日晚间自办节目中连续三次问鼎收视冠军,一场世遗文化溯源之旅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从2021年3月第一季高关注度收官,到2022年春节期间,酒鬼酒携手第二季为新年增添文化韵味;再到第二季高收视率收官,“世遗”这一略显冷门的话题是在文化品牌的加持...

    854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玉雕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图文]
    玉雕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图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各种美德的象征。各类史书记载的内容大同小异,以下是几种常见说法:一说玉有九德。《管子·水地》:“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诟,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博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一说玉有十一德。《礼记...

    1108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记录时光的铜墨盒[图文]
    记录时光的铜墨盒[图文]

    【民国时期】姚茫父刻铜墨盒据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作为一种文房收藏品,正是这种稀缺性,刺激、促使了市场中出现大量仿制的陈寅生作品,晚清民国时期被标注为“寅生刻”的赝品铜墨盒大约就占到80%,当代就更难见真品。事实上,收藏铜墨盒无需一头扎进“寅生刻”的“海洋...

    193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哥伦比亚无臂无腿女画家用嘴叼笔创佳作[图文]
    哥伦比亚无臂无腿女画家用嘴叼笔创佳作[图文]

    据外媒6月23日报道,哥伦比亚一位无臂无腿的女画家竟然用嘴衔着画笔,画出了多幅佳作。她的故事和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赏。据悉,这位24岁的女画家名叫朱莉·桑吉诺,患有先天性的短肢畸症,一出生就被医生诊断,一生只能卧床度过,但在母亲的帮助和鼓舞下,朱莉一天天好了起来,并开始用嘴叼起画笔创作。朱莉有着惊人的绘画天赋,她创作了许多与自然和环境相关的作品,其中有些甚至能和名家的作品相...

    857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图文]
    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图文]

    北京故宫藏剔红三狮图长方盒剔红,古代艺术瑰宝。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剔红,又称雕...

    162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警方缴获失窃的东汉时期文物8件[图文]
    警方缴获失窃的东汉时期文物8件[图文]

    华商报讯(记者 贾凡)3月12日,西安市阎良区两男子在富平县盗掘古墓葬时被富平公安当场抓获,现场查获文物绿釉陶制粮仓3件、陶罐3件、陶制灶台1套、陶鼎1件及铁锨、铁铲、矿灯、车辆等作案工具。3月11日下午5时许,富平县留古镇村民举报称,在该镇联合村永丰组的起土场内有人在取土盗挖古墓。留古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该处确有挖土现象,民警对该土场周边加强了巡逻防控。次日凌晨1时许,巡逻民警发现...

    1066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美国老人千件藏品被FBI抄家[图文]
    美国老人千件藏品被FBI抄家[图文]

    近日,据外媒报道,一位91岁的美国老人被FBI抄家,并被指控非法拥有多国文物而被没收所有藏品。美国老人被FBI抄家之后,表示这些文物都是自己所收藏,对他们有着合法的拥有的权利。但对于这位美国老人的辩解,FBI方面表示这位老人涉嫌违反文物收藏相关法律。古罗马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很多都消失了很多世纪,而在现在被发掘了出来。...

    197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一器难求:南宋龙泉青釉筒式花插[图文]
    一器难求:南宋龙泉青釉筒式花插[图文]

    五代、宋金之际,中国制瓷业百花齐放,南北窑场发展兴勃,各窑产品风格独特,无论是胎土、釉汁、造型、纹饰等都具备鲜明特征,可谓中国窑业的“黄金时代“。而五代、宋金瓷器(泛称宋瓷)一般以单色釉为主,纹饰及造型简约,以优雅线条及幽微釉色引人入胜,与后世明清青花及彩绘瓷器上所见的繁缛设计截然有别。佳士得于7月9日举行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中搜罗一连串精彩绝伦的宋瓷精品,以饕藏家所求。一器难求:...

    191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希拉克酷爱青铜器 曾为李白写剧本[图文]
    希拉克酷爱青铜器 曾为李白写剧本[图文]

    希拉克参观青铜器展览。50年前,3位伟人为中法两国关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戴高乐将军以战略家的独特眼光,洞察国际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发展趋势,决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任总统希拉克提出“新戴高乐主义”的战略思想,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扩大法国国际影响力和战略回旋余地的重要内容,对中国与法国两个世界性大国的...

    151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见过这么做雕塑的吗?[图文]
    见过这么做雕塑的吗?[图文]

    David Moreno巴塞罗那的艺术家,能够成功地把纸上的二维作品,转变为空间里的三维作品。为了实现这类创作,他会在纸上画出需要转变的结构,然后用钢丝经过数次折弯,最终制作成一系列他所需要的场态。David Moreno的作品给人一种诗意奔放的感觉,又像是百无聊赖中画出的草图,反复的线条加重了某种趋势,使得在这一方向上凸显出力量。看似自由的线条又有相当强烈的逻辑性,这样的表现样式集中表现出“场”...

    1241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师生恋:刚刚燃放就戛然而止[图文]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师生恋:刚刚燃放就戛然而止[图文]

    徐悲鸿的素描《孙多慈像》,2011年11月以310万元拍出仿佛命中注定,孙多慈会遇见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并成为她终生的恋情。出生安庆的孙多慈,清丽、温婉、乖巧,她18岁时来到南京中央大学,作为艺术系旁听生,成了徐悲鸿的学生。那年,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美术,也专心绘画,他看到孙多慈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非常吃惊,这个女学生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他感觉这个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

    571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旖旎造像!清代粉彩无量寿佛[图文]
    旖旎造像!清代粉彩无量寿佛[图文]

    清代粉彩无量寿佛造像(见图),高32、宽22厘米。佛像头戴五叶花冠,发髻高耸呈塔状,正面佩戴化佛像,缯带呈C形飘拂于耳际。佛面相方圆,宽额广际,细眉垂目,鼻高耳阔,嘴角内敛,神态安详。宽肩,身姿丰腴曼妙。肩搭披肩,胸前饰双重璎珞项链,施彩仿红珊瑚、蓝宝石诸色珍宝,生动逼真,腰部束裙,衣褶流畅,铺于腿前。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双层束腰仰覆莲花座上,莲瓣肥腴红艳,与小莲瓣错落分布,排列规整。帛带绕臂...

    125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最大树龄3000年:吉林发现罕见红豆杉古树群[图文]
    最大树龄3000年:吉林发现罕见红豆杉古树群[图文]

    (张瑶 魏静)吉林省林业厅31日发布消息称,该省汪清林业局荒沟林场的工作人员近日在位于荒沟林场63林班的山林中,发现一片东北红豆杉古树群落,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龄初步估算有3000年,胸径达1.68米。吉林发现罕见红豆杉古树群 最大树龄3000年老“祖宗”这片东北红豆杉古树群落共有30多棵,大小不一。最大的一棵表皮呈红褐色,高耸入云,虬枝峥嵘,生机勃勃。经测定,这棵东北红豆杉树高40至50米,胸径达...

    1437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