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声灏曾使用的美国进口煤油灯
煤油灯,是民国后期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家庭的主要照明工具。近日,文昌花园居民张玉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收藏的百余盏煤油灯。“我对煤油灯记忆最深,因为小时候家里使用的就是这种灯。”张玉顺告诉记者,“小时候我最喜欢在煤油灯边上看小人书,可看一会之后,鼻涕都变成了黑色,一开始我很害怕,后来家里人告诉我,是煤油灯的烟造成的,不要紧。从那时候起我便对煤油灯有了兴趣。”
这百余盏煤油灯都有哪些特色,背后又包含了哪些故事,我们来逐一看。
高大上型“这盏煤油灯是何家长子何声灏当年使用的煤油灯,是从美国进口的,在当年可是十分的高大上。”张玉顺说,“首先从外观上来看,这盏煤油灯要比同 时期一般大户人家使用的煤油灯大很多,高度接近50厘米。其次,这个煤油灯的油壶要比一般的煤油灯大很多,还有就是这盏煤油灯的玻璃灯罩上面沿口部分也与 一般的煤油灯不一样,普通的煤油灯玻璃灯罩上部沿口都是光滑齐平的,这盏灯玻璃灯罩的上沿是一道一道的皱褶形状向外散开,从上面看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一 样。”张玉顺说,不要小看这玻璃灯罩上沿一些细微的变化,这在清末民初时期可是一项了不起的工艺。
“据记载,这盏煤油灯是美国进口的,地地道道的美国工艺,当时一般人家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张玉顺告诉记者,因为何园的主人何芷舠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 使,这盏灯便是何芷舠当时从法国带回来的。“我也是上世纪80年代时无意中从一个旧货市场上收到的这盏灯,我本人在何园工作,所以我就把这盏灯赠给了何 园,据何园的老人说,从何声灏那时起这盏灯就一直放在何家的书房里,何声灏以及其他的何家后人都曾在这盏灯下读书,如今这盏灯重新回到了何园的书房。”
左侧为马灯,右侧为普通煤油灯
普及知识型
大户人家过道照明用煤油灯“这盏四四方方的 煤油灯是以前大户人家过道里面悬挂的灯,这个灯四面都是由玻璃构成,上面是一条金属链子连接着一个挂钩,平日里这些灯都挂在过道的墙壁上,如果有需要直接 拿下来提在手上照明,十分方便。”张玉顺指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煤油灯向记者介绍说,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大户人家的过道里一般都是用这种煤油灯。“像一些电视 剧里面大户人家家中过道挂着灯笼都是为了拍摄效果好看,实际上当时大户人家的住宅很多都是木质结构的,挂灯笼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基本上都是用煤油灯。”
“还有这种挂在墙上的铜质煤油灯就是一般人家使用的了,毕竟在那个年代玻璃要比铜贵很多,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玻璃制品的。”张玉顺拿出一个20多厘米高如 同烟囱状的煤油灯说,“这盏煤油灯完全是用铜制成的,中间突出的圆柱体是油壶,上面是棉芯,灯的底部是一个直径约十厘米圆形底座,底座上焊有一个倒U形的 铜片,这个就是把手,可以挂在墙上,拿下来的时候用手指勾着就可以,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实用功能型
马灯是夜间行船
使用的信号灯“这也是一种煤油灯,名叫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的灯,因此而得名。”张玉顺介绍,这种灯也多用于航行时挂在桅杆上,所以也被叫做桅灯。
“以前在大运河里随处可见这种灯,基本上每条船的桅杆上都挂有至少一盏这样的灯。一直到1970年左右,我晚上还经常看见在大运河里行驶的船上挂有这种 灯。”张玉顺告诉记者,自己曾特意向行船多年的老人打听过桅灯的用途。“老人告诉我,晚上在水面上什么也看不见,远远地看见一盏灯就知道对面来船了,这时 他们就会举起桅灯,如果向左晃一晃,就表示告诉对方自己的船将靠左行驶,如果向右边晃一晃,就表示靠右行驶。因此,很多时候,桅灯也是一种信号灯。”
影视道具型
台湾导演定制一批用来当道具
关于煤油灯,张玉顺还提起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台湾剧组来扬州拍摄电视剧《苍天有泪》,当时我是何园负责接待剧组的人。有一天, 台湾导演想吃扬州富春包子,于是我就带他们去了。”张玉顺说,“当天在老富春的巷子里面,我们遇到了一个挑着担子卖煤油灯的老人。台湾导演一看这个就很吃 惊,说想不到扬州现在还有煤油灯卖,当时他在台湾拍电视剧需要煤油灯,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个。于是他就希望能定制一批煤油灯带回台湾。”
“这个卖煤油灯的老人并不会制作,后来我跟他去了刘集附近的一个家庭作坊,这个作坊生产煤油灯,我把台湾导演的要求告诉他们之后,他们就制作了一批煤油 灯。好几年前,我和这个台湾导演通信时,他还告诉我,从扬州带回来的这批煤油灯,已在台湾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露过脸了。”张玉顺告诉记者,自己前两年想再次 去寻找这个家庭作坊,可惜已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