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术大师展开幕式
数码科技和互联网使手工艺术家们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士加入或关注手工艺术的创作。
一百年前,荷兰曾经是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这个运动的初衷原本是反对工业化生产对于制造者与产品之间关联的破坏。
可是,不久人们就发现,看似平常的手工制作竟然能够给艺术家带来了丰富的灵感,让他们有可能把自己的情感与理念直接通过手工制作成品尽情表现出来,直至今天数码时代依然如此。
富有创意的KRABBé X AKERBOOM冰淇淋勺子
2016年11月底,一年一度的荷兰手工艺术大师展(Meesterlijk 2016)在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艺术园区、原先的西部燃气厂(Westergasfabriek)举行。为期三天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既有普通市民,也不乏艺术家、设计师、收藏家、评论家、媒体和在校学习的学生。原先宽敞的厂房被分隔成众多展位,供来自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中国等地的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展出自己的作品。观众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间游走,被不同的创意和展示所吸引,目不暇接。
参观者在欣赏Yvon Visser的灯饰作品
据展览的发起人妮可·优尼科女士(Nicole Uniquole)介绍,本届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数码科技和互联网使手工艺术家们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士加入或关注手工艺术的创作。
展览邀请了著名的时尚评论家、阿姆斯特丹国际时装周高级顾问卡罗·维纳兹先生(Carlo Wijnands)和著名荷兰演员兼时尚博主维多利亚·寇布莱科女士(Victoria Koblenko)来参加开幕式,并由设计师玛丽安·摩尔曼夫人(Marianne Moerman)向他们赠送了新款丝巾。维纳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工艺术大师展向大众展示了众多设计师的最新作品,为时尚界人士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选择。眼下,不少时装设计师正在与手工艺术家合作,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摩尔曼夫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数码创作与创意衍生
2014年荷兰在线曾经拜访过摩尔曼夫人。那时,她经营一间古玩店,设计并销售用古董残片制作的首饰。后来,摩尔曼夫人由单纯销售首饰成品转向与时装设计师合作,先后在阿姆斯特丹时装周、塞尔维亚时装周及中国内地推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她通过网络发布和销售首饰成品,同时也与客户和媒体保持频繁的联系。今年开始,她以收集来的古董残片为花纹,使用数码打印技术设计出新的衍生布料,与其它古董装饰搭配制成丝巾和挂图。虽然这种布料可以量产,摩尔曼夫人仍然坚持每件作品的“独一无二”。她通过色彩和挂饰搭配以及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努力让客户感受到设计师的独到用心,比如在赠给维纳兹先生的礼品丝巾上,就有他的姓名首字母C的精巧挂件。
Victoria Koblenko, Carlo Wijnands 和 Marianne Moerman
同样是首饰,另一件作品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数码科技、虚拟和现实、艺术与实用的巧妙联结。说起来,这件作品还跟大名鼎鼎的荷兰国家博物馆有关系。
博物馆将馆藏艺术品数码化并网络免费共享后,在2014年专门设立了 “荷兰国家博物馆工作坊奖”(Rijksstudio Award),邀请观众用这些数码图片设计出新的创意作品。
2015年获得第一名10000欧元大奖的是母女设计师丽雅·道恩克尔(Lia Duinker)和莱斯科·盖斯(Lyske Gais)。她们从303幅伦勃朗作品中挑选出1400只“手”打印在切成黄金分割比例的小纸片上,然后用荷兰最传统的线装书装订方法把这些纸片连接起来,镀上金边,制成极具设计感的手镯。设计师们把这个“书镯”起名为“伦勃朗的手和狮子的爪子”(Rembrandts handen en een leeuwenpoot)。手镯上的每个纸片上都标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对应了博物馆内伦勃朗作品的编号。设计者为顾客专门提供了编号索引,带上这个金灿灿的手镯去看伦勃朗作品,可以按图索“手”,找到原作对应的部分细细欣赏,还能够通过博物馆提供的app查询到相关介绍。这么一来,人们通过穿戴艺术品来欣赏艺术品,逛博物馆和扮时尚两不误。这件作品目前限量制作25件,每件高达7500欧元。虽然贵得出奇,但也不是贵得没道理。
设计师Lyske Gais在介绍天价“书镯”
跨领域创新与多元化体验
数码技术不仅成为当下手工艺术家的必备技能之一,新技术的普及还让设计师可以“触类旁通”,跨领域创作。 斯温·汉宁先生(Sven Hulsbergen Henning)原先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前些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他失去了工作,在家赋闲。熟谙空间结构设计的他看着自己家里的家具发呆,突然想到:人们没钱盖大楼,总不会没钱买家具吧?于是他脑洞大开,把自己在建筑设计上的灵感用来设计家具。他善于将结构的空间感和装饰的艺术性结合在一起,作品兼具实用与美观。
Sven Hulsbergen Henning先生和他设计的家具
虚拟现实技术(VR)和手工艺术也能“在一起”。展台当中就有一家名为House of Hermeta的工作室为观众提供了虚拟现实体验。这家工作室专门设计、制作玻璃、水晶和金属材质的手工实用家居饰品,比如衣帽钩、门柜把手等等。 他们从阿姆斯特丹清晨的风景中得到灵感,调制了一套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的色彩套系,并应用到独家设计的“郁金香”系列金属挂钩当中。在现场,他们展示了阿姆斯特丹清晨时分的虚拟现实景象,让参观者体验这种色彩的魅力。
House of Hermeta展台的虚拟现实体验
数码时代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
虽然量身定制和独特创意是手工艺术作品的优势,但是相比市场上海量的廉价工业产品和艺术复制品,手工艺术作品的成本太高,销售渠道也非常有限。不是每个设计师都能赢得万元大奖用来投资, 单价7500欧元的手镯恐怕也只能限量制作。像摩尔曼夫人和汉宁先生一样的设计师们大多只能通过小型实体店和网站来小范围销售。数码时代的手工艺人怎样生存?
设计师Jasper Livius先生和他设计的艺术灯罩
设计师亚斯皮尔·李维先生(Jasper Livius)似乎没有这样的烦恼。他专门设计艺术灯罩。在推销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一家大型灯具商上看上了他的设计,从此他便专门为厂家和客户设计定制作品。酒店、写字楼采用他设计的系列定制作品,房间装饰更加美观协调,而且独家自带艺术气质。他不仅可以按照客户的环境特点和心理需求来设计作品,还与别的室内设计师合作,设计与墙纸图案呼应的手工艺术灯罩。小规模地复制手工艺术作品,与大厂商、设计师和客户合作,是他的生存之道。在手工艺术大师展上,还可以看到采用环保材料的电动摩托车,使用废旧金属材料制作的雕塑、巧妙设计的餐具等等有益环保、实用性强的作品,销路应该可以保证。不少设计师也在寻找与其它手工艺术家、服装设计师、装饰工程师的合作机会,这样的定期展览和交流对于这些手工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
明年是荷兰手工艺术运动宣言——风格派运动代表人物皮特·蒙德里安的《新塑造主义》(Neo-Plasticism)——出版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来,手工艺术没有被工业生产和数码技术所淘汰,它蓬勃的生命力已经被无数艺术家的创作所证明。手工艺术大师展展出的范例给更多即将踏入这个行业的后来人灵感和信心。我问来参观展览的手工艺术专业的学生:“手工艺术这么小众,你们会担心未来的就业吗?”他们乐观的回答让我惊讶:“怎么会?这里有那么多优秀的创意和成功的例子。干这一行完全没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