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图文]

时间 : 07-14 投稿人 : 喻喻 点击 :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 美术品科普

自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开始,翻阅中华民族辉煌的饮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喝茶方式的运行轨迹。

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今天,我们带您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喝茶的,茶人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沿用古人的方式来走一遭“时尚喝茶复古风”。

复古年代一: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入菜。与目前许多餐厅推出的茶食完全不同,现在的茶食一般用制作好的茶叶入菜。鲜叶入菜是什么滋味就难描述了,茶友们不妨试试。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 美术品科普

复古年代二:秦至南北朝时期

喝茶方式:茶团捣碎冲泡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点评:秦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叶发展承前启后的阶段,这时对茶叶的加工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只需要木棒、盛放茶叶的器物即可复原当年的制茶模式。这样的茶品口味恐怕较为干涩,难为茶人所接受。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 美术品科普

复古年代三:隋唐

喝茶方式:煮茶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点评:随着茶事的兴旺以及贡茶的出现,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荼方式有较大的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要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这个时期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复原大唐盛世的饮茶之风,当然很有意义,而且也非常优雅,但其难度是一般茶人所无法接受的。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的茶汤,除了茶香外,应该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 美术品科普

复古年代四:宋

喝茶方式:点茶法、散茶;中泡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同时,宋代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传统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 美术品科普

点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要想复原宋代的点茶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器物,更要有深厚的茶学知识,对于一般茶友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 美术品科普

复古年代五:明清

喝茶方式:冲泡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点评:目前,国人喝茶的主要方式就是沿袭明清的冲泡工艺。只要有耐心,拥有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你就能用和乾隆一样的品饮模式来品味各地的茗品了。

相关文章

  •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盛世帝王毕其一生打造的十件稀世国宝,世界罕见;是故宫35万件藏瓷中的彩瓷代表,涵盖了皇家彩瓷多个工艺门类及器型。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珍宝简述: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原物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撇口、粗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并有双重台,此类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称“鱼尾”。器身通景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宋徽宗曾...

    192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画作参展说明牌不翼而飞 画家:破坏完整性[图文]
    画作参展说明牌不翼而飞 画家:破坏完整性[图文]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正在参展。画家陈坚近日向记者透露,他的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参加《铸魂鉴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时,完整性遭到了破坏,他感到十分苦恼。画家本人与对方交涉之后,截至记者发稿,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次画展开幕当天,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曾在作品前驻足,询问画面上的历史人物,在场的馆长...

    126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欧洲最贵圣诞树” 贴满2018枚金币[图文]
    “欧洲最贵圣诞树” 贴满2018枚金币[图文]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3日,德国慕尼黑一公司的员工用2018枚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纪念金币装饰了一棵圣诞树。据称这是欧洲最贵的圣诞树,价值230万欧元。...

    97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日本盛冈市近3500人齐奏太鼓 破世界纪录(图)[图文]
    日本盛冈市近3500人齐奏太鼓 破世界纪录(图)[图文]

    图为舞者齐鸣太鼓的情形(网页截图)据日本《朝日新闻》6月30日报道,29日在日本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夏季祭祀“盛冈SANSA舞祭”中,3437人齐奏日式太鼓,创下了吉尼斯新世界纪录。图为舞者齐鸣太鼓的情形(网页截图)据悉,“盛冈SANSA舞祭”于每年8月举行,活动中舞者一边敲太鼓一边游行。盛冈市早在2007年以2571人齐鸣太鼓创造吉尼斯纪录,...

    52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福州关于郑和的两件国宝[图文]
    福州关于郑和的两件国宝[图文]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福建宁化赖晨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是中国人民对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对此,福建人民特别是福州闽江口劳动人民也出了大力。福州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与开洋起点,从郑和首次航海算起,距今已经有610年了。他在福建的遗物饱经沧桑,剩下的寥寥无几,如长乐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郑和铜钟”,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也是研究郑和下...

    74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自古才子出富春
    自古才子出富春

    苗子、郁风在肖峰、宋韧家饮茶1月8日,传来了“苗子仙逝”的噩耗,令人难以置信。人们还记得36年前的这一天,周恩来总理突然辞世,当年伤心事犹在眼前,苗子虽年高百岁,但大家仍舍不得他就此而去。半个世纪来,我们一直视苗子、郁风夫妇为我们长辈。小宋(肖峰夫人)说苗子与我父亲同庚,应称大叔。但郁风十分谦逊,一直要小宋称她为“大姐”。因此,我们称苗子为大叔...

    1687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这批文物的毁灭和散佚 比佛首拍卖更令人心痛[图文]
    这批文物的毁灭和散佚 比佛首拍卖更令人心痛[图文]

    溥仪1945年8月的长春。此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败局已定,心烦意乱的爱新觉罗·溥仪正在指挥手下收拾行李,准备尽快从长春出逃。让他感到十分难以决断的,就是身边的大批清宫旧藏文物。早在1922年的时候,溥仪就把目光投向了清宫旧藏的诸多法书名画、古籍珍玩。准备利用它们牟取经济利益和其他各种好处。这一年开始,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堂弟溥佳等人的名义,偷运故宫文物出宫。同时,他还在各种场合变卖...

    339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簪除了固定发髻外还可以用来挠痒痒[图文]
    簪除了固定发髻外还可以用来挠痒痒[图文]

    清代银鎏金点翠发簪(原标题:清代银鎏金点翠发簪)簪,是古代妇女发型中最基本的固定和装饰工具。独脚的簪与双脚的钗配合使用,香鬓云鬟珠光翠影才成为可能。作为重要的装饰品,在古代,簪除了固定发髻外,还有一个作用是用来挠痒痒,相当于今日之不求人。簪的意象令人浮想联翩,簪不仅仅是簪那么简单。花间派温庭筠有首非常柔媚的小词,写给簪花照镜的美人。“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

    1946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拥有135年历史的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即将翻新[图文]
    拥有135年历史的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即将翻新[图文]

    克里斯蒂安·凯雷斯瑞士 | 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凯雷斯获建筑竞赛一等奖,翻新19世纪纺织博物馆近日,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改造设计竞赛结果公布,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凯雷斯(Christian Kerez)所在团队战胜藤本壮介、Tatiana Bilbao、Diener & Diener等团队,获得了竞赛一等奖。克里斯蒂安·凯雷斯1962年出生于委内瑞拉,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ür...

    55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泰偷猎者为取象牙毒死50岁象明星[图文]
    泰偷猎者为取象牙毒死50岁象明星[图文]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2日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泰国自然保护区内一头50岁的老象死去。调查显示,这头大象被当地偷猎者毒死并锯走象牙。据悉,这头象名叫Klao,曾与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一同出演过好莱坞大片《亚历山大大帝》,也曾出现在庆祝泰国王室的游行队伍中。据报道,泰国警方在现场发现了毒香蕉,由此推断,这一偷猎团伙先是将老象毒死,后用电锯将长约1米的象牙锯...

    1918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掌中画[图文]
    掌中画[图文]

    来自美国加州的帅哥艺术家Russell Powell尝试了很久在自己的手掌上作画,然后将刚刚创作好的作品一掌印到纸上。Powell的这种尝试很好地将传统绘画与人体彩绘结合到一起,他称这种形式为“手掌印章”。看似简单的原理操作起来还是蛮有难度的。首先要求创作的速度要快,否则颜料干了就无法实现最后那一掌之印。其次要求对画面的控制要非常准确。可以看到,有些作品需要好几“掌”才能完成,每次印完一掌后...

    525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非洲人的绝活黑木雕价值不菲[图文]
    非洲人的绝活黑木雕价值不菲[图文]

    非洲人的绝活黑木雕《大象》【环球时报驻南非特派记者裴广江】有一种木头可以说是“水火不侵”,生长几乎不需要水,火灾来临也能安然无恙,这就是非洲黑木。用黑木雕刻成的黑木雕可以说是非洲最具特色的工艺品,是各国游客的最爱。生存几乎不需要水黑木又称乌木、黑檀,属于半落叶植物,在旱季时大部分树叶会落下。它的生存能力极强,能够适应多种气候环境,甚至在大火烧毁草地和其他植物的情况下,...

    1436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荷兰专家对罕见希特勒水彩画作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图文]
    荷兰专家对罕见希特勒水彩画作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图文]

    近日,荷兰报纸报道称,该国两名研究人员对一幅罕见的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署名水彩画作提出了质疑,认为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赝品。两名专门从事希特勒艺术仿制品追踪的专家鲍尔特-楚格 (Bart Droog) 和亚普-凡-德恩-伯恩 (Jaap van den Born) 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这很可能是一幅希特勒画作赝品。”这幅透明水彩画(一种薄贴通透水彩绘画技法)描绘了位...

    1079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至今仍然盛行的清代翡翠扳指[图文]
    至今仍然盛行的清代翡翠扳指[图文]

    翡翠扳指在古代是射箭时用于保护拉弦手指的套管。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就发现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有皮质等一些较软材料制成的扳指,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翡翠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称之玉蹀;宋代出...

    104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凯瑟琳卡尔:慈禧身边唯一的外国女画师 称柯姑娘[图文]
    凯瑟琳卡尔:慈禧身边唯一的外国女画师 称柯姑娘[图文]

    慈禧太后1903年拍摄的照片。1903年8月5日清晨,一辆轻便马车从美国驻华公使馆驶向颐和园。车上除了与慈禧太后私交甚好的美国公使夫人康格女士,还有一位年轻的女画师凯瑟琳·卡尔。用中国技法画的慈禧太后朝服像,明显比西洋画中的慈禧显得严厉。送往圣路易斯博览会的慈禧画像,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看到美国报纸上将慈禧描述成相貌丑陋、性情乖戾的独裁者,康格夫人建议慈禧请一位画师绘制肖像,送到美国展...

    122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