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由“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镇万亩梨园所建成的集展示古梨园历史、农耕文化的博物馆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开馆。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5日电 (记者 崔琳 魏建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今天和未来。”5日,由“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镇万亩梨园所建成的集展示古梨园历史、农耕文化的博物馆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开馆,旨在活态传承人文生态瑰宝。
古梨园民间保护发起人魏著鑫介绍,什川古梨园发展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时代,以魏氏为代表的前辈先贤创造出用水车浇灌、高位嫁接、抹泥刮皮防虫治虫等“天把式”古法种植技术,并代代接力,才孕育了如今人称黄河流域植物活化石、世界罕见的万亩古梨园,园内最古老的梨树已有四百多岁。
图为民众在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镇万亩梨园内踏青。 魏建军 摄
魏著鑫讲述,早在明清年代,兰州区域就广植梨树,每年春天都要开梨花会,踏青赏花,吟诗抒情,著名的兰州八景就有“梨苑花光”的景致。
“时至今日,兰州城区大片梨园已经消失,古梨树也只有零星存在,仅有皋兰县什川镇还基本完整地保留着明清古梨园的形态。”魏著鑫坦言,尽管什川镇古梨园在分田到户、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受到很大冲击破坏,但该梨园主体还存在。
“为此,三年前我们成立了什川古梨树保护民间群体,并依照什川是以魏姓聚居较多的古镇,开创了名为‘老魏的新视界’公众平台,每年采风活动过后,这里70%的文章都是关于环保人士建言献策如何传承保护古梨园的内容。”魏著鑫说,该团体还印刷了《致魏氏宗亲的一封信》、《致什川果农的一封信》,呼吁民众不要完全以经济价值来营销古梨园,要关注它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生态价值。
魏著鑫告诉记者,正是该团队多年来的呼吁,古梨园保护引起得了官民很大关注。2017年起,兰州市生态保护局决定每年向古梨园拨付500万元的保护经费,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于保护古梨园的人士,都从方方面面呼吁、出谋划策保护古梨园。此番,古梨园生态博物馆开馆正是顺势而为,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传承这片人文生态瑰宝。
图为什川镇万亩梨园。 魏建军 摄
前来踏青的民众陈静表示,博物馆内所展示的古梨园实物、文字、画面和视频,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梨苑文化。同时,先辈的勤劳与智慧以及这片生态瑰宝的来之不易,对我们教育下一代十分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