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图文]

时间 : 06-28 投稿人 : 小豆丁 点击 :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在延禧攻略的最新一集中,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引起真假风波。艺术品的鉴定一直是古往今来的难题,包括在去年以4.5亿美元成交,刷新艺术品拍卖“最贵”纪录的《救世主》,其作者到底是否达芬奇,也遭舆论质疑。今天小艺列了近年来那些深陷鉴定风波的艺术品,看看当时都发生了哪些争论。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救世主》

《救世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绘画作品。纽约时间2017年11月15日晚间,唯一可售的达·芬奇作品《救世主》以4亿美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4.50312亿美元(约人民币29.577亿元)价格在纽约佳士得夜拍上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的艺术品,整个拍卖过程仅持续20分钟。

2018年8月8日,达·芬奇《救世主》再次引起舆论风波。佳士得方虽称此画作是达·芬奇真迹无疑,却也有专家提出疑议,认为达·芬奇仅参与了创作的20-30%,画作大部分为其学生贝尔纳迪诺·伦尼所作。虽然是多人合作绘画作品,却也无疑是达·芬奇真迹。

在2010年《救世主》被鉴定为真作之前,这幅画一直陷于真伪的争议之中。甚至于在1958年的拍卖会上,仅以45英镑(约395人民币)的身价被卖掉。想想几十年后的今天这幅画被拍出天价,可谓造化弄人啊~

真假争锋时间轴:

1900年,一位英国收藏家得到了这幅画,但他未曾怀疑这是达芬奇的真迹。这幅画遭到了磨损、涂抹、上光,难以辨识,还被认为是达·芬奇学生波特拉菲奥的作品。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修复前的《救世主》相片

2005年时,画作被再度卖给一个由画商和收藏家组成的艺术联盟,他们都认为这幅《救世主》也许不止是达·芬奇画作复制品的二度复制。

2010年底,一个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被召集到伦敦,该木板油画被鉴定为达·芬奇真迹。

正方:专业鉴定团队

1、通过X射线揭示了这幅画早期创作时的痕迹。X射线显示耶稣的右手拇指最初的位置与最后呈现稍有不同,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达-芬奇一定是改变了主意并且把拇指移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画中的位置。而在其他这幅画的副本里,是没有修改痕迹的。

2、这幅画用非常薄的半透明的色彩画在胡桃木上,这和达-芬奇这个时代的其他作品是一样的。红外光显示画家曾把他的手掌压在耶稣左眼上方的部分,涂抹那里的颜色,这是达·芬奇喜欢的一种“模糊”的技术。因此,有艺术史专家将这幅作品认定是“21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再发现”。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救世主》的局部细节图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达·芬奇《救世主》的局部细节图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救世主》局部图

反方:专家学者

市场营销的声势掩饰了这件作品的复杂情况,从多次流转的购买历史到作品被大面积修复,这些情况使画作原作者的身份更加模糊。巴黎艺术史学家、达·芬奇专家雅克·弗兰克说:“这件作品的构图不是达·芬奇的,他更喜欢扭动的运动感。这件作品充其量只是在一个不错的工作室模仿达·芬奇画出来的,而且这件作品受损严重。”

《功甫帖》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功甫帖》 是苏轼写予其亲密朋友郭功甫的告别信,截至2013年,已流传了900余年。作品结构紧密、一气呵成,用笔沉着、粗犷有力,充分展现了苏轼的人文主义情怀。《功甫帖》曾被多次录入中国艺术领域中最为权威的各类典籍之中,清代书画名家翁方纲曾将其称之为“天赐的书法精品”,流失海外多年。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真假交锋时间轴:

2013年9月19日,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65.53万元)拍得苏轼《功甫帖》。《功甫帖》全文:“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二行九字,估价30万美元。

2013年12月21日,《新民晚报》发表报道称,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本。

2013年12月22日,苏富比拍卖行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坚持《功甫帖》为真迹,称尚未收到上博的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23日,刘益谦就《功甫帖》真伪事件首次正式对外发表声明,在质疑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研究方式的同时,也呼吁三位专家的研究文章尽快面世,以解困惑。

2013年12月26日,刘益谦再次声明,抛出“三大困惑”,除对上海博物馆提出几点质疑外,还代表龙美术馆向上海博物馆发问。

2014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的两篇研究长文在《中国文物报》刊出,图文并茂详解为何《功甫帖》系伪作。

2014年1月2日,针对上博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刘益谦第三次发布公开声明,称该研究成果是以三位研究人员的个人名义发表的,而且两篇文章“观点不尽相同、内容相互矛盾”。他表示将等待拍卖行一方的学术论证,并结合其他相关专家的学术观点,得出综合评判。

2014年1月3日,苏富比拍卖行回应有关“功甫帖研究成果”之文章,表示不同意各文章中的观点并坚决认定“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并声称于十天内作出正式回应。

2014年1月6日,收藏家朱绍良在微博上公开发表声明称,如刘益谦放弃,自己希望购藏《功甫帖》,刘可于三日内与其接洽商议。

2014年1月9日,刘益谦发表声明回复朱绍良,对其表示感谢和钦佩,同时表示轻言放弃为时尚早。

2014年1月13日,苏富比拍卖行通过官方微信发布署名为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部的回应报告。报告坚称《功甫帖》是苏轼真迹的墨迹本;不同意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所指认的清中晚期“双钩廓填”本的结论;同时,不同意钟、凌二位先生所指认的上博现藏苏轼《刘锡勅帖》也是清中晚期“双钩廓填”本的观点。

正方:苏富比

1、墨迹本从上至下右侧第一方半印及左侧第一方半印印色略浅,明显与其他七方藏印印色不同。墨迹本右侧第二方“世家”半印及左侧从上至下第四方“义”字形半印印色明显与其他藏印又不同。通过对《功甫帖》上“安仪周家珍藏”诸印与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所记载的印鉴对比,认为墨迹本应该不存在上博研究员所说除许汉卿印之外,全部鉴藏印是伪印的指认。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江德量鉴藏印”对比

2、墨迹本上“世家”半印右侧与作品边沿的距离,苏富比方面称这明显是作品覆褙纸出座与作品本笺形成的距离,这是书画装裱尤其是古书画装裱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不存在任何问题。类此翁方纲题跋风格的其他翁氏题跋并不少见,我们可以参见《大观太清楼帖》宋拓本第六卷(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上的二则题跋。从这三则题跋的书法风格和书写水准来看,无疑是一致的。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江秋史”、“德、量”、“翁方纲”、“宝苏室”四方鉴藏印对比

3、至于墨迹本上翁氏题跋与题诗与《复初斋文集》中记载个别有出入的问题,可以认为《复初斋文集》很有可能是根据翁氏家存的底稿编辑的。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5、认为《兰亭序》帖中的“癸丑”二字“比较扁平而紧接”,是填补进去的,但因“属文者记不起当年的干支,留下空白待填。但留的空白只能容纳一个字的光景”,并且“丑”字还有“添改”痕迹,由此“足以证明《兰亭》决不是王羲之写的”。

结语:

几件作品,有的经鉴定最终为真品,有的尚处于真伪争论风波之中。但是更多是那些仍等着我们去辨别真伪的艺术品。科技会进步,鉴定水平也会随之提升,而市场更需要的其实是秩序的规范。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墨迹本与油笺双钩本《功甫帖》对比

4、墨迹本上另纸同裱的翁方纲“油笺双钩”本《功甫帖》虽较好地再现了苏轼书法的外形,但无法表现自然书写时笔锋的转折、墨色的变化等。

反方:上博研究员

1、该苏轼《功甫帖》墨迹本(下称“墨迹本”)是“双钩廓填”的伪本,钩摹自清代《安素轩石刻》;指认墨迹本上除许汉卿藏印外,其余鉴藏印皆为清中期以后伪印,理由是所有鉴藏印印色相同。

2、墨迹本是从拓本翻刻而来,证据是墨迹本上“世家”半印作为骑缝章与芯纸边缘却尚有距离。

3、单国霖论文质疑墨迹本上另纸同裱部分翁方纲题跋及题诗的真实性,理由是翁氏书法结构不稳,“翁方纲”、“宝苏室”二印有疑问,且题跋与翁氏《复初斋文集》所载跋文内容有出入。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翁方纲手稿完整描绘记录的安岐旧藏《功甫帖》鉴藏印,与苏富比拍卖墨迹本《功甫帖》不符。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功甫帖》“禾”字用笔比较——《景苏园帖》(左一)、《安素轩石刻》(左二)、苏富比拍卖“墨迹本”《功甫帖》(左三)、苏轼真迹(左四)

4、 钟银兰、凌利中在文章中指认此墨迹本是“双钩廓填”的伪本。

延禧攻略掀《富春山居图》真假风波 | 艺术品鉴赏

《雪竹图》

绢本立轴,纵151.1厘米,横99.2厘米。无款。曾经近代上海大收藏家钱镜塘(1907—1983)收藏,钤有“海昌钱镜塘藏”文长方印记。另有钱女“惠翔心赏”朱文长方印记。《雪竹图》描绘了江南雪后的枯木竹石,严寒中依旧生机勃发。画家采用了烘、晕、皴、擦等传统艺术手法,描写了竹石覆雪后的景色。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保持着顽强上升的姿态,又添了些细枝丛竹杂间画中,不仅情趣盎然,更觉严冬中有暖意。竹节处用墨皴擦,结构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法衬出雪意。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隐蔽有趣,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 这样的老太太不会再有 张大千传奇女弟子方召麐[图文]
    这样的老太太不会再有 张大千传奇女弟子方召麐[图文]

    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穿越历史的烟尘。晨曦中,少女时代的方召麐眉目清朗,身着深蓝布衫、黑色长裙,缓缓步出方家宅院,经过石桥,穿过幽静的弄堂,走进茂林成荫、书声琅琅的竞志女中。1914年出生于无锡世家的方召麐,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因为是长女,父亲方寿颐给她起名“召麟”,希望召来男弟。后来,方召麐自作主张将“麟”改为“麐”,意为母麒麟。方寿颐是无锡最早一批工商实业家,与荣毅仁家族交情深厚,开办纱...

    165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齐白石的学生,美籍日裔艺术大师回顾大展来了![图文]
    齐白石的学生,美籍日裔艺术大师回顾大展来了![图文]

    野口勇,在日本艺术界是特别的存在。他是日籍美裔,有一张西洋的面孔,名字多用片假名イサム?ノグチ(isamu noguchi)表示,但他的作品却有融合了东西方的美学。今年是野口勇逝世30周年,从去年到今年,野口勇回顾展「イサム?ノグチ ─彫刻から身体?庭へ─」(野口勇-从雕刻到身体?庭园-)在日本的大分县、香川县、东京举行,7月14日至9月24日来到东京歌剧院画廊(Tokyo Opera Cit...

    941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吴昌硕铭“鱼戏砚”:文心细似 风露含斯[图文]
    吴昌硕铭“鱼戏砚”:文心细似 风露含斯[图文]

    童衍方砚为古人文房必备之物,秉四方灵气而写千古文明。文人以砚为田,以石为友,宝而藏之意犹未尽,或诗歌以咏,或铁笔以铭。砚,浓缩了中国千载文风,蕴藏了历代文士之雅好。文人多好佳砚,嗜之深者则集砚为谱。清代以来,继高凤翰《砚史》、纪晓岚《阅微草堂砚谱》之后,沈石友的《沈氏砚林》被誉为砚中《石渠宝笈》,允称名砚中之翘楚!每有所出,识者均竞相购藏。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

    877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隐藏在汉代滑石钫中的饮食文化与礼制[图文]
    隐藏在汉代滑石钫中的饮食文化与礼制[图文]

    20171213c0101滑石被应用于工艺制作,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迄今已知摩氏硬度最低的矿物。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华夏古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为使陶器滑润不粗糙且质坚耐用,就懂得在制陶时掺入滑石粉。南朝陶弘景(456—536)所著《本草经集注》中,就载有描述其“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之言。因滑石硬度低,古人又将其作为雕刻材料,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滑石雕刻艺术。再者滑石具有玉的外观和莹润感...

    83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古拙精致的清代梅花纹饰铜熏炉[图文]
    古拙精致的清代梅花纹饰铜熏炉[图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越是冷得彻骨,越能香得久远,这便是梅花。梅花不畏严寒,傲视冰霜,作为君子的象征,清高而不同流合污,历来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古人很早就已懂得,香熏能够美容、祛痛、消除疲劳、排解抑郁,香熏与莳花、抚琴、品茗一起,被文人雅士奉为生活美学,也是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一种纯粹的生活艺术。熏香炉的由来年代久远,自汉代博山炉起,之后玉质香炉、翡翠...

    1483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为龙舟赋予“灵魂”!见证龙头雕刻师手中的“刀光剑影”[图文]
    为龙舟赋予“灵魂”!见证龙头雕刻师手中的“刀光剑影”[图文]

    正在工作室里雕刻龙头的张伟潮(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央广网广州6月1日消息(记者官文清)从广州黄埔区怡园新街拐入下沙大街巷口,穿过几幢楼房后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风水塘”,岸边映衬着一排古色古香的岭南古祠堂,最左边的世贤张公祠旁,便是“85后”龙头雕刻师张伟潮的工作室。张伟潮是广州为数不多的年轻龙头雕刻师(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张伟潮是广州为数不多从事龙头雕刻的年轻人,也是黄埔...

    59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明代书圣董其昌面面观[图文]
    明代书圣董其昌面面观[图文]

    董其昌像。资料图片刘九洲董其昌(1555-1636)书法水平高,但是高到什么程度?现在人容易把他看成晚明几大书法家之一,其实,他是一代宗师,他的方法影响了那个时代,是晚明艺术的源头。王文治说,颜真卿之后,董其昌是第一人。袁宏道说,只有王维和苏轼,才能够与董其昌相比。这是两个古代人对董其昌的评价,他们都没有说“几大”,而认为董宗伯是唯一的。历代礼部尚书有很多,但是被后世一...

    63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郭晓柯先生荣获艺联万家精品书画展大奖[图文]
    郭晓柯先生荣获艺联万家精品书画展大奖[图文]

    2021年4月12日,在国家提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大背景下,为大力响应国家对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和繁荣文艺创作的提倡,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发起、徐悲鸿艺术委员会与中国水墨画院支持、当代知名艺术推广机构艺联万家全程执行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惠民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艺联万家精品书画展”在北京正式举办。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惠民活动揭幕仪式现场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邦华、徐悲鸿艺术委员会主任刘钊...

    69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遗珍[图文]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遗珍[图文]

    建于1870年,大都会博物馆被西方媒体评价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齐名,馆内藏品丰富,拥有来自中国、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和欧洲等地数百万件藏品。不过,对于我来说, 大都会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中国馆,那里收藏着难得一见的中国艺术珍品 。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坐落于纽约上东区第五大道和82街的交叉口,紧邻着绿意茵茵的中央公园。高耸的立柱、巨大...

    169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14岁女儿漫画爸妈恋爱史 服装极具年代气息[图文]
    14岁女儿漫画爸妈恋爱史 服装极具年代气息[图文]

    那时老妈还不能在“妈”前加个“老”字,那时老爸则是个留着中分的二小伙1月14日下午,西祠网友发帖上传了7张漫画,自己十几年前的恋爱经历,被女儿用漫画很写实地“端”出来了。记者看到,漫画上人物的衣服都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旁白也非常俏皮。这个系列漫画很快引发众多网友欢乐围观,并坐等更新。前天下午,西祠网友“大漠...

    74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张爱玲所绘泳装女摄影人[图文]
    张爱玲所绘泳装女摄影人[图文]

    张爱玲发表于《杂志》1944年6月号扉页上的素描“小暑取景”炎炎夏日,一位身材修长苗条、身着泳衣、包着头巾的女子,站在了游泳池的下水扶梯边。她正手持一台照相机专注地取景。从其身姿看,似乎在俯视泳池中的人物与景观。此画的形式是素描,以明暗法绘就。这幅给出了如此前卫的女性身影的素描作者是谁?张爱玲。此画发表于上海沦陷时期的《杂志》1944年6月号,题名为“小暑...

    556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大运河申遗成功 给千年古镇带来哪些机遇[图文]
    大运河申遗成功 给千年古镇带来哪些机遇[图文]

    一条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连贯了万千市镇。在这条宝带上,浙江杭州临平区的古镇塘栖,扼水路要道,承千年文明,如璀璨明珠镶嵌在大运河最南端。徜徉塘栖镇独特的水上街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灿烂的非遗文化在时光里获得新的生命力,愈发欣欣向荣。在塘栖镇,种桑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源自塘栖的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是丝绵中的上品,其在唐代时已远近闻名。2008年,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

    1477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13年后 斯托金艺术中心再获收藏新作[图文]
    13年后 斯托金艺术中心再获收藏新作[图文]

    位于纽约哈德逊谷的斯托金艺术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委托萨拉·斯茨(Sarah Sze)创作一件新的场地特定雕塑,新作将于2021年揭幕。这是自2008年林璎(Maya Lin)的《斯托金波场》( Storm King Wave Field )以来第一件进入斯托金永久收藏的新作品。萨拉·斯茨的《坠落的天空》( Fallen Sky )是一个“故意不完整的、精致的直径36英...

    1314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莫斯人”——陶瓷造就的北欧神话[图文]
    “莫斯人”——陶瓷造就的北欧神话[图文]

    雕塑家Kim Simonsson是一位来自芬兰的雕塑艺术家,出生于1974年,他的陶瓷雕塑作品受日本漫画影响很大,其人物形象大多都与日本动漫中十分相似,而作品大多也旨在质疑孩子和自然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Simonsson最新创作的“Moss People”(莫斯人)系列用质朴的陶瓷造就了一场北欧的童话生活。他运用梦幻般的美感装饰着满身“青苔”(尼龙覆盖)的孩子,虽然孩子应该是活泼可爱的,但在他的作...

    1623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古人也时髦[图文]
    古人也时髦[图文]

    原标题:武林旧事——繁盛都城的时代风尚吴越国时期,钱镠的基本国策是“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在这样的国策积累下,百姓繁庶、祥和,使江南成为吸引皇室定居的乐土。赵家王朝南迁带来的南北交融,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时代风韵。本期我们通过几件文物来聊聊北宋王朝灭亡后,宋室避走江南发生的故事。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宋高宗至杭州,以杭州州治为行宫。宫室制度因为战事皆从简,不尚华饰。垂拱、大庆、文德、紫宸...

    87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