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清代竹根雕骑象尊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竹根雕骑象尊者(图1),高25、宽12.5厘米。其头向左倾,浓眉毛,双睛微合,颧骨突出,唇及两鬓长满胡须。袒胸,露出嶙峋瘦骨,双手相交于左膝上,左腿抬起,右腿下垂,足穿芒鞋,骑坐在大象身上。大象回首,四腿直立,四足下为盘曲缠绕之竹根。受禅宗“人人皆可修行成佛”主张的影响,尊者(也称罗汉、应真等)像大量出现。乾隆皇帝曾仿照杭州净慈寺罗汉堂形制,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与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等处建罗汉堂,内塑五百罗汉。紫禁城与皇家苑囿内供奉的各种质地的十八、十六或单尊尊者也多有留存。
图2竹根雕渔翁得利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竹根雕渔翁得利(图2),则用老竹根茎雕刻,以圆雕技法随形赋意,雕一老翁趴在大鱼篓上的形象。其高16.2、底径12.5厘米,渔翁腰挂小鱼篓,右手提两条鱼,脸上充满丰收喜悦。雕刻技法之粗犷处,如衣褶、鱼篓、水波等,大开大阖,线条峻急有力;而精细处如发须、五官等,特别是人物表情刻画极其细腻,眯起的双眼带动了面部肌肉,极为写实。虽然是相貌清癯饱经风霜的渔翁外形,却丝毫不掩其仙风道骨,表现出知足常乐、超然物外的气度,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人物形象比例上的准确和肌肉的质感。整体刀法舒畅健朗,镌刻技巧极精湛,从立意、刀法可知,应为明末清初竹刻高手所作。
图3竹根雕人物乘船
扬州博物馆收藏的竹根雕人物乘船(图3),代表着清代扬州竹根雕工艺的高水平。其通高21.8、长35.5、宽12厘米,利用天然竹根因材施艺,雕刻成舟,将支撑于船体中部盘根错节的老根须作为天然船篷;更有繁茂的藤条枝叶披挂覆盖于上,船体显得富丽别致。船中设置童、叟、仕女计5人,或谈笑,或划桨,或远眺,皆神形兼备。竹根船置于木雕波浪纹底座上,似正乘风破浪航行之中,充满动感。竹根乘船雕刻手法全面,精细,设计得体,不失一件天然植物形态和人工精心制作的完美结合物。尤为竹根雕人物件中极珍罕巨作的,则是上海博物馆藏的一件竹根雕群仙祝寿山子(图4)。它高30、最宽19.5厘米,器型为清代盛行的山子摆件。其以“群仙祝寿”为题材,作通景圆雕镂刻:整座蓬莱仙山巍峨雄浑,曲径盘绕而上,直通金顶,其间楼台叠翠,洞府藏幽;苍劲松风,隐然似见雾霭祥云,湮湮渺渺,溪涧潜行,虎啸龙吟。各路仙人拾阶而上,或行谈怡然,或亭阁小聚,一片喜庆之声。巧匠将整块竹根雕成山形,构思宏大,又集圆雕、浮雕、阴阳刻、镂透雕诸法,刀法老熟细腻。特别是通体有近百个人物,情态各异,神形兼备;且诸景物内容丰富而错落有致,生气盎然。
以上竹根雕人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古代艺人寻找根一样的精神家园之期望。